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732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秋二年级语文上册1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新人教版

3.2019年(秋)二年级语文上册1.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新人教版

1、课型:

新授课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2、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6、教学准备:

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探

(播放视频或图片)

师:

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

植物的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送走孩子们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拼音或者问问老师同学,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生词朋友说了,要想把课文读好,必须先过它这一关,看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自己来读一读。

(自读)

有信心把词语读好吗?

看,这里有一座词语山,咱们看看那一小组用最快的速度登上山顶。

3、生词朋友很开心,已经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了,相信生字宝宝更难不倒你们,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读,(找生领读)这个老师当的很棒,我们来开列小火车,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到达终点。

会读字

植、如、为、旅、备、纷、刺、底、炸、离、察、识、粗、得

会写字

法、脚、娃、毛、知、它、她、更

生字组词

植zhí植物zhíwù种植zhòngzhí植党营私

如rú如果rúguǒ假如jiǎrú一见如故

为wèi为什么wèishénme为何wèihé为民请命

旅lǚ旅行lǚxíng旅客lǚkè进旅退旅

备bèi准备zhǔnbèi备用bèiyòng有备无患

纷fēn纷乱fēnluàn五彩缤纷wǔcǎibīnfēn五彩缤纷

刺cì刺刀cìdāo刺耳cìěr芒刺在背

底dǐ底部dǐbù井底之蛙jǐngdǐzhīwā井底之蛙

炸zhà炸弹zhàdàn爆炸bàozhà狂轰滥炸

离lí分离fēnlí离开líkāi寸步不离

察chá观察guānchá觉察juéchá习焉不察

识shí博识bóshí识字shízì不识好歹

粗cū粗大cūdà粗壮cūzhuàng财大气粗

得de走得慢zǒudemàn跑得快pǎodekuài一举两得

法fǎ办法bànfǎ法律fǎlǜ以身试法

脚jiǎo两只脚liǎngzhījiǎo脚指头jiǎozhǐtou七手八脚

娃wá娃娃wáwa葫芦娃húlúwá

毛máo毛发máofà皮毛pímáo一毛不拔

知zhī知道zhīdào先知xiānzhī一无所知

它tā它们tāmen它是tāshì别无它法

她tā夸她kuātā她们tāmen

更gèng更加gèngjiā更好gènghǎo更进一竿

三、感悟课文

1、生字词我吗已经读的很棒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好。

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现在我们请5名同学分小节读文。

(指名分小节读文,读的同学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如果他读的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你认为他哪读的不够好,你就帮帮他。

2、快速读文,边读边思考: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用完整话回答: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知道种子长大了就得四海为家)

师追问: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师相应板书:

蒲公英、苍耳、豌豆

2、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一会说给大家听。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1)生:

我认为蒲公英的办法好,(因为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轻轻一吹是怎么吹?

你来吹吹?

介绍图片,这就是蒲公英的种子,聚在一起毛茸茸的。

师: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了,你们想看看纷纷出发是什么样子的吗?

(播放视频加音乐)师:

蒲公英妈妈的办法真容易呀!

让孩子们乘着风就能飘走了!

你们快来读一读吧,学生练读。

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轻悠悠地飘,多美啊!

师:

美丽的蒲公英乘着风出发了,它们可能会飞到哪呀?

生自由发言,蒲公英宝宝飞到哪,哪就是它的家,在那生根发芽。

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是什么呢?

——四海为家。

(2)四海为家的宝宝不光有蒲公英,还有谁呢?

我认为苍耳妈妈的办法好,(好在哪?

)(因为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

能去田野、山洼)

看这就是苍耳(展台出示成杈的苍耳种子)拿几个让前面同学摸摸,捏捏,什么感觉呀?

(因为苍耳浑身长满小刺,刺上有小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不容易掉下来)

你们想知道苍耳是怎么旅行的吗?

(播放视频)

师:

看,人走过来了,苍耳挂在了人得裤子上。

小羊跑来了,苍耳要随小羊去旅行啦!

师:

苍耳妈妈多聪明呀!

不费力气就能让孩子去旅行,我们来夸夸苍耳妈妈吧!

谁来读一读?

师:

苍耳妈妈这么聪明,你没读出来,我们再试试好吗?

师:

你对苍耳妈妈的敬佩和赞赏读出来。

谁来读一读。

师:

苍耳妈妈的办法多神奇呀!

它借助小刺能保护孩子同时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孩子们去旅行。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你认为她的办法好在哪里?

(看课件文字回答)

(3)学习豌豆传播这一节

师:

让我们一起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吧?

(播放课件:

这就是豆荚,

情啊?

带着这种高兴心情读给你的同桌听。

师:

孩子们蹦着跳着出发了,多快活呀!

谁把自己当成小豌豆来读一读。

3.小结:

(指板书小结)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用自己的智慧送走了宝宝,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呢?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只有细心、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拥有它,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

2、老师也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出示课件拓展内容)仔细读一读,用“——”画出每一种传播方法里介绍了哪些植物?

3、知道了这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仿照第2、3、4小节的格式写一写吧!

看谁是最棒的小诗人!

小结归纳:

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妈妈办法多多,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板书设计:

蒲公英吹风

植物妈妈有办法苍耳挂动物

豌豆晒太阳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自读思考:

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

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晒豆荚的方式传播种子……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最后小结:

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

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附送:

2019年(秋)二年级语文上册2.4曹冲称象教案新人教版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再读课文、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

你怎么知道的?

(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板书:

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

为什么称象?

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

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

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

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

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

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

倒(倒车)(倒是)

割(切割)(割开)

线(直线)(线条)

止(止血)(停止)

量(数量)(量词)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

(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

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设计意图: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

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

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

生字记得那么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

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附课堂检测:

一、我会读:

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

称象官员象腿柱子议论

称杆一艘下沉停止微笑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三、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象()

宫(   )  秤(   )  住(   )像()

                          

第二课时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感悟、指导背诵、积累词语、学写生字)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设计意图:

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

思考:

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官员

                 造秤

           宰象割块

  2、师引导:

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

曹操呢?

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

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

谁再做做看?

“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

指名3个来读。

师:

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

(分小组读)

过渡:

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

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

(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师:

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

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

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

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

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6、师:

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

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

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

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小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

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附课堂检测:

1.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

称员栏下

官子倒杆

柱象微秤

议艘大笑

鸡腿沉没

一论不止

2.选字填空。

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máng)。

3.用词语写句子。

边,一边。

微笑。

4.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

(填序号)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辞海》1989年版)

曹冲(字仓舒)生年:

196 卒年:

208   

曹冲(196-208),字仓舒,曹操最小的儿子。

曹冲称象的事情流传千古,曹冲在称象时不过六岁。

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这一年,曹冲夭亡,年仅十三岁。

曹操为其哭泣时,曹丕来安慰曹操,曹操说道:

“仓舒之死,对我来说是不幸,可对你们来说却是大幸!

”曹丕称帝后,追封曹冲为邓哀侯。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

“你有什么总是吗?

”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

“曹操为什么要称象?

,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

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