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062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docx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报告

1课程发展沿革

1.1课程定位与认知

(1)《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电子商务专业的10门核心课程之一(2001.5-2006.5)。

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在13所高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在200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开展了各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工作,包括制订推荐的专业教学计划、选定10门核心课程并制订相关的教学大纲,《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被确定为电子商务专业10门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2)《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课程。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创新的新产物,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门融合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新兴边缘学科课程,是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边缘性课程,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

它不仅可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和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而且可作为信息管理、国际贸易、保险实务、证券投资等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必选课。

(3)《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一门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的课程。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网络技术带来的交易手段改进,然而网络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却不仅仅体现在技术进步上,先进技术的引入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金融业的运行机制、风险收益状况、安全控制等许多方面。

因此尽管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大部分内容在介绍各种网络金融交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其核心却在于这些新技术之后所隐含的经济影响和变迁。

(4)《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成为经济与管理学科群和各专业陆续开设的课程。

从学科发展来看,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课程建设,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属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目前,许多高校在经济与管理学科群和各专业陆续开设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

1.2课程规范化建设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为标志,开启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阶段。

2006年5月12日至13日,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运而生,它在专业上具有新和专的特性,同时又具有交叉性和政、产、学结合的特点,教指委的职责是,努力工作,把握好方向,保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007年,国家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ECE部分》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要求,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ECE.ECF)分解为8个知识单元,使课程建设有章可循,进入规范化建设阶段。

2课程建设目标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目标是:

在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关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和利用课程组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领域雄厚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多年的教学教研工作积累,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带动一流的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及时将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研成果和教学资源,以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为重点,缩小与国外先进的专业教学水平的差距;探索培养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的有效途径,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把本课程建设成为与实践结合紧密,具有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教辅、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显著的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以及经济管理学科群的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较大的贡献。

3我校的实践与探索

3.1三阶段发展模式

(1)起步阶段(2002-2005)。

武汉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开始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而《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也成为电子商务、金融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开始了课程建设的初创与起步阶段,制定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实验教学大纲》和《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实验指导书》。

(2)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阶段(2005-2009)

武汉理工大学及其经济学院电子商务系积极推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的建设,近五年来,始终坚持以研究生培养带动本科生教育,重视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联动,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研成果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

课程组关于在线支付(电子支付的最新形式)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

课程组杨琦峰教授等在获得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课题“在线支付主导模式研究”支持下,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向无纸贸易的在线支付金融与税收协同监管研究”(70973095),国家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研究”(08JA630064)和“在线支付主导模式及其创新服务研究”(07JA630028);还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教研课题“无纸贸易价值链体系协同管理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和武汉理工大学教研课题“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及支付结算类相关课程研究”。

目前,课程组计划进行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材开发建设。

课程组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已经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3)精品课程建设阶段(2009-至今)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将该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乃至省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组在国家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ECE部分》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要求的基础上新增5个知识单元。

新增部分强调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和最新前沿进展的介绍,将体现本课程的核心竞争力。

本课程组正在系统深入地研究在线支付协同管理的客观规律,并将科学研究成果形成及时地转化为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和教学成果;重点进行《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研究,撰写高质量的有鲜明的特色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材;着力推动探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建设成校级、省级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武汉理工大学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上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师资队伍完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拥有自己特色和较高水平。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在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等方面不断创新,并力求以最新的教学理念来确立完善符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

该课程具备了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建设成为精品课程的能力和条件。

3.2教改的主要进展

(1)科研、教研和教学一体化联动和协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高校课程建设中科研、教研和教学相互脱节弊端。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促进了我们在该领域的科研和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化,课程组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无纸贸易的在线支付金融与税收协同监管研究”(70973095)、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在线支付主导模式及其创新服务研究”(07JA630028)与“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研究”(08JA630064)、校博士基金“主导型在线支付模式研究”;省级教研课题“无纸贸易价值链体系协同管理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和校级教研课题“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及支付结算类相关课程研究”。

出版《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研究》专著1部,发表EI、ISTP检索论文20余篇。

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活动中,正在有计划地吸收部分同学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效果很好。

(2)探索《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价值链延伸策略,将课程教学与创新训练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

让课程组指导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方向的优秀研究生参与到教学资源收集整理,课程实验指导和创新训练项目指导工作,潜移默化地对本科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激发其科技创新的兴趣,提升创新能力,为将来顺利进入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有较多的学生希望在研究生阶段从事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方向的研究。

(3)探讨课堂讨论及案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研究的许多课题都与现实生活中热点话题相关,诸如如何对日常新闻中常见的反洗钱、反逃税、银行卡诈骗等犯罪活动进行深入的专业知识解释与技术实现机理分析?

课程组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当今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领域中的新鲜案例给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典型案例的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性,因此很受他们欢迎,往往讨论课的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下课之后讨论还在继续。

(4)探寻将科学研究成果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导入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科研价值增值和延伸。

课程组老师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研究方向上,成功申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育部项目资助的心得向同学们作了交流,引导学生作为211重点大学的学生,要在创新研究方法学习和创新能力训练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勇于挑战自我,奋力拼搏向高端发展。

课程组宋平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研究成果“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研究”已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她将专著的核心内容以专题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3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金融行业是最早应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化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既是现代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金融的内涵和相关知识,在新经济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充分体现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一门融合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新兴边缘学科的特点,及时反映网络金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新成果。

本课程在介绍网络金融有关概念、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现代银行支付与清算体系、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商业银行清算系统的接口方案、电子支付、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在线保险和网络金融创新等内容,论述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相关的技术基础,并对网络金融的安全机制和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在表现形式上根据内容结构需要彩多样性的表现方式,主要有:

基础理论、相关理论介绍与分析、案例研究、新闻摘录、结论、内容提要、关键概念、复习题、问题与应用、参考读物、章节附注等。

根据国家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ECE部分》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要求。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ECE.ECF)分解为8个知识单元:

ECF1金融与网络金融(4),核心;ECF2网络金融的监管(4),核心;ECF3网络银行(4),核心;ECF4网络证券(4),核心;ECF5网络保险(4),核心;ECF6网络环境下的支付方式(4),可选;ECF7网络金融安全技术(4),可选;ECF8;网络金融的法律问题(4),可选。

本课程组将在国家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ECE部分》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要求的基础上新增5个知识单元:

(1)ECF9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商业银行清算系统的接口实施方案专题;

(2)ECF10第三方在线支付的原理与应用专题;(3)ECF11移动支付的原理与技术专题;(4)ECF12支付结算数据库实现技术专题;(5)ECF13在线支付前沿专题。

新增部分强调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和最新前沿进展的介绍,将体现本课程的核心竞争力。

3.4教学组织方式探索

(1)教师课堂理论教学。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较好地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模拟实验等教学方式。

目的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有关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基础理论和业务技术。

(2)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

将某个案例或某几个案例交给学生,由学生查找资料,然后组织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专题介绍与讨论。

按照章节内容,结合课程组老师的课题研究成果,组织若干专题研讨,如“在线支付前沿专题讨论”、“第三方在线支付专题”、“移动支付专题”、“校园一卡通专题”、“电子支付安全技术专题”等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进行专题研究和分析,老师现场负责评价和答疑。

这种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电子支付创新课题训练。

以课题研发小组方式组织学生在电子支付领域选择研发课题,诸如“具有微支付功能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虚拟货币系统”的实际研发。

目前具有微支付功能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课题已经完成,另外两个课题正在进行中,效果很好。

(5)优秀研究生参与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指导模式。

安排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研究方向优秀的在读研究生参与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指导,有助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交流与互动,对激发本科生的创新研究兴趣和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教学组织方式的目的。

通过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深入认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内涵及其在网络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理解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运行的基本技术基础,掌握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基本理论和方法。

案例分析与专题研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课题训练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学会运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现象和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掌握基本的业务技术;掌握从业务需求、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及推广应用等多环节的创新训练,提升全面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益于营造良好的学风和务实求真的创新精神,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5实践性教学设计

利用经济学院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及WHUT-IBM电子商务技术实验室的条件,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安排8学时2个综合性实验,学生通过实景实验熟悉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有关的法律与制度、组织与管理、业务与技术和操作与实务等,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1)中国网上银行业务比较分析。

要求至少要对2家以上的商业银行的网银系统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重点熟悉网上银行业务范围、种类;掌握网上银行业务操作流程;研究网上银行业务在电子商务支付环节的作用与局限性;研究网银的拓扑结构,技术实现方式,资金清算原理以及成本与效率等。

分析网银支付网关电子支付模式的优势、逆势和改进策略。

(2)中国现代支付与清算系统分析。

实验目的:

通过网络实景学习的方法,对中国现代支付系统的进行实证研究,了解中国支付体制、支付流程与管理过程。

熟悉中国清算系统的组织构架与应用构架以及发展过程与技术原理。

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目的将实验要求细化):

中国现代支付与清算系统是我国支付与清算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让学生从技术、流程和业务结合角度进行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知识点:

A.中国银行业的组织结构与清算结构。

B.中国现代支付系统的总体功能与相互关系。

C.中国现代支付系统与各家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系统的接口模型与实现方式。

D.跨行异地清算业务处理流程。

E.跨行本地清算业务处理流程。

F.行内清算业务处理流程。

综合性的分析与设计实验,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师给学生只规定目标和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兴趣进行分组组合,自主规定其它的技术指标。

然后,按照自己提出的技术指标,查找资料,确定方案,再完成独立设计。

这样的课程设计,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院拥有先进和完整的教学实验中心,能实现相关的模拟环境和条件,为学生创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将网络金融理论与业务技术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

3.5教材与教学环境建设

(1)《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材选择与建设补充。

在金融信息化进展日新月异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理论和实践领域异常活跃,大体呈现出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教材建设落后于理论研究的严俊现实。

我们研究过最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方面的50多种教材,许多内容呈现“全盘西化”特点,现有教材难以从实务、技术、管理和制度多个层面深度融合的角度全面阐述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与实践发展相脱节问题。

我们教学时,选择1-2本较好的教材,教材不足的地方以研究专题或自编讲义的方式加以补充。

经过多年的科研、教研和教学积累,计划开发高质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材。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专业课程和重要的研究方向。

(2)进行《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立体化辅助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促进课程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发展。

为课程教学,课程组花费大量精力开发了立体化数字教辅资源,除了传统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及模拟试题之外,我们计划开发《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试题库、案例库和网络资源链接指引。

计划提供在线答疑、课程论坛和动态测试等辅助教学服务。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依托IBM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合作项目教育资源,结合承担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社科项目的研究,探索《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教学有效途径。

利用科研过程中查阅的大量外文资料和IBM国际合作伙伴高校教育资源,探索双语教学的方法,积累授课课件、作业、案例分析、考试试卷等双语教学资源,使学生以双语形式更有效地掌握世界先进知识,实现与国际接轨。

促进教师有效地开展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合作交流,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3)配套实验教材建设。

本课程设计了两个开放性综合设计实验。

制定了简洁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为实验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

编写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商业银行清算系统的集成方案。

以我国银行系统目前实际运行的支付与清算系统为背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实际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需求说明书》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商业银行的接口设计方案》为依据,编写综合实验设计教材。

让学生熟悉电子商务领域系统集成模式、物理连接方式、前置机方案、压力测试、清算周期、接口标准与规范、报文结构、接口API设计与调用等基本原理与方法。

取得了效果很好。

(4)实践性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业已建立的“WHUT-IBM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开发环境,设计了B2C、B2B商务流程中的多角色(消费者、供应商、物流方、银行等)实验,在线练习及测验,以及一些重要知识点动态演示,在校园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

设计了开放的课外沙盘实验,模拟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体验电子支付过程,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

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银联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中信实业银行武汉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为课程实践和创新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组负责引进了武汉理工大学与IBM公司国际合作项目,并共同投资建成了“WHUT-IBM电子商务实验室”,其中IBM公司赠送价值270万元的AS-400/800小型机及电子商务系列应用平台软件,学校配套投资120万元购置专用服务器、微机、系列软件,支持精品课程展示、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现有网络教学资源7种:

电子课件、参考文献、作业习题、电子支付系统案例、在线测验、在线答疑、课程组历届研究生在线支付学位论文,并能经常更新,运行环境良好,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6教学方法运用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形式与目的

一是,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依托承担的电子支付领域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研究最新成果,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和过程中,开展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二是,着重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在阐述问题与讲授的过程,主要地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对那些学生似懂非懂的,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课中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答疑。

三是,采用案例和模拟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还将大量结合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事例来介绍理论以及模拟相关环境;同时,让每一位都学生参与到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开发建设,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四是,采用自主研发创新激励法。

以科学问题和社会需求两种驱动方式,组织电子支付系统开发兴趣小组,营造良好的自主研发创新氛围,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学习。

如:

学生自主开发出了具有微支付功能的电子商务系统。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第一,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我们加大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根据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更多地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在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智能化的题库和练习系统等教学辅助系统,增加了更多更好的标准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充实课堂的内容,使其内容具体丰富。

目前我校多媒体教室所拥有台式电脑、示频展示台、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运用图表、案例,特别是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提供了保障。

在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革上我们还尝试了建立专业教学网站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直接阐明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通过学生自学并参加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进行启发答疑、联系总结等来完成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强调在学习中,通过阅读、练习、测试、讨论等方式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掌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第三,组织电子支付特别兴趣小组,开发设计具有电子支付功能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

带领学生在系统全面地研究了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解决方案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特定的用户对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以资金流为纽带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使学生真正掌握支付与清算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库实现技术,2006级电子商务学生已经开发实现了具有微支付功能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普遍增强了自信心。

并就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沉淀资金形成与风险监管问题、信誉度管理、反洗钱、反逃税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07级学生的电子支付的研发工作将延续到下学期。

4课程建设成果

4.1教学效果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专业课和必修课,主讲教师多年来从事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校内外多位同行及知名专家认为,武汉理工大学“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教学互动发展,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显著。

课程组成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课程整体建设,发挥了理工科院校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一体化协同发展,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课程建设联动推进,注重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与协作,注重技术创新和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受到校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该门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近年学生评价多为优秀,课程负责人主持的教研成果获得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具体评价意见参见本课程申报网站。

4.2育人声誉

(1)课程组老师指导本科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9篇。

(2)课题组教师指导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方向研究生获得各类重要奖励,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2005年以来,课题组教师指导的研究生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