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勘查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644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坡勘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滑坡勘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滑坡勘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滑坡勘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滑坡勘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滑坡勘查报告.docx

《滑坡勘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勘查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滑坡勘查报告.docx

滑坡勘查报告

 

附图

图号

图名

S-1

柯城区航埠镇垄中村滑坡勘察平面图

S-2

柯城区航埠镇垄中村滑坡勘察A-A'剖面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S-3

柯城区航埠镇垄中村滑坡勘察Ⅰ线、Ⅱ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S-4

柯城区航埠镇垄中村滑坡勘察Ⅲ线、Ⅳ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S-5

柯城区航埠镇垄中村滑坡勘察Ⅴ线、Ⅵ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S-6

钻孔1柱状图

S-7

钻孔2柱状图

S-8

钻孔3柱状图

S-9

钻孔4柱状图

S-10

钻孔5柱状图

第一章前言

滑坡位于柯城区航埠镇垄中村后山,距常山县城约30Km,距航埠镇约10Km,有乡村公路通达,交通较方便。

滑坡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3′28″,北纬28°55′01″(图1)。

本滑坡发生于2010年7月30日下午四点左右,造成滑坡体前缘一民房被毁,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仍威胁着坡脚处8户33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灾情发生后,衢州市国土资源局柯城分局、航埠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迅速出动,亲临现场指导防灾工作,树立警示牌、拉设警戒线等。

我队受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人民政府委托,于8月8日对滑坡现场进行了调查。

边坡发现多处裂缝等变形,说明边坡的稳定性存在问题,对下方村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地质钻探工作的基础上,估算弃渣量,分析滑坡体的稳定性,提出防治建议。

野外勘察于2010年8月8日至8月18日进行,共投入1台XY-100型钻机。

钻探工程质量达到有关规范要求。

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汇总表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1:

1000编图面积

km2

0.03

勘探线

3

勘探线长度

m

210

钻孔

5

钻孔总进尺

m

37.2

本次野外勘察与室内资料整理过程中,执行以下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气象条件

区内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降水充沛。

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春雨期,冷暖气团交替,降水增多,常有大风和冰雹;4月中旬到7月中旬进入梅汛期,常有大雨和暴雨;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台汛期,受台风暴雨影响常发洪水;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枯雨期,受大陆冷气压控制,降水稀少。

年均降水量1700mm,年平均气温16.0℃。

第二节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较陡,坡度35-80°。

滑坡处山包顶部海拔约162m,山脚海拔110m,高差52m左右。

山体呈近东西向,坡面向南。

坡体上松散层发育,植被茂盛,主要为杂木、灌木、杂草。

第三节地层岩性

调查区范围内由北西向南东依次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寒武系下统荷塘组(∈1h),东侧山坡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西侧山坡表层为素填土(Q4me)。

(1)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

分布于滑坡区西侧,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北西,倾角30°。

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方解石脉发育,中风化,无岩溶发育。

(2)寒武系下统荷塘组(∈1h)

灰黑色、深灰色,炭质粉砂质泥岩,薄层状构造,产状120°∠40°,中部及底部夹石煤层,为滑坡体上弃渣的主要来源地层。

(3)第四系全残坡积层(Qel-dl)

主要分布在坡面及坡脚地带,岩性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厚0.5~1.0m。

(4)素填土(Q4me)

西侧山坡表层为早期开采石煤造成,成分为含页岩的碎石土;东侧边坡为石灰弃渣堆积而成。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边坡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基岩面以上的第四系粉质粘土及弃渣中。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孔隙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运移。

由于该边坡上覆残坡积粉质粘土和弃渣厚度较大,易于地下水入渗。

在台风季节,受强降雨影响,地表水大量下渗,对边坡稳定不利,易造成边坡滑塌。

第四章滑坡体特征

照片1滑坡体

垄中村滑坡体位于垄中村北侧山坡上,滑坡体宽16m、高15m、斜长25m,已滑动方量约为800m3,滑坡堆积物主要为早期开采石煤造成的弃渣,含有页岩碎石,含量约为40%,其余为粉质粘土。

为便于分析区别,将山坡分为东侧石灰弃渣边坡及西侧石煤弃渣边坡(见设计报告附图)。

经调查发现,垄中村北侧山坡表层均被石煤弃渣覆盖,厚度达数米,该层岩性组成物结构松散,所处地形坡度较陡,坡高较大。

山坡上发育数条裂缝,其中最大一条宽4cm、长15m,且所处平台地面发生明显下沉。

经分析,西侧边坡底部由于削坡建房及弃渣堆积,坡度较陡,堆积物结构松散,其稳定性较差;东侧边坡堆积物结构较西侧固结,但其边坡坡度达70-80°,与房屋距离最小处小于0.5m,且边坡上分布一些浮石,对房屋构成一定威胁,其稳定性也较差。

东侧边坡长90m,前后缘高差10m,斜长15m,弃渣方量10400立方米,滑动面位于弃渣内部,前缘陡坎高4-9m,坡度60-80°;西侧边坡前缘宽70m,斜长75m,弃渣厚度2.2-9.0m,坡度35-50°,滑动面位于弃渣内部,方量14500立方米。

第五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边坡岩土结构特点

西侧边坡区表层分布较厚的弃渣,含页岩碎石的粉质粘土,稍湿。

荷塘组页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但其整体完整性保持相对较好,且产状与边坡产状接近,便于边坡的稳定。

灯影组白云岩完整性较好,节理裂隙不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东侧边坡区岩土体岩性主要为存在一定固结程度的石灰渣,局部无法人工开凿,坚硬程度较大。

由于该边坡上覆残坡积粉质粘土和弃渣厚度较大,易于地下水入渗。

在台风季节,受强降雨影响,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水量大,对边坡稳定不利,易造成边坡滑坡。

第二节边坡活动机理分析

2010年7月30日柯城区遭受强降雨袭击,边坡下方发生滑坡,边坡稳定性降低较大,从勘探的过程来看,地下水埋深较大,且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坡脚发生滑坡,说明地下水的流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边坡滑坡主要发生在弃渣层中,该层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其次坡脚被开挖成较陡坡率,在边坡重力作用下,在内在条件与外界条件均具备时,该边坡如不按照合理坡率开挖,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边坡可能产生较大规模的滑坡。

第三节边坡稳定性分析

(一)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土质边坡主要由第四系的松散堆积体组成,本次选取Ⅱ、Ⅴ勘探线,根据勘探剖面,滑面近似于折线形,因此本次稳定性计算按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规定,采用传递系数法(条分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与分析,剩余下滑力计算按传递系数法。

计算模型见图1。

图1折线型滑面计算模型

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计算:

 

其中:

——稳定系数;

——作用于第i块段抗滑力(kN/m);

Ni——作用于第i块段滑动体上的法向分力(kN/m);

Ni=(Wi+Qi)cos

Qi——作用于第i块段滑动体上的建筑荷载(kN/m2);

——作用于第i块段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出现与滑动面方向相反的滑动分力时,

取负值;

Ti=(Wi+Qi)sin

+γwAisinαi

Ai——第i块段饱水面积(m2);

——作用于第n块段的抗滑力(kN/m);

——作用于第n块段的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

——第i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

——第i块段滑动倾角(°);

——第i块段滑动面上粘聚力(KPa);

——第i块段滑带土内摩擦角(°);

——第i块段滑面长°(m);

——第i块体重量(KN/m);

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

Ei=K〔(Wi+Qi)sinαi+γwAisinαi〕+

iEi~1-(Wi+Qi)cos

tgφi-cili;

其中:

——第i-1条块的剩余下滑力(KN/m),作用于分界面的中点;

——第i条块所在滑面倾角(°);

k——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综合分析土质边坡潜在滑坡范围内的岩土体特征及其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确定此次潜在滑坡稳定性计算的两种计算工况及其荷载组合。

工况一:

自重(天然状态)

工况二:

自重+连续降雨或暴雨(饱和状态)。

潜在滑坡潜在危害程度较严重,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防治工程等级属于Ⅲ级,综合确定各计算工况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二)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的确定

合理确定边坡潜在滑面的力学参数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该边坡滑坡发生在浅层弃渣层中,在钻探过程中进行土体原位试验,得到标贯等土体力学性质数据,并结合地区经验给出弃渣层饱和抗剪参数。

表2岩(土)抗剪强度设计参数表

  参  数

土  层

饱和抗剪强度

备注

C(kPa)

(°)

Ⅴ线碎石土

5

30

经验值

Ⅱ线碎石土

10

30

经验值

(三)边坡稳定性计算

根据现场调查和勘探资料分析,选择Ⅴ线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代表性剖面,剖面具体位置见平面图,断面的长度根据潜在滑体的范围确定。

由于边坡表层弃渣基本沿基岩面滑动,因此,本次计算通过软件得到剩余推力及安全系数。

滑坡稳定性计算见附件,成果汇总见表3。

图2Ⅱ、Ⅴ线边坡稳定性计算简图

表3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分区

计算剖面

项目

工况1

工况2

不稳定

斜坡

稳定系数

1.18

1.09

稳定性评价

基本稳定

欠稳定

推力(kN/m)

2.038

22.516

不稳定

斜坡

稳定系数

1.13

1.05

稳定性评价

基本稳定

欠稳定

推力(kN/m)

10.641

72.750

(四)结果评述

根据潜在滑坡区Ⅱ剖面:

天然状态(即工况1):

1.20安全系数时剩余下滑力为2.038KN/m,东侧边坡石灰弃渣存在一定固结,整体完整性相对较好,野外调查未发现明显的变形特征,整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连续降雨(即工况2):

1.10安全系数时剩余下滑力为22.516KN/m,连续降雨可增加土体的自重,同时降低其内聚力,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

根据潜在滑坡区Ⅴ剖面:

天然状态(即工况1):

1.20安全系数时剩余下滑力为10.641KN/m,西侧边坡底部干砌块石护坡发生明显的变形,石煤弃渣结构松散,土体在不饱和状态下,内聚力仍较大,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连续降雨(即工况2):

1.10安全系数时剩余下滑力为72.750KN/m,连续的强降雨天气致使土体过饱和,粘聚力及内摩擦角降低,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

1、本次勘察查明边坡弃渣的分布范围、厚度及总量,分析了边坡滑坡发生的原因,初步估算了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作为边坡应急排险的地质依据;

2、经调查,边坡上分布的松散堆积物为石煤弃渣及石灰弃渣,计算得到边坡上弃渣总方量为2.5万立方米,东侧石灰弃渣方量1.04万立方米,西侧石煤弃渣方量1.45万立方米;

3、经计算,东侧边坡稳定性一般,但坡面存在浮石,与民房后墙距离小于1m;西侧边坡稳定性较差,底部干砌块石护坡发生明显的破坏变形;

4、本滑坡为小型土质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弃渣沿山坡堆积、坡度较陡、降雨下渗及建房开挖等;

5、边坡对坡脚8户33人的生命及财产构成安全威胁,危害程度属较大级。

第二节建议

1、根据边坡地质条件、现状及边坡稳定性计算的结果,该段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差,若不进行治理,可能会再次发生滑坡。

因此,应及时进行治理。

2、由于山坡表层堆积的弃渣总量较大,且主要分布于坡脚,因此,如若仅修筑挡土墙,其支挡效果欠佳,建议对边坡进行削坡及修筑挡土墙,并修筑排水沟。

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小于0.05g(相当于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属抗震有利地段,本边坡可不对地震设防。

4、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同时,注意边坡的变形情况,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反馈、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