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544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8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主观题.docx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主观题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主观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

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

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

……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

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

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

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

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

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

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

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4分)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

(4分)

(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其目的何在。

(2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分)

(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又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其学说的?

(5分)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1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阳明认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的共同本质目的是什么?

(1分)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4)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1分)

(5)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分)

3、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至宋代,思想史上出现了理学思潮,在人性问题上,理学家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是一致的,但是,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

请回答:

(1)材料中哪些属于史料?

(2分)哪些属于对历史史料的解释?

(3分)

(2)材料中哪些属于材料作者的历史评价?

(2分)

(3)理学家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请推断理学家“去蔽”的结论是什么?

(2分)你怎样看待这一“去蔽”的结论?

(2分)

4、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思想史发展中不断被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

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或是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法官就是立法者,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5分)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

(不得照抄原文)(4分)

(3)材料三怎样具体地发展了洛克的思想?

体现了什么目的?

(4分)

(4)材料二、三与材料一关于君民关系认识不同的原

5、古往今

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为认具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苟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

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

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

……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

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

(5分)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1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分)

材料二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被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

(2分)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2分)与材料二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四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

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

(2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

材料五读图。

(5)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3分)

8、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

阅读以下材料:

(15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4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2分)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5分)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不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8分)

(一)、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2分)

(2)简述明末清初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表现和原因。

(3分)

(二)、胡锦涛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

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   ——材料均选自人教社《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三例说明(材料中的观点除外)。

(3分)

(2)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分)

9、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的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

他说:

“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2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1分)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5分)

10、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入注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

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

”一一谭嗣同《仁学》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指《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一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回信说:

“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格和民主性。

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

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

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一一2005年4月新华社电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是如何阐述君主与“天下”的关系的?

这一阐述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黄宗羲的著作在晚清时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

(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代共产党人有哪些启发?

(2分)

11、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

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

每日便段议政。

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

其执事皆用士人。

凡章奏进呈。

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

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

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

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

(3分)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其目的何在?

(2分)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是如何认识的?

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

(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分)

(2)依据材料三,具体说明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6分)

(3)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4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

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

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

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

更为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