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1817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docx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

《浮士德》最后的神秘合唱

1.

在歌德身上,东西方文化有一些完美的契合点,尽管他对东方文化的所知仅是皮毛。

才人物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很多时候不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通过想象和依赖极少材料

的推理,得出在最高层次上的正确结论。

也就是说,他“直接看到”了那些通常潜藏于纷纭

表象之后的真相。

他不经过桥梁,不需要渡船,他当然也不会飞越,但他就是抵达了彼岸。

这种抵达甚至是无意识的。

他在旁观者的惊奇注视下徜徉于异境的花木丛中之时,他以为这

只是饭后例行的散步。

他说出所见所闻,以为只是纪实,却没想到一切的岸芷汀兰只是神智

的产物。

他的描写因此被当作预言,以为其中富有启示。

路总是伸向各个方向。

即使是神圣的路,有的结局也不免轻佻,有的结局则流于荒唐。

还有的,在付出了无数辛劳之后,导向的竟然只是毫无个性的平庸。

所以,他的光彩其实是

被一望无际的笑闹包围着的。

这就是歌德,一个敢于说“我的世界就是按照我的方式被观察和定义的世界”的人。

他应当这样说。

2.

在谈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时,歌德说:

“一般说来,我总是先对描绘我的内心世界感到喜悦,然后才认识到外在世界。

但是,

到了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世界确实就像我原来所想象的,我就不免生厌,再也没有兴致去描

绘它了。

可以说,如果我要等到认识了世界才去描绘它,我的描绘就会变成开玩笑了。

世界上有多少人曾经一辈子无忧无虑、随心所欲过呢?

几乎没有。

假如有,那就是歌德

吧。

“世界就是如我所想象的”,这样的话,本该出自上帝之口。

——摘自旧文

3.

贝九之后,古典交响乐中最恢宏华丽的歌唱,大概就是马勒第八了吧。

曾有好几个夜晚

,在网上挨个版本地听这首千人交响曲,一听几个小时,忘乎所以,最后集中于听第二部的

终曲。

第八交响曲的第二部分采用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的最后一场为歌词,其高潮正是著

名的“神秘的合唱”(theChorusMysticus):

AllesVerg?

ngliche

istnureinGleichnis;

dasUnzul?

ngliche,

hierwird'sEreignis;

dasUnbeschreibliche,

hieristesgetan;

das

Ewigweibliche

ziehtunshinan.

英译我没有找到最好的一种,下面一种仅供参考:

AlltheTransitory

IsbutaSymbolImage

The

Insufficient

Here

dothtranspire;

The

Ineffable

Here

dothact;

The

Eternal-Feminine

Upward

dothdrawus.

至于中译,读到的多只能说差强人意。

其中较著名的,如杨武能的:

一切无常世相,无非是个比方;

人生欠缺遗憾,在此得到补偿;

无可名状境界,在此已成现实;

跟随永恒女性,我等向上向上。

董问樵的:

一切无常事物,无非譬喻一场。

不如意事常八九,而今如愿以偿。

奇幻难形笔楮,焕然竟成文章。

永恒女性自如常,接引我们向上!

我们看英译和两种中译,意思的准确还在其次,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译出原文神圣庄严的

风格。

在这种体裁中,不能用俗词,不能用轻佻的句式,更不能把意思降格。

譬如“不如意

事常八九”,还有“人生欠缺遗憾”,就把精神追求和提升的主题世俗化了。

有一种英译的第一句,收入各种名言大全,很能体现原作的气度:

All

thatistransitoryisbutametaphor。

中译达到如此境界的,或只有郭沫若的译本:

一切无常者,只是一虚影;

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

不可名状者,在此已实有;

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

梁宗岱的也不错:

一切消逝的,不过是象征;

那不美满的,在这里完成;

不可言喻的,在这里实行;

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若论意思的准确,首推梁宗岱。

但梁的中文造诣,比郭沫若差了一截。

郭译除了最后一

句,当得起字字千金。

最后一句的关键,在于向上(hinan)。

不是泛泛地走,不是向前。

前和向后都是在平面上,二维的,纵是辉煌,也只有限。

郭译如此处理,其初衷是照顾原诗的韵脚(ABABACAC)。

后四句转韵,旨在和前面四句

对比,形成变化,又因此变化而突出最后一句的点睛之笔。

我们可以注意到,原诗的第三四

行和第五六行,句型相似,内容接近重复。

所以,在这两组句子(两行其实是一句)间转韵

,是在相似中求变化,同时表明,在类似重复的不变中,其实是向前推进了。

除了郭沫若,很少人考虑到这一层。

但郭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用一个无力的“走”字

取代了“向上”,牺牲了原诗最关键的意思,绝对不可取。

我们不妨以郭译为基础,稍加修

改:

一切无常者,只是一虚影;

不可企及者,在此已完成;

不可名状者,在此已实现;

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完成”一词,也可用“圆成”。

这是佛教用语,意为圆满成就,更接近歌德的本意。

 

4.

神秘合唱的语句给人极其熟悉的感觉,我们首先想到《传道书》开始的那一串“虚空”

(Nothingness一直是我喜爱的词),其次是《金刚经》中著名的偈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All

thatistransitoryisbutametaphor,这句话还可以精简为四个字:

万法皆空,

或是,诸法空相。

那么,前面的六行三句话,不假思索,就可换为类似佛经的表述:

万法皆空。

众愿俱成。

诸幽尽显。

然而最后两句,汉语中想不起可借用的成句。

永恒女性的概念,对于我们太陌生。

即使

在屈原那里,我们也找不到。

5.

魏泰《东轩笔录》:

熙宁庚戌冬,荆公自参知政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馆大学士。

是日,百官造门奔贺

者无虑数百人,荊公以未谢恩,皆不见之,独与余坐西庑之小阁。

荊公语次,忽顰蹙久之,

取笔书窗曰:

“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放笔揖余而入。

后三年,公罢相知金

陵。

明年,复拜昭文馆大学士。

又明年,再出判金陵,遂纳节辞平章事,又乞宮观,久之,

得会灵观使,遂筑第于南门外。

元丰癸丑春,余谒公于第,公遽邀余同遊钟山,憇法云寺,

偶坐于僧房,余因为公道平昔之事及诵书窗之诗,公怃然曰:

“有是乎?

”微笑而已。

6.

这段故事使我回味不已。

在这种心境里听马八,有独坐孤崖,“但见碧海磨青铜”的感

觉。

我至今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享用一杯茶,即使在焚着一炉香的茶馆的小隔间,帘子外有绿

衣少女抚琴,我想到的还是萧萧马鸣。

半晌无语,然而端起杯子,半杯茶总是一饮而尽。

茶没有带来慵懒悠闲的气氛,我的思路依然如珠落玉盘,丁丁当当一路乱响。

活跃,没错,

但急促。

不是缺乏耐心,也不是不理解。

音乐应该如茶的时候,在我这里就变成了酒。

斗酒,我已经太老;味茶,我还太年轻。

先秦人笔下境界至高的音乐,不是孔子赞赏的廊庙之雅乐,是李商隐形容的“天风海涛之曲”

闻者失魂落魄,弹奏的人则彻底迷失了。

音乐是一条不归路,至少按列御寇的理解,是这样的。

至于你走到了哪里,只有天晓得。

是不是吉祥,也没人知道。

总之,你得有信心,你得自觉。

7.

马勒的第八交响曲,Youtube上我最喜欢的视频,是西蒙-拉特尔指挥大英国家青年管弦

乐团的一场,人多,有点乱,但场面宏大,是彻头彻尾的大狂欢。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的也值得一看,虽然气势稍逊,但音效好多了。

就录音而言,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

一版,公认是目前为止最好的。

可惜没见到录像。

西蒙-拉特尔版:

这个腾斯泰特版,也还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