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ocx
《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河北省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组织规模较小、程度低、竞争力较弱、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应通过政府支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制定科学、合理且可行的商贸流通规划,构建高效的流通网络体系,提高商贸流通组织化程度等途径,为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业;城乡流通网络体系
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在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基础上,通过加强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有效整合和无缝隙的对接,建立城乡互通的流通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来实现城乡流通体系的相互衔接和运行,保证城乡商贸流通的相互融合与双向互动。
通过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产业资源的统筹配置,保证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实现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产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流通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但因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较大,制约了流通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就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贸流通体系若按商品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品流通体系(可以细分为: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和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按区域可以分为城市流通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
流通体系是由流通主体(流通组织)、流通客体(商品和生产要素)、流通方式、流通渠道等要素所构成。
影响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内、外两方面因素。
内在因素是指影响城市和农村各自流通产业发展的自身因素。
主要由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流通组织化程度等因素所构成。
而外在因素是指影响城乡流通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由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因素所构成。
近年来,从内在因素看,河北省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其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日益显现。
这不仅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换的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进程中,农业产业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逐步推行,提高了河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促使农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加速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运用,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
同时,还极大地解放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增加城镇劳动力的流入,也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流通组织是实现商品在城乡之间流通的经济实体,其规模的大小、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流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一大动力。
流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从外在因素看,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是在市场作用与政府行政力量干预的双重力量下进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城乡资源配置与流通产业发展起基础性支配作用,同时政府也借助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间接方式参与城乡流通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流通组织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可以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实现商品交换,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等促进城乡流通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城乡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外部条件。
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可以为市场提供规模更大、品种更为多样的商品。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贸流通的发展,实现商贸流通产业升级,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如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改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成为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助推器。
二、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现状
1 城乡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河北省城乡市场发展迅速。
城乡商品市场的数量大幅增加,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建立一批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各种综合市场;传统的城乡集贸市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期货市场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
2009年,河北省商品交易市场共4014个,其中:
消费品市场3728个,生产资料市场286个。
随着市场数量的不断增加,交易额迅速增长,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2009年,商品交易市场当年成交额万元,当年投资额73494万元。
其中:
消费品市场当年成交额万元,当年投资额627719万元;生产资料市场当年成交额7482445万元,当年投资额107225万元。
2010年,商品市场成交额593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为4125.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2.3%和12.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21.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1%。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203.0亿元,增长1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618.8亿元,增长16.3%。
城乡农村市场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
2 城乡市场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逐步改变。
河北省城乡市场交易方式原来主要是由现货交易方式为主。
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方式既有现货交易,也有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仅在城市推行,而且也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
在零售领域,传统百货业态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新的零售业态正在出现。
根据《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零售业分为食杂店、折扣店、便利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17种业态。
其中现代百货、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业店和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在城市快速发展,而小型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开始走进农村。
3 流通组织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河北省流通组织现状看,城市流通组织主要以流通企业为主体,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为辅。
而在农村,大量的个体商人也是组织农村流通不可或缺的力量。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运销大户已经承担起组织商品流通的重任。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2012年底,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发展到近万个。
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适应城乡市场的需要,促进城乡商
品的流通。
4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购买能力提高。
根据《河北经济年鉴》和河北省政府2012年1月9日提交的《关于河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增幅较大。
2011年,河北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9591.91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2.23元,增长12.5%。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6%,转移性收入增长6.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增长19.5%。
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9.0%,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0.1%,财产性收入增长13.1%,转移性收入增长23.2%。
同2005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9185.14元,增长了100.86%,年均增长16.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38.36元,增长了104.50%,年均增长17.42%。
从收入上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见表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城乡流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河北省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城乡流通组织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流通组织是流通的主体,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进行转移的社会载体。
包括流通实体组织和中介组织。
从流通实体组织看,城市流通主体主要以中小流通企业为主。
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流通企业的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商贸流通企业不得不将企业重点放在争夺城市市场份额上。
加上进入农村市场物流成本高,盈利空间小,也是一些流通企业不愿意进入农村市场的原因。
众多的小型零售企业因缺乏整合,过度分散,规模和实力难以扩张,竞争力不强,进入农村市场困难较大。
目前农村流通实体组织主要以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零售网点少且比较分散,营业面积比较小,经营方式落后,经营条件较低,经营范围有限且比较雷同,主要以小食品为主,经营的商品缺乏质量保证。
农村中小型连锁企业刚发展起来,经营规模比较小、配送能力差,还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
虽然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但因规模较小且实力较弱,致使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市场覆盖率较低。
城乡流通中介组织发展比较滞后。
流通中介组织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平衡。
其组织管理比较松散,组织化程度不高。
一些流通中介组织缺乏道德意识,经营行为不够规范。
技术匮乏,参与流通的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
流通中介组织灵活性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流通组织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是导致城乡流通不畅的重要因素。
2 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较缓慢。
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是完善城乡流通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流通方式是商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
从城市流通产业发展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促进城市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效果比较明显。
与城市相比,尽管政府采取各项措施来推动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的实施,但由于受资金、收入、消费观念等多因素的制约,连锁经营、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建设比较缓慢。
农村连锁经营中“连而不锁”现象比较普遍,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普遍存在着销售网点多、面广、分散、量少、利薄等问题,物流供给能力不足,难以保证商品的供应。
物流发展缓慢制约了城乡商品的交流。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缓慢,难以为商贸企业提供各种有效信息,影响了市场的扩大。
另流通领域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导致现代流通方式的推行和“万村千乡”等工程的实施比较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建设。
3 零售业态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农村零售业态比较单一。
任何一种零售业态的出现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是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而改变的。
其受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及零售企业的物质条件等约束。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零售业态在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同步。
从城市零售业发展看,在百货商店等传统零售业态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专业店和专卖店等一些新的零售业态。
这些业态的发展,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城市消费者需求,而且拉动了整个流通业的发展。
由于新的零售业态刚刚兴起,在广大农村发展的条件还不具备。
目前,农村主要发展杂货店、连锁便利店和超市。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等条件的改善,会有更多的适合于农村零售业发展的零售业态出现。
零售业态发展的不足制约了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影响到城乡商品的双向流通。
4 城乡流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在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中,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流通产业发展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同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更加显著。
政府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更偏重于城市,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市场建设总量偏低。
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从数量上看河北省农村批发市场还远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
农村批发市场主要分布在县(市),在乡镇和村建立批发市场还很少。
从质上看,农村批发市场发展不快,效率不高。
交通、仓储和通讯等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交易结算、信息服务和质量检测等配套服务设施比较缺乏。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缓慢,配送效率低。
加快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三、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政府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
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将其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联系起来,促使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物流业及流通业的发展,河北省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些相关文件。
规划中明确了河北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等,为河北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了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投入,适当向农村倾斜。
重点投资于城乡交通、通信、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上。
2011年,河北省财政支出74.3亿元支持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补贴20.4亿元,支持家电下乡等工程;投入3.8亿元支持农超对接、新网工程等项目。
完善对城乡流通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为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河北省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安排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
在市场准入、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都明确了扶持政策,支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发展各种城乡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
商贸企业应根据城乡市场的不同特点和条件,选择不同的零售业态,使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专卖店、超市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
的需要。
大力发展城乡连锁经营。
积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连锁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
继续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之作为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双向流通渠道的重点工程,带动城乡商贸流通业整体经营效益和实力的提高。
加快乡镇连锁经营超市和村社便民商店建设,搭建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进村,农产品和废旧物资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社为基础的商品零售网络。
积极支持和引导连锁经营企业在社区设立连锁商业网点,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改造和建设不同类型商业社区商业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安居条件。
大力发展城乡电子商务。
根据《河北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河北省省级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要全面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流通大户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
为了实现此目标,必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站建设,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
加快城乡物流的发展。
根据《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河北省物流业增加值要突破2500亿元,年均增长14%,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3%。
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占全部物流市场份额比重达到40%。
培育壮大3~5家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物流企业,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7%以下。
逐步建立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规模以上连锁超市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0%。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大对城乡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加强对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城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信息平台,完善商贸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在加快商贸流通企业自身配送中心建设的同时,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培育和壮大城乡物流企业主体、支持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
(三)提高城乡流通组织化程度,提升竞争力
加快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促进城乡流通业发展。
积极培育和引导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2010年,河北省进入中国零售百强的企业有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百货大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郸市阳光百货集团总公司、河北保龙仓商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和河北保百集团有限公司。
和其他省市相比,2010年河北省只有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规模1619223万元,门店总数100个)、唐山百货大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规模501826万元,门店总数10个)、邯郸市阳光百货集团总公司(销售规模381000万元,门店总数89个)三家进入中国连锁百强。
百强企业大多在发展城市流通的同时,在农村建立连锁门店预计到2015年,力争有8家零售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5家零售企业进入全国连锁百强,5家零售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
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打造本土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加快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对传统合作组织的改造,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中介作用。
继续实施“三进工程”,借助政府工程,加快“新网工程”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系统联合。
搭建流通网络建设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经纪人带头作用。
(四)加快城乡流通网络布局一体化,实现城乡流通协调发展
在规划流通网络时,应将城市流通网络和农村流通网络统一规划。
统筹规划市中心城区商业区、县市城区次中心商业区、城镇和农村商业网点,建立完善的城乡双向互通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培育大、中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石家庄、唐山等省域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逐步实现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升级,提高辐射能力;做大做强保定市、邯郸市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商业,发挥产业集聚功能,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流通次级核心和传递枢纽。
加快建设新兴城市商业,不断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
发展县(市)商贸流通业。
京津地区,以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县为基础,建设京东新城商业区;以涿州市为基础,建设京南新城商业区;以怀来县、涿鹿县为基础,建设京北新城商业区。
在环渤海地区,加快建设曹妃甸生态城、黄骅新城、北戴河新区、乐亭新区,打造滨海新城等商业区。
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使超市农产品直采比例达到50%。
每年要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000个,争取到2015年农家店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提高到60%以上,逐步形成以县城为批发配送中心、中心镇为配送结点、乡镇和村社为销售终端的农村现代流通经营网络。
参考文献:
[1]张德化,城乡二元流通体系与市场异质性[j],中国流通经济,2010,(3):
63-65
[2]杨伟,城乡商贸双向流通战略的可行性研究[j],市场论坛,2009,(11):
49-50
[3]黄阳平,詹志华,城乡一体化:
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08,
(1):
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