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261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秋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

2

 

 

2

9.10-9.14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2

 

 

5

10.01-10.06

 

 

 

6

10.08-10.12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2

 

 

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

 

 

11

11.12-11.16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

 

 

12

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

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

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2

 

 

15

12.10-12.14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

练习

2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

2

 

 

20

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

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

 

 

22

1.28-2.01

测试

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2.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教学重点】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叉、斜面、木块、纸带、软尺、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记号笔。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前面的课程,我们主要研究了小车的运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动的小车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

运动的小车

学生任务:

思考、讨论。

揭示课题。

二、聚焦

(5分钟)

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我们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

学生任务:

交流与讨论。

聚焦问题。

三、探索

(30分钟)

任务一:

敲击实验。

活动:

首先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

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任务二:

小车是否具有能量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

研讨:

问题一:

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二:

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有什么关系?

总结:

1.从橡皮槌敲击音叉时发出声音大小和音叉振动和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木块滑行可以判断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

2.通过总结实验现象轻轻地、缓慢的敲击音叉,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小,振动小。

重重地、快速的敲音叉,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大,振动大。

小车在坡度越高的斜面运动速度更快,具有的能量越大,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越远。

我们不难发现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能量越大。

学生任务一:

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过程:

缓慢地敲击音叉、重重地敲音叉,对比实验现象。

学生任务二:

各小组分别实验

1.用小旗子或其他物体标记木块的起始位置

2.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3.用小旗子或其他方式标记被撞后的位置

4.测量距离并记录数据。

 

研讨任务:

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并进一步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4、拓展

(3分钟)

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学生任务:

进一步了解能量。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并了解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咳嗽声

人的喉咙

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雷声

云层的碰撞产生

响(强),低,比较刺耳

溪水声

溪水撞击物体

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

马蹄撞击地面

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

手指撞击门

比较响(比较刺耳)

笛子声

嘴巴吹,手指按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探索

活动一:

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

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汽车喇叭声——很响(强),比较刺耳

汽车轰鸣声——响亮、刺耳

车子刹车声——响亮、刺耳、尖锐

活动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狗叫声——汪汪,比较响

马蹄声——比较沉闷(低),节奏感强

知了叫——响亮、刺耳、令人烦躁

活动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球——咚咚咚

活动四: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敲门声——比较响、刺耳

闹铃声——很响、比较刺耳

鼓声——很响、比较沉

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研讨:

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势来比划音乐的高低起伏。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课题

3.3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这种力就是弹力。

2、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小车、橡皮筋、砝码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出示橡皮筋,问:

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玩过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

(可以拉伸,有弹性。

上两课我们利用垫圈、绳子、气球等简单材料使小车运动了起来。

那么,我们使用橡皮筋能够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板书课题: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

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要想探究用橡皮筋能否驱动小车,就需要先组装一台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自由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两段文字,了解如何使用橡皮筋组装一台小车。

第1步:

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第2步:

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第3步:

放开手,会发现车轮会转动起来。

3、学生分小组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展示自己的橡皮筋小车。

4、讨论: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呢?

5、出示课本46页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内容。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6、教师小结: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就是因为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我们今天所做的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其实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活动二:

推测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并设计实验

1、教师引导:

小车的运动与橡皮筋的缠绕有关系,那么,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

2、我们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测。

全班交流,选择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板书在黑板上,建议大家选择使用。

3、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个实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

小车、橡皮筋、卷尺等等

实验方法:

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然后使小车运动起来,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实验要领:

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使小车运动起来。

每一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在实验时注意观察,橡皮筋缠绕不同的圈数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

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

5、教师小结: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度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认识弹力

教师引导:

橡皮筋产生的力,究竟是什么力呢?

出示课本47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认识弹力。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改变形状时,他们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7、实验结论: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反之,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少,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短,产生的弹力就越小,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小。

三、研讨

1、在实验中,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来自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2、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距离越短。

因为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弹力大,缠绕的圈数少,弹力小。

四、拓展

1、橡皮筋的弹力,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显然是不是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尝试让橡皮筋产生大小不同的力?

学生分小组讨论,想出方法,并且通过验证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学。

2、有同学说,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是不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可以无限制的加大?

产生的弹力是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变大?

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是有一定的范围值的,在这个范围之内,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超过了这个范围值,橡皮筋就会损坏,就会失去弹力。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弹力,知道橡皮筋在拉伸时,恢复到原状,会产生弹力,利用弹力,我们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并且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远,弹力越小,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4一天的食物教案

 

课题

2.4一天的食物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懂得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个重要活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每天的饮食情况,说一说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哪些。

3、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分析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合作交流、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并且给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概括每一类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的图片、一天的食物记录表、食物分类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引导:

我们人类从外界获得能量,一个是呼吸,另外一个是饮食。

出示课本2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每天吃的食物。

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

板书课题:

4一天的食物

二、探索

活动一:

一天的食物

教师引导:

课前,老师让大家整理回顾自己昨天吃的食物,并且记录下来。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一天的食物记录表,提出要求:

第1步:

把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当然还可以在卡片上简单的画上实物的图片。

第2步:

按照早中晚餐的顺序,将实物卡片摆好,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食物?

第3步:

将同小组同学的食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食物?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以上三步的操作要求动手进行操作,并且完成以下的活动记录。

一天的食物记录

食物种类

食物数量

早餐

午餐

晚餐

教师出示学生一天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同学们每天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

活动二:

给食物分类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少则几种,多则十几、二十几种,下面我们来给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分分类。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对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一步进行研究。

2、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标准。

预设:

可以按熟食和生食的标准来分;

可以按照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来划分;

可以按照肉类、菜类、水果类、主食类四类来划分。

教师小结:

给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分类,因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分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3、提出活动要求,根据我们的标准确定食物能划分出哪几类?

根据不同的类别将食物卡片分类摆放。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将食物分类的题目。

4、各小组分享食物分类的方法,并且展示本小组的食物分类结果。

5、出示课本29页的中间这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幅图中是怎样给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的,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预设:

这幅图是按照果蔬类、蛋白质类、淀粉类、零食类为标准进行划分的。

果蔬类:

香蕉、苹果、菠萝、芒果、西红柿、黄瓜、青椒、圆白菜、韭菜、茄子、西兰花等等。

蛋白质类:

鸡肉、蛋、猪肉、香肠、牛奶等等。

淀粉类:

饼干、土豆、粉丝、面条、面包、大米等等。

零食类:

罐头等各种零食。

6、出示课本29页的食物分类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在这张记录表上,食物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分别又有哪些食物?

预设:

食物是按照肉类、菜类、主食类三大类进行分类的。

肉类:

烤肉片、丸子、牛肉、火腿、烤鸡翅。

菜类:

青椒、菠菜、土豆、白菜、黄瓜。

主食类:

小笼包、豆沙包、米饭、面包、包子。

7、出示本班同学的食物分类记录表,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这些记录表上,一天的食物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并且每个类别各含有哪些食物?

三、研讨

刚刚我们展示了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并且将一天的食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请大家回头再看一看我们吃的食物,想一想一天中我们吃的最多的食物是什么?

预设:

我们一天中吃的最多的食物是主食类食品,如米饭、包子、面条等等

是淀粉类食品,如米饭、面条、包子、面包等等。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了解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的种类,并将每天吃的食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同时还知道了在这些食物中,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主食类食品。

那么,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中又有哪些营养呢?

对我们身体又有哪些作用呢?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