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docx
《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
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
——IFLA2011年大会侧记
初景利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100190)
[摘要]作者将国际图联2011年第77届大会有关“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的主题内容进行了解析,涉及到未来的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未来的规划、图书馆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图书馆的能力与贡献、数字与网络的影响与作用、图书馆的生存哲学等。
作者认为,命运就仍会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图书馆要通过改革,为自己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从而证明自己对人类的贡献,彰显自己对社会的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国际图联IFLA图书馆的未来范式转变
TheLibrary’sFutureandParadigmShift
----SomeNotesfromIFLA’2011AnnualConference
ChuJingli
(NationalScienceLibrary,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190)
Abstract:
Thisauthormakessomenotesfromthesubjectofthelibrary’sfutureandparadigmshift,involvingwiththelibrarybuildingsofthefuture,theplanningofthefuturelibrary,library’ssufferingandcrisis,library’sabilityandcontribution,digitizationandInternet’simpactandfunction,andlibrary’ssurvivingphilosophy.Itisbelievedthatlibrary’sfortuneisunderthecontroloflibrarians.Librarieshavetochangetoseekalternativesuccessfulroad,tojustifyitscontributiontomankind,andtomanifestitsvaluetosociety.
Keywords:
libraryIFLAlibraryofthefutureparadigmshift
2011年8月13-18日,我作为国际图联(IFLA)“图书馆理论与研究”专业委员会(LibraryTheoryandResearchSection,LTR)的常设委员,参加了在波多黎各(PuertoRico)首都圣胡安(SanJuan)召开的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WLIC)暨国际图联2011年第77届年会。
会议的主题是:
超越图书馆的图书馆:
集成、创新与信息共享(librariesbeyondlibraries:
integration,innovationandinformationforall)。
今年的会议规模虽然不大(250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参会),但仍然秉承了国际图联大会的一贯传统,交流主题热烈而广泛,交流内容多样而新颖,交流方式积极而活跃。
我参加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会议,旁听了多场所感兴趣的大会或专题会议交流,参观了大会举办的展览等。
关于图书馆的未来和范式转变是讨论的热点,也是我关注的一个问题。
自8月14日大会正式开幕到8月18日大会闭幕,5天的正式会议讨论了多个主题和众多的分主题。
根据会议日程,会议研讨副主题(track)分为:
开放获取与数字资源;政策、策略与宣传推广;用户驱动的利用与服务;工具与技术;创意、创新、预期。
所有报告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宽泛,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类型图书馆和不同研究兴趣的人各有裨益。
我主要参加了有关图书馆未来和范式转变相关论题的分会场,感受到国际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所采取的积极的行动。
1.未来的图书馆建筑
新馆建设与对图书馆未来的规划与设计密切相关。
新建的图书馆应符合图书馆未来的定位与功能需求。
为此,要将建筑问题与图书馆的未来功能设计统筹加以考虑。
IFLA前主席ClaudiaLux在“引领未来的图书馆——挑战与机遇”的发言中,分析了其所在的图书馆将于2018年建造新馆的机会和所面临的问题。
新规划的新柏林市图书馆,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花费2.7亿欧元。
图书馆面临着在馆舍规划、馆藏、服务、组织结构等方面强大的变革需求,要求图书馆在搬迁之前就必须做好规划和设计。
为此,提出了图书馆应是知识园区(knowledgepark)的起点,包含四个要素:
网络(越来越关键的因素)、员工、馆藏、服务(用户第一)。
所面临的挑战是:
新图书馆如何才能成为所有人的指路明灯(guidingstar),如何成为知识的实验室,如何便利用户的自助,如何支持打破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惯常生活模式。
新馆建设还需要考虑的是可持续性问题。
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应在建筑设计的环保、节能、低耗等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美国代表PETERGENOVESE和PATRICIAALBANESE在“可持续的图书馆,可持续的服务:
全球视角”的发言中,倡导绿色、可持续的图书馆建筑项目。
他指出,所谓绿色和可持续,包括可持续的馆址选择和发展,节水、能效、本地资源、资源节省和减少废物、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设计创新。
主要目的是从构想和设计一开始就认识到,建造物理的建筑需要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影响。
2.图书馆未来的规划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馆长的作用尤为突出。
而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如何对图书馆的未来作出规划需要的是智慧和对趋势的把握能力。
芬兰代表JaanaTyrni认为,重新思考图书馆是图书馆馆长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但提前把一切都规划得很仔细是不可能的。
管理层必须确定图书馆活动的方向,但不一定规划达到的路径。
图书馆最重要的新价值就是勇气。
勇气意味着挑战自我。
犯错误需要勇气,而犯错误是图书馆最需要学习的东西。
图书馆环境总在变化,这就为图书馆的走向提出了挑战。
要积极探寻未来,而不是现在。
要交流、交流,更多地交流。
要从不同的观点看待事物,而不是非黑即白。
要反对官僚主义作风。
要重新思考图书馆,不仅仅从员工方面,而且是用户方面。
只有用户才能最终告诉我们未来是什么样子。
也并不是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样子。
他告诫我们: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也适用于图书馆。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总的来讲,比较而言,图书馆是惰性较强、谨小慎微的一个机构,灵活性不够,应变能力较弱,而且改革意识不强,不敢承担风险,这与企业形成强烈的对比。
尽管图书馆不可与企业相提并论,但今天的图书馆非常需要学习企业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有战略,有计划,有措施,有策略。
在这种危机四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图书馆如何没有企业的精神,图书馆就不可能有活力,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3.图书馆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国际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发展的忧虑意识和危机感非常强烈,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临的挑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也适用于图书馆。
图书馆如果不能未雨绸缪,仍然怡然自得,无忧无虑,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没有竞争意识,缺乏战略与远见,图书馆就必然越来越边缘化,乃至消亡。
另一位芬兰代表在whatandwhylibraries的发言中,警告说公共图书馆正在受到威胁,至少表现在预算在减少,而图书馆的利用率在下降。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
当所有的信息都能在网上得到,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吗?
她提供了嬗变的图书馆的三个样例。
一是思想库(ideastore),完全改变了现有图书馆的陈旧模式,甚至不再叫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对居民而言既不了解,也有负面的含义;二是亲爱的图书馆(darlinglibrary),提出的战略是:
你的生活,你的梦想,你的图书馆。
其战略基础是城市图书馆的范式转变(paradigmshift),建立超现代的文化和知识中心,成为继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场所,从而改变人们对图书馆根深蒂固的认识;三是图书馆10(library10),这是赫尔辛基市图书馆系统2005年开放的第十个分馆。
自开馆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利用信息技术的聚集地。
她在结论中提出图书馆的生存哲学是:
开放的思维,以用户为导向,而不是以系统为导向,图书馆服务的重心正在从事务(transaction)转到关系(relations),强调图书馆是社交场所和活的有机体。
她提出变革的共性问题是:
Rethink(反思)、Redefining(重新定义)、Remodelling(重塑形象)、Restaffing(人员重新配置)、Restructing(结构重组)、Renewing(创新)。
4.图书馆的能力和贡献
简单地认为图书馆重要或不重要,或继续存在,还是消亡,都是形而上学的。
在今后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图书馆如何发展取决于环境因素,更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力和贡献,取决于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加拿大的JUDITHARE在“建立社会可持续的图书馆:
市民参与图书馆的设计”发言中认为,图书馆的生存依赖于图书馆是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人认为在电子世界里图书馆不再重要。
而图书馆是否重要取决于图书馆能否嵌入社区,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是否成为文化社交场所,是否拥有读者的空间(而不是文化遗产的储存地),是不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能否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外的图书馆十分重视人员的发展,通过设立继续教育项目支持图书馆员能力的持续提升。
他们认为,图书馆专业是知识密集型的,图书馆员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新的虚拟和物理空间对图书馆员提供新的服务和具备新的技能提出挑战。
这种新的服务需要图书馆接受全面的训练。
根据PUSSADEENONTHACUMJANE的总结,新一代图书馆员应具备个人能力和综合能力。
个人能力指的是相应的态度、价值观和个人特性,包括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灵活性、有见地、能与各式各样的用户打交道、情报分析、适应性、满足他人需求、热忱、自我激励。
综合技能指的是跨学科的全面的技能,包括信息素质、沟通、理性思维、团队合作、伦理与社会责任、解决问题和领导力。
图书馆员的能力问题成为影响图书馆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5.数字和网络的影响和作用
数字化的影响是全方位,也将越来越深刻。
数字资源,甚至是纯数字资源(e-only)将在资源市场上占据主导的地位。
新西兰一所大学图书馆所设想的2020年的场景是,数字范式(digitalparadigm)将彻底改变组织文化、组织中的人及其工作方式、既定的学术传统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和服务。
长期以来,图书馆适应的是印本资源和物理图书馆,数字范式的影响还刚刚开始。
但无论如何,数字范式都将对图书馆的性质、理念、模式、服务产生根本性改变。
关于未来,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应得到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至今对图书馆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移动互联网对图书馆将继续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德国的KLAUSCEYNOWA在“移动互联网:
大学图书馆的挑战与机遇”发言中,提供了全球手机2011年的数量和到2012年智能手机的数量,并提出了对大学图书馆的意义。
他勾画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框架:
OPAC和网站等基础服务的移动化,特色馆藏呈现的新场景,多种设备解决方案,获得在整个网络空间的显示度,拓展现实(真实世界的视觉表现),通过完全渗透性的互联网,实现日常生活信息的全集成,从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范式的转变。
泛在性问题也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
泛在意味着通过不同的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设施的不断完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获取信息,符合所有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图书馆今后也需要面向泛在性要求加强资源、服务、设施、政策上的保障。
新加坡代表NGIANLEKCHOH在题为“数字内容的泛在存取”的发言中,强调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用户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数字内容具有强烈的偏好。
美国的JIMO'DONNELL描述了25年以后的泛在图书馆:
当图书馆无处不在。
其目的是吸引人们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领域和问题,包括馆藏(当图书馆的场所越来越少而又越来越不相关时采访意味着什么)、服务(谁服务谁,就是说,什么类型的人和设施需要拥有什么样的技能和能力才能使得用户获得最佳的创新自由)和利用(主要反映的是未来的阅读模式),并为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制订应该关注的领域。
6.图书馆的生存哲学
在DerekLaw教授看来,所谓未来,我们的任务不是去预见,而是去实现。
他认为,如果图书馆不能提出其与数字化相关的新的生存哲学,图书馆将冒被废弃的风险。
我们需要确定的是,我们到底能给用户提供什么,这是我们不与Google或微软竞争的独特卖点。
我们必须提供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服务和馆藏,而不是期待用户的改变来适应我们的先入之见。
我们在建立忧患意识的同时,也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事在人为。
我们是图书馆命运的主宰者。
要学会适应环境,也要学会驾驭环境,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赢得图书馆发展的主动权。
在新加坡同行看来,今天、明天、甚至可能到2020年,图书馆的角色都不可能改变。
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仍将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资源之间的纽带。
我们仍将扮演指导和培训的角色,帮助人们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改变的是图书馆可以利用的新的渠道的数量和新的环境,以及展现信息的方式,特别是数字化的方式。
图书馆的未来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她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天的行为里。
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朝着未来不断地迈进。
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握战略,顺应趋势,认准方向,敢于挑战自我,敢于不断超越,勇敢地承担起推进图书馆创新变革的使命。
变化是永恒的(changeisconstant),不变是相对的。
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社会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每个图书馆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7.一点思考
图书馆的未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问题。
图书馆的未来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行为里,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它,取决于我们如何把握现在,取决于我们如何规划与推进未来。
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高枕无忧,也不能萎靡绝望,自甘暴弃。
路是走出来的。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竞争,敢于变革,图书馆的命运就仍会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驾驭信息环境的变化,适应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打破传统,挑战自我,建立一个适变性的新型图书馆。
国外同行不仅敏感地认识到图书馆变革的必要性,而且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图书馆的全面变革。
IFLA也将变革作为研讨的主题。
2012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是:
LibrariesNow!
Insipiring,Surprising,Empowering。
IFLA候任主席IngridParent的主席主题是:
图书馆:
变革的力量(libraries:
aforceforchange)。
为此确定了2012年IFLA的五个主要计划:
数字内容;国际图书馆领导者培养;馆外宣传与促进;文化遗产灾难重建;多语种问题。
未来图书馆的范式必然具有其不确定性,因为从今天的观点看,信息环境的演变不可预测,信息技术的发展难以判断,用户需求与行为变化无法把握。
但这不能成为不改革、不发展的理由。
在变化中如果失去主动权,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规划,但不要臆想;要自信,但不要盲目自信;要行动,但不要盲从。
图书馆要通过改革,为自己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从而证明自己对人类的贡献,彰显自己对社会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