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期末大作业DOC.docx
《国贸期末大作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贸期末大作业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贸期末大作业DOC
会计学专业学生张杨学号143231098
国贸会计期末大作业
一、案例分析题(20分)
根据下述资料,具体分析我国2014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等状况(1美元=6.2396元人民币)
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
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
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
在剔除2013年套利贸易垫高基数因素后,全国进出口同比实际增长6.1%,出口增长8.7%,进口增长3.3%.从全球范围看,2014年全球贸易预计仅增长2%左右。
1~11月美国进出口增长3%,欧盟和日本分别下降0.5%和2.5%。
而我国外贸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预计全年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达12.2%左右,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占比持续上升。
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31万亿美元,增长5.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3.8%,较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重连续两年提高。
加工贸易进出口1.41万亿美元,增长3.8%,增速较2013年加快2.7个百分点。
贸易伙伴更趋多元。
开拓新兴市场取得新成效,全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比重较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印度、俄罗斯、非洲、中东欧国家等进出口增速均快于整体增速。
实施自贸区战略效果明显,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其他17个自贸伙伴在我国出口总额的占比较2013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对发达国家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对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9%和6.6%。
商品结构继续优化。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95.2%,较2013年提高0.1个百分点,占比连续三年提高。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均超过10%。
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生物技术产品、航空航天技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均在15%以上。
消费品进口1524亿美元,增长15.3%,占进口总额的7.8%,较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
贸易条件明显改善。
在国内工业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第三年改善。
重要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价格走低,节约了大量外汇支出,仅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铜材、橡胶、化肥、大豆和谷物8种商品就少支出约485亿美元。
民营企业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军。
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占外贸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70%,较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1.57万亿美元,增长5.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6.5%,较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整体进出口增量贡献55.9%。
国有企业进出口7475亿美元,下降0.2%,连续三年负增长。
外资企业进出口1.98万亿美元,增长3.4%。
答:
我国2014年进出口贸易概况 ;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
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
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
在剔除2013年套利贸易垫高基数因素后,全国进出口同比实际增长6.1%,出口增长8.7%,进口增长3.3%。
2014年全年进出口运行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巩固。
从全球范围看,2014年全球贸易预计仅增长2%左右。
1~11月美国进出口增长3%,欧盟和日本分别下降0.5%和2.5%。
而我国外贸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预计全年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达12.2%左右,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是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外贸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支出法核算,2014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0.2%,预计全年贡献率将在10.5%左右,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三是一般贸易占比持续上升。
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31万亿美元,增长5.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3.8%,较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重连续两年提高。
加工贸易进出口1.41万亿美元,增长3.8%,增速较2013年加快2.7个百分点。
四是贸易伙伴更趋多元。
开拓新兴市场取得新成效,全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比重较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印度、俄罗斯、非洲、中东欧国家等进出口增速均快于整体增速。
实施自贸区战略效果明显,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其他17个自贸伙伴在我国出口总额的占比较2013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对发达国家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对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9%和6.6%。
五是商品结构继续优化。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95.2%,较2013年提高0.1个百分点,占比连续三年提高。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均超过10%。
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生物技术产品、航空航天技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均在15%以上。
消费品进口1524亿美元,增长15.3%,占进口总额的7.8%,较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六是中西部地区对增量贡献首次过半。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中部地区进出口3127亿美元,西部地区进出口3344亿美元,分别增长10%和20.5%,中西部地区合计对整体进出口增量贡献60.3%,贡献率首次超过东部。
东部地区进出口3.66万亿美元,增长1.6%,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5%,较2013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七是贸易条件明显改善。
在国内工业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第三年改善。
重要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价格走低,节约了大量外汇支出,仅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铜材、橡胶、化肥、大豆和谷物8种商品就少支出约485亿美元。
八是民营企业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军。
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占外贸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70%,较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1.57万亿美元,增长5.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6.5%,较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整体进出口增量贡献55.9%。
国有企业进出口7475亿美元,下降0.2%,连续三年负增长。
外资企业进出口1.98万亿美元,增长3.4%。
下面对进出口贸易往来前期流程的叙述。
(一)选配参加谈判的人员在洽商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在确定价格和各种交易条件以及拟定合同条款方面,往往因利害关系不同而存在分歧和争论,有时这种分歧和争论甚至是十分激烈的。
而且在洽商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种种预先没有估计到的变化。
为了保证洽商交易的顺利进行,事先应选配精明能干的洽谈人员,尤其是对一些大型的和内容复杂的交易,更要组织一个坚强有力的谈判班子,这个谈判班子中须包括熟悉商务、技术、法律和财务方面的人员,应具有较高整体素质,要善于应战,善于应变,并善于谋求一致,这是确保交易成功的关键。
参加商务谈判的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一般他说,他们应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熟悉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并了解国家关于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
2、必须掌握洽商交易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商务知识,如商品知识、市场知识、金融知识和运输、保险等方面的知识。
3、必须熟悉我国颁布的有关涉外法律、法令与规则,并了解有关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运输等方面的法律、惯例以及有关国家的政策措施、法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4、应当熟练地掌握外语,并能用外语直接洽谈交易。
5、具有较高的政治、心理素质和策略水平,并善于机动灵活地处理洽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选择目标市场在商务谈判之前,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市场资料,加强对国外市场供销状况、价格动态、政策法令措施和贸易习惯等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便择优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合理地确定市场布局。
在选择国外目标市场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考虑贯彻国家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别(地区)政策的同时,应尽量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力争做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体现平等互利。
2.应根据购销意图,合理选择国外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
在安排销售市场时,应当分清主次,并要有发展的观点,即在安排主销市场的同时,也要考虑辅销市场;在考虑市场现状的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在巩固原有传统市场的同时,还应不断开拓新市场,以利扩大销路。
在安排采购市场时,既要考虑择优进口 ,也要防止过分集中在某个或少数几个市场。
在同等条件下,应尽量从友好国家订购商品;应考虑多从我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订购商品,以利贸易上的平衡。
(三)选择交易对象在商务谈判之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客户的政治、文化背景、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和经营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
为了正确地选择和利用客户,需要建立和健全客户档案,以便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分类排队,做到心中有数,并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
要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大、小客户和新、老客户的关系,充分利用和调动专营进出口商、中间代理商和实销户推销我方出口商品的积极性。
向国外订货时,要做到货比三家,并区别不同情况从优选择,以维护我方的利益。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下列各题若投平安险是否赔偿?
赔多少?
为什么?
1.运输货物的船舶在运输途中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将甲商人的4000公吨货物浸泡3000公吨。
1.答:
需要赔偿。
赔偿3000公吨。
触角有地理环境因素,但也有人为因素,可避免,所以赔偿一部分。
2.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恶劣天气,海水涌进船舱,将乙商人5000公吨货物浸泡2000公吨。
2.答:
不需要赔偿。
自然灾害造成的单独海损不赔,意外事故导致的全部或部分损失都要赔
3.货物运输途中遭遇恶劣天气,海水涌进船舱,将丙商人2000公吨货物全部浸泡。
3.答:
需要赔偿。
赔偿2000公吨。
自然灾害造成的单独海损不赔,意外事故导致的全部或部分损失都要赔
4.货物运输途中遭遇恶劣天气,海水涌进船舱,将丁商人的3000公吨货物,浸泡1500公吨之后又触礁,海水涌进船舱,货物又被浸泡500公吨。
4.答:
需赔偿。
赔偿2000公吨。
自然灾害造成的单独海损不赔,意外事故导致的全部或部分损失都要赔
5、货物运输途中,因受其他带异味货物影响,戊商人的6000公吨茶叶串味。
答:
需要赔偿。
赔偿6000公吨。
串味险。
可避免的问题发生需要赔偿。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贸易壁垒。
什么是贸易壁垒?
它对国际贸易有哪些影响?
自己命题,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小论文。
(60分)
答:
贸易壁垒(TradeBarrier)又称贸易障碍。
对国外国间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导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
一般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类。
就广义而言,凡使正常贸易受到阻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施,均属贸易壁垒的范畴。
如进口税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捐税;商品流通的各种数量限制;在生产者之间、购买者之间或使用者之间实行的各种歧视措施或做法(特别是关于价格或交易条件和运费方面);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或强加的各种特殊负担;以及为划分市场范围或谋取额外利润而实行的各种限制性做法等等。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推行的关税自由化、商品贸易自由化与劳务贸易壁垒,尽管在关税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其他方面却收效甚微。
某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削弱了,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却加强了,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反而层出不穷。
随着WTO等国际间贸易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加以及各地区组织的建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这两类组织的非成员国关税壁垒还在起着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正在上升,或有上升的趋势。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对来自其它国家产品的认证要求,极大地阻碍了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出口;而只能出些资源性的初级产品。
加剧了南北间的经济及贸易发展差距。
另外,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次发达甚至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用的反倾销手段,也是非关税壁垒之一。
就我国而言,配额,许可证制度也属于后者。
近年来还兴起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这种由环境保护引起的贸易摩擦或纠纷此起彼伏。
如:
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都是“绿色贸易壁垒”所起的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北京物资学院
专业会计
班级
学生姓名张杨
学号143231098
任课教师
2016年4月2日
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绿色贸易壁垒
会计学专业学生张杨学号143231098
关键词:
绿色壁垒;经济危机;重要保护手段
一、绿色贸易壁垒兴起的原因
1.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各国为使本国的“幼稚”产业得到发展,“夕阳”产业减缓衰退,使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获取超额利润,都没有放弃过贸易保护。
但是,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随着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
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
3.各种绿色组织的存在及其政治影响
早在70年代,美国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
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
这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的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
因此,许多政党开始把环境保护政策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使环境问题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和贸易领域。
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受到国内有关产品生产商的压力,一同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4.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
由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进行环境保护的能力和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
环境标准的不同,导致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因此,环境标准问题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规定和实施非常严格,但对其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而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产生巨大的冲击。
因此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借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作用。
5.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约束力
贸易和环境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
长期以来各国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以求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
因此,虽经过许多探讨和谈判,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由此产生的有关贸易规则含义较宽、含糊,甚至处于两可之间。
并且这些规定的弹性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的含义非常不明确,例如,“武断”、“不合理”、“变相限制”、“所必须的措施”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各缔约方以环境保护为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
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2.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
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
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适用的法律有:
国内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条约。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权威、最有普遍性的国际多边贸易条约是GATT和WTO两个文件。
GATT第20条,授予了各国“环保例外权”;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也规定了“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采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法律的角度看,一般是无可非议的。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
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例如,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实施“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许多国家利用此标准限制和拒绝产品进口。
5.较强的技术性
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6.技术要求的相对性
在发达国家之间,环保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它们之间的贸易因环保问题导致的纠纷较少。
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绿色壁垒。
三、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和制度安排
在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运动中,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出台了各种环保法规标准、绿色标志等创新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抑制负外部性的输入和保护国内经济的目的。
1.环境附加税
是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采用的手段,即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
例如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
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2.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是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产和利用。
取得了环境标志意味着取得了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但由于认证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标准严格,增加了外国厂商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成为其他国家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环境壁垒。
自德国于1978年第一个实施环境标志制度“蓝天使”计划以来,环境标志制度发展极为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如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欧盟的“欧洲环境标志”等。
3.产品加工标准制度
产品的标准是指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程度标准下作出的强制性规范。
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环保技术标准都是根据本国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但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力量很难达到这些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9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实施了《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1995年开始又推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
而其他的国际性组织如IEC、ITU等亦在大力推行产品品质方面统一规范。
4.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
绿色包装指能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发达国家制定了各种法规,以规范包装材料市场。
如德国于1992年公布《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日本于1991年、1992年发布并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美国也规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各项程序。
这些“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同时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也为这些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借口。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为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满足对此商品健康、安全等隐性需求,各国海关、商检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卫生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