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年博士合作基金项目度指南模板.docx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年博士合作基金项目度指南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年博士合作基金项目度指南模板.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年博士合作基金项目度指南模板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青年博士合作基金项目2018年度指南
1.废水及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测试中心)-4-
2.环境污染物化学与控制技术(测试中心)-4-
3.中药固体废弃物热解木醋液缓释制剂研究(测试中心)-5-
4.基于超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向分子识别技术研究(测试中心)-5-
5.丹皮酚对PMDD关键药物靶点作用机制及与病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测试中心)-5-
6.特殊功能木霉菌代谢产物及其功能研究(生态所)-6-
7.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生态所)-6-
8.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有机污染土壤作用机理(生态所)-6-
9.石油污染与盐碱化双重胁迫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生态所)-7-
10.基于改性微米铁的原位反应带技术修复地下水氯代脂肪烃污染的机制与效能(生态所)-7-
11.新型海洋功能薄膜材料电化学及传感特性研究(海仪所)-8-
12.新型海洋传感器技术研究(海仪所)-8-
13.面向高光谱成像数据立方的高效处理与图像几何校正软件系统(海仪所)-8-
14.浮标的智能化技术研究(海仪所)-8-
15.复杂水体下的多功能海洋卫星定标专用浮标技术研究(海仪所)-9-
16.复杂水体下的海洋卫星定标浮标实时稳定观测技术研究(海仪所)-9-
17.大面积海域温盐深剖面快速获取技术(海仪所)-9-
18.浮标平台基高精度光纤温盐深多层长期原位观测技术(海仪所)-10-
19.新型海气通量水汽浓度检测技术研究(海仪所)-10-
20.在线海洋地理信息技术与方法(海仪所)-10-
21.海洋在线监测设备资源时空优化配置模型研究(海仪所)-10-
22.新型海洋浮动平台大气剖面参数被动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海仪所)-11-
23.基于惯性原理的海洋资料浮标波浪能供电技术研究(海仪所)-11-
24.环境友好型防腐防污减阻涂层新技术的研究(海仪所)-11-
25.海洋常规要素原位/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海仪所)-12-
26.自主航行式水下取样平台(海仪所)-12-
27.可视化深海海底取样装备(海仪所)-12-
28.激光器同步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海仪所)-12-
29.海洋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海仪所)-12-
30.基于气溶胶激光雷达的雾霾天气过程观测研究(海仪所)-13-
31.基于差分吸收光谱的大城市污染气体观测研究(海仪所)-13-
32.基于海洋资料浮标的波浪能高效捕获方法研究(海仪所)-14-
33.深潜航行器耐压壳用钛合金极限强度与寿命预测研究(海仪所)-14-
34.海水淡化界面渐进冷冻分离过程中的结晶与两相流流动机理研究(海仪所)-15-
35.海上抑水自动流入控制装置的控制机理与结构优化研究(海仪所)-15-
36.水上自动采样系统流体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海仪所)-16-
37.海洋微塑料原位/在线监测技术(海仪所)-16-
38.温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海仪所)-16-
39.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目标识别研究(海仪所)-16-
40.考虑尺度效应的海洋器件防附着缓释材料药物微孔释放机制研究(海仪所)-17-
41.工业过程智能检测及仪器技术研究(海仪所)-17-
42.工业多相流检测—气力输送颗粒物对非接触检测的影响(海仪所)-18-
43.七电极电导率传感器及温盐深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海仪所)-18-
44.基于Abaqus软件的水下电弧增材修复温度场及应力场模拟研究(海仪所)-18-
45.矿山机械耐磨堆焊磨粒镶嵌机理与性能研究(海仪所)-19-
46.海洋环境中焊接接头腐蚀疲劳行为研究(海仪所)-19-
47.生物传感器(生物所)-19-
48.食品与发酵工程(生物所)-20-
49.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功能挖掘与诊断技术(生物所)-20-
50.天然活性物质的快速发现与药理毒理作用研究(生物所)-20-
51.化疗药物敏感性快速测试技术的研发(生物所)-20-
52.基于活性筛选及组学辨识的中药药效标志物研究(生物所)-20-
53.高品质海洋保健食品的组方学研究(生物所)-20-
54.建立在微生物群落研究基础上的新型选育技术(生物所)-21-
55.秸秆高效堆肥技术(生物所)-21-
56.高温堆肥技术集成和示范(生物所)-21-
57.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调控机制研究(生物所)-21-
58.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循环经济定量化评估及优化研究(战略所)-22-
59.城市尺度物质代谢及其环境影响研究(战略所)-22-
60.互联网时代新创企业创新规律探究和创新模式选择(战略所)-22-
61.新创企业用户互动行为的内部演化发展机制(战略所)-22-
62.工业节能(能源所)-23-
63.生物质能(能源所)-23-
64.表/界面化学、分子动力学,多相流体力学(能源所)-24-
65.多相流动与传热(能源所)-24-
66.微空间流动与传热(能源所)-25-
67.锂动力电池LiFexMn1-xPO4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能源所)-25-
68.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人工光合作用-辅酶再生的研究(能源所)-25-
69.程序安全性的形式验证(计算中心)-25-
70.物联网网络协议识别(计算中心)-25-
71.根据指纹二维图像生成三维或二维半的算法及其相关容错算法,算法与关键技术研究(计算中心)-26-
72.区块链安全认证技术及隐私保护方案,应用技术研究(计算中心)-26-
73.面向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区块链应用开发(计算中心)-26-
74.信用评估方法理论研究(计算中心)-26-
75.基于群体智能算法的各类集成开发工具和软件架构开发(计算中心)-27-
76.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研究(计算中心)-27-
77.软件定义网络资源调度研究(计算中心)-27-
78.面向心血管疾病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计算中心)-28-
79.面向穿戴式应用的无线体域网关键技术研究(计算中心)-28-
80.金融风险评估标准研究(计算中心)-28-
81.信息化发展评估标准研究(计算中心)-29-
82.量子计算的标准化前瞻性研究(计算中心)-29-
83.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计算中心)-29-
84.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计算中心)-30-
85.智慧工场远程智能运维服务(计算中心)-32-
86.安全控制系统与安全防护技术(计算中心)-32-
87.智能故障诊断与决策支持技术(计算中心)-32-
88.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新材料所)-33-
89.污泥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新材料所)-33-
90.电光功能晶体材料(新材料所)-33-
91.激光功能晶体材料(新材料所)-33-
92.纳米气凝胶材料(新材料所)-34-
93.特种有机硅单体及前驱体(新材料所)-34-
94.高性能有机硅材料及改性材料(新材料所)-34-
95.高性能金属材料开发及其制备与应用技术(新材料所)-34-
96.轻质高强合金集成计算与材料设计(新材料所)-34-
97.能源材料方向(新材料所)-35-
98.生物医用材料方向(新材料所)-35-
99.柔性微电子方向(新材料所)-35-
100.大型伺服压力机高精度多轴同步控制技术研究(激光所)-35-
101.金属板材数字渐进成形关键技术研究(激光所)-35-
102.新型光纤传感器研究(激光所)-35-
103.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周界安防入侵事件模式识别(激光所)-36-
104.大功率中红外激光器件及气体遥感特性研究(激光所)-36-
105.用于油气管道壁厚监测的电磁超声信号采集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激光所)-37-
106.钛合金激光增材制造组织晶粒度的工艺调控及超声无损评价方法研究(激光所)-37-
107.高精密影像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激光所)-37-
108.一种新型投影光栅相位测量三维轮廓技术研究(激光所)-38-
109.偏转光学相移3D测量技术(激光所)-38-
110.基于结构光立体视觉三维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激光所)-39-
111.伺服压力机:
生产线仿真优化(激光所)-39-
112.面向激光清洗的复杂构件表面测量及表面重构技术研究(激光所)-40-
113.太赫兹在医药和生物大分子领域的研究(自动化所)-40-
114.太赫兹在通关人员安检领域的应用研究(自动化所)-40-
115.太赫兹在材料老化检测方面的研究(自动化所)-41-
116.非接触式UWB生命体征医用检测雷达技术的研究(自动化所)-41-
117.移动探测与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1-
118.可穿戴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自动化所)-42-
119.面向人机交互的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自动化所)-42-
120.大行程高精密定位用新型永磁直线电机及其控制的基础研究(自动化所)-42-
121.伺服电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3-
122.基于CAN总线的综合车身控制系统(自动化所)-43-
123.电池管理系统(自动化所)-43-
124.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环境感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4-
125.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决策规划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4-
126.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控制执行系统关机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5-
127.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厘米级实时定位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5-
128.面向管道物料输送的火花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5-
129.面向大型仓储的消防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6-
13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所)-46-
131.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情报所)-46-
132.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情报所)-47-
133.文本信息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情报所)-47-
1.废水及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测试中心)
开展以生物电化学加速厌氧消化技术,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速度和生物气体的生产速度。
同时对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技术(Bioelectrochemicalanaerobicdigestion,BEAD)的具体反应机理,适用于BEAD的高效耐久电极和其对不同废弃物的应用进行研究。
考核指标:
(1)构建一套完整的生物电化学煤厌氧消化技术的理论,获取其最优的运行参数;
(2)研发高效耐久的低廉生物电极,实现低成本的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装置;(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1篇以上;同时,在生物电化学技术上培育硕士研究生1-2名。
2.环境污染物化学与控制技术(测试中心)
本着低碳环保、以废治废的理念,选择普遍存在且产量较大的固体废弃物(花生壳、稻壳、玉米芯)制备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炭,用于负载过渡金属零价铁,在磁场的协同作用下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抗生素污染物,重点研究生物炭/零价铁对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的降解效能与作用机制,并评价其用于实际污染治理的可行性。
考核指标:
(1)构建磁场/生物质炭/Fe0-H2O2体系催化体系,阐明其催化机理,弄清反应过程中的主要活性中间体(如•OH、•O2-等)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2)确立抗生素类污染物在磁场/生物质炭/Fe0-H2O2体系降解的工艺条件,弄清其降解动力学、降解机理和影响因素;(3)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1篇以上。
培养研究生2-3名。
3.中药固体废弃物热解木醋液缓释制剂研究(测试中心)
中药固体废弃物是中药生产加工过程中未被利用的废弃组织器官,及未被利用的可利用物质。
木醋液是经生物化学高新技术提取获得的天然植物素材,其在高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杀菌、抗菌的功能;在低浓度下也能抑制杂菌的繁殖,具有防菌,防虫的功效。
中药固体废弃物热解木醋液可促进中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绿色发展。
本方向拟以木醋液为主要消杀菌活性成分,研究与开发液态绿色缓释医用消杀制剂,采用触媒式反应对混在液态中的细菌瞬间进行消杀,提高消杀菌效果,延长抑菌时间,提高中药固体废弃物木醋液利用效率;发表SCI论文2篇及以上。
4.基于超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向分子识别技术研究(测试中心)
传统靶向分子识别分析技术面临样品基质复杂化的严重挑战,常规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方式难以快速识别现实食药、生物与环境等体系中存在的未知风险因子。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快速、准确的分子识别技术去捕获和识别未知的风险因子。
本方向拟采用超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开发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建立适合复杂体系内未知风险因子快速识别技术。
通过本研究可为高灵敏靶向分析提供基础因子的数据支撑。
5.丹皮酚对PMDD关键药物靶点作用机制及与病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测试中心)
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与辨识,是中药药理及药效的关键科学问题。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包括单成分筛选模式和成分群的同步发现与评价模式,注重中药的多成分、多靶标作用特点,如系统生物学评估方法等。
研究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结合LC-MS/MS、药代动力学、代谢产物群分析等方法,通过探讨丹皮酚对体内代谢的影响,确证丹皮酚的药理及药效评价。
围绕丹皮酚对PMDD关键药物靶点作用机制及评价体系,建立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及药效的技术体系,做出中医药原创的回答和贡献。
本方向拟以从原产地牡丹皮提取丹皮酚,建立提取丹皮酚纯度>99%的工艺标准。
建立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观察丹皮酚作用于不同脑区ALLO与其介导GABAAR4α亚基这一靶点。
观察该药对动物模型行为变化及体内相关生化指标(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同时观察5-HT3R与5-HT结合率,检测受体功能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改变情况评价该药的中枢作用机制。
探索药物的作用机制,完善药理学研究资料。
建立丹皮酚的病证动物模型活性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丹皮酚的药效特征。
拟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6.特殊功能木霉菌代谢产物及其功能研究(生态所)
主要研究内容:
分离纯化特殊功能木霉菌主要功能活性成分,研究其代谢产物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木霉菌代谢产物与基因组学的相互关系,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
考核指标:
明确特殊功能木霉菌代谢产物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挖掘功能代谢产物相关基因,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角度阐述特殊功能木霉菌拮抗机制。
7.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生态所)
研究内容:
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环境脆弱区域,开展栖息地破碎化影响下的盐沼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生物过程-格局的响应机制研究,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性科学技术与机理研究。
考核指标:
1)明确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发出1-2项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2)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1篇以上。
8.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有机污染土壤作用机理(生态所)
研究内容:
在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后的场地修复需求迫切。
有机污染物是场地污染物中需重点去除的一类。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环境友好型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研究有机污染土壤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机理,可为构建实用的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新旧动能转换和老工业区改造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研究植物对不同种类有机污染物的响应(如植物生长状况、富集能力、根系分泌能力等);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如赋存状态、迁移归趋、生物有效性等);植物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如种群多样性、数量、酶活、功能基因、代谢方式等);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微生物单独或联合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及作用机理等。
考核指标:
明确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响应机制;揭示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揭示植物对微生物的影响机制;阐明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微生物在修复中的贡献及作用机理。
可结合多点研究,也可针对其中一点做深做透。
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
9.石油污染与盐碱化双重胁迫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生态所)
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以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为例,进行平面和剖面取样分析,揭示不同石油污染时期、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盐碱浓度下的空间污染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石油污染与盐碱化双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同时,构建石油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的分子生态网络,探讨盐碱化与石油污染联合作用下对微生物群落功能网络的影响,确定石油降解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以及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微生物修复盐碱化石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考核指标:
(1)明确石油污染和盐碱化双重污染下的土壤空间污染特征;
(2)揭示石油污染联合盐碱化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影响;(3)确定石油降解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以及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4)发表SCI论文不少于1篇。
10.基于改性微米铁的原位反应带技术修复地下水氯代脂肪烃污染的机制与效能(生态所)
研究内容:
以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三种CAHs(四氯乙烯、三氯乙烯、1,1,1-三氯乙烷)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友好型高聚物为稳定剂,制备改性的稳定微米铁,依托批量实验,分析其对CAHs混合物的降解动力学特征,深入探讨稳定剂对微米铁脱氯效能的影响机制;利用渗流实验,研究稳定微米铁在均质和非均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行为,考察渗流条件下稳定微米铁的钝化过程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为基于稳定微米铁的原位反应带修复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考核指标:
(1)制备出具有优良迁移能力和反应活性的稳定化微米铁材料;
(2)明确环境因子(地下水化学组分、pH、离子强度、渗流速度、多孔介质粒径和非均质性)对稳定化微米铁的迁移行为和脱氯效能的影响;(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1篇以上。
11.新型海洋功能薄膜材料电化学及传感特性研究(海仪所)
采用实验手段明确海洋功能薄膜材料界面电荷传输与传质过程;建立海洋功能薄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电子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相关性理论;明确微观结构、电子结构与海洋传感性能的内在控制机制并建立相关模型;建立金刚石薄膜的海洋传感特性优化理论。
考核指标:
建立电子结构与电化学特性的定量模型,传感材料电化学窗口不低于3.2V,发表SCI论文不少于1篇;
12.新型海洋传感器技术研究(海仪所)
研究内容:
研制抗腐蚀、抗生物附着、化学性质稳定、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薄膜材料,以该材料为主体开发新型海洋传感器,解决目前海洋温盐深传感器测量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
考核指标:
明确传感器稳定性评价关键参数,传感器稳定性提高一倍以上。
13.面向高光谱成像数据立方的高效处理与图像几何校正软件系统(海仪所)
研究内容:
建立适用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普适性数据传输与存储格式;开发针对高光谱数据立方的高效存储与处理技术及软件;研究高光谱数据立方空间几何信息校正与高效特征提取算法;完善软件工程系统,实现高光谱数据立方的高效存储与处理。
考核指标:
建立普适性的数据立方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支持数据立方光谱信息与空间几何信息的任意提取;针对容量为100GB的高光谱数据立方,图像空间几何信息校正时间不大于 10 分钟。
14.浮标的智能化技术研究(海仪所)
开展浮标的智能化技术研究,浮标系统具有智能观测功能,观测系统硬件自动识别、即插即用、智能组建;观测系统软件采用多任务APP模块,在线增加、更新任务时不影响原任务运行;智能控制功能,观测数据质量动态智能控制,设备状态故障诊断与智能控制,能源供电智能分配与管理;
主要考核指标:
实现浮标智能扩展传感器,自动适配种类:
≥20;浮标采集系统可独立运行程序个数:
≥5;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
15.复杂水体下的多功能海洋卫星定标专用浮标技术研究(海仪所)
开展卫星定标新型浮标水动力模型研究;高动态、高海况条件下的标体稳定性研究;高海况下浮标体锚泊系留的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组合能源供给、大数据通讯及浮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
建立复杂水体下卫星定标浮标水动力模型及锚泊系留设计;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
16.复杂水体下的海洋卫星定标浮标实时稳定观测技术研究(海仪所)
针对海洋卫星遥感传感器定标与产品校验需求,开展基于海洋浮标的卫星遥感光学载荷(主要包括离水辐亮度、水体漫衰减系数、海面光谱辐照度、叶绿素等)和微波载荷(主要包括海表温度、海表盐度、海表风场、海面高度、海表流场、海表波浪)的新型观测理论、观测方法和观测技术研究。
主要考核指标:
建立基于浮标的卫星遥感主要光学载荷和微波载荷观测方法;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
17.大面积海域温盐深剖面快速获取技术(海仪所)
研究内容:
新型光纤温盐深传感器结构设计与灵敏度特性分析;光纤纤轴的结构设计、绕制技术与光损耗诱因分析;高速光纤解调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流线型设计及水下动力学分析
考核指标:
研发新型光纤温盐深传感器、优化传感器外形;提升光纤纤轴的绕制工艺。
18.浮标平台基高精度光纤温盐深多层长期原位观测技术(海仪所)
研究内容:
高精度光纤温盐深传感器结构设计与传感特性分析;光纤传感器封装及成链成缆技术研究;高精度多通道光纤光栅解调算法研究;水下长期布放传感器防生物附着技术;光纤传感技术与海洋平台的融合技术
考核指标:
研发高精度光纤温盐深传感器;突破光纤传感器封装及成链成缆技术难关。
19.新型海气通量水汽浓度检测技术研究(海仪所)
开展激光吸收光谱与水汽浓度的对应关系模型研究;建立水汽吸收谱线展宽修正模型;研制适用于海气通量观测的高速、高精度激光水汽浓度分析仪,解决目前海气通量水汽浓度分析仪测量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
考核指标:
水汽浓度测量范围:
0~140mmol/mol;水汽浓度测量准确度:
﹤2%读数;水汽浓度测量响应频率:
40Hz,
20.在线海洋地理信息技术与方法(海仪所)
面向在线海洋监测仪器数据的海洋GIS:
包括实时数据海陆通讯、多源数据组织与管理、实时数据多维时空动态GIS分析、多维动态可视化分析、面向“互联网+”的在线监测数据传输与共享方法。
考核指标:
建立多源海洋监测时空数据网络共享传输流程或在线分析与评价模型,发表SCI或EI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21.海洋在线监测设备资源时空优化配置模型研究(海仪所)
研究内容:
采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