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641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doc

教学内容

运输与物流

计划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输的概念与功能;

2、了解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3、能够描述出运输与物流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运输的概念及功能。

教学难点

辨析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完成课后思考题。

教学内容结构

一、物流的概念与功能

概念:

物流是指为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起始地到最终消费地,使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的流动和储存具有效率和效果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

功能:

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

二、运输的概念与功能

概念:

运输是指人或者物借助于运力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的活动。

功能:

1.产品转移

2.产品储存

三、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1.运输与物流的联系

(1)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

(2)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

2.物流与运输的区别

(1)物流是超出运输范畴的系统化管理。

(2)物流不同于运输只注重实物的流动,它还同时关注着信息流和增值流的同步联动。

(3)物流的出发点是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益为中心,运输只是物流管理控制的必要环节,处于从属地位。

(4)物流的管理观念比运输更先进。

(5)物流比运输更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质疑

由于《物流基础》在本课程之前已经开设,通过质疑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掌握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

二、导入物流的概念和功能的讲解

此部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对物流的功能用图表的方式列示,结合物流案例进行讲解。

三、话题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发散性地谈论与运输有关的话题,提出“什么是运输?

”的问题。

四、讲解运输的概念和功能

此部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并举例说明。

五、辨析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此部分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进行启发和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重难点小结

课后作业

收集我国运输业发展情况的有关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

运输系统的构成

计划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输系统的含义,构成要素;

2、使学生领会运输系统的效率取决于构成要素的效率,以及相互间的协调水平;

3、能够画出运输系统构成图。

教学重点

运输系统的构成。

教学难点

根据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画出不同运输系统的构成图。

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完成课后思考题。

教学内容结构

一、运输系统的含义

概念:

与运输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就是运输系统。

划分方式不同,形成的运输系统也不同,如按照所处领域不同,有生产领域的运输系统和流通领域的运输系统;如按照运输性质不同,有自营运输系统、营业运输系统、公共运输系统;如按照运输方式不同,有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

二、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1.运输线路

运输线路是运输系统中的基础设施,是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

2.运输节点

运输节点是指分布在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运输业务办理、货物集散、运输工具维修、不同运输方式衔接等职能的场所。

3.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货并使其发生位移的装置与设备。

4.运输对象及运输参与者

⑴货物所有者;

⑵货物承运人;

⑶货物运输代办人。

教学过程设计

一、案例讨论

给出一个案例,案例中涉及不同运输方式或结构,能够反映出不同的组成成分,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和发展趋势等。

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注意引导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讨论并及时总结。

二、导入运输系统概念的讲解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边讲解边讨论不同的运输系统类型。

三、讲解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解运输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以某一种系统为例,画系统构成图。

四、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练习画出一种运输系统的构成图,进一步剖析运输系统的构成。

五、重难点小结

课后作业

练习画不同运输系统的构成图,分析组成要素。

教学内容

运输方式与运输合理化

计划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2、使学生熟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运输合理化要素及主要措施;

3、能够描述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对运输活动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评价。

教学重点

五种运输方式的主要技术经济特征,运输合理化的要素。

教学难点

特定运输活动的合理化组织。

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讲解,完成课后思考题。

教学内容结构

一、运输方式及其技术经济特征

1、运输方式

根据使用的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分成下图所示的几种运输方式:

2、技术经济特征

运输方式

技术经济特点

适运对象

公路

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相对高,占用土地多,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短途运输速度快,空气污染严重。

短途、零担运输,其他运输方式的集散运输。

铁路

初始投资大、运输容量大,成本低廉,占用土地多,连续性强,可靠性好。

大宗货物,散件杂货等的中长途运输。

水路

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廉,速度慢,连续性差,能源消耗及土地占用较少,灵活性不强。

中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国际海上货物运输。

航空

速度快,成本高,空气和噪声污染重。

中长途、贵重货物、保鲜货物运输。

管道

占用土地少,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廉,能不间断连续输送,灵活性差。

长期稳定的流体、气体、固体浆化物的运输。

二、运输合理化

(一)不合理运输

1.返程或起程空驶2.对流运输3.迂回运输

4.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6.过远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

(二)运输合理化的要素

1.运输距离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

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

(三)运输合理化措施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2.合理选择运输工具

3.正确选择运输路线

4.提高货物包装质量并改进配送中的包装方法

5.提高车辆的装载技术

教学过程设计

一、案例质疑

首先给出一个案例,由案例提出运输方式及选择的问题;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讨论。

二、讲解运输方式及相应技术经济特征

以回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的形式讲解五种运输方式以及它们的技术经济特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三、对上述案例中的选择进行合理性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讲解不合理运输的形式、合理化的要素,组织以及合理化运输的主要技术措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四、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分析,给予解答。

五、重难点小结

课后作业

简述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教学内容

运输市场与运价

计划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输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2、了解运输成本的结构,熟悉运输成本的分类;

3、了解运输定价的三种方法。

教学重点

运输市场的概念,运输成本的构成。

教学难点

运输成本的构成。

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完成课后思考题。

教学内容结构

一、运输需求与供给

(一)运输需求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供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特点:

1.运输需求的派生性

2.个别需求的异质性

3.总体需求的规律性

(二)运输供给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运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特点:

1.产品的非储存性

2.供给的不平衡性

3.部分可替代性

二、运输市场及特征

概念:

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构成了运输市场,狭义的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该场所为旅客、货主、运输业者、运输代理者提供交易的空间。

广义的运输市场则包括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即运输市场不仅是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而且还包括运输活动的参与者之间、运输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

特征:

1.运输商品生产、消费的同步性

2.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

3.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及波动性

4.运输市场容易形成垄断

三、运输成本

运输生产的进行,要不断消耗燃、润料、运行所需物资和零配件,要提取运输工具折旧,支付生产人员工资,还要支付运输权获取和维持费用,及企业管理费等。

这些费用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的支出,构成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一)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指短期内不随服务量或运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又必须得到补偿的那些费用。

2.可变成本指随服务量或运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只有在进行运输、产生运输服务时才产生的费用。

(二)联合成本与公共成本

1.联合成本是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费用。

2.公共成本是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的托运人支付的费用。

(三)端点成本与线路成本

1.端点成本是指在运输过程的起点与终点产生的费用。

2.线路成本是指在运输线路上产生的费用。

四、运输定价

1、基于成本的运输定价

基于成本的运输定价方法,又包括了下面3种方式:

①向客户收取发生运输服务的实际成本费用。

这种情况大都发生在使用公司内部自己的运输部门提供运输服务务。

客户支付运输的实际费用,结果往往造成运输部门把无效的运营费用和不合理的运输费用也全部转加给了客户。

②按标准费用收取,在这种情况下,无效的运营费用不会转加给客户。

③收取边际费用,这种情况下,固定费用作为日常开支不考虑,只收取变动费用。

当运能很大时,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2、基于市场的运输定价。

基于市场的定价一般可用2种方式执行:

①按市场上相竞争的承运人相似服务的费用收取,市场价格可能比实际价格高,也可能比实际价格低,如市场中过剩的运输能力可能会降低运输价格,这就需要经常进行检测。

②按调整后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费用节约)进行收费,如果运输组织效率高,调整后的市场价格就会低,反之就高。

3、二者相结合的运输定价。

这种定价方式也包括2种执行方法:

①在运输组织和客户之间先签署一个协议价格,为了使协议更有效,必须有一个可以比较的市场价格,客户也有选择其他承运人的灵活性。

②根据运输组织的目标利润定价,在这种方法中,价格等于实际或标准费用加上部门的目标利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案例质疑

给出一个案例,由案例提出运输市场的问题。

二、讲解运输需求、供给、市场的概念及其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三、讲解运输成本的构成和类型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四、讲解运输的定价

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但不作为重点,通过举例将三种定价方法简介给学生。

五、答复学生的疑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并给予解答,时间在5—10分钟。

六、重难点小结

实践项目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货运市场参观。

教学内容

公路普通货物运输组织

计划课时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公路普通货物运输的含义和类型;

 2、熟悉公路整车货运的组织流程和作业内容,主要单证的作用、格式等;

 3、熟悉公路零担货运的组织形式和作业流程。

教学重点

 公路整车货物运输的组织流程和作业内容,零担货物运输的组织形式。

教学难点

 运输流程的运转与对应单证的流转。

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企业现场教学,完成课后思考题等。

教学内容结构

 本单元所讨论的公路运输是指利用汽车沿公路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过程。

 公路货物运输按货物的运输条件可以分为普通货物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两类。

 一、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