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284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docx

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讲解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考纲要求]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洛克;

(2)卢梭。

2.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2)内战。

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

(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核心知识

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天赋人权论

洛克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

(1)“天赋人权”学说,包括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

(2)强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

(3)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

2.人民主权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

(1)追求的首要目标是平等,不仅追求法律上的平等,也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2)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主张建立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

二、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1)背景:

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统治,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2)时间:

1641年议会通过。

(3)内容:

历数国王弊政;重申议会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限制国王人事任免权。

(4)结果:

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导致议会反对派与国王决裂。

2.内战

(1)时间:

1642年8月~1648年。

(2)原因:

查理一世对《大抗议书》拒不接受,镇压议会反对派。

(3)双方:

议会军与王军。

(4)结果:

1648年底内战结束,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3.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斗争

(1)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实行独裁统治。

(2)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文献

背景

内容

影响

《独立宣言》

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提出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理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人权

宣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提出“自然权利”说;认为“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中华

民国

临时

约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袁世凯企图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

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四、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1)背景:

旧的君主专制的衰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第三等级负债重迫切要求改革;三级会议重新召开。

(2)过程:

攻占巴士底狱,通过《人权宣言》,通过1791年宪法,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恐怖统治,“热月政变”高潮过去。

(3)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和革命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严重冲击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2)此后出现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3)1870年巴黎爆发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的“托古改制”: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重视提高国民素质,提出了“新民”思想。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民权主义的主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

2.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针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抗日战争胜利前

①“三三制”民主政策:

团结了广大群众,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普选制度: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抗日战争胜利后

①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a.全面内战爆发前,在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上,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b.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国统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②土地改革运动:

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3)斗争的胜利

①1948年4月,中共中央颁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六、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1)过程: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取得普选权,英国工人阶级先后三次举行请愿活动。

(2)历史意义:

①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宪章运动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2.第一国际: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3.巴黎公社:

在第一国际的影响下,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这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第二国际:

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推动了各国工人政党的议会选举斗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考向聚焦

考向一 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模式与特点

[典例] (2015·海南高考)材料 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会改革运动达到高潮,1830年11月,抵制改革的威灵领托利党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惨败,被逼下台,格雷伯爵接任首相,组成辉格党政府,并于1831年3月1日提出议会改革法案,法案在下院两次通过,但被托利党占多数的上院接连否决,当法案在下院第三次通过时,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院,以保证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总辞职,威灵领受命组阁,国内立即掀起抗议浪潮,1832年5月,下院通过对格雷内阁的信任案;又通过决议,宣布下院永远不接受由托利党政府提出的任何建议,国王走投无路,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此时托利党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动放弃了抵制,6月4日,改革法案终于在上院通过,6月7日,法案获国王批准成为法律。

——摘编自[美]亚当斯《英国宪政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得以通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民主运动模式的特点

(1)民主思想的特点

①“一种民主思想”:

指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权、民主思想,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价值具有普遍性。

②“多种民主模式”:

指世界各国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形成了多种民主政治体制,教材主要涉及的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等,任何模式都体现了民主的价值观,但是,都不是唯一的民主模式,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忽视各国国情,否定世界政治模式的多元化是错误的。

这是教材编写的主旨,也是我们学习本专题的指导思想。

(2)民主政治的特点

①由于旧的封建专制集权势力的强大和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②法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

在英、法、美、中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一个从一国到多国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英、法、美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的国家,在它们的影响下,欧美其他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开始探索民主政治。

④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大致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⑤在人民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在调整和完善中走向成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美国对1787年宪法的不断修正和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考向二 法国民主政治确立的途径与条件

[典例] (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围绕着“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

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积极鼓吹神赋权利、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

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摘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791年宪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它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者享有选举权,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是消极公民。

《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

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选民人数猛增至900多万。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材料一中大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为什么会成为焦点?

 

 

 

 

(2)材料二中法国是如何扩大民众选举权的?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

 

 

 

多角度审视西方民主化进程

(1)产生背景: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专制统治的矛盾愈演愈烈。

(2)过程和实质:

反对专制、争取人权和公民权;从臣民(人治)转变为公民(法治)。

(3)作用: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民主与社会经济的进步,成为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

(4)基本蓝图(理念):

人权是基石;代议制是基本框架;法治和分权是根本保障。

(5)实现道路(实践)

①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

②自上而下的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③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

(6)结果: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诞生;代议制民主制确立,但各国特色不同;代议制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

考向三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

[典例]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

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

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

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政府方面表示:

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1)苏维埃政府逐步健全了民主与法制。

中央执行委员会相继颁布了《宪法大纲》《苏维埃组织法》《选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1933年九、十月间,中央苏区普遍开展了一次自下而上的选举运动,代表们纷纷表示“把革命战争与选举密切联系起来”。

(2)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即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这一政策容纳了各方面人士,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壮大了抗日力量,也为后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

(3)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老解放区的农村,建立起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在城市,一般先邀请各界代表人物共商当地事务,然后再召开具有民主协商性质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这些制度都以人民的权利为基础,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演练提升

1.(2015·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因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相比较,从而就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经常针对着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摘自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 人权对应的是国家权力,而不是单个公民个人。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然而,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

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权宣言》颁布的目的。

 

 

 

 

(2)指出两则材料侧重点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2015·福州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

材料三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1787年美国宪法》

(1)材料一、二、三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些理念?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是否矛盾。

 

 

 

 

3.(2015·文登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

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相似的主要原因。

 

 

 

4.(2015·吉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19世纪30和40年代,法国的共和派与英国的激进民主派都感到上当受骗了,他们曾在各自的国家里,以起义和示威游行的方式,强行发动一次实质上的革命,此后又都被抛弃,没有获得选举权……一些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告诫工人们说,不要期望这个制度会改变得合乎他们的心意。

由此,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并且要以主要由思想家设想出来的新制度来完全地代替现今的制度。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激进民主派”所发动的“实质上的革命”。

这次“革命”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2)欧洲工人阶级“摧毁现行制度”最初的尝试是指哪一运动?

据材料概括说明“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的原因。

 

 

 

5.(2015·日照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宪等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

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

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

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

他晚年还说:

“西方各国的宪法内容最初乃起源于天赋人权说,天赋人权说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

可知天赋人权自为吾家旧物,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

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

”——摘编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

 

 

 

 

 

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答案精析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考向聚焦

考向一

[典例] 

(1)议会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张改革的政党占下院多数;得到多数选民支持;国王态度转变,同意改组上院;反对派放弃抵制。

(2)巩固了议会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责任制内阁运行模式已经成形;贵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受到削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证明通过和平改革实现民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考向二

[典例] 审题思路 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可知辩论的焦点是第三等级的地位;第二小问,据材料从国王维护专制统治和第三等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分析。

(2)问,第一小问,据《1791年宪法》和《1793年宪法》的规定可知,制定法律保障民众权利,从宪法内容可知,降低和取消对于公民的财产限制,扩大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的范围;第二小问,从革命运动、思想传播和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壮大等角度回答。

答案 

(1)焦点:

第三等级的地位。

原因:

国王实行专制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2)扩大:

法律保障;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

启蒙思想的传播;多次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考向三

[典例] 审题思路 第

(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由受国民党领导到党派平等。

(2)问,原因可从抗日战争影响角度来解答;影响可从政治民主化、进步力量以及对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影响等角度解答。

答案 

(1)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

(2)原因:

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

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演练提升

1.

(1)目的:

防止政府专制腐败;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宪法的权威。

(2)差异:

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和公众对权力的监督权;材料二侧重于国家独立权。

原因:

两国国情不同,法国是封建专制国家,当时任务是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首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解析 第

(1)问易错在不能对材料一反映的信息进行认真解读,然后归纳整合。

如材料认为不知人权是政府腐败的原因,容易想到不重视人权的自然是法国原来的封建专制统治;“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联系《人权宣言》属于法国颁布的宪法的一部分,进而反映了对宪法的维护。

(2)问易错在不能做到对材料一、二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材料一中法国侧重个人的权利及对政府(公共权力)的监督,材料二中美国重视国家的独立权,要联系两国的情况(法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美国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作答。

2.

(1)人生而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2)卢梭。

私有制。

(3)矛盾。

因为《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同等的权利。

3.

(1)相同:

宪法(或法律)与公民权(或公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突出强调法治。

不同:

梁:

强调宪法与民权相互保障;孟:

法律限定公民与政体的自由程度。

(2)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腐朽势力阻碍社会进步。

解析 第

(1)问对比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梁启超认为“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但是孟德斯鸠认为“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