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820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docx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工法

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家鼓励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指导,很多行业都面临着生产工艺、设备更新,要求对原有厂房进行改造。

托梁拔柱是在不拆上部结构的情况下拆除柱子,解决厂房扩大柱距问题的一种先进方法。

托梁拔柱是托屋架拔柱、托梁拆墙及托梁拔柱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包括相关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上部结构顶升技术及监测技术等。

90年代,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在邯郸中板厂二期改造、汉口轧钢厂Φ114技改项目中,尝试使用托梁拔柱方法拆除部分柱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公司集设计、施工、检测为一体,利用钢结构、地基基础、监测等综合技术的优势,于2004年开始对当今常用结构形式的单层钢结构厂房托梁拔柱技术进行了系统开发研究,成果于2007年底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鉴定,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应用于两个典型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拔柱改造工程中。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0.1不拆除上部结构,通过设置转换构件,将荷载转移,拆除下柱,实现对已有建筑的改造。

2.0.2通过对厂房加固改造设计,不降低厂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亦不使厂房刚度产生突变。

2.0.3施工简单,容易操作,利用千斤顶就可完成拔柱处屋面系统的顶升、截柱、落架等施工过程。

2.0.4通过支顶位移和支顶反力等主要施工控制参数的监测,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拔柱过程中的安全。

2.0.5具有节省空间、造价低、施工周期短、不影响车间生产、安全可靠、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在不拆除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对单层钢结构厂房一处或大面积托梁拔柱的改造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托梁拔柱工法原理与此相同,只是上部结构加固做法和节点处理不同,可作为参考。

4工艺原理

4.0.1利用托换技术设置转换构件(新增纵向托架(图4-1)或利用新换吊车梁(图4-2)),使拔柱位置竖向荷载转移到纵向相邻结构柱,转换构件也可传递水平荷载,增加屋面水平支撑,把拔柱受荷范围内屋面承担的水平荷载分配到相邻跨,形成托梁拔柱结构体系。

4.0.2利用结构加固技术,对增加荷载的结构构件、地基基础进行加固。

4.0.3通过顶升技术,防止拔柱位置屋面下挠,并减少对相邻构件产生附加荷载。

4.0.4转换构件与加固柱可靠连接后,拆除拔柱下柱。

图4.0.1-1新增托架转换方案图4.0.1-2利用新换吊车梁转换方案

5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托梁拔柱设计

5.1.1设计流程

托梁拔柱设计流程见图5.1.1-1。

图5.1.1-1托梁拔柱设计流程图

5.1.2设计要点

1设计准备

收集原厂房设计和施工等相关资料;调查使用情况、拟拔柱周围环境等;对原结构进行现场实测;

根据实测结果对结构进行复核,确定其承载能力、安全度大小。

具体做法参照《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96)的规定。

2托梁拔柱方案制定及优化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托梁拔柱方案。

常用的方案有两种:

1)利用新换吊车梁(或托梁)系统作为屋面系统的支承结构,通过构造措施,将拟拔柱上柱连接于吊车梁上,截掉下柱,若上柱梁柱节点为刚接应改造为铰接。

该方案构件少、施工简单、经济实用。

2)在屋面和吊车梁间新增托架,传递屋面拔柱处荷载,新换吊车梁只传递吊车荷载,拟拔柱上柱作为新增托架的一根竖杆。

该方案受力明确,对重级工作制、吊车吨位较大或吊车梁高度受限制的厂房较实用。

托梁拔柱方案的制定在满足工艺的条件下应进行优化,选取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方便施工、构造简单的优化方案。

3托梁拔柱结构体系设计

托梁拔柱结构体系宜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构构件(原有结构构件,需加固的结构构件,新增或新换结构构件)采用不同的设计规范,主要的设计规范有:

1)《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

96

4)《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96)

原有结构构件应根据现场对构件实测的结果,综合考虑腐蚀、损伤对其截面的削弱影响,考虑折减系数;钢柱的加固采用加大截面法,应验算是否可在负荷下加固,同时对负荷状态下加固应考虑折减系数;新增或新换结构构件是托梁拔柱体系中的关键构件,应适当提高安全系数。

屋面支撑系统是保证托梁拔柱厂房整体刚度的重要构件,需根据拔柱多少、位置等工艺条件,适当增加,并尽量形成封闭体系。

若拔柱处有柱间支撑,需将下柱柱间支撑移至邻跨,基础梁相应平移,再增加上柱支撑,保证纵向水平荷载传递,形成完整结构体系。

独立基础加固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方法;桩基础可采用补桩加固,宜采用钻孔灌注桩,在原承台外补桩时,加大承台时与基础扩大底面积做法相同,在原承台内补桩时,可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对承台进行修补。

4施工控制参数确定

为防止改造后拟拔柱柱顶下沉,对与其连接构件产生附加荷载,在拔柱上柱与托架或吊车梁连接前,需将拟拔柱上柱及其屋盖系统进行顶升(预起拱)。

顶升高度根据转换构件形式不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转换构件为新增托架时,顶升高度可采用托梁拔柱结构体系在恒荷载标准值+0.5倍活荷载标准值+0.5倍积灰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柱顶的竖向位移值,并综合考虑新增托架与拔柱上柱连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间隙、顶升产生的反拱力以及新增托架受荷载后蠕变影响,将竖向位移值适当提高作为顶升高度。

2)转换构件为新换吊车梁(或托梁)时,顶升高度可采用托梁拔柱结构体系在恒荷载标准值+0.5倍活荷载标准值+0.5倍积灰荷载标准值+0.8倍吊车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柱顶的竖向位移值,并综合考虑施工误差、顶升产生的反拱力以及结构改造完成后蠕变的影响,将竖向位移值适当提高作为顶升高度。

支顶反力为支顶时实际结构(转换构件不参加工作)在恒荷载+每级支顶位移作用下支托产生的反力,利用计算机模拟出每级支顶位移与支顶反力的对应关系,用于指导施工。

顶升反力为顶升到顶升高度时支托产生的反力,该值不宜超过实际结构(转换构件不参加工作)在两倍恒载单独作用下支托产生的反力,该值作为对顶升高度的校核,亦作为选择千斤顶吨位大小的依据。

5方案实施的技术保证

为了合理实施托梁拔柱方案,设计图纸应给出托梁拔柱改造的施工顺序,设计人员还应验算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强度和稳定,根据验算结果给出相应的临时加固措施等,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改造成功。

5.2托梁拔柱施工工艺

5.2.1施工工艺流程

托梁拔柱工法应遵循先加固后改造的原则,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2.1-1。

图5.2.1-1托梁拔柱施工工艺流程图

5.2.2操作要点

根据图纸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制订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有关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

1施工准备

根据图纸进行结构深化设计,钢构件或杆件在工厂加工;根据车间生产情况及托梁拔柱改造需要的场地大小,将施工区域进行分段围挡封闭,保证车间生产正常进行;清除托梁拔柱受荷范围内附加荷载,如材料堆放、积灰等;施工现场做到“三通一平”,施工机械设备就位,作业人员到岗,材料物资按计划运抵现场。

2地基基础加固

加固关键是保证新旧基础连接牢固、共同工作。

对于扩大独立基础加固,应保证基础垫层的材料和厚度与原基础垫层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表面凿毛并刷洗干净,再涂一层高标号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界面剂,沿基础高度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锚固钢筋,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焊接(见图5.2.2-1)。

对于增加桩基基础加固,应保证桩长和桩端的持力层与原桩一致;新增承台与扩大独立基础加固做法相同;采用在原有承台上进行补桩处理的,承台的拆除(钻孔)采用静力切割、静力破碎工艺,防止破坏原结构,待补桩完成后,再用植筋、刷界面剂方法将承台补上。

基础梁的拆除与加固与承台的施工方法类似。

图5.2.2-1地基基础加固示意图

3上部结构加固

1)钢柱加固

钢柱加固前,尽可能卸除作用于该柱上的荷载,钢柱四周搭设脚手架,便于工人操作,施焊部位的表面应打磨,露出基层,保证焊缝质量。

钢柱加固为在负荷下的焊接加固,焊接工艺很重要,既要保证加固钢板与原钢柱协同工作,又要防止结构变形。

加固钢板的焊接一般采取“对称同时施焊和分段退焊”的措施,即先将加固钢板点焊固定于原钢柱上,分段施焊,主焊接方向由上到下,每段局部焊接方向由下至上(见图5.2.2-2),施焊平面位置应交错对称并保证同时施焊(见图5.2.2-3);若柱为阶型柱,则先焊接下柱,再焊接上柱。

图5.2.2-2钢柱立面焊接顺序图图5.2.2-3钢柱平面焊接顺序图

2)节点加固、改造

节点加固主要为加固柱牛腿加固、刚接变铰接的梁柱节点加固、钢柱腹板局部加强等,施焊时应避免焊缝与原焊缝交叉重叠,施焊部位、焊脚尺寸和焊缝长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增减,保证设计意图。

以新换吊车梁为转换构件的托梁拔柱结构体系,还要对拔柱牛腿进行切割改造,以便与吊车梁进行连接,操作时可利用吊兰或搭脚手架。

3)支撑改造、安装

屋面水平支撑的安装为高空作业,但屋面板不拆除,没有操作空间,可在行车上搭满堂脚手架,利用滑轮组进行吊装就位。

屋面水平支撑节点板与屋架或屋面梁焊接时,宜采用短时、短段和分散的措施,尽量减少焊接变形。

移位柱间支撑的安装应在原有柱间支撑拆除前进行,保证施工过程中厂房的安全,焊接方法同屋面支撑。

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在必要位置适当设置临时支撑,该临时支撑可采用缆风绳、导链等柔性材料,但连接节点必须牢固可靠。

4原结构构件拆除

拆除包括轨道、栏杆、吊车梁,柱间支撑等,拆除时间、顺序应根据托梁拔柱方案进行,确保不需要时拆除,拆除所用起重设备根据现场情况和构件的自重选择,并注意动火时不应伤及原结构保留部分。

5新结构构件安装

1)新换吊车梁安装

受屋面高度限制,吊车梁安装可采用双机抬吊,吊点的位置应设置于距吊车梁两端约L/5处(L为吊车梁长度),起重机的起重量根据吊车梁的重量和起吊高度确定,两台起重机的规格和型号最好一致。

2)新增托架安装

因拟拔柱上柱作为托架中间竖杆,托架工厂加工为两截,现场拼装组对后整体吊装;若受场地限制,吊装较困难,也可在吊车梁上搭脚手架,采用工厂下料,现场高空单件拼装组对。

托架的上、下弦连接节点与两侧加固柱上柱用安装螺栓临时固定,与拟拔柱的上柱先不连接,待屋架或屋面梁顶升完毕后再连接,但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托架的稳定,托架拼装时按设计要求起拱。

6顶升

1)支托设置

支托是承担千斤顶的支顶反力、实现荷载传递的重要构件,可单独设置亦可利用原有结构,应根据托梁拔柱施工方案和现场情况确定。

对门式刚架结构体系,利用靴梁式柱脚(适当加固)作支托,基础做基座,支顶过程全部在地面进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经济实用(见图5.2.2-4);对格构式阶型柱,可利用上柱与吊车梁间的空隙设置支托(托换用牛腿),肩梁及下柱作基座,待荷载转移后,在上柱合适部位切断再顶升,支顶过程在肩梁上进行(见图5.2.2-5)。

支托构件应根据支顶反力大小进行设计或验算,并考虑两侧支托传力可能不均匀及施工顶升时可能产生的附加荷载等因素,计算时宜考虑1.5倍安全系数。

图5.2.2-4利用柱脚做支托图5.2.2-5单独设置支托

2)千斤顶选择

千斤顶工作时间较长,且需向上顶升屋盖,应选用螺旋千斤顶,型号最好统一,以保证施工时同步;千斤顶数量至少为4台,平面对称布置,其吨位大小根据设计提供的顶升反力确定,取至少2倍安全系数。

3)顶升施工

不同的支托设置,顶升方法不同:

ⅰ)利用柱脚做支托时,先松动地脚螺栓,卸下双螺母中的一个螺母,检查螺杆长度是否满足顶升高度要求,基础表面垫平,放置千斤顶,千斤顶上安装压力传感器,靴梁顶板下放位移计,用于顶升过程监测。

ⅱ)在肩梁上设置支托时,首先顶紧千斤顶,使压力传感器读数达到支顶反力初始值,其次在支托下方约200mm处对称缓慢切断上柱,然后再顶升。

在断口上下方焊接牢固的限位装置,防止上柱切断瞬间发生错位或扭转。

顶升过程由一人操作一台千斤顶完成,操作人员应统一指挥,保证千斤顶同步。

顶升开始,先缓慢进行,观察结构各系统有无异常,顶升部位是否与原结构完全脱开,当确认各部分无异常后方可正式顶升。

顶升过程分级进行,每级加载(约2~3mm)应有一定级间停留(约10分钟),以便结构变形充分,现场跟踪监测,读取支顶位移和支顶反力,与计算机模拟进行比较校核。

顶升过程需车间停产,现场保持安静,随时观察异常情况。

顶升到位后,应在千斤顶两旁加回落装置,防止千斤顶失效,保证施工过程安全。

7连接

连接是指转换构件与相关构件的连接,是保证荷载有效转移的关键环节。

1)转换构件为吊车梁

先将拔柱上柱的牛腿端板与吊车梁腹板用高强螺栓连接,端板厚度应根据吊车梁安装误差调整,保证顶紧,再将上柱切割后的牛腿腹板与其端板焊接(见图5.2.2-6)。

2)转换构件为新增托架

拔柱上柱作为托架的中间竖杆,通过增加的连接板与托架焊接,为保证上下弦杆连续,上柱腹板开口,使拼接角钢或钢板通过,同时加强节点处上柱腹板刚度(见图5.2.2-7);将上下弦杆与拔柱连接板用安装螺栓临时固定,调整托架的空间位置;桁架节点焊接应先拧紧安装螺栓后再施焊,以便形成稳定结构及控制收缩变形;施工中主要控制焊接顺序,减小拘束应力,避免焊接裂纹产生,先焊托架下弦与加固柱和拔柱连接节点,再焊上弦与拔柱连接节点,此时上弦与加固柱连接节点暂不焊,待落架完毕结构稳定后再焊,避免上弦杆对上柱产生附加弯距;焊接应缓慢、同步、对称。

图5.2.2-6拔柱上柱与吊车梁连接节点图5.2.2-7拔柱上柱与新增托架连接节点

8落架

待焊缝温度降到常温,检查焊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落架。

千斤顶分级同步卸载,每级卸载(约2mm)应有一定级间停留(约10分钟),使荷载逐渐平稳的转移,同时注意观测结构的变化,监测拔柱支顶位移和支顶反力。

9拆除、完善

按设计要求位置切断下柱,切口根据拆除下柱吊装要求适当加宽,拆除时应缓慢进行,不要伤及附近构件或厂房内设备。

对新增托架的托梁拔柱体系,拆除原有吊车梁系统,安装新吊车梁系统,托架中间竖杆(即拔柱上柱被截断后保留部分)下端焊端板,与吊车梁走道板采用弹簧板连接,增加托架平面外刚度。

对新换吊车梁的托梁拔柱体系,在拔柱上柱与屋面梁连接处切槽,最终完成铰接节点改造(见图5.2.2-8)。

安装轨道和栏杆,拆除临时支撑,补漆等。

图5.2.2-8梁柱节点刚接变铰接示意图

5.3大面积托梁拔柱施工

大面积托梁拔柱拆除须在厂房加固全部完成后逐一进行,应注意拔柱的顺序和时间间隔。

拔柱顺序遵循原则:

分散拔柱、远近结合、同列错开、同榀由里向外、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同时考虑实际工程的特点。

时间间隔:

前一个拔柱落架完毕至下一个拔柱顶升开始时间间隔至少一个小时,使结构变形充分。

5.4托梁拔柱监测

现场监测是必要的,通过对监测结构进行实时分析,能很好控制整个拔柱过程,及时的预测和发现潜在的危险,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拔柱全过程中结构安全。

监测内容包括顶升屋面和落架过程中相关构件应变的变化、支顶位移、支顶反力等,必要时可监测加固钢板与原柱是否协调工作;若理论计算准确可靠,可适当减少检测内容,但支顶位移及支顶反力是必须监测的两个指标。

5.4.1支顶位移监测

在拔柱的柱头或柱脚位置对称布置2个位移计,用于监测拔柱在顶升和落架过程中的位移变化,以控制拔柱的顶升高度和落架的位移,正确指导施工。

5.4.2支顶反力监测

在每个支顶千斤顶的上面放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拔柱在顶升和落架阶段支顶反力的变化,以及监测施工过程中异常情况,若几个千斤顶读数相差超过10%,说明由于结构安装误差,构件内存在附加内力,必要时采取措施(设揽风绳或安装限位装置),防止结构突然变形。

5.4.3应力监测

对于结构受力比较重要部位、应力比较复杂的部位也可适当粘贴电阻应变片,以测定其应力变化,了解改造后效果。

5.5劳动力组织

托梁拔柱是一门综合技术,它需要设计、施工、检测各个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主要需求人员见表5.5-1、2。

表5.5-1托梁拔柱检测、设计人员配置表

项目阶段

人员素质

工作内容

项目阶段

人员素质

工作内容

检测

资深检查员

制定检测方案

设计

高级工程师

制定设计方案

检查员

数据采集、分析、处理

工程师

结构分析、设计、验算

检测员

仪器安装、调试等

一般设计人员

施工图绘制

表5.5-2托梁拔柱施工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工作内容

序号

工种

工作内容

1

铆工

钢构件拼装、安装

7

架子工

支搭脚手脚、倒吊篮

2

电焊工

构件加固,现场焊接

8

钢筋工

桩、基础等钢筋绑扎

3

起重工

钢构件安装、卸构件、配套

9

模板工

基础、基础梁摸板支护

4

壮工

配合其他工种

10

混凝土工

基础混凝土浇灌

5

探伤工

焊缝无损检测

11

测工

放线测量、跟踪监测、提供交验资料

6

油漆工

构件现场刷漆、补漆

12

电工

供电、接线、照明

6材料与设备

6.1主要材料

本工法主要用材为钢材、焊条、油漆、混凝土、钢筋、砂石等。

上部结构加固及新增构件全部为钢材,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其性能除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规定的要求外,尚应保证屈服点、碳、磷、硫的含量。

焊条应符合《碳钢焊条》(GB5117-1995)和《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的规定,其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当两种不同牌号钢材焊接时,宜采用与强度较低钢号匹配的焊条。

油漆品种、颜色与原有结构相同,避免油漆不匹配出现起皮、脱离。

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

6.2主要施工机具和设备

托梁拔柱施工主要机具、设备见表6.2-1。

表6.2-1主要施工机具和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用途说明

序号

名称

用途说明

1

空压机

混凝土破碎

11

半自动切割机

钢板现场切割

2

挖土机

土方开挖

12

超声波探伤仪

焊缝无损探伤

3

长螺旋钻机

灌注桩施工

13

螺旋千斤顶

拔柱顶升、落架

4

水钻

静力切割

14

导链

临时加固、固定构件及校正构件

5

混凝土泵车

混凝土浇灌

15

钢丝绳

临时加固

6

混凝土震动器

混凝土振捣

16

卡环

与钢丝绳配套使用

7

电焊机

现场焊接

17

经纬仪

现场测量

8

电动角磨机

钢结构表面处理

18

自动调平水准仪

现场测量

9

火焰切割枪

钢构件拆除

19

压力传感器

监测顶升反力

10

汽车吊

拆除、安装结构构件

20

位移计

监测顶升位移

7质量控制

7.1质量检验标准

7.1.1本工法执行的现行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

96)

5)《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96)

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7.1.2检验标准

托梁拔柱工程施工质量应满足相应的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在托梁拔柱顶升过程中,顶升高度和顶升反力还应满足表7.1.2-1的要求。

 

表7.1.2-1顶升高度和顶升反力容许偏差表

项目名称

施工阶段

容许偏差

检查方法

检测部位

顶升高度

拔柱顶升

±3mm

位移计或水准仪

拔柱柱顶

拔柱落架

±2mm

位移计或水准仪

拔柱柱顶

顶升反力

拔柱顶升

±10%,且不大于±10KN

压力传感器

支顶千斤顶上表面

拔柱落架

±5%,且不大于±5KN

压力传感器

支顶千斤顶上表面

注:

容许偏差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值。

7.2质量控制措施

7.2.1设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持证上岗,明确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根据托梁拔柱工法的特点和技术难点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

7.2.2选用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焊工需经专门培训合格后,在有经验的焊接工程师的指导下作业。

7.2.3开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严格按工艺流程、施工顺序施工,各工种人员掌握各工序操作规程和要领。

7.2.4施工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执行。

7.2.5进场材料、构件需有合格证和材质证明文件等,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不能因量少省略某些环节;钢构件加工前对现场原有结构先复尺,以调整安装误差,保证安装精度。

材料代换需经设计人员同意,不得擅自以大带小。

7.2.6设备、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使用性能,检测设备需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

7.2.7现场加固焊接大部分为立焊,严格执行预定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保证焊缝质量和控制焊接变形,按有关规定对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测。

7.2.8顶升、连接、落架、切割过程要保证一定的时间间隔,不得因工期紧而盲目施工。

7.2.9改造时有关检测数据与分析数据相差较大时,施工人员应会同设计、检测人员及时分析处理。

7.2.10执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的“三检”制度,制定项目质量考核的奖惩制度,建立质量QC小组,对施工各阶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总结经验,完善施工方案。

7.2.11各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7.2.12及时积累资料,建立完整的质量记录。

7.2.13设计、施工、监测密切配合,确保工程达到设计及使用要求,保证技改项目的成功。

8安全措施

托梁拔柱工法是系统工程,涉及的工序较多,从地基处理到上部结构加固,钢结构安装、拆除,上部结构顶升、落架等,还涉及施工与生产同时进行;特别是原有钢结构安装存在误差,构件内往往有额外的内力,断柱、向上顶升以及落架整个过程要充分考虑,必要时设立禁区并附加安全保证措施。

8.1本工法执行的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

8.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8.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8.1.3《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1999)

8.2安全消防措施

8.2.1健全安全组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制订详细的实施细则。

8.2.2选用专业队伍进行各分部施工,按各项工艺流程操作,不得违章。

8.2.3严格执行《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及业主厂区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8.2.4开工前,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消防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工人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8.2.5进行各工种、工序安全技术交底。

设计人员最好在现场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2.6截柱、顶升、落架施工过程应设置安全防护区。

通过对结构进行监测,及时的预测和发现潜在的危险,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8.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