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364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docx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一)概念界定

 “片断写作”,习惯上称作“小作文”。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读写结合题,重在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拓展运用以及初步的鉴赏能力。

分值8分,字数一般要求80字左右。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二)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能力:

12、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3、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4、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题。

                 ——《考试手册》中相关的考试目标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三)题型考查

1、感悟类片断写作

(1)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侧重于表现形式(写作特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拓展运用类片断写作(“五写”)

(1)仿写

(2)改写(3)扩写(4)缩写(5)续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此起彼伏”

(二)感悟类片断写作亟需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五写”,也不仅限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1、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5题1:

读了现代文阅读

(二)《成全一棵树》后,就文章的写作特色,选择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

(1):

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8题:

将第⑩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

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

为什么?

(70字左右)(《我的老师》)

2、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

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

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

(《孩子和书》)

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老海棠树》)

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0题:

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

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年轻的国旗》)

3、侧重于拓展运用的片断写作(主要指“五写”)

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

请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

(80字左右)(《在可可西里回头》)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

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蘑菇转了一个弯》)(续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此起彼伏”

(二)感悟类片断写作亟需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五写”,也不仅限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值得借鉴的试题形式:

1、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3题:

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

乐趣无穷新奇美妙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

这扇门上写着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  (仿写)                              

2、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4题:

请根据第3段作者的论述,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扩写)

3、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

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          ;

(2)(仿写)

4、请为《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写一篇内容提要。

(80字左右)(缩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五写”,也不仅限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三、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之策略

依据考点,逐一复习;

根据学情,强化训练。

三、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之策略

(一)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主要题型有两种:

1、自选角度,谈谈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和见解。

如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

(2):

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最完美的礼物》)

2、限定角度,谈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某情感、某情节、某场景的认识。

如:

(1)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0题:

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

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年轻的国旗》)

(2)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老海棠树》)

(3)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

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

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

                                 (《孩子和书》)

(一)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一般来说,结构上应该有三个层次:

1、联系文本,提炼感点(是什么)

阅读感受是来自于文本的,因此写作时首先要联系文章的相关内容,再亮出感点。

  

这感点或是文中能使心灵感动的某一处,或是文中人物值得学习的某一点,或是文章事件蕴涵的一个道理。

(注意感点与观点区别)

要学会概括,表述完整。

一般只须一句话(约20字)。

示例:

联系文本,提炼感点

示例:

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1)她们不怕路远取国旗最让我感动。

她们用了九个小时取国旗体现出其爱国之情。

爱国之情是催人向上的动力,是前进的号角。

只有懂得爱国之情才能找准目标努力学习,更可以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

联系文本谈看法

示例:

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2)文中老奶奶在灯下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的场景,触动了我的思想。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却不服老,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发挥余力。

追求活到老,学到老,这令我很感动。

一个老人尚且能如此,又何况我们呢?

联系自我谈看法

示例:

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3)我懂得了文明人必须学会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人间的爱;懂得感恩,才会了解生活的美;懂得感恩,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反之,我们将众叛亲离,品尝到孤独的滋味。

排比句对感点中的关键词进行阐发;正反对比进行说理

3、联系自身,表明态度(怎么样)

这个层次只要一句话,从自我出发,以“我”或“我们”出面,表明态度。

示例:

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1)她们不怕路远取国旗最让我感动。

她们用了九个小时取国旗体现出其爱国之情。

爱国之情是催人向上的动力,是前进的号角。

只有懂得爱国之情才能找准目标努力学习,更可以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

唯爱国者,行遍天下!

示例:

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2)文中老奶奶在灯下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的场景,触动了我的思想。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却不服老,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发挥余力。

追求活到老,学到老,这令我很感动。

一个老人尚且能如此,又何况我们呢?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像这位老奶奶一样。

示例:

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3)我懂得了文明人必须学会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人间的爱;懂得感恩,才会了解生活的美;懂得感恩,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反之,我们将众叛亲离,品尝到孤独的滋味。

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我们将赢得真爱,赢得友谊,赢得真正美好的未来。

小结:

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要联系文本,但更要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延伸和拓展。

决不能就事论事,拘泥于文本的人与事。

评分分项值:

感点2分,论证3分,语言2分,联系文本1分。

教学建议:

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从审清题意入手,选准角度;从错题分析入手,规范答题;从保证重点入手,注意层次。

 指出存在的问题:

 

 [2008年]

  文中珍妮最令我感动。

即使是九小时的车程,她还是毅然决定要取国旗,心中想着自己的国家。

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不达目标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懂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恒心,不放弃才能获得胜利。

我愿意做她这样的人。

(二)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文章的表现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文章的体裁、结构、表达方式的运用、写作的技巧、语言特点等等。

它对于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每一方面又可以再细分出若干小类,比如,文章的结构特色就可以细分出详略主次,开头结尾,伏笔照应,线索等。

(二)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主要题型也有两种:

  1、自选角度,谈谈对文章表现形式的感受和见解。

如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5题

(1):

读了现代文阅读

(二)《成全一棵树》后,就文章的写作特色,选择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

2、限定角度,谈谈对文章的某一表现形式的感受和见解。

如: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8题:

将第⑩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

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

为什么?

(70字左右)(《我的老师》)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

(1):

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一般都要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

对表达方式的感悟主要集中在对描写的感悟上。

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一:

文中画线句(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

)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母爱》)

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二: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

(1):

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之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感受。

    好的描写,能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对人物描写的感悟

示例:

文章的人物动作描写很到位。

就拿大刘这个人物来说吧。

一开始,他会“抢先冲上去想喝水”“猛地喝了两大口水”,可见大刘的性格是相当鲁莽的。

但后来,他在受到郭教授的嘱托后变了,当人们说他比教授更苛刻时,他“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从这一动作可见,大刘已在磨砺中变得理智了。

综观全文,通过传神的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跃然纸上,很有特色。

(2004年中考实例《最完美的礼物》)

建议:

对人物描写的感悟 

要着眼于它对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写作时,首先要写出文章使用人物描写的特点,或者是哪一种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接着列举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再分析、阐述它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品质的。

成功的答题实例:

本文对无名战士的细节描写很有表现力。

例如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这个细节传神地展示了这位红军战士心系战友、志向革命的忠诚品质。

那只指向北方的手定格在读者眼前,深深震撼读者的心。

(07年松江模拟卷《七根火柴》)

(2)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环境描写,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描写,对于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突出文章的中心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示例:

本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

如:

文中的“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天气的恶劣与突变。

又如“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

既写出了沙漠的特点,又突出了队员们在缺水的情况下走出沙漠的艰难。

文字不多,但十分重要,推进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

(2004年中考实例《最完美的礼物》)

建议:

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要着眼于它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突出文章的中心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

在写作时,首先要写出文章使用环境描写的特点,或者是哪一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接着列举环境描写的相关内容,再分析、阐述它的作用。

 成功的答题实例:

 《故乡》一文的环境描写非常成功。

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回乡时抑郁凄凉的心情,表现了“我”关心农村社会发展、同情农民苦难生活的复杂情感。

2、对语言特点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

(1):

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对语言特点的感悟,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2)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3)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角度去感悟。

(1)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记叙文语言主要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说明文语言主要特点是科学、准确,议论文语言主要特点是严谨、缜密。

 示例:

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本文语言朴实但饱含真情,极具有表现力,真切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例如新娘的信:

“你像一阵风似地走了,你带走了我的心……”真切地表达了淡淡的忧伤和爱恋。

再如新郎的诗:

“在我胸膛里,跳动两颗心……”直白表露了对新娘思念。

一封信,一首诗,形成呼应,深化了《一场特殊婚礼》的内涵。

(07年黄浦模拟卷)

(2)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文章中能体现中心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关键性词语表现力极强。

有的词语看似平常,其实饱含深意,有丰富的内蕴;有的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特定含义。

 示例:

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成全一棵树》这篇文章中,“一拐一拐”这个词语分别在第②④⑧⑨段里出现了四次,成为文章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细节。

尽管用词非常简洁,然而这种反复地再现,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好地突出了孩子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

文章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成功勾勒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003年中考实例)

(3)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角度去感悟

示例: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如“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和“太阳似乎都在燃烧”等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沙漠气候的恶劣多变,突出队员们在沙漠上跋涉的艰难,反衬郭教授品格的伟大。

(2004年中考实例)

小结:

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一定要紧扣文本,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它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结构:

指出表现形式的特色,列举有关例子,分析表达作用。

教学建议:

注重对学生规范答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拓展运用类片断写作(“五写”)

1、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例句、例段)的表现手法、构思方法等进行写作。

模仿不等于照抄,要力争仿中有创。

 考题举隅: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3题:

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

乐趣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

这扇门上写着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

                          (《为你打开一扇门》)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有相当难度的仿写题。

首先,考生必须读懂阅读材料,理解第①段的内容(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打开每一扇门,门里的风景一定是新奇美妙的。

)和第②段“例段”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比喻句)。

在此基础上,阅读题干,明确试题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并充分了解的门类,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

最后,考生还必须运用文中两方面的相关信息:

第①段的内容和规定的5个词语,写一段文字,阐述打开自己填写的、有兴趣的“这扇门”的意义。

答题实例:

实例一:

(音乐)音乐是人类表达丰富情感、传达心意的沟通平台,音乐带给我们一个千姿百态的人类精神世界,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让人精神愉悦,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实例二:

(自然)自然是地球给人类最好的馈赠。

这里有新奇美妙的动物,有千姿百态的植物,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爱心以及审美能力。

自然是人类了解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最好途径。

仿写的建议:

首先要读懂范文(例句、例段),既要“形似”(注意范文的形式,包括句式、结构等),又要“神似”(注意范文内容上的内在逻辑联系)。

 其次要读懂题干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仿写。

 示例:

请你按照《琐忆》开头的写法,为另一位自己比较熟悉的伟人的“琐忆”写一个开头。

 《琐忆》的开头: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你的《琐忆》的开头:

 供你参考:

①    诸葛亮有两句诚挚的表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

②李白有两句惊世之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

③陆游至死不改收复之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

2、改写 

改写,就是把原文(原句、原段)进行加工改造,发挥想象,写出别开生面的内容来。

改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或改人称,如把原文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或者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等;或改文章的叙述方式,如把倒叙、插叙改为顺叙,把抒情改为叙述,把记叙改为对话等;改体裁,如把诗歌改写为散文,把小说改为戏剧等。

考题举隅:

  一、把贺知章《回乡偶书》改写为记叙文。

  二、以小伙计作主人公改写鲁迅的《孔乙己》。

 

  三、西山公园有一则通告:

“公园内严禁打鸟,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10元,情节严重者扭送公安部门处理。

”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改写这则通告。

 思路解析:

  “委婉得体”是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原句严肃、冷峻,让人望而生畏,改写后的内容不变,语体色彩应充满人情美,读之如坐春风。

  如,可以改为:

草木有情,小鸟有意,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改写的建议:

   改写,重在一个“改”字,但改写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作,不能改变原意。

   改写时务必认真阅读题干,严格按照要求答题。

3、扩写

扩写,就是对原文(词、句、段)进行扩充、拓展和生发的写作形式。

考题举隅: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

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

                                (《蘑菇转了一个弯》)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扩写题,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

只有联系上下文,才可以作出判断,所谓“儿时生活的情景”是指,儿时和父亲到山上采蘑菇的情形或者做蘑菇汤、品蘑菇汤的情景。

而不是其它。

 评分要点 

 围绕采蘑菇(做蘑菇汤)展开4分   描写2分  语言2分。

 扩写的建议:

首先要有语(情)境意识,对原文(上下文)进行认真的解读。

这是扩写的基础。

其次,根据原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而不杂、扩而不繁。

这是扩写的关键。

最后,语言的表述要简洁、通畅,讲究一定的文采。

 

4、缩写 

缩写,就是就是对原文(或句、段)进行压缩,从而提取最重要信息的写作形式。

题型有:

限字数压缩主要内容(小说的故事梗概、作品的内容简介、电影电视的剧情介绍等),或拟文章标题,或拟一句话新闻等。

考题举隅:

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

请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

《在可可西里回头》)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限字数压缩主要内容的缩写题。

做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概括能力:

抓记叙文的主要要素:

何人、何事(何因、如何做、结果),另外,不忽略何时、何地。

如:

文章的主要人物:

思贤

文章的主要事件:

a、起因:

爱好摄影     无心读书    离家出走

b、经过:

保护藏羚羊   丧崽母羊    悲伤  绝望

c、结果:

顿悟母爱     理解亲情    决定回家

文章的主旨:

思贤顿悟了母爱,理解了亲情

答题实例:

高中生思贤因爱好摄影无心读书,与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从事保护藏羚羊的工作。

在丧崽母羊的悲伤哀号中,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回家。

缩写的建议:

缩写时必须注意三点:

首先,忠于原文。

把握原文的主旨和基本内容,如记叙文的主要事情、人物的基本性格、小说的基本情节、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等。

其次,保“主”删“枝”。

最后,语言简明。

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概括和归纳,表达清楚原文内容和主旨。

缩写练习:

 

例一:

将下文中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

(不超过16个字)

我国冶金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关于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幅度开始逐月回落,累计产钢2461.6万吨,增长势头明显趋缓。

其中一月份钢产量增长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个百分点,3月份比2月份降低4.9个百分点。

我国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初见成效。

缩写练习:

例二:

根据下文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不超过16个字)

6月2日,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的中国跨栏名将刘翔在这里“一跨冲天”。

在锐步田径大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他以12秒92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并创造了今年世界最好成绩。

赛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对记者说,中国田径正在爬坡,刘翔的好成绩将带动中国田径继续前行。

(2007.6.4《湖南日报》)

刘翔创今年世界跨栏最好成绩。

5、续写 

续写,是按照要求在所提供材料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写作。

续写有的要求续上事情的过程和文章的结尾,有的仅要求续上文章的结尾。

 考题举隅:

(1)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2题:

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

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

      (《最完美的礼物》)

(2)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3题:

第17段写道:

“他百感交集。

”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独白:

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   (《成全一颗树》)

 

思路解析:

以上两题都属“续写类”,均要求考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联系前文的内容来感受作品中人物彼时彼刻的心情。

这两题也有不同之处:

2003年题目要求的“独白”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2004年题目要求“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

当然,如果题目要求改为“写出教授说了什么”,则必须用第一人称(教授的口吻)来叙述了。

答题实例:

实例一:

大刘,水已经喝完了,水囊里装的是沙子,谁要喝水都不许,但千万不要说出真相,那是大家的生命之“水”,一定要坚持……

实例二:

妈,曾经的我就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