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6043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docx

第39讲数列求和的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

【知识要点】

一、数列的求和要有通项意识,先要对通项特征进行分析(数列的通项决定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再确定数列求和的方法.

二、数列常用的求和方法有六种:

求和六法一公二错三分四裂五倒六并,最后一定要牢记,公比为1不为1.

1、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我们可以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来求和.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正整数数列、正整数的平方和立方数列等)也可以直接使用公式求和.

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③常见的数列的前项和:

=,,

等.

2、错位相减法:

若数列,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则采用错位相减法.

若,其中是等差数列,是公比为等比数列,令

两式错位相减并化简整理即得.

3、分组求和法:

有一类数列,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但是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常见特殊数列,则可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特殊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4、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即数列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项的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裂项相消法.适用于类似(其中是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为常数)的数列、部分无理数列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裂项方法:

①,特别地当时,

②,特别地当时

5、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的推导方法.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正序写和与倒序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种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6.并项求和法.

有些数列的通项里有,这种数列求和时,一般要分奇数和偶数来分类讨论.

 

【方法讲评】

方法一

公式法

使用情景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我们可以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来求和.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正整数数列、正整数的平方和立方数列等)也可以直接使用公式求和.

解题步骤

直接代入公式即可.学科.网

【例1】已知等比数列{}中,,公比,又分别是某等差数列的第项,第项,第项.

(1)求;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析】

(1)依题意有,

即,,

即2.∵,∴.

故.

【点评】

(1)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前项和,一般先求好数列前项和公式的各个基本量,再代入公式.

(2)第2问注意要分类讨论,因为与7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反馈检测1】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方法二

错位相减法

使用情景

已知数列,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则采用错位相减法.

解题步骤

若,其中是等差数列,是公比为等比数列,令

两式相减并整理即得.

【例2】已知函数,是数列的前项和,点(,)()在曲线上.(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若,,且是数列的前项和.试问是否存在最大值?

若存在,请求出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Ⅱ)因为①

所以②

②-③得

.

整理得,④

策略二利用商值比较法

由④式得.

因为

所以,即.所以

所以存在最大值.

策略三利用放缩法

由①式得,又因为是数列的前项和,

所以.所以

所以存在最大值.

【反馈检测2】数列的通项是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正整数的个数,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3)求证:

对且恒有.

 

方法三

分组求和法

使用情景

有一类数列,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但是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常见特殊数列.

解题步骤

可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特殊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证明:

数列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满足,其前项和为,试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

(2)

设①

【点评】

(1)数列求和时,要分成两个数列求和,其中一个是数列通项是,它用错位相减来求和,另外一个数列是,它是一个等差数列,直接用公式法求和.

(2)解不等式时,直接用代值试验解答就可以了.

【反馈检测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方法四

裂项相消法

使用情景

类似(其中是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为常数)的数列、部分无理数列等.

解题步骤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即数列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项的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学科.网

【例4】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的前项和为.

(Ⅰ)求及;(Ⅱ)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析】(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因为,,所以有

,解得,所以;==.

(Ⅱ)由(Ⅰ)知,所以bn===,

【点评】利用裂项相消时,注意消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如,

.为了确定保留了哪些项,最好前后多写一些项.

【反馈检测4】设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反馈检测5】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Ⅰ)求的值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

 

方法五

倒序相加法

使用情景

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解题步骤

可采用正序写和与倒序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

【例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函数对有,数列满足.

(1)分别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项和,若存在正实数,使不等式

对于一切的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

(1)

①-②得

要使得不等式恒成立,

对于一切的恒成立,

令,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

所以为所求.

【点评】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以利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6】求证:

【点评】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以利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反馈检测6】已知函数

(1)证明:

(2)求的值.

 

方法六

并项求和法

使用情景

有些数列的通项里有,这种数列求和时,一般要分奇数和偶数来分类讨论.

解题步骤

一般把项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学科.网

【例7】求和:

….

【解析】当为偶数时,

当为奇数时,

【点评】

(1)如果数列的通项里有,这种数列求和时,一般要分奇数和偶数来分类讨论.把两项合成一项来求和.

(2)这种情况最好先计算偶数的情况,再计算奇数的情况.讨论奇数情况时,为了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可以利用,而可以利用前面计算出来的偶数的结论(因为是偶数),只要把偶数情况下表达式中所有的都换成即可.

【反馈检测7】已知数列的首项为,前项和,且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及反馈检测第39讲:

数列求和的方法参考答案

【反馈检测1答案】

(1);

(2).

【反馈检测1详细解析】(Ⅰ)由题设知公差,

由,成等比数列得=,

解得,故的通项.

(Ⅱ)由(Ⅰ)知,由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得

.

【反馈检测2答案】

(1);

(2);(3)见解析.

(3)

于是

故当且时为增函数

综上可知.

(2)由

(1)知,故

数列的前项和

【反馈检测4答案】

(1);

(2).

【反馈检测4详细解答】

(1)因为,,①

所以当时,.

当时,,②,

①-②得,,所以.

因为,适合上式,所以;

(2)由

(1)得,

所以,

所以【反馈检测5答案】

(1),;

(2)见后面解析.

【反馈检测5详细解析】(Ⅰ)当时,,解得或(舍去).

当时,,,相减得

即,又,所以,则,

所以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故.

证法二:

当时,.

当时,先证,即证显然成立.

所以

所以

综上,对任意,均有成立.

【反馈检测6答案】

(1);

(2).学科.网

【反馈检测7答案】

(1);

(2)

【反馈检测7详细解析】

(1)

(1)由已知得,∴.

当时,.

,∴,.

(2)由⑴可得.

当为偶数时,

综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