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766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docx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

环境监测第七章答案

【篇一:

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参考答案】

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包括哪些内容?

答: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

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

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2.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原理上:

相同之处:

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仪器上:

相同之处:

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不同之处: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3.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答:

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

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测定总铬。

4.根据重铬酸钾法和库仑滴定法测定cod的原理,分析两种方法的联系、区别以及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

答: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重铬酸钾法的原理: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需氧量;库伦滴定法的原理:

在试液中加入适当物质,以一定强度的恒定电流进行电解,使之在工作电极(阳极或阴极)上电解产生一种试剂(称滴定剂),该试剂与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反应,反应终点可通过电化学等方法指示。

依据电解消耗的电量和法拉第电解定律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第三章

1.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答:

(1)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当大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从大气中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

(2)富集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比较低(ppm—ppb数量级),直接采样法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时的情况。

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1)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

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

a.与被采集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b.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c.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d.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2)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

2.为什么室内要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醛?

根据用色谱法测定vocs流程,说明定量测定原理。

答:

vocs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的有机物,如苯、卤代烃、氧烃等。

vocs和甲醛是人们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机物,具有毒性和刺激性,有的还有致癌作用,这些有机物浓度虽低,但对人体健康潜在威胁大。

测定原理:

首先以二硫化碳做溶剂配制苯、甲苯、二甲苯和三氯甲烷四组分的系列混合标准溶液,作为vocs的标准溶液。

然后再气相色谱最佳条件下分别进样测定系列混合标准溶液,并根据各组分峰高或峰面积与对应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再按同样条件和进样方法测定样品溶液的各组分,根据其峰高或峰面积和标准曲线、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的vocs的浓度。

3.说明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对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有何意义?

答:

要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减少误差,就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采样时间:

在不存在周期性变异的情况下,可直接计算所需采集的样品总数,然后平均分配于整个监测期间。

(2)采样频率:

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它和采样时间均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及人力物力特征等因素决定。

第四章

1.如何采集固体废物样品?

采集后应怎样处理才能保存?

为什么固体废物采样量与粒度有关?

答:

采集固体废物样品:

①场采样。

在生产现场采样,首先应确定样品的批量,然后按式计算出采样间隔,进行流动间隔采样;②输车及容器采样;③渣堆采样法。

样品采集后,经粉碎、缩分后密封保存。

2.试述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其监测的重点。

【篇二: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t>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

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

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

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

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

(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

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件需求。

3、环境标准有哪些?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答:

(一)在中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发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其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

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包括: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为以下四点:

①、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水平,环境保护要求密切相关。

②、与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程度相关。

③、与仪器普及程度的提高相关。

④、借鉴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

(三)环境标准并非越严越好,因为环境标准应该与经济水平,污染破坏程度等实际情况相适应。

所以并非是越严越好。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2、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

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断面和采样点?

答:

(一)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包括:

①基础材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

监测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

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答: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

(一)冷藏或冷冻保存法,

(二)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例: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一般加入hgcl2,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一般用hno3酸化至ph在1~2,防止金属离子沉淀及被吸附。

为了抑制微生物活动和物理会发、化学反应,一般采用冷冻保存。

5、水样在分析测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

因为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前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样品体系。

水样的预处理包括:

(一)水样的消解

(二)富集与分离

水样的消解:

消解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价态的欲测元素

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为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解水样的方法包括湿式消解法、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

富集与分离:

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样品的富集与浓缩。

当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富集与分离过程往往同时进行,常用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等。

10、说明浊度、透明度、色度的含义及区别。

答:

(一)含义:

浊度是反应水中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透明度是反应水体可见程度的指标。

色度是反应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的指标。

区别:

色度与水中溶解的物质有关,主要跟溶解后显色的物质有关。

浊度与水中不溶性物质有关。

透明度则与两者影响都有关。

13、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一)原理:

相同之处:

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二)仪器:

相同之处:

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不同之处: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18、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总铬的测定步骤:

①在酸性介质中以过量kmno4把铬氧化为六价铬。

过量的kmno4用nano2分解,过量的nano2用co(nh2)2分解。

②按六价铬的测定步骤来测定溶液中总铬。

19、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之处。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1、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哪几种形态存在?

了解他们的存在形态对监测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

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了解空气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可以根据其存在形态、理化特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监测方案和污染处理方案,对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研究及处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4?

10?

3

标准状况下,so2的密度为?

?

?

2.857g/m3?

322.4?

10

3、简要说明制定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答:

程序及主要内容:

(一)监测目的:

①通过对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的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②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③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包括①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②气象资料③地形资料④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划情况⑤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

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来确定监测项目。

(四)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布设。

(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的确定。

(六)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4、进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时,怎样结合监测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布点方法?

5、说明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对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有何意义。

答:

要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减少误差,就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

在不存在周期性变异的情况下,可直接计算所需采集的样品总数,然后平均分配于整个监测期间。

如存在一天的周期性变异,采样时间不能固定在某一时间上,应使得在不同时间上大致采集相同数目的样品。

如存在周的周期性变异,采样时间不能固定在一周内某一天里,而应在每周的不同日子里大致采集相同数目的样品。

这样分配采样的时间,才能使得到的总体平均水平的估计值不致产生严重的偏误。

(2)选择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它和采样时间均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及人力物力特征等因素决定。

我国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例行监测规定了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测定日平均浓度和最大一次浓度。

若采用人工采样测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在采样点受污染最严重的时期采样测定;最高日平均浓度全年至少监测20天;最大一次浓度样品不得少于25个。

每日监测次数不少于3次。

6、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与什么情况?

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采样效率?

答:

当大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使用直接采样法采集少量气体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一般都比较低(10﹣9~10﹣6数量级),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出限的要求,故需使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这类采样方法有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低温冷凝法、经典沉降法、扩散(或渗透)法及自然积集法等。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率和气样与洗手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效率,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

洗手液的选择原则是:

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②污染物被洗手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③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最好能回收利用。

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采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

7、说明空气采样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作用。

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空气采样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收集器:

采集空气中欲测污染物。

流量计:

测定气体流量,为计算采气体积提供参数。

采样动力:

抽气装置,为采样时气体的流动提供动力。

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有:

①采样管(瓶)的选择②吸收液的吸收效率③抽气速率

【篇三:

第七章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xt>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定义:

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上、管理上的全面监督,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内容:

监测全过程:

监测计划的制定,采样网络,采样频率、采样时段,样品的运输和保存,分析的方法,实验室条件,人员培训,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意义:

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

质量控制:

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第二节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计量认证:

是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计量认证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认可

审查认可(验收):

是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对依法设置或授权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的质检机构设立条件、界定任务范围、检验能力考核、最终授权(验收)的强制性管理手段

第三节监测实验室基础

去离子水

原理:

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一定形式组合进行水处理。

特点:

去离子水含金属杂质极少,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因它含有微量树脂浸出物和树脂崩解微粒,所以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特殊用水:

1、无氯水:

加入亚硫酸钠等还原剂将水中余氯还原为氯离子,以联邻甲苯胺检查不显黄色。

用附有缓冲球的全玻璃蒸馏器进行蒸馏制得;2、无氨水:

加入硫酸至ph2,使水中各种形态的氨或胺均转变成不挥发的盐类,收集馏出液即得,但应注意避免实验室空气中存在的氨重新污染;3、无二氧化碳水(1、煮沸法:

将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煮沸至少10min(水多时),或使水量蒸发10%以上(水少时),加盖放冷即得;2、曝气法:

用惰性气体或纯氮通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饱和即得;3、制得的无二氧化碳水应贮于以附有碱石灰管的橡皮塞盖严的瓶中)4、无铅水;用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原水即得。

所用贮水器事先应用6mol/l硝酸溶液浸泡过夜再用无铅水洗净;5、无砷水:

一般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均能达到基本无砷的要求。

应避免使用软质玻璃制成的蒸馏器、贮水瓶树脂管。

进行痕量砷分析时,必须使用石英蒸馏器、石英贮水瓶、聚乙烯的树脂管

无酚水

1、加碱蒸馏法:

加氢氧化钠至水的ph11,使水中的酚生成不挥发的酚钠后蒸馏即得;也可同时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溶液至水呈深红色后进行蒸馏

2、活性碳吸附法:

将粒状活性碳在150~170℃烘烤2h以上进行活化,放在干燥器内冷至室温。

装入预先盛有少量水(避免炭粒间存留气泡)的层析柱中,使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缓慢通过柱床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碱性溶液,使水呈紫红色,进行蒸馏即得。

若蒸馏过程中红色褪去,应补加高锰酸钾

化学试剂分级

4、质量高于一级品的高纯试剂(超纯试剂)目前国际上也无统一的规格,常以“9”的数目表示产品的纯度。

在规格栏中标以4个9,5个9,6个9等

一般浓溶液稳定性较好,稀溶液稳定性较差,为什么呢?

提示:

因为稀溶液的浓度微小变化可导致较大的误差。

通常,较稳定的试剂,10-3mol/l溶液可贮存一个月以上,10-4mol/l溶液只能贮存一周,而10-5mol/l溶液需当日配制,故许多试液常配成浓的贮存液,临用时稀释成所需浓度

痕量和超痕量分析及某些高灵敏度的仪器,应在超净实验室中进行或使用

超净实验室中空气清洁度常采用100号

没有超净实验室条件的可采用相应措施:

例如,样品的预处理、蒸干、消化等操作最好在专门的毒气柜内进行,并与一般实验室、仪器室分开。

几种分析同时进行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1、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

持证上岗2、对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3、实验室安全制度4、药品使用管理制度5、仪器使用管理制度6、样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

1、实验室内需设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及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应定期检查,保证随时可供使用。

使用电、气、水、火时,应按有关使用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2、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器皿应有规定的放置处所,不得任意堆放,以免错拿错用,造成事故3、实验室内不得吸烟、会客、喧哗、吃零食或私用电器等4、进入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尤其是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试剂时,必须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5、下班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实验室的门、窗、水、电、煤气等,切实关好,不得疏忽大意6、实验室的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挪用。

一旦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随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领导

第四节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真值

含义: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

约定真值:

由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国际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

由国际单位制所定义的真值叫约定真值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仪器误差的1/5(或1/3—1/20)时,则可认为前者是后者的相对真值。

例如,量筒、移液管的校正误差及其分类

定义:

由于被测量的数据形式通常不能以有限位数表示,同时由于认识能力不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使测量值与真值不一致,这种矛盾在数值上表现即为误差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并存在于一切测量全过程之中

分类:

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

又称可测误差、恒定误差或偏倚;指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是由测量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重现性,并不因增加测量次数而减少系统误差;它的产生可以是方法、仪器、试剂、恒定的操作人员和恒定的环境所造成

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或不可测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所造成,随机误差遵从正态分布规律

过失误差:

又称粗差。

是由测量过程中犯了不应有的错误所造成,它明显地歪曲测量结果,因而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改正

误差的表示方法:

分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测量值(x,单一测量值或多次测量的均值)与真值(xt)之差,绝对值有正负之分;绝对误差=x-xt

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

方差和标准差:

最常用的测度值,反映了数据的分布,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均值的平均差异根据总体数据计算的,称为总体方差或标准差;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称为样本方差或标准差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1、有效数字是和仪器的准确程度有关

2、对于“0”这个数字,它在数中的位置不同,可能是有效数字,也可能是多余数字①整数前面的“0”无意义,是多余数字

②对纯小数,在小数点后,数字前的“0”只起定位,决定数量级的作用(相当于所取的测量单位不同,如0.0011g或0.0000011mg),也是多余数字

③处于数中间位置的“0”是有效数字

数据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可疑数据的取舍:

狄克逊检验法

第五节实验室质量保证

准确度

概念:

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和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特征:

1、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并决定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2、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精密度

概念:

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特征:

1、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2、极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

灵敏度

概念:

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特征:

1、可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2、灵敏度因实验条件而变

空白试验

概念:

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