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414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遗传学考点.docx

医学遗传学考点

名词解释

1、基因组:

某物种单倍体细胞所具有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对于人来说,是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线粒体(mtDNA)。

2、外显子:

成熟的RNA上,切除内含子后被保留下来的部分。

3、内含子:

内含子是指在RNA加工中,被剪切去除的序列,称为内含子,不编码蛋白质。

4、非翻译区:

成熟的RNA中,不编码蛋白质的核酸序列,称为非翻译区。

5、启动子:

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0~200bp范围内,能与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包括TATA框,CAAT框等几种不同序列。

6、增强子:

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或下游,它不能启动一个基因的转录,但有增强转录的作用。

特点是在基因的任何位置,功能与位置和序列方向无关。

7、终止信号:

由反向重复序列以及特定的序列5’-AATAAA-3’组成,反向重复序列的转录产物可形成发卡结构,使转录终止。

AATAAA同时是polyA加尾信号。

8、拟基因:

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结构上与功能基因类似,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类基因称为拟基因,又称为假基因。

9、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指DNA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化为蛋白质信息的过程。

10、静态突变:

指生物各世代中基因突变的发生,总是以相对稳定的一定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得这些突变随着世代的繁衍、交替得以传递,包括点突变,片段突变。

11、动态突变:

存在于编码区或非编码区中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一代代传递过程中发生明显增加的突变,一般是由于不等交换所致。

当重复序列数达到一定数值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12、同义突变:

尽管基因序列发生了改变,但并不改变其所编码的氨基酸,这类突变称为同义突变。

13、错义突变:

碱基改变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即由一种氨基酸密码子变为另一种氨基酸密码子,这类突变称为错义突变。

14、无义突变:

由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这类突变称为无义突变,突变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15、终止密码突变:

由终止密码突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这类突变称为终止密码突变,突变导致肽链合成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

16、移码突变:

移码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插入或丢失1个或几个碱基对,而使突变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组合发生改变,引起其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化。

17、转换:

DNA分子中同类碱基之间的替换,即一种嘌呤取代另一种嘌呤或一种嘧啶取代另一种嘧啶的方式。

18、颠换:

DNA分子中不同类碱基之间的替换,即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的方式。

19、点突变:

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发生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两种形式。

20、单基因遗传病:

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1、多基因病:

性状或疾病的遗传方式取决于两个以上微效基因的累加作用,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受孟德尔遗传规律所制约,群体患病率较高。

22、显性基因:

纯合杂合均表达性状的基因。

23、隐性基因:

仅纯合表达而杂合不表达性状的基因。

24、先证者:

是指该家族中第一个就诊或被发现的患病或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

25、显性纯合子:

指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都为显性,AA。

26、隐性纯合子:

指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都为隐形,aa。

27、杂合子:

指同源染色体上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个体。

28、携带者:

指表现型正常,但携带有致病遗传物质的个体。

29、交叉遗传:

男性的X染色体及其连锁的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又只能传递给女儿,不存在男性到男性的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交叉遗传。

30、表现度:

指致病基因的表达程度。

31、外显率:

某一显性基因(杂合状态下)或纯合隐性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得以表现的百分比。

32、拟表型:

环境因素的作用与某一基因的作用相一致的现象。

如链霉素所导致的耳聋与遗传性耳聋。

拟表型不遗传。

33、基因多效性:

一个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产生多种表型效应,称为基因的多效性。

34、遗传异质性:

某一性状可以由不同的基因控制产生的现象。

35、遗传早现:

某些A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病一代比一代发病早的现象,特别是三核苷酸重复数代代增多所造成的早现。

如小脑共济失调。

36、从性遗传:

常染色体的基因在不同性别个体中表现差异的现象。

如秃顶,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

37、限性遗传:

常染色体基因只在一种性别的个体上表达的现象。

如女性的子宫阴道积水;男性的前列腺癌等。

38、延迟显性:

常有显性致病的杂合子(Aa)在生命的早期,因致病基因并不表达尚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出来。

如ABO血型。

39、X染色质:

Lyon假说,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在胚胎发育中,一条随机失活,在细胞学图像上显示出X染色质。

靠近核膜,染色较深。

40、不完全显性:

也称为半显性遗传,它是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AA和隐形纯合子aa表型之间的一种遗传方式,即在杂合子Aa中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的作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41、不规则显性:

杂合子的显性基因由于某种原因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因此有可能在系谱中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如多指症。

42、共显性:

指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

43、复等位基因:

指一对基因座上在群体中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基因形式,但每个个体只有其中的任意两个。

44、质量性状:

多基因遗传中,变异呈不连续分布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常表现出2-3个峰。

45、数量性状:

多基因遗传中,变异连续分布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常表现出单峰(常态分布)。

每个基因作用微小,该性状由多种基因作用累积表现。

46、易感性:

由遗传基础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也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

易感性完全由基因决定。

47、易患性:

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个体易患性存在差别,群体易患性呈现正态分布。

48、阈值:

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限度时,这个个体就将患病,这个易患性限度称为阈值。

49、遗传度:

又称为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引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度。

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50、分子病:

因基因异常导致蛋白质异常,结构异常,表现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病、血浆蛋白病、受体病、膜转运蛋白病等。

51、先天性代谢缺陷: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的质和/或量发生改变,引起相应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又称为遗传酶病。

52、同源染色体:

每对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和着丝粒位置上基本相同,其中一条来自父方的精子,一条来自母方的卵子,称为同源染色体。

53、核型:

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组成,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核型。

54、单倍体:

只有一套基因组/染色体组的细胞/个体。

55、多倍体:

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变化超过二倍体的整倍数,称为多倍体。

56、单体:

如果某对染色体少了一条(2n-1),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5,为染色体畸变非整倍体改变类型,即为单体。

57、多体:

在超二倍体的细胞中某一同源染色体的数目不是两条,而是三条、四条…多见于性染色体中。

58、嵌合体:

具有两种和两种以上核型的个体。

59、部分三体: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不等对换,结果产生一条有部分重复的染色体。

60、部分单体: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不等对换,结果产生一条有部分缺失的染色体。

61、易位携带者:

患者的一条染色体的断片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的臂上的染色体结构重排者,本身不表现或表现正常。

62、倒位携带者:

患者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两断点之间的片段旋转180°后重接造成染色体上基因顺序的重排者,本身不表现或表现正常。

63、罗氏易位:

又称着丝点融合,是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

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处或其附近断裂后两长臂连接而构成一条染色体。

64、不等交换: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因联会错位而发生片段数目不等的核苷酸序列交换。

65、癌基因:

能够使细胞癌变的基因统称为癌基因。

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的基因,是细胞生存的基因。

66、肿瘤抑制基因:

能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与原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是保护性基因。

67、孟买型:

O型个体中H基因突变为无效的h基因,不能产生H抗原,虽然这样的个体可以含有IA或(和)IB基因,但不能产生A抗原或(和)B抗原,其基因可能传给下一代,这种特殊的O型用Oh型表示,称为孟买型。

68、产前诊断:

又称宫内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作出准确的诊断。

主要进行遗传物质检查、生化检查、物理诊断,采用羊膜穿刺术或绒毛取样等技术,对羊水、羊水细胞和绒毛进行遗传学检验,对胎儿的染色体基因进行分析诊断。

69、分子诊断: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又称为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既可以进行个体遗传病的诊断,也可以进行产前诊断。

问答题

1.为什么说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家族性疾病是指某种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庭中不止一个成员罹患。

遗传性疾病是遗传物质结构及表达变化所导致的疾病。

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区别:

⑴先天性疾病仅指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⑵大多数遗传病为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如:

妊娠时妇女因风疹病毒感染,致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区别:

⑴遗传性疾病可以表现出家族聚集性,但不是所有的遗传性疾病都有此特点。

⑵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性疾病。

如:

有一种夜盲症由于饮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这个家庭若干成员可能出现夜盲症,这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而不是遗传。

2.遗传性疾病分为哪些类型?

1)染色体病:

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

如:

21三体综合征

2)单基因病:

由于染色体上某一对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疾病称为单基因病。

分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X连锁隐形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

3)多基因病(复杂疾病):

由多对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又称为复杂疾病。

4)线粒体遗传病:

线粒体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疾病,称为线粒体遗传病。

5)体细胞遗传病:

体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所产生的疾病称为体细胞遗传病。

如肿瘤。

3.微卫星DNA与小卫星DNA的区别在哪里?

(1)重复单位大小不同:

小卫星DNA重复单位15-100bp,重复数较少(20~50),长度较短(1~5kb);微卫星DNA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2~6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又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

(2)分布不同:

小卫星DNA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和端粒区;微卫星DNA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3)作用不同:

小卫星DNA常用DNA指纹技术作个体鉴定;微卫星DNA广泛用于基因定位的连锁分析、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4.典型的真核基因结构有那些部分组成?

真核细胞绝大多数结构基因是断裂基因,外显子与内含子间隔排列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真核基因结构由编码序列(外显子)和非编码序列(内含子)及侧翼序列组成。

内含子是指在RNA加工中,被剪切去除的序列,不编码蛋白质,而保留下来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侧翼序列:

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显子的外侧,都有一段非编码区称为侧翼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等。

侧翼序列调节基因表达。

1)启动子:

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0~200bp范围内,能与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包括一些DNA序列元件。

2)增强子:

作用:

增强转录

特点:

可以在基因的任何位置,且其功能与位置和序列方向无关,可以是5’→3’方向,也可以是3’→5’方向。

3)终止子

●由反向重复序列以及特定的序列5’-AATAAA-3’组成。

●反向重复序列的转录产物可形成发卡结构,使转录终止。

●AATAAA同时是polyA加尾信号。

5.为什么有些突变会造成编码肽连长度的改变?

基因突变分为碱基替换突变、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和动态突变。

可引起编码肽连长度改变的突变:

1)无义突变

由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这类突变称为无义突变,突变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形成一条不完整的多肽链。

2)终止密码突变

由终止密码突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这类突变称为终止密码突变,突变导致肽链合成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形成超长的异常多肽链。

3)移码突变

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是由于DNA分子中插入或丢失1个或几对碱基对。

如果插入或丢失使读码顺序发生移动,导致三联体密码组合发生改变,引起其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化,称为移码突变。

4)动态突变

存在于编码区或非翻译区中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一代一代传递过程中发生明显增加的突变,引起肽链长度的改变。

 

6.常用于系谱分析的符号有哪些?

 

7.AD、AR、XD、XR的遗传特点是哪些?

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

遗传特点:

1)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机会相同。

2)患者双亲必定有一人为患者。

同胞中约有1/2可能性为患者。

3)连续传递。

4)双亲无病,子女一般无病。

代表疾病:

Huntington舞蹈病、软骨发育不全、短指症。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遗传特点:

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同。

2)系谱中表现散发,非连续传递。

3)患者双亲往往正常,但都为携带者。

4)近亲婚配发病率上升。

代表疾病:

苯丙酮尿症Ⅰ型、先天聋哑Ⅰ型等。

(3)X连锁显性遗传(XD)

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但病情较轻(因多数为杂合子);

2)患者双亲必有一名为患者;

3)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是患者,儿子全部正常;

4)女性杂合子患者的子女有1/2的可能性为患者;

5)连续传递。

代表疾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4)X连锁隐性遗传(XR)

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

2)双亲无病,儿子可能发病;儿子发病,母亲肯定时携带者,女儿有1/2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3)男性患者母系中的男性有可能是患者。

系谱呈现交叉遗传,既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将来传给女儿。

4)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代表疾病:

红绿色盲、杜氏肌营养不良、血友病(A,B)。

 

8.AR、XR患病风险如何计算?

(1)AR发病风险的估计:

(2)XR发病风险的估计:

若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XAXa×XAY),子代中儿子有1/2患病,女儿不发病,但50%为携带者。

若男性半合子患者XaY与正常女性XAXA所有子女表型正常,但女儿均为携带者。

若男性半合子患者XaY与女性携带者XAXa婚配,子女有1/2患病,但正常女儿均为携带者。

若正常男性与女性患者XaXa婚配,女儿均为携带者,儿子均有病。

9.为什么多基因遗传的性状呈现单峰分布?

 

10.多基因发病风险与哪些因素有关?

1)再发风险与亲属级别有关

2)再发风险与亲属中受累人数有关

3)再发风险与患者畸形或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4)群体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

 

11.常见血红蛋白病有哪些?

基因结构和功能表现出何种异常?

(1)异常血红蛋白病

1)HbS—镰形红细胞贫血症,β6(谷→缬),纯合子病情严重,杂合子低氧分压下,红细胞镰变。

2)HbM—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遗传形式AD),α58(组→酪)等,Fe原子呈高铁状态,丧失了血红素与氧的结合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3)HbBristol—不稳定血红蛋白病,β67(缬→天冬),血红蛋白不稳定,易变形沉淀而形成Heinz小体。

(2)地中海贫血

由于珠蛋白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所致,分为α型和β型;缺失型和非缺失型。

(1)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thalassemia)

按照缺失的α基因数目不同分为4种:

1)Bart胎儿水肿症(--/--)

患者的4个α基因全部缺失或缺陷,完全不能合成α链,是地贫纯合子?

大部分珠蛋白为γ4,对氧亲和力很高,致使组织严重缺氧,胎儿水肿。

一般为流产或出生不久死亡。

2)HbH病(--/-+)

患者3个α基因缺失或缺陷。

患者发育早期部分珠蛋白为γ4,晚期部分为β4,中度贫血

3)标准型α地中海贫血(--/++)(-+/-+)

患者2个α基因缺陷或缺失。

轻度贫血。

如果(--/++)×(--/++)将有可能生出Bart胎儿水肿症患儿。

4)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

患者有一个α基因缺陷或缺失,是地贫杂合子?

无临床症状。

(2)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AR)

1)β0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不能合成β链

重型,出生时正常,半周岁发病,过剩的α珠蛋白沉淀为包含体。

2)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能合成部分β链

轻度贫血,无明显临床症状。

 

12.血友病A和B发病的遗传机制是什么?

(1)血友病A

X连锁隐性遗传,由于凝学因子VIII遗传性缺乏所引起的遗传病。

FVIII基因位于Xq28,186kb,26个外显子,编码332个氨基酸,基因突变形式主要为核苷酸取代,缺失,倒位、插入和移码突变。

自1994年已报道的突变有174种,缺失有117种,插入有10种。

内含子22倒位和错义突变是血友病A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2)血友病B

凝学因子IX功能丧失,编码基因为PTC基因,位于Xq27.1-q27.2。

有8个外显子,编码415个氨基酸基因突变形式主要为核苷酸取代,缺失,插入和移码突变。

大部分为核苷酸取代。

 

13.了解苯丙酮尿症(PKU)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遗传控制、类型、诊断和治疗。

主要症状:

智力发育障碍,易激动,好动,肌张力高,共济失调,小便和汗液有特殊气味等。

PKU的检查和防治:

患儿新鲜尿液可与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形成绿色环,但阳性率低。

应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液苯丙氨酸浓度检查。

早期确诊后,应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并维持终生。

遗传控制:

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缺陷

类型:

普通苯丙酮尿症和恶性苯丙酮尿症

发病机制:

普通苯丙酮尿症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的。

恶性苯丙酮尿症:

二氢蝶呤还原酶的缺乏,使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导致恶性苯丙酮尿症。

 

14.尿黑酸尿症和白化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尿黑酸症(AR):

尿黑酸氧化酶缺乏

大量尿黑酸产生。

机体中也积存了大量的尿黑酸,在结缔组织中沉积,导致褐黄病,发展为关节炎。

基因定位于3q21-23。

发病率为1/250000。

(2)眼皮肤白化病(AR)

皮肤、毛发呈白色。

眼呈浅兰色。

畏光,眼球震颤。

暴露皮肤易生皮肤癌。

I型—酪氨酸酶阴性。

II型—酪氨酸酶阳性。

能合成褐黑色素,不能合成真黑色素,病因不明。

 

15.常用的染色体显带有几种?

 

16.染色体简式表达式是如何描述染色体核型的?

1)末端缺失:

46,XX,del

(1)(q21),表示1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处断裂,造成了该处以远的末端缺失,异常的染色体由完整的短臂和着丝粒与1q21带之间的部分长臂构成。

2)中间缺失:

46,XX,del

(1)(q21q23)表示1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与2区3带处断裂,其间片段丢失。

3)臂间倒位:

46,XY,inv

(2)(p21q31)表示断裂和重接在2号染色体短臂的2区1带和长臂的3区1带之间,其间的节段倒置。

4)环形染色体:

46,XY,r

(2)(p21q31)表示2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和长臂3区1带断裂,短臂长臂连接成为环形染色体。

5)相互易位:

46,XY,t(2;5)(q21;q31)表示断裂和重接分别发生在2号染色体和5号染色体长臂的2q21和5q31带,这些带以远的节段在两条染色体之间进行了交换。

6)等臂染色体:

46,X,i(Xq)表示女性核型,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另有一条由X染色体长臂形成的等臂染色体。

 

17.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原因是什么?

P.78

 

18.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有哪些?

1)缺失(del):

染色体部分片段的丢失称为缺失。

2)重复(dup):

某一染色体片段出现两份或两份以上,便构成重复。

3)倒位(inv):

一条染色体上两个断裂点之间的片段倒转180度重新接合,称为倒位。

4)易位(t):

染色体片段位置的转移称为易位。

1 单向易位:

一条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的断片丢失。

2 相互易位: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片段连接。

3 罗伯逊易位:

又称着丝点融合,是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

5)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r):

一条染色体的两臂各有一次断裂,有着丝粒节段的两个断端彼此连接起来,即形成环状染色体。

6)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

正常细胞分裂时,一条染色体通过着丝粒纵裂,两条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各含短臂与长臂。

7)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chromosome,dic):

两条染色体断裂后,具有着丝粒的两个片段相连接,即形成一个双着丝粒染色体。

 

19.常见染色体病的主要表现、核型和分类?

常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

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多发畸形。

性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

性征发育不全或畸形、智力较低。

常染色体病:

(1)21-三体(trisomy21)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

本病最大特点是智力低下。

主要表现:

特殊面容—眼距宽、鼻塌平、口半开、流口水、耳廓小、手足短。

发育不良、肌张力低、关节松弛、新生儿有第三囟门。

男性基本无生育能力,女性少数可有生育能力。

大部分寿命不长,少数可达50岁以上。

核型:

1 纯合型(游离型或单纯型),即47,XX/XY,+21

2 嵌合型,常见核型为46,XX(XY)/47,XX/(XY)+21

3 易位型,最常见的是Dq21q和21qGq

(2)18-三体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严重畸形,患儿大多在2~3个月内死亡,极个别超过儿童期,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多,平均出生体重仅2243克,头长、枕凸,眼距宽、眼球小,嘴小,颈短,皮肤松弛。

手呈特殊握拳状,摇椅足,智力严重低下。

核型:

47,XX(XY),+18

分类:

80%为纯合型,10%为嵌合型,其他为各种易位。

(3)13-三体综合征

临床表现:

发育畸形,较21-三体和18-三体更严重。

小头、兔唇、腭裂、小眼、多指(趾)、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轻、低耳位、摇椅足、智力严重低下等。

核型:

47,XX(XY),+13

分类:

80%的病例为纯合型,其次为易位型,少数为嵌合型。

(4)5p-综合征(猫叫综合征)

临床表现:

患儿在婴幼儿时期的哭声似小猫叫,侯部畸形、松弛,小头,鼻塌、低耳位、牙错位咬合,手足小,肾畸形,脑积水,肌张力亢进,智力严重低下。

核型:

46,XX(XY),del(5)(5p15)

分类:

80%为纯合体,10%为不平衡易位,少数为环型染色体和嵌合体。

性染色体病

(1)Klinefelter综合征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克氏征。

临床表现:

阴茎和睾丸小、身材高、第二性征差、四肢修长、有部分女性特征,胡须少、无/小喉结、大部分患者智力正常或轻度低下。

核型为47,XXY。

发病率1/1000~1/50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