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参考试题.docx
《黑龙江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参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参考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参考试题
黑龙江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参考试题——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王老师是某高校三年级微电子班的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每次支部活动时,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都不高。
尤其是理论学习,学生感到很枯燥,上交的思想汇报也大都是从网上抄袭来的。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王老师将班级党员划分为三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在组织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理论学习,学习效果还不错。
而且王老师还联系了一些参观场所,不时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将支部活动多样化。
但学生认为自己今后要从事同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就可以了,学校也有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系统学习党章、时事,对一些教育类的参观也不感兴趣。
何况时值大三,同学们或者在相关单位实习,或者跟导师在实验室工作,或者准备出国考试,不定期的支部活动扰乱了学生正常的计划,经常同公司或导师请假也造成不良印象……党支部副书记找到王老师,反映了同学们的意见。
王老师认为教育的效果同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接受状况密切相关,而且教育不仅具有指导性,也要从受教育者的需求出发。
于是,王老师选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力图将支部工作开展得更具有实效性。
她减少了支部中纯理论性的学习,增加与学生考研、就业等相关的政策学习;成立支部互助小组,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
1、你如何评价“王老师”的折中做法?
如果是你来处理此事,你会怎样做?
2、当教育对象无法接受教育者的“合理”安排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去想办法落实教育思想,还是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要求?
案例分析2:
北京某高校2006届毕业生教育工作坚持以“服务成就未来”为本,围绕“三个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以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
从3月份开始,该校启动以“振兴民族,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主旋律教育活动。
举办“毕业生党员培训班——母校的嘱托”活动,邀请校领导、职业规划专家和杰出校友代表讲党课,组织“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毕业生党员观看京剧《方志敏》、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事迹展,以及“在党旗下重新宣誓”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党性教育和爱国、爱校、诚信、创业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切实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相继开展“感悟大学——我向弟弟妹妹谈经验”主题征文活动、“回顾大学生活,展望职业生涯”主题团日活动、优秀毕业生“参观北京航天城,发扬航天精神”主题活动,号召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再上一次自习,再去一次图书馆借阅,再去找老师问一次题……用这种方式重温大学生活。
网上网下联动,开辟“毕业教育宣传栏”,大力营造良好的毕业教育氛围。
陆续推出“乘着理想的翅膀飞——毕业生优秀事迹展”、“毕业班班史回顾展”、“为了学弟学妹,我们信守承诺——贷款毕业生按时还款留言展”等。
开展服务西部、从基层做起的成才观教育。
该校特别提出学生工作干部要做到“服务到位”,也就是通过自身有针对性的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到西部创业、从基层做起的成才观。
该校推出“服务西部——选择成功之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以成才为目标,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响应祖国开发大西部的号召,抓住钢铁冶金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顺应社会需要,发挥专业优势,激励毕业生服务西部,从基层做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具体做法是:
发挥“就业辅导员”和“学生就业指导协会”的作用,积极寻找有到西部、到基层单位就业意向的毕业生群体,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要加强分类指导;多渠道提供有效信息,搭建就业信息咨询网,设立学生信息员网络,开放就业信息网络查询系统;邀请在西部艰苦地区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演讲,深入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支边支教活动”,通过毕业生晚会、广播、校园快讯大力宣传西部志愿者和服务基层的学生的优秀事迹;切实提供大学生体验西部、体验基层的机会,2004年学校与企业联合包专机安排毕业生到酒泉钢铁公司参观考察,今年学校相继组织毕业生到鞍山钢铁公司、太原钢铁公司、长治钢铁公司、大庆油田等30多个国家重点企业,使广大毕业生身临其境了解西部地区、重点行业建设的真实情况,让他们自觉认识到到西部、到基层工作的优势和机遇。
2005年该校赴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到26%,截止今年5月,已有200多名毕业生与基层或西部单位签约。
开展服务学校发展、凝造母校情结的爱校教育。
以凝造母校情结为纽带,加强对毕业生的爱校教育。
通过举办“毕业生夏日文化广场系列专场演出”、毕业生晚会、“为母校种下纪念树”等活动,对毕业生进行尊师、爱校、荣校教育,增进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通过“大学生活盘点香槟酒会”、“与导师面对面”、“学风建设之我见研讨会”等形式,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他们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举办欢送毕业生招待会,学校领导与优秀毕业生代表、赴西部工作毕业生代表亲切话别;举办隆重而热烈的毕业生典礼,组织庄严的毕业生宣誓;举办“师长送我上征途”导师寄语活动,对毕业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举办“录精彩瞬间、典藏魅力校园”——大学生活DV拍摄暨展播、“影中校园”摄影大赛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让毕业生留下最美的记忆,让他们永远记住母校别样的情怀和温馨。
1、毕业教育如何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开展?
2、毕业生离校教育为什么要突出爱校教育?
案例分析3:
“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无聊的假期生活。
”大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大多是出于这些目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他们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使得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生。
某大学2008级学生小张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从10月1日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
”小张说,几经考虑之后,11月12日,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120元的“信息费”。
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她们一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咨询时,中介找了几个公司让她们去面试,而面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
据小张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她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
1、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学生兼职的看法?
2、作为辅导员,你认为针对以上情况应该怎样做?
案例分析4:
央视《今日说法》栏目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是北京大学法学院94级的学生,也曾是北大校园文化大舞台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入校不久,他就担任校广播台副台长兼播音员。
大二时,又在电视剧《阳光路》中出演男主角,同时担任北大戏剧社社长和北大合唱团男高音领唱……1998年6月,《今日说法》开始筹备,并来到北大法学院招募主持人。
出色的表现帮助撒贝宁一路闯关,顺利通过严格的面试,实现了其成为一名法制宣传者的夙愿,开启了一段成功的职业生涯。
谈到北大校园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撒贝宁这样说道:
“我要感谢北大。
北大的那种宽容和随意给了我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告诉我想怎么学习都可以,这四年里我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了一些事,这些事在无意识中锻造了我的一些能力。
例如参加合唱团,我觉得在合唱团的最大收益是怎么和周围的人配合完成一件作品……我还参加了话剧团,演话剧则培养了怎么样去表达情感……虽然这些事情和我今天做主持人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是参加这些活动而养成的性格、特质对我的帮助很大。
”
1、试结合案例分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撒贝宁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案例分析5:
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校训的北京师范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1999年12月,该校几位志同道合、共同关注“三农问题”的学生发起成立了“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社团。
社团成立以来,“农民之子”的成员们就心系农村教育,他们坚持“捧着一片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原则,深入全国各地偏远农村进行调研和支教。
从1999年至今,每年寒暑假和“五一”、“十一”假期,他们都要组织几支队伍深入农村进行调研和支教,至今参加过调研和支教的学生已达1000多人次。
同学们的足迹遍布四川、湖北、山东、内蒙古、江苏、河北、河南、安徽、吉林、贵州等20多个省、自治区;他们为这些地区的农村学生义务授课近千次,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20多本调研报告。
这些报告详细记载了当地教育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农民之子”还一直关注着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
自1999年起他们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明圆学校、育英学校等一批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支教活动。
2002年3月,在以前支教的基础上他们又启动了“百年育人支教工程”,开始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把支教对象扩大到十几所民工学校。
“农民之子”在社会实践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在社会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
“农民之子”的第三任会长卫宏,在校期间发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对农民工进行法律培训,并长期关注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问题。
2003年毕业后,他进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促成了北京打工子弟校长论坛的建立,又推动出版了《进城务工百事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几年来,“农民之子”社团已经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青年。
如今,他们正沿着无数教育实践者的足迹,默默地实践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无悔诺言。
结合案例,试分析:
1、你怎么评价“农民之子”这样的社团及其活动?
2、你会鼓励自己的学生加入类似社团吗?
案例分析6:
追寻伟人的足迹
——“小平你好”红色之旅XX大学赴广西百色分团
2005年恰逢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且又是百色起义75周年纪念,作为首都大学生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的第一支主题实践团队,“小平你好”红色之旅——首都大学生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主题实践XX大学赴广西百色分团,带着一腔热情和敬仰,奔赴广西百色,经过10天的考察、调研,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凯旋而归。
“用激情和理性打造青春”,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更为充实地体现这一宗旨,实践团还结合国内外的现实环境和我国发展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分主题。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并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等,这一系列新举措和治国方略也因此成为本次实践活动的分主题。
另外,本次活动还采取了调研、考察、宣讲等鲜活的形式。
一路的颠簸后,他们终于抵达了红色圣地。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实践团围绕着学习、宣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个层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他们认识到,学习是宣传和实践的基础;宣传是学习的升华、实践的载体;而实践则是学习和宣传的依托,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递进的整体。
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红七军军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地,一个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献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英勇故事,一张张记载着艰苦奋斗的历史老照片,吸引着实践团的每位成员,荡涤着他们的灵魂;在当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把实践的根扎在老区扎在百色,团委书记出席了揭牌仪式,对这一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邓小平生平及思想座谈会”上,与来自广西百色的先进青年代表和右江医学院的优秀大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立足于现实,畅想过去和未来,探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心得体会,让青春的思想在碰撞中闪光;在田阳县九合村的参观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百色人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扶贫攻坚、“百里文明河谷”建设、下乡进程入谷工程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结合在当地的深入调研,让大家真正做到了“行知合一”。
为了更好地达到宣讲的目的,实践团还把理论宣讲与文艺演出这种鲜活的形式结合起来,创造了用文艺节目来宣讲理论、来普及中央政策的新形势。
8日晚,在九合村村委会,实践团与村文艺队联合举办了一台以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和宣讲“中央一号文件”为主题的文艺晚会。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实践团成员和九合村的老乡们一同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一条绵长的小康路正在通向九合村,通向百色老区,通向全国各个村落……
1、你认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你认为如何才能协调好“做贡献”与“受教育”的关系?
案例分析7:
某学校为加强学生宿舍日常行为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狠抓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使广大同学认识到,宿舍卫生与个人健康、学习生活甚至将来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例如,组织刚入学的新生认真学习生活园区、后勤集团有关宿舍管理的规定,参观老生宿舍,与部分高年级优秀宿舍的代表座谈等。
针对一些大四的同学由于毕业实习、找工作等原因不重视宿舍卫生的问题,教育他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常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各班班长、生活委员参加的研讨会,加强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该校制订了《学生公寓卫生管理暂行办法》,除进一步强调学校关于“宿舍卫生成绩与奖学金挂钩,与评优挂钩”的方针外,还规定:
对于在每月宿舍卫生星级评定中被评为三星级(含三星)以下的宿舍给予通报批评,累计三次的,计入学生档案。
每月星级评定的依据是四周卫生成绩的平均分,有一周成绩不好,可以在以后的几周中加以改正,弥补不足。
对连续一月卫生较差的宿舍,则给予通报批评。
另外,该校还规定卫生成绩与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及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相联系,使各班班干部提高认识。
该校也十分注意发挥各宿舍中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使他们在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积极配合,起好带头表率作用。
三是开展特色活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举行标兵宿舍评比活动,由院学生会生活部负责评比,每月给各班成绩第一的宿舍颁发“标兵宿舍”特色奖牌。
组织宿舍文化设计大赛,发动大家装点宿舍,美化宿舍,营造温馨、典雅的生活氛围。
1、该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有何特色?
2、如何评价该学校的宿舍管理特色活动?
案例分析8: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王某在2001年8月,以“花花公主”的网名先后侵入“中国大冶”、“科技之光”、“黄石热线”等网站,涂改网站主页,导致这4家网站无法正常运转。
而校方提供给司法部门的材料却称:
“王某同学入校两年,学习刻苦,专业能力强,为人忠厚诚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无违纪记录。
”
材料二:
某大三的李姓学生入学成绩在班上排前两位,大一下半年迷恋上网络游戏《帝国时代》,开始阶段经常通宵达旦上网,后来发展到一周甚至半月不回寝室,吃住在网吧,经校方多次劝说不改,后来其父得知情况,来学校劝其改过,谈及贫寒的家境,和跨出农门的不易,父子一阵唏嘘,小李当面保证以后决不再玩网络游戏。
但其父前脚刚走,他后脚又进了网吧大门。
最终导致多门成绩挂红灯,不得不自动退学。
有一段时间,小李也曾想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可是由于他在网络游戏中确实占有霸主的地位,只要一有什么大的网络游戏比赛,以前的网友总是千方百计找到他,因为他不出征,他们所组的战队就无法获胜。
无奈,小李躲不过就得继续出征,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在现实中小李已经找不到成功的感觉,但是在网络游戏中他绝对是“大哥大”,受人追随、受人尊敬。
就这样,小李最终走向了网络的深渊。
1、如果你是王某或者小李同学的辅导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2、结合这两个案例,你打算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
案例分析9:
学生A的大学经历
1998年保送某重点大学某工科院系,本科期间曾从事过丰富的社会工作,做过系学生会主席。
经过大一、大二的校园学习生活,发现自己对经济管理的兴趣远胜于对技术的兴趣,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并进行了有意识的“职业探索”。
本科毕业的时候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
在校园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涉猎了很多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
研究生期间在多家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兼职,积累了进入管理领域的机会和资本,弥补了在经济管理学知识上的不足。
成为2005年麦肯锡公司录取的唯一一位非经管类学生。
学生B的大学经历
1995年进入某重点大学某工科院系。
本科期间学业优秀,曾获优秀毕业生称号,担任过许多社会工作(系学生会副主席)。
自我认识:
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希望将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政府管理方面的工作;对技术工作的兴趣不大,尤其对本专业无兴趣。
为什么要本科直读工科博士:
并非出于兴趣,而是感觉读博士很体面,同学们都争着读,机会难得,博士学位对职业发展有利。
认识到读博士应具有的素质吗?
没有。
认识到博士的培养目标吗?
没有。
目前个人状况:
博士读得非常辛苦,已经延期毕业一年;已经非常厌烦了,可必须硬着头皮读下去;没有明确求职目标,不想进科研单位;最近刚去看过心理医生,失眠很厉害;想转硕士毕业,又怕别人议论。
1、这两个同学背景相似,但择业结果却大相径庭,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两个同学的经历对你从事辅导员工作有什么启发?
案例分析10:
一天,在全校性的学习纪律检查中,某年级某门课程上迟到人数达31人。
辅导员得知消息后,以此为契机,用个人的ID在宿舍楼内的BBS上发了一篇帖子,题目是“你们让我无地自容”。
这个帖子很快就成为了当天十大热门话题之首。
该年级同学反映强烈,绝大部分同学都回帖说反对迟到现象,有的同学表示今后再也不迟到了。
但也有少数同学寻找借口,在教师、环境等各方面找客观原因,这样的帖子受到了其他同学的批评。
第二天早晨,辅导员并没有去检查迟到情况。
但有的同学回来后自发在BBS上发帖子,说虽然迟到现象减少了,可还是有人不自觉。
这样,同学们又就这个问题在楼内BBS上讨论了一天,内容进一步深入,扩大了影响面。
第三天早晨,学生干部和辅导员一起去教室检查,这次迟到现象进一步减少。
第三天晚上,辅导员召开各班班长、团支书例会,专门讨论了如何杜绝迟到的问题;第五天晚上,在年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针对个别党员的表现,不点名地进行了批评,重点强调了党员要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据统计,关于这次学风问题讨论的帖子共有几百篇之多,连续三天成为十大热门话题之首。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讨论,达成了共识,这个结论的得出,可能要比召开全年级动员会、领导讲话留给同学的印象深刻得多。
另外,辅导员的检查,对那些仍不自觉地同学起到了警醒作用;班长、团支书例会、党支部的支部生活会加强了年级中党员干部的意识,进一步巩固了工作成果。
经过一周时间的系列工作后,该年级迟到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一般仅为一两人迟到。
再过一两周后,通过私下调查发现,该年级准时上课的情况仍然保持的很好。
1、从这个案例中,你认为辅导员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哪些基本规律?
2、你认为,辅导员应该如何利用网络来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3、你认为,这种工作方法的局限性在哪里?
案例分析11:
王老师是某高校三年级微电子班的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每次支部活动时,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都不高。
尤其是理论学习,学生感到很枯燥,上交的思想汇报也大都是从网上抄袭来的。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王老师将班级党员划分为三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在组织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理论学习,学习效果还不错。
而且王老师还联系了一些参观场所,不时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将支部活动多样化。
但学生认为自己今后要从事同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就可以了,学校也有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系统学习党章、时事,对一些教育类的参观也不感兴趣。
何况时值大三,同学们或者在相关单位实习,或者跟导师在实验室工作,或者准备出国考试,不定期的支部活动扰乱了学生正常的计划,经常同公司或导师请假也造成不良印象……党支部副书记找到王老师,反映了同学们的意见。
王老师认为教育的效果同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接受状况密切相关,而且教育不仅具有指导性,也要从受教育者的需求出发。
于是,王老师选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力图将支部工作开展得更具有实效性。
她减少了支部中纯理论性的学习,增加与学生考研、就业等相关的政策学习;成立支部互助小组,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
1、你如何评价“王老师”的折中做法?
如果是你来处理此事,你会怎样做?
2、当教育对象无法接受教育者的“合理”安排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去想办法落实教育思想,还是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要求?
案例分析12:
北京某高校2006届毕业生教育工作坚持以“服务成就未来”为本,围绕“三个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以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
从3月份开始,该校启动以“振兴民族,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主旋律教育活动。
举办“毕业生党员培训班——母校的嘱托”活动,邀请校领导、职业规划专家和杰出校友代表讲党课,组织“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毕业生党员观看京剧《方志敏》、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事迹展,以及“在党旗下重新宣誓”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党性教育和爱国、爱校、诚信、创业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切实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相继开展“感悟大学——我向弟弟妹妹谈经验”主题征文活动、“回顾大学生活,展望职业生涯”主题团日活动、优秀毕业生“参观北京航天城,发扬航天精神”主题活动,号召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再上一次自习,再去一次图书馆借阅,再去找老师问一次题……用这种方式重温大学生活。
网上网下联动,开辟“毕业教育宣传栏”,大力营造良好的毕业教育氛围。
陆续推出“乘着理想的翅膀飞——毕业生优秀事迹展”、“毕业班班史回顾展”、“为了学弟学妹,我们信守承诺——贷款毕业生按时还款留言展”等。
开展服务西部、从基层做起的成才观教育。
该校特别提出学生工作干部要做到“服务到位”,也就是通过自身有针对性的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到西部创业、从基层做起的成才观。
该校推出“服务西部——选择成功之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以成才为目标,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响应祖国开发大西部的号召,抓住钢铁冶金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顺应社会需要,发挥专业优势,激励毕业生服务西部,从基层做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具体做法是:
发挥“就业辅导员”和“学生就业指导协会”的作用,积极寻找有到西部、到基层单位就业意向的毕业生群体,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要加强分类指导;多渠道提供有效信息,搭建就业信息咨询网,设立学生信息员网络,开放就业信息网络查询系统;邀请在西部艰苦地区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演讲,深入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支边支教活动”,通过毕业生晚会、广播、校园快讯大力宣传西部志愿者和服务基层的学生的优秀事迹;切实提供大学生体验西部、体验基层的机会,2004年学校与企业联合包专机安排毕业生到酒泉钢铁公司参观考察,今年学校相继组织毕业生到鞍山钢铁公司、太原钢铁公司、长治钢铁公司、大庆油田等30多个国家重点企业,使广大毕业生身临其境了解西部地区、重点行业建设的真实情况,让他们自觉认识到到西部、到基层工作的优势和机遇。
2005年该校赴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到26%,截止今年5月,已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