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等.docx
《肝素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素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肝素等
脑血栓治疗方法: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西医治疗
血管扩张剂:
烟酸200~300mg或盐酸罂粟碱60~90mg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降颅压药:
发病初3天,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滴,每6~8小时1次。
抗血小板聚集剂:
潘生丁(双嘧达莫)50mg合并阿斯匹林600mg,每日3次口服。
有条件者可作动脉吻合术。
中医治疗
主要包括:
活血化淤治疗和芳香开窍门治疗,前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分别有各自的代表药物。
可用中成药川芎嗪针剂120mg或丹参针剂12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亦可用通脉舒络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
做好脑血栓的预防工作在生活中要注意:
1、饮食调整
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
适当选用对于脑血栓的预防效果很好的食物。
如大蒜、洋葱、番茄韭菜、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桃仁山楂、香瓜、木瓜、草莓、柠檬、葡萄、菠萝、鲑鱼、鲭鱼、沙丁鱼等,对降低血粘度,减少血液中不正常凝块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保证充足的饮水
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
所以充足的饮水对于脑血栓的预防很重要。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
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因为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
3、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有利于任何疾病的预防,尤其是脑血栓的预防。
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其次忌饭后就睡,因为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
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4、注意天气变化,戒降烟酒。
老年人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粘度增加诱发脑中风,因此,一定要随时注意天气冷暖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其次,戒烟,戒酒对于脑血栓的预防也重要。
脑血栓的饮食
(1)限制脂肪摄入量。
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
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
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
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
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
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饮料不断增加,当地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
如脑血栓的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并应用降糖药而产生低血糖时,可适当饮用饮料以防止血糖继续下降,当一过性低血糖缓解后,就不要再饮甜饮料了。
现在许多厂家生产保健型饮料,其中以低糖饮料为主。
用一些甜味剂来替代蔗糖,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满足了喜甜食人的要求和口感。
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甜菊甙等。
其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用量小,不产生热量、无毒、体内不吸收,能够从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许多动物实验证明,阿斯巴甜无致癌性。
可以放在溶液和面点制作中。
(5)脑血栓的病人有的合并高血压病,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方法。
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
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
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脑血栓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
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治疗冠心病,如何选择中成药
《大众医学》
冠心病是对中老年人威胁极大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重者可危及生命。
冠心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心绞痛及改善心肌缺血,提高患者生存品质。
中成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冠心病中成药有两种常用类型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两种常用类型,很多医生在使用当中常常混淆两者的区别。
活血化瘀药通常含有丹参、三七、水蛭、蜈蚣等活血化瘀成分,从现代药理角度来看,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功效,主要是针对“血液”起作用。
芳香温通药的代表药是麝香保心丸,含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易损斑块等作用,主要是针对“血管”起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通俗称为“药物搭桥”)。
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特点各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加以选择。
活血化瘀药重在抗凝
对于冠心病患者,活血化瘀药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随着血黏度的降低,淤阻解除,循环状态也得以改善。
血液呈高凝状态的患者,适合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起到类似阿司匹林的作用。
自由基,
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
有机化合物(Organiccompounds)发生化学反应时,总是伴随着一部分共价键(covalentbond)的断裂和新的共价键的生成。
共价键的断裂可以有两种方式:
均裂(homolyticbondcleavage)和异裂(heterolyticcleavage)。
键的断裂方式是两个成键电子在两个参与原子或碎片间平均分配的过程称为键的均裂(homolyticbondcleavage)。
两个成键电子的分离可以表示为从键出发的两个单箭头。
所形成的碎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如H·,CH·,Cl·等。
若是由一个以上的原子组成时,称为自由基(radical)。
因为它有未成对电子,自由基和自由原子非常的活泼,通常无法分离得到。
不过在许多反应中,自由基和自由原子以中间体的形式存在,尽管浓度很低,存留时间很短。
这样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radicalreactions)。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
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
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
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
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
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
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
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都会使人体产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一段时间内,在有关保健知识的传播中,一个新的名词--自由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保健用品中、化妆品中、烟草中、日常食品中等…..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由基,它与我们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的说,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这就是,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元素。
科学家们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的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叫做自由基。
自由基非常活跃,非常不安分。
就象我们人类社会中的不甘寂寞的单身汉一样,如果总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可能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又如何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的呢?
早在上个世纪末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对自由基的认知来自于北京卷烟厂在出口产品定单中外方产品的要求,外方,尤其是日本提出,吸烟有危害身体健康,不仅仅是尼古丁,焦油,还有一种更危害的物质是自由基。
当一个稳定的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而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自由基就产生了。
于是它就会马上去寻找能与自己结合的另一半。
它活泼,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当它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时,就会恢复平衡,变成稳定结构。
这种电子得失的活动对人类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一般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
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从里到外的运动,每一瞬间都在燃烧着能量,而负责传递能量的搬运工就是自由基。
当这些帮助能量转换的自由基被封闭在细胞里不能乱跑乱窜时,它们对生命是无害的。
但如果自由基的活动失去控制,超过一定的量,生命的正常秩序就会被破坏,疾病可能就会随之而来。
所以说自由基是一把双刃剑。
认识自由基,了解自由基对人体的作用,对健康十分必要。
冠心病患者怎样选择中成药,成药知识
怜仙中成药2009-07-2313:
31:
44阅读178评论0字号:
大中小
冠心病患者怎样选择中成药
随着当今疾病谱的变化的,冠心病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但不外乎分为三类,分别以扶正宁心、芳香温通、活血化瘀为主。
现简介如下,以供病人选用。
重在扶正宁心者,如:
心元胶囊、养心氏片、补心气与滋心阴口服液、参麦液等;重在芳香温通者,如:
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心宝等;重在活血化瘀者,如:
复方丹参片
及滴丸,速效救心丸、心可舒片、步长脑心通、山海丹、金泽冠心胶囊等。
除以上三类药物外,还有一些从中草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剂,如银杏天宝、心达康、地奥心血康等。
在众多的药品面前,冠心病患者如何正确选择较适合于病情的中成药呢?
临床实践证明,要严格遵循“六因治宜的原则”。
一、因人制宜:
应分清年龄、性别及体质因素,如性情急躁者,多以胸痛为主,可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药品,如心可舒、山海丹等。
体质虚弱者,多用扶正宁心类药物,如心元胶囊等。
二、因地制宜:
根据地形气候差异,适当选药。
如北方偏寒,心宝,(含鹿茸、附子、肉桂等温燥之品)比较适宜用;而南方偏于温湿之地,心元胶囊、参麦液比较适宜用。
三、因时制宜:
根据四季气候特点,结合人体与药性的差异选药,如夏季心胶痛发作,宜用通脉的药物、速效救心丸等,而金泽冠心胶囊则四季可应用。
四、因病制宜:
冠心病常合并有其它疾病,要尽量选用“一专多能”的药品,如合并高血压、中风时,可选用脑心通及银杏天宝等。
五、因证制宜:
中医历来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病分证型,证有差异,可医生指导下,按证选药,如气阴两虚型,宜用滋心阴及补气口服液等。
六、因药治宜:
要选择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而且剂型适宜的。
如遇急重症时,选用针剂或速效制剂,如参麦针、复方丹参滴丸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间断用药,尤其是隐性冠心病者,即使无症状,也要坚持服药。
(2)在心绞痛发作期,以治“标”为主,在无痛期,应以治“本”为主,切忌久服活血通脉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复方丹参片等)。
(3)调节情绪,合理饮食,不宜某些对药物疗效有影响的食物,如服含有人参者,忌食茶叶、萝卜等,以免影响疗效。
(4)需注意中西药合用的禁忌。
如阿司匹林不能与鹿茸、甘草及其制剂同时服用。
(5)用药切忌重复、杂乱。
同类型的药只选用一至两种,不可“大包围”,否则,有害无利。
冠心病患者只有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品,才能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尊医嘱或咨询医师
肝素
目录[隐藏]
简介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对各病种治疗
1.心绞痛
2.晶体上皮细胞
3.硬脑膜窦血栓
4.溃疡性结肠炎
5.急性脑梗塞
6.严重烧伤
7.其他
低分子量肝素
用法
不良反应
肝素的特效解毒剂
简介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对各病种治疗
1.心绞痛
2.晶体上皮细胞
3.硬脑膜窦血栓
4.溃疡性结肠炎
5.急性脑梗塞
6.严重烧伤
7.其他
低分子量肝素
用法
不良反应
肝素的特效解毒剂
[编辑本段]
简介
英文:
heparin;简写为Hep
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天然存在于肥大细胞,现在主要从牛肺或猪小肠黏膜提取。
肝素是一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
制剂分子量在1200~40000,抗血栓与抗凝血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
肝素具有强酸性,并高度带负电荷
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主要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
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肝素的抗凝作用都很强,故临床把它作为抗凝剂广泛使用。
[编辑本段]
药理作用
1、抗凝血:
(1)增强抗凝血酶3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
(2)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
(3)增强蛋白c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质和纤溶物质。
2、抑制血小板,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并可调控血管新生。
3、具有调血脂的作用。
4、可作用于补体系统的多个环节,以抑制系统过度激活。
与此相关,肝素还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编辑本段]
临床应用
1、肝素是需要迅速达到抗凝作用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外科预防血栓形成以及妊娠者的抗凝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用肝素预防病人发生静脉栓栓塞病,并可预防大块的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动脉栓塞等。
2、肝素的另一重要临床应用是在心脏、手术和肾脏透析时维持血液体外循环畅通。
3、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编辑本段]
对各病种治疗
在临床上肝素广泛应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治疗及体外抗凝。
临床应用及研究显示:
肝素除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临床用途。
现简述如下。
心绞痛
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为观察阿司匹林加肝素和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生心肌梗死(MI)和死亡的危险性 ,病人被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加肝素组和单独接受阿司匹林组。
研究报告了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接受阿司匹林加肝素治疗与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相比较,随机治疗过程中MI或死亡的总的相对危险性(RR)为0.67[95%可信限(CI),0.44~1.02]。
阿司匹林加肝素治疗与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比较,次要终点的总的RR为:
反复缺血性疼痛0.68(95%CI,0.40~1.17),随机治疗后2~12周的MI或死亡0.82(95%CI,0.56~1.20);血管再通术1.03(95%CI,0.74~1.43);重要出血1.99(95%CI,0.52~7.65)。
所有试验结果均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接受阿司匹林加肝素治疗比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MI或死亡的危险性下降33%,足够的证据表明:
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应同时接受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
晶体上皮细胞
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或移行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首要并发症,肝素对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或移行有抑制作用。
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纤维化在后囊混浊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后囊混浊的预防以手术中彻底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植入双凸或后凸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为主。
其治疗主要靠激光后囊膜切开。
研究发现,Dispase(一种中性蛋白酶)、依地酸(EDTA)、肝素及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柔红霉素、秋水仙碱、丝裂霉素等对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和(或)增殖有抑制作用。
多种细胞因子对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或抑制作用也引人注目。
硬脑膜窦血栓
近年来,国外在肝素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联用治疗硬脑膜窦血栓形成中取得一定进展。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较尿激酶安全,与小分子肝素联合应用较单用肝素药物效果好。
溃疡性结肠炎
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免疫异常、感染、氧自由基损伤等研究较多。
此外,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中,WF、抗心磷脂抗体、凝血酶原片段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血小板球蛋白等血栓前状态指标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有肝素成功治疗难治性UC的报告,提示微血栓的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急性脑梗塞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观察组),并以常规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控制血压、应用钙拮抗剂、清理自由基、应用脑代谢激活剂等) 。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降低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还原比粘度、血沉以及血沉方程K值测定,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应用安全,疗效可靠,具有较强的抗凝、抗栓和降低血液粘度作用。
严重烧伤
严重烧伤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创面愈合后常留下瘢痕及其挛缩,并发不同程度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氨基葡聚糖(GAG)用于治疗烧伤已有许多临床、动物实验研究 ,已初步揭示其抗凝、抗感染、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的机制。
这些机制有利于组织修复及再上皮化。
GAG有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蛋白、硫酸4、6软骨素及透明质酸等,肝素含有大量硫酸基,是酸性最强的GAG,主要经肠外途径、局部外用和吸入等方式给药,也有制成胶丸口服,或与人工合成皮肤合用,或作为人工合成皮肤的原料。
肝素治疗烧伤可以缓解疼痛、抗凝、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恢复局部血供,并能影响胶原的合成和降解,创面愈合后皮肤光滑,减轻瘢痕及瘢痕挛缩。
肝素还能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保护肺组织,改善肺功能;保护及改善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局部应用肝素是治疗烧伤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他
肝素在肿瘤应用方面:
肝素的抗癌机制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增生、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等。
肝素可与类固醇类药物合用治疗肿瘤,还可用于放疗综合征、肿瘤并发症的治疗。
肝素对炎症过程的影响:
肝素与肥大细胞的关系、肝素抑制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及其随后向组织的迁移等方面表明,肝素对炎症的作用机制是有影响的。
[编辑本段]
低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的活性/抗凝血活性的比值为1.5~4.0,而普通的肝素为1,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正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量效关系明确,可用固定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调整剂量,应用方便。
有实验证明:
来自水蛭素的Hiru-log多肽比肝素抗凝安全。
低分子量肝素可以降低鼠移植肾脏免疫活性 。
方法:
异体移植受体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2mg/(kg·d),每周5天,持续24周。
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移植肾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的浸润减少,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的表达降低。
实验结果表明:
低分子量肝素可以降低鼠移植肾脏免疫活性从而减轻移植肾脏慢性排斥反应。
[编辑本段]
用法
肝素的临床常用方法为注射给药,而呼吸系统疾病可采取雾化吸入达到治疗目的。
为评价肝素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将其按一定剂量加生理盐水20~40ml,每日1~2次超声雾化吸入。
结果:
肝素总有效率94%,其超声雾化吸入的用药途径,在临床应用中证明确有疗效。
[编辑本段]
不良反应
肝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易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肝素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分为两型:
(1)骨髓被药物毒性作用抑制所致;
(2)药物通过免疫机制破坏血小板所致。
后者中以肝素、奎宁、奎尼丁、金盐与磺胺类药物发病较高。
临床症状极不一致,血小板减少至(1.0~80)×109/L,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因颅内出血或因肝素导致内皮细胞的免疫损害,合并危及生命的肺栓塞与动脉血栓形成致死。
诊断主要依靠:
(1)药物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
(2)停药后血小板减少消除。
严重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但敏感性不高而常呈假阴性。
治疗的关键是:
立即停用相关药物,严重病例可使用输注血小板、激素、丙球甚或血浆置换。
肝素不宜用于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病因之一。
儿童期典型腹泻后HUS90%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引起。
目前认为 HUS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内毒素启动内皮细胞受损,继而出现凝血系统激活,炎症介质释放,内皮素-一氧化氮轴紊乱等多环节参与发病。
全身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主要是肾脏,其次是脑。
治疗上强调支持疗法和早期透析,典型HUS的治疗不提倡应用肝素、抗生素和激素。
不典型HUS可适用血浆置换,有一定疗效。
[编辑本段]
肝素的特效解毒剂
鱼精蛋白
甘露醇
百科名片
甘露醇(Mannitol)是一种己六醇,因溶解时吸热,有甜味,对口腔有舒服感,故更广泛用于醒酒药、口中清凉剂等咀嚼片的制造,其颗粒型专作直接压片的赋形剂。
甘露醇可用作硝酸甘油片的基料。
目录[隐藏]
化学常数
性质
制备方法
用途
临床应用
1.甘露醇注射液
2.用法与用量
甘露醇注射液
1.不良反应
2.禁忌症
3.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用药
1.药物相互作用
2.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实际应用
1.食品工业
2.化学工业
3.医药工业
4.作片剂的填充剂
5.作干冻针剂的载体
6.作降压剂、利尿剂、脱水剂
7.制硝甘露醇的原料
8.制二溴甘露糖醇的原料
9.其它用途
发展状况
化学常数
性质
制备方法
用途
临床应用
1.甘露醇注射液
2.用法与用量
甘露醇注射液
1.不良反应
2.禁忌症
3.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用药
1.药物相互作用
2.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