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6498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docx

至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

2017至2018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密封线内。

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卷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的发展。

如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B.社会局面的稳定

C.中央集权的建立D.土地私有的出现

2.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夜市繁荣表明

A.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对当时“市”的管理提出挑战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宋朝的户籍制度规定,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

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雇佣关系。

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

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农民赋税负担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产生D.宋朝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

4.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今开封)的旧俗,在门前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

这表明北方人南迁

A.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带来生活习俗交融

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政治中心东移

5.秦朝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贪官污吏

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

6.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整肃吏治、打击贪腐。

下列职官中,直接担负这一职能的是

A.秦朝的太尉B.西汉的刺史C.宋朝的枢密院D.清代的军机处

7.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

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清代1741年人口约1.4亿,到1779年增加为2.7亿。

导致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不包括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C.人头税的废除D.农业技术革命性的发展

9.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江、太湖布市消减大半。

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无纱可纺。

这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洋货已取代了土货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D.市场已为洋商垄断

10.19世纪中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

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作出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平常的、无关宏旨的事情上拼死相争。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谈判者

A.维护民族利益B.对外妥协投降

C.坚持朝贡体系D.不了解国际交往规则

11.有学者认为,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

最能体现学者观点的企业是

A.福州船政局B.开平矿务局C.保兴面粉厂D.发昌机器厂

12.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B.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13.下面两幅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

它们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国大典

A.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14.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该事件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

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其中“新阶段”是指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17.《马可波罗行记》描述:

“古老的东方黄金遍地,充溢于野,快到东方去吧,哪怕路途再遥远,路途再艰辛!

”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航海技术的进步B.传播基督教C.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危机的出现

18.16世纪,第一批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海地,奴隶贸易从此开始。

它持续时间长达三百多年,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

黑奴贸易

A.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C.使美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1843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托马斯•奥克利通过统计当时各阶层死亡的平均年龄,发现英国居民死亡的平均年龄工业区明显低于农村地区、技工阶层明显低于其他阶层。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地区经济落后B.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区医学落后

C.技工工作劳动强度大D.工业革命导致技工生存条件恶化

20.“全部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私有制被铲除,私人资本主义被消灭,金钱已失去作用,物质财富的平均分配代替了资本主义的商业……只要有足够的物质财富,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成为天堂”。

这反映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21.1926年,主张法德关系接近的欧洲主义者,卢森堡工业家埃米尔•梅里西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包括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萨尔地区的钢铁工业垄断组织。

该组织负责调节生产和配额协调增长。

对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促成了法德矛盾的缓和B.为欧洲合作提供了借鉴

C.反映了跨国公司的发展D.推动欧洲钢铁生产的整体发展

22.1930年5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890种进口商品提高税率,平均提高约40%。

此法律

A.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举措B.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际运用

C.是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D.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23.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的某一经济体系。

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43年在美国正式成立

B.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C.建立在美国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之上

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4.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自2012年11月启动以来,已进行7轮。

三国同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20%以上。

三国对外贸易额近7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0%以上。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升三国贸易水平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

中日韩自贸区的推进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C.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本部分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列强对我国进口税规定了“值百抽五”的统一低税率,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物价上涨,“值百抽五”的税率虽经四度修订,但实际税率仍未达到3%,即使在1901年《辛丑条约》对税则进行修订后的最初几年里,也从未超过4%。

同时,极低的子口半税也是我国近代低关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条约》中的子口税制度规定,外国商品除了在输入中国时享受不变的低关税特权以外,从1858年起,还可以在缴纳2.5%(即进口税率的一半)的子口税后,随意输往中国各地,不再负担任何征课。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我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这是我国履行义务的最后一次大范围降税;此后的几次降税涉及商品范围有限,对关税总水平的影响均不大。

2006年7月1日,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80%和18%—65%降至25%和10%。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近代低关税对中外经济发展的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入WTO后调低关税的原因(5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近现代低关税的不同点。

(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中国GDP总量1978年约3679亿元,年增长率11.7%,1984年约7279亿元,年增长率15.2%,1992年约27195亿元,年增长率14.2%,2001年约110863亿元,年增长率8.3%,2017年约827122亿元,年增长率6.9%。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予以阐释。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货币面文为“半两”(12铢),但实际重量往往只有8铢、4铢,甚至更轻。

贵族、豪商大量盗铸货币,以牟取暴利。

汉武帝初年,曾经改铸三铢钱。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铸五铢钱,恢复秦始皇时代货币“重如其文”的制度。

汉武帝除了以严酷的刑法禁止私铸货币之外,并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因为禁令十分严格,新币铸造质量又相当高,盗铸无利可图,于是币制得到较长期的稳定。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货币制度混乱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的主要影响。

(9分)

眉山市高中2020届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参考答案2018.0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ACBBABADADBB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CCBBCADAADCB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

(1)影响: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程;(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