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管加固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610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管加固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泵管加固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泵管加固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泵管加固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泵管加固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泵管加固方案.doc

《泵管加固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管加固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泵管加固方案.doc

泵管加固方案

二、 材料要求:

混凝土地泵:

HBT80型;布料杆;泵管:

直径125mm。

钢管:

外径选用Ф48mm、壁厚3.5mm。

大横杆及立杆长度4m、6m。

钢管涂防锈漆。

扣件:

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砂眼等缺陷。

扣件与钢管的贴和面要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要小于5mm,扣件的活动部位应使其转动灵活,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小于1mm。

木脚手板:

脚手板采用白松木板,板厚为50mm、板宽为200mm。

方木:

100×100mm

橡胶垫圈(用于保护泵管)

其他机具:

可移动配电箱及电缆,对讲机等。

三、地泵、泵管及布料杆的支设:

场地要求:

地泵支设位置场地应平整,坚实。

排水、供水及供电应方便。

地泵支设:

地泵选定位置后应将其支腿完全伸出,并插好插销。

支腿下垫100×100mm方木。

地泵旁边设置好集水坑。

地泵料口应方便泵车进出并卸料。

地泵应搭设专用的双层防护棚。

地泵支设牢固并应经过检查验收。

并悬挂好地泵操作规程和负责人等标识牌。

泵管布置:

泵管布置应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减少弯管和软管。

泵管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并且便于清洗管道、排除故障和拆除维修。

同一线路选择相同直径的泵管。

泵管固定:

3.4.1水平泵管固定:

水平管每隔3m及拐弯处都应设置脚手架管固定。

脚手架管固定在楼地面上,室外部分应将脚手管打入土内或浇注混凝土固定。

泵管及其支架不得于外爬架发生任何连接或支撑关系。

脚手架与泵管之间用橡胶垫圈塞好。

泵管在穿越已铺好钢筋的楼地面时,不得将泵管架在钢筋上,应先将马凳固定在顶板模板上(马凳高出顶板钢筋),再在马凳上部垫好方木,绑扎牢固,在方木上铺设泵管。

3.4.2泵管穿越已合模的墙体(即布料杆位置在核心筒中)时,应搭设脚手架丛墙体上部穿越,脚手架应为三排立杆,排矩、步距均为900mm,支设在成活地面上时应有保护,并应设置抛撑连接,使其结构安全。

支撑架不得与墙体模板或模板支撑架发生任何连接,以防泵送时发生模板移位。

3.4.3竖向泵管固定:

竖向泵管用井字型脚手架加固。

脚手架钢管垫好方木顶紧楼板,每层设置三排水平杆,最上部一排距顶600mm,最底一排距地600mm,中间再设置一排。

当层高比较高时应设置斜向抛撑进行加固,泵管与井字型脚手架之间用木楔子固定。

在井字架外搭设2m×2m,高1.2m的防护栏杆,并用密目网封好。

3.4.4竖向泵管穿楼板处固定:

泵管在穿越楼层时利用后浇带或管道间穿过,在泵管周围用木楔子和橡胶垫圈固定,如下图所示。

3.4.5水平泵管转换竖向泵管:

水平管转换竖向管时应采取加固措施,用脚手管在泵管下架设双排A字型固定架和支撑架,并用钢丝绳固定在地面上拉住弯头处,减少转换处的冲击力。

泵管下基坑架子:

3.5.1本工程为基坑作业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从地泵处采用搭设脚手架方式下到基坑。

3.5.2脚手架竖杆3排,排距为900mm。

横杆间距为900mm,步距为900mm。

脚手架下铺通长脚手板,并设扫地杆,据地150mm。

脚手架均加剪刀撑,东侧架子还应用架子管与护坡两边锚固拉结。

脚手架应搭设在坚实地地面上,当地面达不到要求时应用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脚手架周围应设排水沟防止积水。

3.5.3泵管用橡胶垫圈和木楔子固定在架子上,固定牢固。

布料杆的固定:

3.6.1架子尺寸×4.5m见方,用Ф48钢管搭设,间距0.9米,单层双向,钢管之间用十字扣件锁紧。

施工时,布料杆架子下方垫50㎜×100㎜方木。

3.6.2布料杆放置在架子上后,用钢管与内侧立杆进行二次固定,扣件要连接牢固。

3.6.3架子要求放置平稳,浇注顶板时立杆与顶板模板接触部位要进行保护,垫好方木,且浇注混凝土后要将方木撤除,木屑清理干净。

3.6.4架子搭好,布料杆放置平稳后,布料杆固定用的4根钢管支在梁、柱主筋上并将固定用的4根钢丝绳系在梁、柱的主筋上,然后进行试送混凝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3.6.5布料杆要有足够的配重,要求在布料杆配重部位栓绳索,在施工转动时除布料杆端部有人牵引外,尾部也必须设专人牵引,防止其倾倒。

3.6.6每次施工前必须检查布料杆与泵管接口连接是否牢固。

3.6.7具体搭设见下图。

四、地泵防护棚的搭设:

地泵四周搭设防护棚,防护棚尺寸为10m×5m,搭设高度为3m。

防护棚用架子管搭设,立杆排距为1.2m,步距为1.5m。

扫地杆距地150mm,立杆下铺通长木板,防护棚顶设置双层防砸棚,分别用钢脚手板和木板搭设,两层铺设异向。

在地泵进料口部位的架子为方便罐车进出采用门式脚手架方式搭设,按双立杆支撑,两侧设斜撑。

防护棚四周用密目网封好。

地泵边上设置1m×1m×1.5m(深)沉淀集水坑,上盖木板。

防护棚内应配置满足使用要求的低压安全照明。

并在明显部位悬挂地泵使用规程。

五、地泵及布料杆的使用:

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以利于机械的保护;同时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应经常保持充满水。

泵送过程应保持连续进行,尽量避免泵送中断;若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宁可降低泵送速度也要保持连续泵送。

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泵管应引到预浇筑混凝土的顶板的远角,随打随退随拆泵管。

浇筑时不得在同一处位置连续布料,应在2m左右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垂直于顶板布料。

浇筑时泵管应采用钢管支架架空,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骨架上;操作工人必须站在马道上操作,禁止踩踏钢筋。

砼浇筑作业时,应使泵管端头尽量降低,以保证砼的自由落灰高度不超过2m,从而防止砼下落后发生离析。

布料杆端头的软管距模板侧面不得小于50mm,且不得直冲模板侧面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泵送系统受压时,不得打开任何输送管道;堵管时应先使管内的混凝土余压降为零再进行拆管,以防止压力过高混凝土飞溅伤人。

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有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施工完毕对泵管进行清理时,清洗出口前方半径30m内不得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