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839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docx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张尧学

寻找巴别塔的梯子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张尧学院士在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

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8月22日

感谢大家,在这么忙的时候来参加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我讲话从来不起题目,但是我今天起了个题目,就叫“寻找巴别塔的梯子”。

巴别塔的梯子是什么呢?

这是通向天堂的梯子,寻找前往天堂的路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大家都反复学习过。

其核心思想是满足需求,就是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近,又提出2011计划,正在制定中,这是比“985”,“211”更加宏伟的计划。

总书记提出,产学研结合,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非常之快,早就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兴国、强国的基础、战略核心就是人才。

人才怎么培养?

总书记讲的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能不能跳出学校、学位、学科这个小圈子来培养人才,是我们研究生教育战线现在面临的重大任务,或者说是必须要进行的改革。

大家知道,专业学位搞了很长时间,硕士专业学位很多,博士专业学位一小点。

近几年教育部开展结构调整,加大了专业学位发展的力度,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把学术学位减少,专业学位增加,这件事好办,因为这只是指标问题。

但是真正难的是模式的改革,是思想的转变,是认识的提高。

我们的专业学位总是让社会觉得,是多交点钱,考分低一点。

很多人说不出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要搞专业学位。

包括在场的各位学位办主任,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能回答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搞专业学位吗?

如果你们都说不出,怎么要求大学说出区别来?

怎么指导专业学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这就涉及到这次申报的大问题了。

一个省可以推荐一到两所学校到国家层面去竞争,全国最终选拔三十所左右。

这么来算,省里推荐的,加上部委属的院校,大致60所左右。

那就要有1/2的学校被淘汰下去。

今天这个会议,很大程度就是决定你们推荐的学校能否通过筛选,其次,筛选上来的学校会不会能有好的做法,能够引导下一批学校的专业学位正确发展。

如果这次推荐上来的学校搞得很好,那今后再搞就有充分的理由。

如果这次推荐上来的不怎么样,就是简单学术学位授予权的扩张,那下一次搞可能就很难,可能到此就打住了。

学位办专门成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就是为了根据中央的总的精神和思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精神,加强专业学位建设,满足国家需求。

但是如果专业学位处做的事和学术学位处做的是一样的,那这个处的存在也就失去必要性了。

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如果说,专业学位只是学术学位的扩展,只是为了多拿几个指标,那还有什么意义?

没有必要。

今天这个会议,第一是希望大家进一步思考一下,琢磨一下,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有什么区别,提高思想认识。

第二,就是针对马上组织开展推荐工作,用什么样的条件和方法去推荐。

我们经常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学习一次发现一次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求填国家科技奖,这个奖对专业学位有什么好处?

如果要填这些内容,学校就会努力去申报国家科技奖。

如果忙着申报国家科技奖,那还搞不搞专业学位建设。

大家看出这些问题没有?

看出这些问题以后怎么解决。

这次申报,不能够再按原来的有多少博士、多少教授、多少奖、多少实验室来评比,然后按照省政府的排序给报上来,这样做的话就失去了专业学位的本来意义。

大家要把一些真正在产学研结合,和行业结合做的好的学校选出来。

我们这次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行业和国家的需求。

我知道有些学校不错,把学校的特点特长发挥出来,和企业结合,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走了很多新的创新的路子。

有很多经验,但是这种方法在传统的教育观下,有时会被打下去。

像我们有些行业的学校,比如公安的、司法的,就是培养为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我们何必要求他去追求国家这个奖、那个奖,我们要的是要培养出来的人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我们搞示范性高职的时候,有个上海公安专科学校,就是公安局和学校交叉起来,公安局的政委去当他们的书记、校长,公安局的人轮流去他们学校当教师,然后学生就是公安局新招的公务员。

两、三年学习结束以后再回来工作,公安和学校交叉起来。

我们国内不是没有办的好的专业学位教育,而是我们传统的评价不承认他们。

老师坐在课堂里,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去讲课,讲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这就叫有知识有文化了?

这就叫专门性知识型人才了?

其实这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现在搞专业学位教育,很重要的是强调实践,强调工学结合,就是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

协同创新,这四个字是总书记讲的。

这不仅仅是专业学位要做的,这是作为2011计划的核心提出来的,怎么协同?

就是产学研共同协同,我们的产学研搞了几十年为什么不能成功,就是我们始终站在学科和大学本身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不跳出来从服务、需求的角度来想问题。

我们总是希望企业给我们钱,给我们赞助,然后我们拿着这些钱去搞些研究,然后培养的人再送过去。

这是传统的产学研。

这次,我们提出来,就是要以人才和项目紧密绑定,首先得根据行业规划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要达到这个目标,实施这个项目,人才不够,才让我们学校来培养,这就是有目标的。

这个人才叫什么人才,就是专业学位的人才。

培养这些人,不是简简单单的通过书本,而是要通过实施这些项目。

实施这些项目不单是靠学校,还要依靠产业、和研究院所一起来实施。

带这些学生的老师,是参与实施这些项目的工程师。

这个产学研通过项目把人才培养和产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了,这就是协同创新。

要在实施这些项目、解决这些问题中间创新,把人的能力提高起来。

创新能力,光在大学课堂上能讲出创新能力来吗?

现在的科学研究为什么离我们的产业发展、经济社会需求相差那么远?

就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研究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哲学思想,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路线。

我们的科学研究不是这样的,是在从理论到模拟再到理论。

出发点就不一样,出发点就是从理论出发,先读论文,这个是science的,那个是nature.的,把很高级的论文找来给学生看。

学生什么都不懂,看了有什么用啊。

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论文中找问题,再去模拟实验,再去写文章。

陷入了一个从理论到理论的怪圈,从学术到学术,从学科到学科。

我们的学科建设,不管哪个大学,报一级学科,都是从教授出发的,有几个教授,就要报这个学科。

今年一级学科是不是这样搞的?

分的指标不够,都少了,都希望多弄几个。

从来没想过,你们省里是否需要这个学科?

省里的规划上是否有这个学科?

培养的人是否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专业学位不能这么搞。

学术学位已经这么搞了,只有慢慢纠正。

问题的根子在哪,我看就在这。

专业学位,要真正从需求出发,怎么样从需求出发?

我觉得大家可能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的关键点。

第一条,就是作为管理部门,要知道,哪些学校在哪些方面,哪些行业或者相关的领域是比较强的,做的比较好。

比如,有些学校是师范院校转过来的,那在教师的培养上比较强。

有些学校是工科院校升上来的,他的工科跟产业结合的怎么样?

我们这次把申报年限取消了,就是任何一个学校,只要他在和行业、产业结合方面做的很好,有很好的成绩都可以申报。

要是跟企业行业结合的好,就业率肯定是高的。

我们不再对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只对你申报的专业学位领域感兴趣。

促使学校办出特色。

大家一定要把握这一点,比如你们学校报的是教育硕士,只要把与教育有关的基本条件,产学合作,讲清楚讲好,这个产就是学校实践实习的问题。

还有就是需求。

比如省里的教师规划,需求是多少,今后五年省里规划需要多少教师,应该有多少有硕士学位的,别的学校的培养还不够,还有较大缺口,所以需要这个专业学位要设立。

这样省长书记不是也很高兴吗?

我有缺口,那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帮助他们解决教师缺口问题,提升教师的能力。

这也是协同创新的体现,这是我们这次评审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

再一个就是定位,要申报专业学位,如果学校的相关领导对申报专业学位干什么、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有什么区别都搞不清楚的话,那他申报专业学位干什么?

现在也不能说学术学位的人出来就是专门搞研究,但是学术学位的研究生还是偏向于研究型。

学位条例上有规定,三个东西,知识、理论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90%的研究生可能没有去做研究工作,但是他一定是偏向于研究性。

他的导师就是教授,他的培养主体就是学校。

专业学位不是,专业学位就是干活的,而且是领导别人干活的。

起码他要能够带着两三个人干活,或者以后带更多人干活。

考核的能力就不是科学研究的能力。

但是要对科学研究有一些了解,学习能力比较强,项目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很强。

他们不是研究性的,他的培养主体是哪?

是学校和行业共同来。

学校不是唯一主体,我们现在把专业学位弄成学校是唯一主体。

我个人的想法更激进一点,我认为学校是一个管理平台,是一个整合和融合资源的平台。

因为专业有方方面面,技术日新月异,让学校的老师去培养专业的人才,他怎么培养出来?

行业的人要进来和我们一切培养,怎么进来,就是大学发挥管理平台作用的问题。

大学要能够把相关行业专业领域优秀的前端人才有个数据库,学生学完基础课后,送到行业和企业实习。

我到澳大利亚悉尼一个理工大学访问,五年制的学生,两年半在上课,两年半在实践,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交叉进行的,这就是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螺旋形上升的关系。

这个钱一分都不用学生出,都是企业掏钱。

企业为什么出,因为学校培养的人马上能用。

他们那有几百家企业,都在那建立了点,出了钱。

学生培养完了都被他们拿走了。

所以这所学校很少有很多理论上的文章,很少有理论上的贡献,就是培养的人好。

自己也没建多少实验室,就是管理搞得好,学校是个管理平台。

当然不是说学校不起作用,基础东西由老师讲授。

如瑞士洛桑的管理学院,没有一个老师,都是企业做管理的人在授课。

其实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他的老师哪里来呢?

就是人民银行去的,全世界聘请,都去给研究生讲课。

然后研究生一毕业就在金融体系。

很多的证券、金融行业的首脑人物都是那里培养的。

专业学位创新要怎么创,任务很重。

这一次我们是要下决心憋出一个新东西来。

首先围绕专业领域的需求,然后是学校的定位,要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有清楚的认识,这两个是不一样的,而且从国家需求的角度来说,专业学位比学术学位是更好的,这一定要讲。

为什么美国的大夫、律师拿那么多的钱?

这些都是专业学位。

搞学术学位、搞研究也很重要。

但是这是少部分人长期的去做,不是大家一股脑都去做,这是一个办学定位。

第三个重点,就是培养模式,大家往往是把他虚化掉。

答辩的时候有很多学校,就是我们写什么话,他们就抄下来。

我们讲的东西是方向性的东西,你们答辩的时候是具体落实的东西。

比如我们说工学结合,他们答辩的时候就写几个大字,工学结合,深度融合。

我们要看你们怎么做工学结合。

从招生办法,培养方案,导师内容,实习时间的系统性和管理。

我们这次具体设计了很多点,这些点都要回答,这是我们评分的标准,你们不能原封不动的把题目给抄下来。

把考题抄下来的,大家都当过老师,那显然是0分嘛。

培养模式要好好的研究,讲出实际的东西。

培养模式是什么,你不能简单的来几句和什么什么结合,出去实践几个月。

这种话叫空话,谁不会说。

比如,每年实习六个月,你怎么合作,这六个月是干什么去,什么时候去,怎么去。

去前两个月干什么,后两个月干什么,中间两个月干什么,出来以后目标是什么?

所以,模式改革是重点。

在对专业领域的条件、需求和定位搞清楚以后,就是要抓模式。

这个抓住了,我觉得大家申报基本上就拿下来了。

还有一条,就是管理。

管理要跟上,管理实际上是和前面融合的。

前面要做这么多事,没有新的管理措施,没有清晰的思路能做得起来吗?

做不起来。

评委觉得你讲的是符合逻辑的,管理到位的。

然后就是投入。

最好,答辩的时候和行业企业一起来,因为你要和行业企业一起办专业学位。

行业来了有好处,老总答辩的时候往那一坐。

评委有很多问题,会逼着他说,他得回答,回去以后就得办了。

比如说他们答辩的时候说投入要多少,老总来了以后一问问题,他开口就答了,为了能上嘛。

他讲完了回去哪怕落实10%也是落实啊。

他不来,就校长一个人来,那等于说的再好也没有证明,回去人家也不承认。

最后一条,就是大家一定要从专业学位的角度出发,适合专业学位发展的东西,适合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东西,就写上,不要写虚的。

我们这次的导向,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要有所区别,这就是促进我们国家的高校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不从指标上去导向,永远都没有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对于新东西第一很多人可能不接受,第二接受了不能马上听进去,但是要多次的研究这件事情。

最后,我们共同努力,把专业学位的事情搞好,走出中国专业学位建设的特色之路。

我就说这么多,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