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350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选择题解题指导学案人教版doc

专题二 选择题解题指导

一、命题特点

1.较强的综合性

考查的知识点细,部分题紧扣时事热点。

2.多为题组方式

试题组是在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上,设计若干个(一般3道)相关小题组成的试题组合。

试题组综合性强,小题之间联系密切,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利用社会热点切入

4.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5.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大的趋向

6.考查学生思维深刻程度的选择题比例加大

二、解题步骤

1.认真审读题意,读懂题目说明

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

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在问什么”“要考什么”。

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关键:

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2.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特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

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

3.分析题干条件

题干给出的条件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必须准确提取这些条件,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

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条件。

(2)暗示条件:

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隐蔽性。

(3)限制条件:

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

(4)多重条件:

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

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不仅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三、解题方法

方法1 直选法

  

  

  

     

典例1(2020·天津河北区)在珠海香炉湾畔,矗立着一尊8.7米的巨型石雕,——珠海渔女,她双手高举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

某日张先生在当地时间5:

40面向太阳拍到太阳与珍珠重影的照片(如下图)。

据此回答

(1)~

(2)题。

(1)张先生拍照的日子可能是( C )

A.春节B.重阳节

C.端午节D.元旦

(2)珠海渔女巨型石雕的朝向是( B )

A.正南B.西南

C.正东D.东北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地方时5:

40可以看见太阳虽不一定是日出时刻,但可推理出此日日出早于6:

00,且昼长夜短,所以时间应该在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而春节(公历2月左右)和元旦(公历1月1日)以及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左右),这三个节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端午节(五月初五,公历6月左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正确。

(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地方时6:

00前日出东北,18:

00后日落西北。

地方时5:

40见到的太阳仍位于东北方向,如图面向太阳拍到太阳与珍珠重影的照片说明雕像面向西南。

B正确。

【方法归纳】 

直选法比较适合难度较小的题目,其考查的内容大多是地理概念、成因、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类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知识环节较少,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关键数字等,找出“限定词”,明确选择的方式、内容与范围,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重现和比较分析,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020·湖南衡阳)麦金利山(图1)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海拔6194m,2/3的山体终年积雪,发育有规模很大的现代冰川,北坡雪线高度达到1830米。

该山山势陡峭,属于花岗岩断块山。

图2为麦金利山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麦金利山南坡与北坡雪线高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南坡( A )

A.地处迎风坡,降水多B.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C.山坡陡,冰雪下移快D.处于阳坡,太阳辐射强

2.麦金利山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C )

A.搬运沉积——地壳隆起、断裂——风化侵蚀

B.地壳隆起、断裂——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断裂——风化侵蚀

D.地壳隆起、断裂——搬运沉积——冰川侵蚀

【解析】 第1题,麦金利山南坡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且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降水较丰富,雪线低。

故选A。

第2题,根据材料中信息“该山属于花岗岩断块山”,可推断出该山形成过程为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花岗岩,随着地壳隆起,岩石发生断裂,形成断块山,出露地表,受到外力作用。

故选C。

方法2 排除法

  

  

  

典例2(2020·江苏七市联考)隧道施工过程中,穿过溶洞发育(尤其是地下暗河)的地段、厚层含水砂砾石层或与地表水连通的较大断裂破碎带等极易发生突水事故(突然大量涌水现象)。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南靖县境内,该地段四面环山,覆盖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下图为“隧道沿线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施工中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 B )

A.甲、戊B.乙、戊

C.乙、丙D.甲、丙

(2)该区域( B )

A.甲处岩石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B.乙处地层形成年代早于戊断层

C.丁地位于背斜顶部受侵蚀成谷

D.在内力作用下发生过四次褶皱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信息:

穿过溶洞发育(尤其是地下暗河)的地段、厚层含水砂砾层或与地表水连通的较大断裂破碎带等极易发生突水事故;甲处为花岗岩,不易发生突水事故,排除A、D选项,丙处为没有含水层的砂岩,不易发生突水事故,排除C项。

故选B。

(2)题,甲处岩石为花岗岩,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排除A;图示无法判断该地的褶皱状况,排除CD;乙处地层紧邻花岗岩,但没有变质岩,可能是变质岩由于断层错位造成缺失,故乙处地层形成年代早于戊断层,B正确。

【方法归纳】 

排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

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

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

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

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2020·江苏扬州)荆江指长江干流枝城到城陵矶段,位于荆江南岸的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简称荆南三口水系。

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在汛期分泄荆江水沙到洞庭湖。

图1示意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及洞庭湖图,图2示意1959-2017年该水系水位、流量及流域降水量(图中数值是各时段的均值)。

据此完成3~4题。

3.与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各时段水位变化关联度较大的是( B )

①三口水系径流量 ②荆江输沙量 ③流域蒸发量

④流域降水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造成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平均水位明显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

A.荆江段补给量总体减少

B.洞庭湖面积明显缩减

C.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

D.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

【解析】 第3题,由图2可知,1959~2017年的四个时段荆南三口水位、流量均呈下降趋势,各时段水位与三口水系径流量关联较大,①正确,排除C、D;输沙量受径流量、植被等多种因素影响,输沙量和水位之间关联不大,②错误,排除A;第三到第四个时段降水量下降,水位急剧下降,说明区域降水量与水位变化关联较大,④正确;该地降水较多,故流域的蒸发量对水位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选择B。

第4题,由材料“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在汛期分泄荆江水沙到洞庭湖”可知,荆南三口水系平均水位受荆江补给量影响大,选择A;洞庭湖位于丰水期的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的下游,洞庭湖的变化对荆南三口水系的水位没有影响,排除B;流域用水量与工农业发展有关,会缓慢变化,排除C;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荆南三口水系上游的荆江或长江植被覆盖率增加,使水位变化趋缓,与图2的后期变化大不相符,排除D。

方法3 代入法

 

 

 

典例3(2020·江苏省高三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 )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2)关于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

B.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①属企业和农产之间箭头;②属指向无害化处理中心箭头;③属由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

每个选项代入验证:

产品主要应在农村和企业之间流动;废弃物应到无害化处理中心,而从无害化处理中的输出应为再生资源,故选A。

(2)题,产业链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故A错误;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故B正确;区域气候不变,不能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故C错误;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故D错误,故选B。

【方法归纳】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四个选项带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又分为代入验证法和尝试填图法。

代入验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做题时,可以选择比较特殊、自身特点非常明显的选项代入题干,检验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如果不符合题干要求,则排除这个选项。

依此类推,逐一进行排除,最终确定正确选项。

如一些计算类选择题有时直接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验证法,即将四个选项代入题目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尝试填图法,有些选择题尤其是关于地理关联图的选择题,常常提供几个选项,要求同学们将各选项内容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

此时,我们可运用尝试填图法解题。

解题时,一般将几个选项分别代入图中进行逐一分析、验证,最后确定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为正确选项。

  

  

  

(2020·湖北名校阶段性测评)读我国某城市某时段内的相关信息时刻表(表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完成5~6题。

日期

日出

日中

日落

天亮

天黑

周一

06:

45:

29

12:

39:

35

18:

33:

41

06:

19:

23

18:

59:

47

周二

06:

43:

59

12:

39:

19

18:

34:

39

06:

17:

53

19:

00:

45

周三

06:

42:

28

12:

39:

02

18:

35:

36

06:

16:

22

19:

01:

42

周四

06:

40:

59

12:

38:

46

18:

36:

33

06:

14:

53

19:

02:

38

周五

06:

39:

28

12:

38:

29

18:

37:

30

06:

13:

22

19:

03:

36

5.推测该时段最接近于( A )

A.3月12日至16日B.5月7日至11日

C.9月17日至21日D.12月17日至21日

6.该城市最可能是( B )

A.上海B.太原

C.成都D.拉萨

【解析】 第5题,读表格数据可知该地昼短夜长但昼长接近12小时且白昼越来越长,3月12日至16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接近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长接近12小时,白昼越来越长,A正确,5月7日至1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某城市昼长夜短,9月17至21日在北半球接近秋分,我国某城市应昼长夜短且白昼变短,12月17日至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某城市应昼短夜长,且白昼越来越短。

第6题,该地日中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2:

00,此时北京时间大约为12:

40,可以得出该地在110°E附近。

方法4 排序法

  

  

  

典例4(2020·河北张家口)如图为我国某知名品牌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示岩石和堆积物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 )

A.砂岩、板岩、卵石层B.片岩、砂岩、板岩

C.片岩、卵石层、砂岩D.卵石层、片岩、板岩

【解析】 根据沉积岩的形成规律,先沉积的岩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岩层在上,读图可知,砂岩位于最下方,应最先形成,板岩位于砂岩的上方,后沉积,图中有断层,断裂面右侧应为下沉一侧,片岩的形成晚于板岩,卵石层应是最后形成于片岩上方,故选A。

【方法归纳】 

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

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②③为沉积岩层,④⑥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

⑤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各类岩石按形成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C )

A.④⑥③②①B.②⑤⑥④①

C.③②④⑤⑥D.③①②⑥④

8.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C )

①外力作用 ②地壳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

9.下列生产及工程建设可行的是( D )

A.如果该地区有变质矿物,则应该在甲处向下打井开采

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乙地向下打井开采

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乙处施工

D.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处施工

【解析】 第7题,根据岩层的形成特征可知,沉积岩下面的岩层先沉积,故图中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

岩浆岩形成的时间晚于它切断的岩层,变质岩形成时间晚于其邻近的岩浆岩,所以④岩层形成时间晚于②、早于⑤,⑥的形成时间晚于⑤,但①与⑥的形成时间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条件。

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岩层有缺失,说明发生过外力作用,①对。

图中岩层弯曲,说明发生过地壳运动,②对。

图中有岩浆岩,说明发生过岩浆活动,③对。

图中有变质岩存在,说明发生过变质作用,④对。

第9题,变质矿物应该在岩浆岩附近,甲处地下为沉积岩,不可能找到变质矿物,A错;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甲地为背斜构造,乙地为向斜构造,故在乙地向下打井不可能采到石油,B错;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构造处施工,C错、D对。

方法5 图解法

  

  

  

典例5(2020·湖南郴州)图甲示意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局部);图乙示意该球场篮板侧面,M、N为相隔数日正午时篮板上沿在地面的影子。

据此完成

(1)~

(2)题。

(1)为提高逆阳光投篮能力,冬季篮球队员在日出后半小时内的训练位置最可能是( C )

A.①B.②

C.③D.④

(2)篮板上沿正午时的影子由M点逐渐移至N的时段最可能是( B )

A.小满到芒种之间B.芒种到夏至之间

C.夏至到小暑之间D.小暑到大暑之间

【解析】 第

(1)题,“逆阳光投篮”也就是迎着阳光投篮,根据图甲,添加“东西南北方向”,绘制出日出的太阳光线是来自东南方向,故篮球队员应位于西北位置投篮正好可以迎着阳光(逆光),观察下图可知,位置③符合要求,故选C。

(2)题,根据图乙中的方向,添加篮板图中的南北方向和太阳光线辅助线,如下图。

观察示意图和辅助线,M点的太阳光线是海口正午直射时的影子,N点的太阳光线是从海口北侧照射来的,说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影子不断变长且影子朝南。

海口大致在20°N,故此时段应为太阳直射点从20°N至23.5°N期间的连续几天,对应芒种到夏至之间的时段,故选B。

【方法归纳】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

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1)图形转换法

图形转换主要有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和生图转换为熟图等三种情况,其中,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

在解答光照图类题目时,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图转换,将很快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2)图文转换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

  

  

  

  (2020·山东临沂)读“我国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1月份某日某种天气系统等压线形势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a、b两地1月气温差异明显,其原因是( C )

A.a地较b地受海洋影响大

B.a地为平原,b地为高原

C.a地较b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D.a地海拔高,b地海拔低

11.若图中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则未来几天b地将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B )

A.雨过天晴,气温回升

B.雨雪天气,气温下降

C.阴雨连绵,形成梅雨天气

D.由晴转阴,气压升高

【解析】 第10题,图中a、b两地分别位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a地北部有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导致a地较b地受冷空气影响小,1月气温比b地高。

第1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弯曲状况添加辅助线,画出如下示意图,确定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受其影响,b地将会由晴转阴,气温降低,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形成的,一般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而此时为1月,据此选B。

方法6 推理法

  

  

  

典例6下面左图图为中科院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安装的100面定日镜镜场景观图,右图为北京延庆县及其周边地理位置图。

中科院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于2012年建成,是我国首个兆瓦级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它包括高约120米的吸热塔、1万平方米的定日镜(自动追踪太阳光的大型反光镜,反射聚集阳光到吸热塔内,再转化成电力)、吸热和储热系统、全场控制和发电等单元。

据图文材料完成

(1)~

(2)题。

(1)北京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镜身正午时最接近于直立的月份是( C )

A.6月B.9月

C.12月D.3月

(2)据图分析,选择在北京延庆县建立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自然原因有( B )

①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太阳辐射强 ②位于山区,空气质量好,大气透明度高 ③位于山间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 ④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

(1)题,本题属于以果溯因,一果一因类选择题。

定日镜与太阳光线垂直时,反射聚集的阳光最多,正午时镜身最接近于直立,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为北京的12月。

(2)题,本题属于以果溯因、一果多因类选择题。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属于东部季风区,①错误;市场属于社会经济因素,④错误。

该地位于山区,空气质量好,大气透明度高;位于山间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②③正确。

【方法归纳】 

所谓推理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选项与题干的正确联系,最终得出答案。

推理法适用于解答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的题目。

根据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推理法:

(1)“由例及类”推理法:

根据已经明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相同的地理特征,推断出所有选项的共性特征,从而得出答案的推理方法。

遇到要求选出所有选项共性特征的选择题时,则往往会有一至两个选项较难判断,可尝试“由例及类”推理。

(2)逆向排除推理法:

正向思维要选出正确选项而又无法确定时,可逆向选择,通过排除所有不符合题意的较易判断的选项推出答案。

(3)“大小筛选”推理法:

对于地理数据可排序的选择题,按照从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到中间值的顺序进行层层推理,从而逐步筛选出答案。

这类试题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值往往是学生熟知的,而中间的数值一般比较陌生。

(4)数值范围推理法:

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读出地理事物的准确数据,但可推断其可能存在的数值范围,从而得出结论。

(5)因果联系推理法:

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

  

  

  

(2020·河南模拟)作为川藏铁路的一段,拉(萨)林(芝)铁路最先开始建设,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全长433km,共设置34个车站,是全国车站单位密度最大的铁路。

拉林铁路共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

下图为拉萨至林芝交通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4题。

12.拉林铁路没有沿拉林高等级公路修建,而是沿雅鲁藏布江延伸,其主要考虑的是( B )

A.沿途地形平坦B.平衡交通需求

C.沿途无冻土层D.沿江电力充足

13.拉林铁路沿线车站密度居全国之首的主要原因是( D )

A.生态环境良好B.人口分布密集

C.建站平地多D.方便居民出行

14.沿拉林铁路自西向东,两侧山地( C )

A.海拔升高B.雪线上升

C.林线上升D.树种减少

【解析】 第12题,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人口、城镇大多分布于河谷地带,北部有拉林高等级公路,而南部缺乏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因此为平衡地区交通需求而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延伸,B正确。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虽然地形较平坦,但是其地质条件河流水文特征都比较复杂。

尽管河谷地带海拔稍低,但仍可达3000多米,因此存在多年冻土层。

电力依靠电线输送,拉林高等级公路沿线完全可架设输电线路,解决电力供应问题。

故选B。

第13题,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修建的车站越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大。

西藏人口少,分布并不密集。

平地多并不是车站多的原因,若如此,则东部平原地区车站分布密度会更大。

由于青藏地区人口分布比较分散,为便于农牧民出行,故设置较多车站,D正确。

故选D。

第14题,根据图示铁路的走向,无法判断山地海拔是否升高。

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通过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因此越向西降水越少,东部降水多,雪线低。

由于越向东部,水热条件越好,因此林线是上升的,C正确。

由于向东水热条件更好,因此气候的垂直差异更显著树种类型更丰富。

故选C。

方法7 辅助线法

  

  

  

典例7下图为秦岭某地南北向剖面及气候资料图。

完成

(1)~

(2)题。

(1)图中降水最丰富处的1月均温约为( A )

A.-4℃B.5℃

C.10℃D.25℃

(2)对甲坡描述正确的是( D )

A.南坡 夏季风的迎风坡B.北坡 夏季风的迎风坡

C.南坡 冬季风的迎风坡D.北坡 冬季风的迎风坡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点对应的1月均温约为-4℃。

本题中涉及地形剖面、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等曲线,读图时画辅助线(如下图,箭头为判读方向),以提高读图效率。

(2)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大于800mm,1月均温高于0℃;北坡则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小于800mm,1月均温低于0℃。

图中甲坡年降水量小于800mm,1月均温低于0℃,故甲坡为北坡、冬季风的迎风坡。

【方法归纳】 

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下图为云南某地2020年6月7日日落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