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639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格兰仕战略分析.docx

格兰仕战略分析

格兰仕战略分析

摘要

1企业概况

1.1企业简介

格兰仕创立于1978年,由一个乡镇小厂最终发展成跨国家电集团,是中国家电业最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之一,拥有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格兰仕主要研发和生产微波炉、空调、洗衣机、电磁炉、电饭煲、冰箱等家电产品,其中微波炉的产销量已连续十二年居全球第一。

在改革开放30年中,格兰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在实践中逐渐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一个榜样。

格兰仕前身是羽绒制造厂,正是这个前身的成功帮助格兰仕进军家电市场;格兰仕从试产微波炉到成为赢得微波炉世界冠军,它成为中国首批转制成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乡镇企业之一;在微波炉产品成功之后,格兰仕开始打造一个以生活电器为核心的跨国白色家电集团。

一直以来,格兰仕坚持自主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其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到企业销售额的5%,已申报的国际国内专利和技术达到两千多项。

目前,格兰仕已经全面掌握微波炉、空调等白色家电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自我配套能力。

格兰仕自主研制的磁控管、压缩机、变压器、电工线材等核心元器件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自主开发的光波微波炉、光波空调已经成为全球家电市场风向标。

面对新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竞争,格兰仕正在从专业化向专业化集成的多元化方向转变,从内源式发展模式向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结合最新科技从制造型企业向创造型企业转变。

1.2经营现状

格兰仕总部拥有微波炉、空凋、生活电器、日用电器、工贸五大经营板块,有十几家子公司,并在全球共设立了几十家销售分公司,在香港、韩国、北美等地设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

目前,其拥有员工4万余人,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200多家跨国公司进行经贸合作。

现在微波炉、空调、小家电是格兰仕的三个支柱产业,并且形成了不同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并且目前,格兰仕在微波炉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开发能力上属于国内第一。

同时空调在市场的份额也逐渐上升。

格兰仕小家电均以100%以上的增长率向全球市场扩张,其中电烤箱、电饭煲、电磁炉等产销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2.1.1政治因素

2.1.1.1国内政策

1.家电下乡政策

 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整体规模保持近30%的增长,与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市场的拉动密不可分。

经过家电下乡政策的激活和培育,农村家电市场的潜力进一步被发掘出来,庞大的三四级市场将是未来消费新领域。

2.家电以旧换新政策

2009年,国家出台的《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规定,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从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等9省市展开试点;2010年6月,实施范围扩大至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4月,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2011年12月31日全部结束。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消费、促进节能环保、利用资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达到预期效果。

据统计,2009年6月至2011年政策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向各地预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约300亿元,服务于家电以旧换新的从业人员达40多万人,极大地拉动了家电行业的市场。

3.家电品牌建设政策

2011年1月11日,工信部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

到2015年,行业80%以上企业制定实施明确的品牌战略;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3%,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及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产业化速度;扩大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不低于30%;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形成3至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

该政策的出台对撬动家电品牌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有了政策上的支持,优势资源向大品牌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4.对外贸易合作政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支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具体为安排“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资金,支持国内生产能力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对外投资,建立境外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促进原产地多元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对外经济术合作专项资金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和范围。

5.法律政策

从1998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包括家电在内的耐用消费品已被列入银行创办的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

 

2.1.1.2国际环境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外部需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欧美传统出口市场需求萎缩,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开发尚未形成规模,为了抢占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一方面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拉动国内需求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措施和经济刺激政策,以增加内部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对进口电器产品管理措施,为进口产品设置更加严格的技术门槛,以加大外部产品进口难度。

2.1.2社会因素

1.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2.消费观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渐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人们的消费观逐渐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品牌追求也日益强烈。

3.生活方式

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同样环境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人类每天产生大量的对环境和人类自己有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等,人类如果不及时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所以,人们倡导环保理念,提出低碳口号。

其中关于家电的低碳生活方式有:

1、选用节能空调,省电每天做到。

2、空调调高一度,节电百分之七。

3、点亮节能灯,省电看得清。

4、电视机屏幕暗一点,节能又护眼。

5、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6、科学用电脑,节电效果好。

暂时不用电脑时,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当彻底不用电脑时,记得拔掉插头。

7、巧用电冰箱,省电效果强。

电冰箱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

8、选用节能洗衣机,省水省电有奇迹。

2.1.3经济因素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继续发生巨大变化,可能为家电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欧美债务危机阴影

欧盟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不断恶化,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导致世界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振荡,投资者再现恐慌情绪,全球股市大幅缩水,大宗商品市场暴跌,有关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笼罩全球,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不排除2012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

欧美经济形势恶化终将拖累新兴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又蒙上新的阴影。

而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将严重影响消费信心,对2012年家电业全球市场销售不利。

2.金融市场动荡

2011年8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多国货币大幅贬值,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更大于发达经济体。

截至12月初,印度卢比、南非兰特、阿根廷比索、墨西哥比索、土耳其里拉跌幅超过10%,巴西雷亚尔跌幅为6%。

  自2011年8月美债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对美元汇率突破6。

4,截至10月底,累计升值约3。

7%。

而8月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美元大幅贬值,导致人民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的汇差陡然上扬。

2011年人民币对卢比、雷亚尔、兰特的汇率差升幅超过10%,对卢布升幅达5%。

  国际货币市场的这种形势加剧了出口结汇的风险,如果按照这种形势继续发展,不仅2011年四季度出口成本压力陡升,而且2012年的出口形势也不太乐观,明显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如果说,2011年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最大的问题是大宗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那么2012年,多国货币贬值与人民币保持升值带来的不断加大的汇差,将成为对家电出口乃至对行业经营形势影响重大的新问题。

3.经营风险陡增

2011年以来,大宗原材料价格经历了先升后跌、先高后低的走势。

铜价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攀升,从5万元/吨升至2011年3月的7。

3万元/吨,一直到2011年8月,均价保持在7。

1万~7。

2万元/吨的高位,比上年同期的5。

5万元提高约25%~30%。

上半年铝价均价比上年上升约17%,PS价格升幅25%~30%,PP价格升幅约10%,彩涂板的价格升幅10%。

此外,电工钢、稀土价格也大幅上扬,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升。

  2011年8月,因欧美债务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投资者对市场前景产生恐慌情绪,大宗原材料价格暴跌,国际市场铜价在1个月内下跌了22%,电解铝价格跌幅近10%,ABS塑料价格跌幅17%。

此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动荡,投资者的避险心理加剧,美元指数升降不定,铜价等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又出现回升。

  尽管中国经济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且中国采购量有所下降,对大宗货物价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后期走势扑朔迷离难以预料,给未来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经营风险上升。

预计,2012年大宗原材料价格将继续成为影响行业正常运行的首要因素。

  中国经济调整周期仍在持续,众多机构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主旋律,国内外一些不利因素仍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4.冰箱、洗衣机销量将下滑

2009年以来,中国家电业经营形势一片大好,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政府的刺激内需政策。

但是,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消费,也透支了一部分未来的购买力。

伴随着农村市场近年来家电普及率持续大幅度上升,2011年家电下乡产品除空调、热水器外,多数产品销量增势趋缓,下半年这种形势更为明显。

  2011年刺激内需政策已经逐步退出或效果减退,山东、河南、四川三个省的家电下乡工作已经如期结束,定速空调的节能补贴政策也已到期。

预计,2012年拉动内需政策的刺激效果将进一步减退。

  2012年冰箱、洗衣机等近年销售大幅增长的产品,将会继续受到消费透支的影响而销售放缓,空调2012冷冻年度大幅增加的库存,也将对2012冷冻年度下半年的产能释放造成影响。

5.需求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但未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家电产品品质和品牌认知度的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家电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升级,将更加有利于技术和产品开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农村市场的长远发展。

2.1.4技术因素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

1.技术政策

国家制订和定期调整《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指南》。

引导地方、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工作,鼓励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技术;积极发展关联性强、制约我国产业总体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通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共性技术。

2.国家技术支持

中央研究院是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科技项目实施的主体及科研开发的核心。

一方面致力于自主研发创新,为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承担政府研究项目,承载着为行业和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使命。

中央研究院下设绿色技术、节能技术、智能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四个专业研究所,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利用社会资源,与国际接轨提升科研水平;先后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以项目为载体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3.核心技术知识的掌握

根据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确定不同时期需要掌握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产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经认定为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按照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规定执行。

2.2行业环境分析

2.2.1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随着全球市场的复杂化,家电产业多层次的竞争格局日益明显,掌握核心技术、标准与品牌的发达国家牢牢控制着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发达国家向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正在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制造竞争更加激烈。

2。

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正减弱中国家电业的成本优势,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愈加显现,正逐渐吸引国际家电大公司将一些低价位产品转移到这些国家,而一些中高端产品则转移到临近发达国家的墨西哥、土耳其、东欧等地。

此外,发展中国家除在成本方面展开竞争外,也开始在创造性方面竞争,它们已不再满足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成本优势与效益,而是从产品设计到制造工艺进行创新,以大幅降低成本,一些发展中国家正成为新的创新基地。

国内市场结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电行业已经成为市场化竞争最充分、产业链最完整、竞争优势最明显的产业之一。

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是家电产业整合效果最为显著、产业集中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龙头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时期。

这一期间,各种类型的企业均得到较快发展,涌现了一批销售额超百亿元、超千亿元、单类产品产销量超1000万台的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极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同,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的比重。

目前,家电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稳定,包括品牌、渠道、规模、研发等竞争因素在内,家电市场正在走向相对成熟,市场份额的集中度逐渐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较强,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软壁垒。

空调行业前二位企业销量已占据半壁江山,一线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张力、渠道控制力、规模地位、售后服务及迅速的市场反应速度等多方面优势,不断巩固和强化其龙头地位;冰箱与洗衣机行业虽然竞争仍不充分,但经过多年的产业整合,品牌集中度逐步提升,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日渐清晰。

目前,家电市场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2.2.2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中国轻工联合会于2011年5月发布了全国家电行业十强企业名单,根据对家电企业的市场能力、盈利能力、价值能力、成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海尔集团、广州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星星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2010年家电十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

名次

公司名称

总得分

1

海尔集团

98.72

2

广州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95.16

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88.25

4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74.94

5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73.22

6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70.18

7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67.99

8

星星集团有限公司

67.50

9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67.05

10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64.89

从上表可知,除格兰仕集团外,生产制造家电的企业有美的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格力电器等实力强大的企业,其中海尔与海信总部位于山东青岛,而美的与格力就位于格兰仕周围,不仅地域上接近,并且它们在技术科研开发上也拥有多项专利,更是拥有自己的品牌,故这几个集团是格兰仕的现有竞争对手。

在此基础上,从事家用电器零售商的国美、苏宁及永乐等可能因为资本实力逐渐强大及接触的领域而进入家电制造,可能成为潜在的进入者。

2011年以来,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动作频频:

美的收购开利拉美空调51%的股权;海尔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以及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的洗衣机、冰箱等白电业务;格力电器在美国南加州市正式成立美国分公司。

事实上,不论是收购,还是海外建厂、引进合作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目的均是要掌控先机,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增强我国家电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2.2.3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正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产品种类丰富、质量可靠、性价比高、产业链完备,并具备了较强的集成创新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6823亿元,出口额357亿美元,从业人员93万人。

电冰箱产量4590万台,空调器6850万台,洗衣机3900万台,小家电约5亿多台。

空调器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80%,电冰箱、洗衣机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

行业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不足,核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不强,产品可靠性保障能力不足,与世界家电强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附加值低,高档次产品与国际化公司相比竞争力不强;出口仍以OEM加工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尚不完善;部分产品的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幅萎缩,导致我国家电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充分显现。

2.3五力模型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

(1)进入障碍。

我国的家电行业总的来说属于进入低门槛行业。

首先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逐渐增加规模时,企业的边际效益递增这样一种现象。

规模经济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活动达到,比如说市场营销、制造、研发和采购等。

从家电企业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家电产品的生产、专业化分工作业等价值链环节的同质化已是相当普遍,大多数家电企业都趋向于采用世界一流先进技术大规模生产以赢得规模经济的好处。

(2)产品差异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会渐渐相信一个企业的产品是独特的。

这种认知会给企业带来进一步服务的机会,使广告变得有效,企业也将可以领先其他公司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

通常新进入者要分配很多资源用于消除顾客对原先产品的忠诚,它们经常采用更低的价格相抗衡,随之企业利润相应减少。

对于处在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的中国家电产业中的各个企业,不管是新加入者还是在位竞争者,采用差异化都尤为重要,而要实现差异化战略,企业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家电企业要想在价格竞争中脱颖而出,强化特色经营是必由之路,同样的商品,附加不同的服务其特色就不一样,对顾客的吸引程度也就不一样。

特色的商品再加上特色的服务,比较优势就转化为竞争优势,或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预期的报复措施。

新进入家电行业的企业无疑会受到在位企业的报复。

但若新进入者寻找那些在位者未提供服务的市场缝隙进入,避开进入障碍,而小的创业企业寻找并服务那些被忽视的细分市场,不仅不会招致在位竞争者的激烈报复,也可以加快整个家电行业的增长速度。

2.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家电生产的原料供应商可能会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来对行业内的竞争企业显示自己的力量。

如果生产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结构消化增长的成本,采购总成本影响到价值链,它的利润就会由于供应商的行为而降低。

2004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北京、沈阳、南京、杭州等10个大中城市当地主要经销企业今年以来家电市场价格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品种较为稳定,受原材料涨价影响,部分家电价格有所上涨。

例如钢材等原材料占冰箱、空调整机成本的三分之一。

从2002年开始,钢材、铜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

2003年1月~2004年12月,销售价格累计上涨了28。

4%。

家电生产企业一方面面对着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压力,担心因提价而失去一些市场份额,对采取直接提价措施将会持谨慎态度,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应对原材料涨价压力。

3.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1)买方(家电产品的顾客)总是希望用最低的价格购买产品,这个价格将会使供应行业获得可接受的最低的投资回报率。

为了降低成本,顾客总是在讨价还价,要求更高的质量、更多的服务。

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也会让买方获利。

(2)在家电行业,由于有关制造商成本的信息更加透明,加上互联网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销售和分销渠道的作用,消费者似乎正在改变行业内的力量对比。

原因之一是消费者选择余地大,转换成本低到几乎为零。

这种环境正在迫使家电行业内的各个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满足人们的潜在需求上。

彩电从彩色向液晶、等离

子、背投的迅猛发展正是适应了消费者不断被挖掘的从追求清晰到宽屏的需求。

(3)消费者对家电品牌的认可度也影响着行业的竞争格局。

目前已形成以海尔、联想、春兰等国产品牌及松下、索尼、三星、LG等日韩品牌(已占据中国高端彩电市场60%的份额)为主导的市场,消费者对这些品牌产品的敏感度较高。

4.当前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行业内的企业相互制约,一个企业的行为必然会引发竞争反应。

因此,企业为了追求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必然积极投身竞争。

如果某企业受到挑战,或者有一个显著的改善市场地位的机会,本行业内激烈的竞争行为就不可避免。

看得见的竞争舞台包括价格、质量和创新。

企业总是尽力在具有顾客价值的方面和它们有优势的方面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

(1)同行企业的数量。

家电行业有众多企业参与竞争,竞争格外激烈。

市场竞争通常体现在品牌竞争的层次上,当前我国家电行业市场国产品牌集中度较高,如洗衣机行业的荣事达、小天鹅、海尔三家已占据55%以上的市场份额;彩电业的长虹、康佳、TCL等;冰箱业的容声、海尔、新飞等,已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将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2)行业市场容量及其增长幅度。

当一个市场正在成长的时候,企业会尽量将资源用在有效地满足不断扩充的顾客群的需要上。

在成长的市场中,企业很少会有压力去竞争对手那里争夺顾客。

但是,在不增长或增长缓慢的市场,企业会投入战斗,试图吸引竞争对手的顾客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样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导致整个市场不稳定从而减少了整个行业的利润。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具有活力的耐用品消费市场之一,本土市场的庞大需求规模使中国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即消费大国往往形成生产大国。

虽然我国家电行业保持全球第一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但生产能力与现实需求相比相对过剩。

由于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各省、市从地区利益出发,纷纷投资家电生产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等家电产品企业大量重复建设,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与现实需求相比相对过剩,因此而引发了一场场价格战,表现为国内恶性竞争和出口竞相压价。

(3)退出障碍。

根据自由竞争理论,当行业内生产要素不能获得产业平均利润时,生产要素会发生转移,流向那些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的产业。

然而这显然无法对我国家电行业存在的过度竞争现象进行解释。

为什么同一产业内存在如此众多的企业参与竞争,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企业在长期处于低利润甚至亏损状态的情况下却继续生产而不愿退出呢?

其中必然存在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因素形成退出壁垒以阻止生产要素的撤离。

①资产专用性壁垒。

某些特定产业,比如家电制造业,厂商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设备、厂房和其他建筑)由于特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变得具有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越强,在产业转移时可再利用的价值就越低,其沉淀成本就越高,退出障碍就越大。

这种情况下,只要产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会维持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