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489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docx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龙泉中学:

杨晓宇20XX年10月09日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教科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导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述。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一)对教材总体认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速度和加速度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规律课,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自由落体和牛顿第二定律、带电粒子在要强电场中偏移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掌握不好,后续课中解决运动学和动力学等许多关于运动的问题都会受到影响。

(二)对教材编者意图的理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本教材采用从速度图象推导出位移公式,是既科学又严谨的。

教材采用无限分割法,使学生能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承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也可用面积求出的方法,编者给学生一种严谨的科学分析方法,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思想---微分思想。

(三)新教材的特点

(1)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对位移时间关系式的微分思想从旧教材的课后补充变为正文

(2)着眼科学方法的培养: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基于建构、多元智能的培养,课文中设计了“讨论交流”、“练习与评价”、“发展空间”等环节,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团队协作。

(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教材中的“发展空间”中以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来做探究,重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科知识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学过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图像v---t图像的基础上,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在上两节中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学生对极限思想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2、学生能力要求:

学生已初步了解极限思想,要在学生体会“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无限分割再求和”这种微元法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物理思想方法,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三、三维目标设计和重难点

(一)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

3.理解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制作卡片参与微元法的探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3.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2)渗透极限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3)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位移速度关系,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体验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用速度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的过程中,体现了辨证唯物论的内容,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位移与v---t图像中四边形“面积”的对应关系、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公式

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和体会极限思想,明确V---T图像的“面积”即为位移。

四、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采用分组合作的的DJP模式,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制作卡片填充V——T图像,并在组内讨论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参与换组讨论,整合意见,得出结论,并在组与组之间分享成果,组内互评、组组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结合多元智能教育理念,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发现法,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利用师生间、生生间、小组与小组间的评价机制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

这节课结合“DJP”理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大家“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和猜想”,最后组织学生去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进行“量化或非量化评价”,以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导学”主要是学前和学中的学案导,学中的教师导;“讲解”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讲,教师讲有在讲台上对全体学生讲,也有走下去对个别学生讲。

学生讲也是有对全体学生讲,也有在组内互相讲。

而“评价”则更为多样,呈现形式分为量化和非量化,量化的评价反映在学案上对于例题的自评,以及黑板上对每个小组的评分。

而非量化的评价,则反映在语言上,有学生评,教师评,而且评的对象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某一个题,有时又是某个知识点。

五、导学过程(简略)

(一)设计思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拟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以此为载体,用“DJP”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利用v-t图象,渗透物理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极限思想、微元法等),得出“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通过计算“面积”得出运动位移的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感悟物理思想方法。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器材:

剪刀、双面胶、彩纸、直尺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查询初中所学“以直带曲”思想的知识背景

在初中时,我们曾经用“以直代曲”的方法,估测一段曲线的长度。

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

2、根据老师给定的参考剪出彩色纸条(剪出这么漂亮的纸带有什么用呢?

学生产生兴趣)

3、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的侧边黑板上制好课堂评价评分表格,并说明加分策略。

(四)导学过程

[引入](类比、设疑式)

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规律也是简单的。

我们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开始,通过对简单问题的研究,认识了许多复杂的规律,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问题:

最简单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它的特征是什么?

位移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

(教师)

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

[新课]

(板书)

1-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用v-t图象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

(教师)

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v-t图象一定的面积?

(回答)

我们需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

学生活动:

对教材23页“讨论交流”的

(1)

(2)展开讨论,并分享结果,组组互评结果,表现突出积极的小组加分奖励。

[活动1----研究方法的探讨]

(教师)

在初中时,我们曾经用“以直代曲”的方法,估测一段曲线的长度。

将复杂问题抽象成一个我们熟悉的简单模型,利用这个模型的规律进行近似研究,能得到接近真实值的研究结果。

这是物理思想方法之一。

问题:

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方法?

 

(回答)

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师)

问题:

我们应怎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对教材23页“交流讨论(3)(4)”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不同组点评并畅谈自己的想法。

加分激励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教科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导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述。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一)对教材总体认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速度和加速度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规律课,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自由落体和牛顿第二定律、带电粒子在要强电场中偏移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掌握不好,后续课中解决运动学和动力学等许多关于运动的问题都会受到影响。

(二)对教材编者意图的理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本教材采用从速度图象推导出位移公式,是既科学又严谨的。

教材采用无限分割法,使学生能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承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也可用面积求出的方法,编者给学生一种严谨的科学分析方法,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思想---微分思想。

(三)新教材的特点

(1)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对位移时间关系式的微分思想从旧教材的课后补充变为正文

(2)着眼科学方法的培养: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基于建构、多元智能的培养,课文中设计了“讨论交流”、“练习与评价”、“发展空间”等环节,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团队协作。

(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教材中的“发展空间”中以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来做探究,重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科知识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学过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图像v---t图像的基础上,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在上两节中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学生对极限思想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2、学生能力要求:

学生已初步了解极限思想,要在学生体会“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无限分割再求和”这种微元法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物理思想方法,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三、三维目标设计和重难点

(一)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

3.理解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制作卡片参与微元法的探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3.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2)渗透极限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3)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位移速度关系,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体验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用速度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的过程中,体现了辨证唯物论的内容,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位移与v---t图像中四边形“面积”的对应关系、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公式

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和体会极限思想,明确V---T图像的“面积”即为位移。

四、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采用分组合作的的DJP模式,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制作卡片填充V——T图像,并在组内讨论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参与换组讨论,整合意见,得出结论,并在组与组之间分享成果,组内互评、组组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结合多元智能教育理念,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发现法,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利用师生间、生生间、小组与小组间的评价机制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

这节课结合“DJP”理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大家“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和猜想”,最后组织学生去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进行“量化或非量化评价”,以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导学”主要是学前和学中的学案导,学中的教师导;“讲解”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讲,教师讲有在讲台上对全体学生讲,也有走下去对个别学生讲。

学生讲也是有对全体学生讲,也有在组内互相讲。

而“评价”则更为多样,呈现形式分为量化和非量化,量化的评价反映在学案上对于例题的自评,以及黑板上对每个小组的评分。

而非量化的评价,则反映在语言上,有学生评,教师评,而且评的对象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某一个题,有时又是某个知识点。

五、导学过程(简略)

(一)设计思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拟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以此为载体,用“DJP”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利用v-t图象,渗透物理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极限思想、微元法等),得出“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通过计算“面积”得出运动位移的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感悟物理思想方法。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器材:

剪刀、双面胶、彩纸、直尺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查询初中所学“以直带曲”思想的知识背景

在初中时,我们曾经用“以直代曲”的方法,估测一段曲线的长度。

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

2、根据老师给定的参考剪出彩色纸条(剪出这么漂亮的纸带有什么用呢?

学生产生兴趣)

3、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的侧边黑板上制好课堂评价评分表格,并说明加分策略。

(四)导学过程

[引入](类比、设疑式)

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规律也是简单的。

我们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开始,通过对简单问题的研究,认识了许多复杂的规律,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问题:

最简单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它的特征是什么?

位移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

(教师)

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

[新课]

(板书)

1-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用v-t图象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

(教师)

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v-t图象一定的面积?

(回答)

我们需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

学生活动:

对教材23页“讨论交流”的

(1)

(2)展开讨论,并分享结果,组组互评结果,表现突出积极的小组加分奖励。

[活动1----研究方法的探讨]

(教师)

在初中时,我们曾经用“以直代曲”的方法,估测一段曲线的长度。

将复杂问题抽象成一个我们熟悉的简单模型,利用这个模型的规律进行近似研究,能得到接近真实值的研究结果。

这是物理思想方法之一。

问题:

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方法?

 

(回答)

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师)

问题:

我们应怎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对教材23页“交流讨论(3)(4)”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不同组点评并畅谈自己的想法。

加分激励

(教师)

在很短时间(⊿t)内,将变速直线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利用x=vt计算每一段的位移,各段位移之和即为变速运动的位移。

这是用简单模型来研究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

 

 

[活动2----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实例:

一个物体以v0的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求经过ts运动的位移。

(教师)

问题:

我们怎样能求出位移?

(学生)讨论

(教师)

探究思路:

将运动分成时间相等(⊿t)的若干段,在⊿t内,将物体视为匀速直线运动,每段位移之和即总位移。

教师展示:

已经准备好的V—T图像(2个完全相同);一条长v0宽为指定大小t的小纸片,一条长at宽为指定大小t的小纸片;一条长v0宽为指定大小

t的小纸片,一条长

at宽为指定大小

t的小纸片;

探究1:

根据老师给定的参考剪出彩色纸条,评选出剪的最漂亮最完美的小组给予加分(参与美、认识图像美、做工美感的体会)。

剪完后贴到对应的V—T图像的坐标中。

探究1-1学生自主动手过程: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纸带尺寸

纸带宽度

t

t

t

t

t

t

t

t

纸带长度

v0

v0+at

v0+2at

v0+3at

v0+4at

v0+5at

v0+6at

v0+7at

导学问题1:

类比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大家自己动手剪出来的纸带有什么物理含义?

(此处以加较大分值来吸引同学的兴趣,要深入讨论)

(学生讨论展示活动)每个矩形纸带所示的运动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结合在一起为速度跳跃增大的匀速直线运动,与普通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有区别的。

导学问题2:

这种组合起来的运动能取代匀变速直线运动吗?

如何改进?

(学生)可把时间取的更短点,剪的纸带更窄点

探究1-2学生自主动手过程: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纸带尺寸

纸带宽度

t

t

t

t

t

t

t

t

纸带长度

v0

v0+1/2at

v0+at

v0+3/2at

v0+2at

v0+5/2at

v0+3at

v0+7/2at

导学问题1:

将时间间隔分的更小后,这种组合起来的运动能够取代原来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吗?

(学生讨论)结合在一起为速度跳跃增大的匀速直线运动,仍然不能代替匀变速直线运动。

留有锯齿状的空隙。

导学问题2:

类比两种贴图,结合以直带曲的思想,你能想到什么?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些小矩形的“面积”之和来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呢?

(学生展开深入讨论)

 

学生贴图成果展示:

探究1探究2

探究总结:

(学生讲、学生评、教师引导)

1、如果Δt取得非常小,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非常准确地代表物体发生的位移。

----这是“无限逼近”的思维方法。

2、如果Δt取得非常非常小,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刚好等于v-t图象下面的面积。

探究结论:

(小组各自总结结论,分享,整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应急预案:

若有同学提到此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推导,那么匀减速是否也满足该结论呢?

可引导学生思索把纸带反贴实际上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故道理相同。

(板书)

二、用v-t图象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学生)

[做一做](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板书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并评价,对板书展示规范正确的和评价中肯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从v-t图象中,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

方案一:

梯形“面积”=位移

Vt=v0+at

应急预案:

若此处学生推导是方案一中的,则要根据匀加速的速度方程Vt=v0+at引导得出。

并顺势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概念。

方案二:

三角形“面积”+矩形“面积”=位移

 

[活动3----探究过程回顾]

(师生互动)

1、分割许多很小的时间间隔⊿t----微分

2、⊿t内是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化简

3、所有⊿t内的位移之和即总位移----求和

当时间间隔无限减小(⊿t→0)时,平行于t轴的折线就趋近于物体的速度图线,则速度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

上述三个过程是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微元法。

[活动4----达标练习]

【例题1】:

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

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变式练习1】教师手拿粉笔盒与讲桌持平,松手使其做自由下落(已知该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空气阻力,求粉笔盒多长时间后落地?

根据已学知识分析要求时间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设计意图:

明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式;为下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做好铺垫。

【变式练习2】一辆汽车以2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它在停止前最后1s内的位移。

设计意图:

方法一:

先求初速度,再用位移公式计算

方法二:

针对高层次学生,可引导对匀加速直线运动逆向为匀减速的思维培养

【例题2】:

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第3s内的位移是2.5m,第7s的位移是2.9m,求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变式练习3】某人骑自行车以4m/s的初速度沿直线加速驶上一斜坡,若加速度大小为0.3m/s,则经10s后,车在斜坡上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教师)

计算题运算规范要求:

一般应该先用字母代表物理量进行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示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再把数值和单位代入式中,求出未知量的值。

这样做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计算也简便。

[活动5----本课小结]

一、用v-t图象研究运动的位移

位移=“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三、物理思想方法----极限思想;微元法

[课后活动布置]

1、小组共同探讨课本P25“交流讨论”和“发展空间”第二题,为下节讲述位移—时间图像做好铺垫

2、作业:

(完成在作业本上,注意规范表述)

3、思考: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中,各量的符号有何要求?

 

附件:

一、板书设计

1.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位移公式:

X=vt

图像中表示:

矩形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导出过程:

微元法

图像中表示:

X=v0t+at2/2

位移公式: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面积

<三>、应用

二、教学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