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398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x

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

2017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简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学段教学的基础上,既注意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更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教材仍分为: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共安排了9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分别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本单元内容包括:

·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的口算(表内除法的扩展)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商不变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教学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排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奠定基础。

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其间有相当大的跨越。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材穿插安排了相应的口算、估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2)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内容包括:

·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解决连除、两积(商)之和(差)、归一(总)等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到四年级上册是最基本的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方法,可以称之为基本策略;从四年级下册开始就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的策略。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同一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为了帮助学生把这些具体经验上升为理性的数学思考,体验策略的有效性和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从本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

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计划和运用,通过对方法的反思、内化促进策略的形成,增强使用和选择“策略”的自觉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内容包括: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本套教材安排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

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学习运算律(含简便运算)以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3个单元,分别教学“升和毫升”,“观察物体”和“垂线和平行线”。

(1)升和毫升

本单元内容包括:

·容量的含义

·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进率:

1升=1000毫升

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接触和认识,这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质量、时间、面积等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认识的新的一类量。

认识这部分知识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范围,也有助于以后建立体积的概念。

(2)观察物体

本单元内容包括: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组合体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直接基础。

本单元主要观察由多个同样大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以及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

学会辨析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对以后学习相关内容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垂线与平行线

本单元内容包括:

·射线、直线的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画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一单元,“垂直”或“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是认识常见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建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的概念,都离不开垂直和平行的知识。

从这一点来说,本单元是直观认识几何形体向形成线、角、形、体等几何概念的重要转折点。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2个单元,分别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和“可能性”。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本单元内容包括: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分段整理数据,简单的调查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

·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积累分析和比较简单数据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同时将为五年级上册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做准备。

(2)可能性

本单元内容包括: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感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发展随机意识,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为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奠定基础。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结合相关内容,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分别是“简单的周期”“怎样滚得远”和“运动与身体的变化”。

“简单的周期”本次探索规律是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把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观察若干个物体有规律的排列,发现并描述排列规律,还要根据周期规律对后续排列作出判断。

这些内容与任务,能激发探索规律的热情,提高发现规律的能力,培养遵循和利用规律的态度。

教材按“初步观察周期排列现象——深入研究周期规律——根据周期规律作出简单判断——回顾探索规律过程”的线索编写。

“运动与身体的变化”结合统计教学,让学生设计方案,收集班级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并完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这一活动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许多情况可以去了解和研究。

“怎样滚得远”是结合角的教学安排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从斜坡上向下滚动,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分析问题,并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严谨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5.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本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

1.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一方面,在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引导学生适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材四年级上册起,改变了第一学段以课时为主线的“例题、‘想想做做’、练习、复习”的编排体例,采用以教学内容结构为主线的“例题、‘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的编排体例,以凸显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强调回顾与整理、评价与反思等环节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内容高度相关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安排在一个单元教学,以清晰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线索,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利于学生自主构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知识系统。

2.精心选择学习素材

一方面,教科书注意从学生所能感受的社会生活中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富含教学内容的、具有多方面教育功能的教材,引导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教科书注意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选择合适的素材。

教科书还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媒体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合理设计活动线索

本册教科书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并清晰呈现了学生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线索,力求为老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

例如,在“商不变规律”的教学内容中,呈现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完善结论”的活动线索,以利于教师有效组织学生的数学探索活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并逐步获得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现象的敏锐眼光。

4.努力改善学习方式

教科书注意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式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5.适时组织评价反思

教科书十分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评价与反思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反思自己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学习表现的经验,增强反思、质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4)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5)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6)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7)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8)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9)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10)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5)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建议

1.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

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

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

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

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4)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培养数学的情感体验。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

2.各单元的教学建议

1.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

(2)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时需要用的教具、学具都比较多,因此,组织活动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具、学具,如量杯、滴管、各种大小不同的容具。

对于在当地买不到的量杯和滴管,可以到万能的淘宝网上提前订购。

另外鼓励学生把教材中提及的容器尽量带进课堂,让学生对容量的感受不仅仅停留在教材的画面上,更将亲眼看到的、亲手操作过的、亲身体验过的对诸多容器容量的感受慢慢化为自己内在的理解。

例如,例2、例3里的瓶装酱油、食用油、果汁和桶装纯净水、瓶装的饮料、眼药水等图片以及第3页练一练第2题中提供了一张2.5升电饭锅的图片。

其实在生活中的这些实物的大小规格有多种,仅从图片上看不出具体是多大的容量,也就建立不起较确切的几升容量大小的概念。

因此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这些实物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眼见为实,真实感受。

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到家里、超市里去找一找、去看一看、去比一比。

(3)通过学习,学生学生积累丰富的对升和毫升体验感受,此时建议老师们要帮助学生理一理、记一记若干个容量单位有多大,从而建立起更为丰富的表象。

比如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一理毫升,1毫升大约是十几滴水,娃哈哈酸奶瓶的容量大约是100毫升,一瓶橙汁饮料大约是500毫升,诸如此类的若干个单位的表象,那么学生在估计用毫升做单位的容量时,就可以借助与之比较接近的表象去比较、去衡量,从而进行更为高效地估计。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整理升这个单位。

2.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和调商;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能正确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掌握用“四舍”法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

(2)例3,除数是非整十数,要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这个内容历来是除法教学的一个难点。

书中安排的例题96÷32,许多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商3,如果把32看成30来试商,学生倒会觉得麻烦。

按照教材来教,体现不出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优势,学生也产生不了一种迫切的需要将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欲望。

建议先将“试一试”192÷39当作例题来教学,学生一下子不知道商几,会觉得好难啊,这时再来给学生提供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就是雪中送炭了,也让学生知道了找商的方法就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来找。

接着把“练一练”的第一题当作“试一试”,让学生再次经历把除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例3在教学要注意两点:

一是把除数32看作30试商的意思是,把96÷30的商作为96÷32的商,看行不行。

所以,96÷30商是3,96÷32的商也看作3。

二是商“3”必须与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因为现在算的是96÷32。

如何化解第二个注意点,建议教学时,让学生把这个整十数“30”用铅笔轻轻的写在除数的上方,当找到商后,就把这个整十数擦掉,以防学生接下来用“3”乘“30”。

可以告诉学生“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是为了“架桥找商”,当商找到之后就要做到“过河拆桥”。

(4)本单元练习里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些是一步计算的问题,有些是两步计算的问题,但都与除法有关。

解答一步计算的问题,要有意识积累数量关系的知识。

解答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会很快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编排这些一步计算的问题,其目的不仅在于练习除法计算,还可以体会相应的数量关系。

比如,第11页练习二第8题,玫瑰花的总枝数÷每束的枝数=束数……剩下的枝数。

因此,教学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另一方面要让他们说说具体的数量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二第15题,第一次解答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的数量,求宽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求出长方形的宽,并联系乘、除法的关系,逐步形成有结构的数量关系式:

长×宽=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

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加强解题思路的练习。

第一学段已经教学了许多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且以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发展数学思考为目的,教学了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

本单元的练习里,编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经常温习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强化解题思路。

学生解答这些实际问题,一般不会有困难。

应该尽量让他们独立解题,并组织他们交流解题的思考。

比如,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的300箱苹果和260箱梨,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箱水果;要求一辆汽车几次运完这些水果,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箱水果和每次能运走几箱水果。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教学例2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先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照样子摆出一个长方体,再从不同位置仔细观察。

顾名思义,“观察物体”是用眼睛去看物体。

如果不摆出物体,只是看教科书画的立体图形,就不是真实地观察物体。

学生不可能真实经历从前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的活动,也不可能真实体验几何体各个面的形状,更不可能获得观察物体的知识技能。

另外,学生动手摆出几何体,能通过触觉感知其形状特点,这是对观察物体的视觉信息的有力支持和必要补充,能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

为此,应对教学提出使用学具的要求,应该提前作好准备。

第二,要边看边说,分别说出从前面看到什么形状,从右面看到什么形状,从上面看到什么形状。

这是三维立体向两维平面转化的思维活动,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活动。

教学要注意的是,学生把几何体的前面、右面、上面的形状表达出来,有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

他们动手摆、用眼看,信息都汇集到大脑里,形成关于几何体各个面形状的内部语言。

把几何体各个面的形状说出来或者画出来,与同伴交流使用的是外部语言。

每一名学生都要进行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

有些学生说出各个面的形状有困难,往往是语言转换不充分所造成的。

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语言转换的困难,在例题和练习里设计了表达几何体各个面形状的两级台阶。

例题在已经给出的三个图形里,指出哪个图形是前面看到的、哪个图形是右面看到的、哪个图形是上面看到的。

只要把头脑里的几何体的三个面的图形表象与教材给出的三个图形比照,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头脑里的表象外显。

这一级台阶比较容易。

练习里要求在教材提供的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把头脑里的表象通过画图表现出来。

要从每个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各个图形由几个小正方形拼成,这些小正方形怎样排列。

一边思考一边画图。

显然,这一级台阶相对难些。

(3)例3是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

仍然是由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但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而是一个稍复杂的几何体,体会它右面和上面的视图比较困难。

学生的难点在于从右面看,要把几何体中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小正方形,表示在同一个平面图形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