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docx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课例名称:
七月的天山
执教教师:
孙景芳
课型:
新授
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学情分析:
“天山”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迢遥而又神秘的地方,《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极其精美,内涵十分雄厚的写景的记叙文。
所以在此堂课中,老师应该把重心放在指导学生有效的品读上,让学生读中有悟,读中有感,读中生情。
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肯定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个别地方还需老师的引导感悟。
内容分析: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学生自读自悟,品读、美读、想象。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初进天山雪峰像白缎水雪水像银链白莲小溪清澈鱼欢移步换景往里走树像巨伞幽静像锦缎
进天山深处花五彩缤纷像霞光像彩虹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汉字。
luòtuowānyánshāowēiliánmiánbúduàn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的雪峰()的西湖()的香山
三、填空。
课文的写作思路;先总述()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笔者骑连忙天山所看到的()、()、()和遍地的()的奇特美景;最终笔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
教学过程:
4*·七月的天山
一、谈话导入
1、师:
一提到我们黑龙江,大家就会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么一提到
新疆,你会想到什么呢?
?
请看大屏幕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
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
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
美!
师:
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
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
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
真是美不胜收!
师:
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
运用它,不简单。
?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师:
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
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
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写景为主
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
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师: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过渡:
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
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
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
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生:
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
雪峰、雪水、溪流?
?
生:
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
原始森林、野花。
(板书:
水、树、花)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
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
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
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
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
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
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
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
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
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
(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
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
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
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
?
写出了树的茂
密?
?
师:
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
指导朗读。
(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c: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
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
生1:
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
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如:
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五彩缤纷?
?
)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
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
师:
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比如说洁白的?
?
生:
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
师:
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
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
(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
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
山的热爱和赞美。
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教学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和阅读期待。
为了达到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
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
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
如:
“蓝天衬着?
?
像盛开的白莲?
?
”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例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
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上抓住一个问题展开:
“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
“美!
”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
“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
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
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
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
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
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
篇二: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划一划相关句子。
三、明确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默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看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总结归纳:
1、抓住景物特点。
2、体会作者写法。
3、积累优美语句。
四、根据要求学习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⑴衬托,如:
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⑵比喻,如:
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
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
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3、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
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
?
织绵?
?
彩霞?
?
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篇三: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小河镇中心校吴凤兰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阅读课能做到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
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
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
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
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
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
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野花五彩缤纷,像?
?
像?
?
像?
?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
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
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雪峰像白缎
初进天山水雪水像银链白莲
小溪清澈鱼欢
移步换景往里走树像巨伞幽静
像锦缎
走进天山深处花五彩缤纷像霞光
像彩虹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静寂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
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
“美!
”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
“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
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课文教学完后,虽自我感觉很痛快,但仔细回忆却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
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篇四: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篇五: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主题:
走遍千山万水
课时:
1课时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闫晋郑州市中原区绿都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