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560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docx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

ICS29.060

K1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XXXXX—XXXX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封丘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要求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要求,本部分不能单独用来规定一种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

本部分仅适用于符合下述相关标准要求的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交流工频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的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电气性能通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49—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e:

振动--正弦拍频法

GB/T3797电气控制设备

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4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IEC60073:

2002,IDT)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

GB/T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

总则(IEC61439-1:

2011,IDT)

GB/T7251.1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

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IEC61439-2:

2011,IDT)

GB1404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

总则(IEC60947-1:

2011,MOD)

GB/T20138—2006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

GB/T20641—2014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IEC62208:

2011,IDT)

JB/T4315起重机电控设备

3 分类

3.1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按主压缩油缸方式分类

水平压缩方式

主压缩油缸水平按放,推动压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使垃圾压缩成型的方式。

垂直压缩方式

主压缩油缸垂直按放,推动压板上下方向垂直往复运动使垃圾压缩成型的方式。

3.2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按使用方式分类

移动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固定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3.3 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按安装场所分类

户内型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户外型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4 技术要求

4.1 正常工作条件

户内型垃圾压缩中转设备应能在下属正常条件下工作:

a)海拔不超过:

2000m;

b)周围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不低于-5℃,24h周期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在+40℃时相对湿度不超过50%,较低温度下相对湿度不超过90%;

c)供电电网质量合格,进线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电压值的士10%;

d)无酸碱腐蚀性气体及爆炸性气体和粉尘。

户外型垃圾压缩中转设备应能在下属正常条件下工作:

)海拔不超过:

2000m;

)周围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不低于-25℃,24h周期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

)供电电网质量合格,进线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电压值的士10%;

)垂直安装,倾斜度不超过5°。

1注:

如果使用的元件,例如继电器、电子设备等不是按这些条件设计的,那么宜采用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其可以正常工作。

特殊工作条件:

凡超出4.1.1、4.1.2条正常工作条件的均为特殊工作条件,此时用户应与制造厂协商。

污染等级: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工业用途的成套设备一般在污染等级3环境中使用。

而其他污染等级可以根据特殊用途或微观环境考虑采用。

2注:

设备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可能受外壳内安装方式的影响。

4.2 电气控制要求

规范规定的电气性能应采用交流控制系统,在使用频繁或工作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应在控制回路设置隔离变压器。

若采用变性电阻控制技术宜采用标准电阻器,如特殊需要,也可由制造厂自行设计,应符合GB/T3811—2008中7.5.1.3要求。

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操作方式时,应有联锁装置,保证只能有一种操作方式运行。

控制方案必须包括下列必要的保护环节:

a)至少一级短路保护;

b)失压保护;

c)紧急停车开关或装置。

4.3 电气外壳防护

外壳结构应能承受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作用力,金属构件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滑均匀,无明显变形及焊穿、裂纹、弧坑、焊瘤等缺陷。

表面应按规定涂(喷)覆层,颜色应均匀一致,附着牢固,不得有皱纹、流痕、针孔、起泡等现象。

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开闭,在开闭过程中不应损坏被覆层。

门锁住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现象。

尺寸应符合GB/T20641—2014中6.3.2的要求。

防腐性能应符合GB/T20641—2014标准要求,表面应光滑、无裂口、皱纹,边沿无明显毛刺。

户内型用外壳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33,户外型用外壳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4。

外部机械撞击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K05。

应有接地装置和标识,且主接地螺钉不小于M6;设计有额定电压36V以上电气元件及人员易融及的门锁装置的外壳与主接地螺钉(螺母)之间的保护电路应具有连续性,其连接电阻不大于0.1Ω;接地线应不小于元器件主导线截面的1/2。

4.4 元器件

户外型设备所匹配的电气元器件应选用适用于户外环境条件的专用电器元件,特殊情况无法选用满足要求的电器元件时,应由用户和制造厂达成协议,同时采用必要的辅助防护措施。

各种电气元器件的选用数据指标,可在各系列产品标准中给予具体规定。

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4025的规定。

选用元器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使用寿命、接通与分断能力、短路强度和耐振性能等应满足本规范和产品图样的相关要求。

移动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应设计专用控制手柄(为提高效率,建议制造商按此规范设计固定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控制手柄),专用控制手柄电气性能应按相应技术条件检验合格后方可选用。

电气元器件的识别,应能识别出各个电路及其保护元器件。

标签应清晰易读、经久耐用且适合自然环境。

所用的标识应符合IEC81346-1和IEC81346-2,并与配电图中的标识一致,配线图中的标识应符合IEC61082-1。

4.5 电气安装

电气元器件的安装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和拆修距离,各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 

额定绝缘电压Ui

V

爬电距离

mm

电气间隙

mm

Ui≤300

10

6

300<Ui≤660

14

8

660<Ui≤800

20

10

800<Ui≤1500

28

14

主电路母线的设置,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避免发生内部短路,应能够承受馈电侧保护电器规定的短路强度。

应保证母线之间和电缆接头之间距离不因异常情况(例如短路)造成的永久变形而低于表2要求。

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依照表2规定。

表2 

类别

垂直排列的接头

水平排列的接头

前后排列的接头

从设备的前方观察

L1相

L2相

L3相

上方

中间

下方

左方

中间

右方

远方

中间

近方

正极

负极

上方

下方

左方

右方

远方

近方

中性线(接地中性线)

最下方

最右方

最近方

保护用操作元件(如紧急开关)应安装在便于人员操作的位置;各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保护用显示元件(如指示灯)应安装在醒目且事故状态下不会被遮蔽的位置。

绝缘导线不应支靠在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件和带有尖角的边缘上,安装在移动部件上的绝缘导线必须有防护措施,保证绝缘导线不因部件的相对移动而产生任何损伤。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都应尽量采用板前配线方式,接至接线座和电器元件上的导线端部应有铜制裸压接头,并应有与电路图(或接线图)一致的永久性标志。

导线与各电器元件(包括变压器)之间的连接,个别小微型元件外不得采用焊接。

装设一般电器元件或导线时,应使其与发热件间有一定的距离。

4.6 温升

主电路以额定工作电流时,各部位温升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表3 

部位

温升K

内部安装的元器件

符合元器件各自标准的规定

与外部绝缘导线相连接的接线端子

701)

与一般低压电器相连接的铜母线接头

按触处无防蚀被覆层

接触处烫锡

接触处镀银或镀镍

60

65

70

操作手柄2)

金属制成

绝缘材料制成

15

25

可触及的外壳和覆板3)

金属表面

绝缘表面

30

40

1)温升为70K是根据JB/T4315的温升试验确定,由于接线、端子种类、布置等不尽相同,因此端子的温升会不同,这是允许的。

2)不经常操作的手柄,其温升极限允许再提高25K。

3)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以接近但不需触及的外壳和覆板,其温升极限允许再提高10K。

4.7 绝缘电阻和介电性能

各相间、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Ω。

主电路以及与主电路相连接的控制电路应能承受表4规定的介电试验,历时5s(例行试验时历时1s)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表4 

额定绝缘电压Ui

V

介电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

V

Ui≤60

1000

60

1500

300

1890

660<Ui≤800

2000

800<Ui≤1500

2200

不直接与主电路相连接的控制电路,应能承受表5规定的介电试验,历时5s(例行试验时历时1s)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表5 

额定绝缘电压Ui/V

介电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V

Ui≤12

250

12

500

Ui>60

见表4

4.8 短路强度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免作短路强度试验:

)额定预期短路电流不超过10kA;

)有限流电器保护,在额定分断能力下的截断电流不超过15kA;

)由容量不超过10kVA,副边额定电压不低于1l0V的变压器供电的辅助电器;

)已经通过短路强度试验的电梯元件或部件。

不属于上述情况的均应作短路强度试验。

试验按GB7251.1—2013中第10.11条规定的方法进行。

成套设备应能够耐受不超过额定值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应力。

应满足GB/T7251.1—2013中9要求。

4.9 手持控制器

手持控制器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冲击和跌落坚固性试验后和耐振试验应能正常使用。

5 检验要求

5.1 工作条件验证

电气性能的技术要求应满足相适应的垃圾压缩中转设备工作每件条件,制造商应在设计时与用户充分沟通,查阅用用户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必要时现场确认。

5.2 电气控制方案验证

制造商应按本规范4.2条规定确定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的电气控制方案,根据用户具体要求设计电气控制方案,电气控制方案需经制造商编制、审核、批准三级验证后实施。

5.3 电气防护验证

外壳检验

a)目测框架内部无安装附件变形,用手摇动,元件应安装牢固,无晃动;

b)目测敞开式成套设备,应有适当的防护装置;

c)手动开门、闭门应灵活、无卡涩;

d)逐一检查接地螺钉是否齐全有无漏项、有无接地标志,螺钉外观不应喷涂油漆,不应锈蚀;

防腐蚀试验

按GB/T20641—2014规定的方法进行湿热试验和盐雾试验检验。

耐热性试验、耐非正常发热和着火试验

制造商选用的安装工频36V以上电气元器的绝缘材料,应按GB/T20641—2014规定的方法进行耐热性试验、耐非正常发热和着火试验。

防护等级试验

按GB/T4208—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防护等级(IP)验证,按GB/T20138—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外部机械撞击防护等级(IK)验证。

保护电路连续性试验

目测检查接地装置和标识,按GB/T7251.1—2013中10.5.2规定的方法测量各裸露可导电部位的接地电阻。

5.4 电气装配

电气元器件、装配和配线检查

电气元器件及配线装配后,制造商应检查以下内容,其结果应符合本规范4.4、4.5条要求:

a)结构选用、零件规格及安装是否正确;

b)电器元件选用、布置、导线和电缆的规格尺寸、色标、相序和连接是否正确,安装是否牢固;

c)机械联锁是否可靠、灵活;

d)产品标志、随带资料是否与产品相符并齐全。

e)模拟运行,手持续摇动电器元件、导线2分钟,电器元件、导线不应松动、脱落;

f)目测导线端头,应有压紧的铜端头,手拉检查是否压紧;

g)对照设备上线路布置图,观察其各元器件安装的位置是否和图纸所标一致;

h)用手摇各导轨看其有没松动现象,检查其连接是否紧密,牢固,排列层次是否分明;

i)用手摇检查其行线槽是否安装牢固,盖板规格是否符合图纸及工艺。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验证

按GB/T7251.1—2013中10.4规定的方法验证。

其结果应符合4.5.2表1的规定。

5.5 电气安装后的通电操作试验

试验前应先检查产品的电路是否完整(必要时可设置临时线路、增加模拟负载),消除装配和配线过程中散落的导线和杂物,确认可以通电,然后按照产品图样指定的动作电压值、动作电流值、动作延时值进行电器元件的调整与整定。

控制电路分别通以85%和110%额定工作电压各5次,各电器元件动作应灵活,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误动作和其它异常现象。

通过人工模拟故障信号,逐一检查保护环节的可靠性。

5.6 温升试验

按GB/T7251.1—2013中10.10规定的方法。

其结果应符合4.6表3的规定。

5.7 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试验

按GB/T7251.1—2013中10.9规定的方法。

其结果应符合4.7条规定。

5.8 短路强度试验

试验按GB/T7251.1—2013中第10.11条规定的方法进行。

其结果应符合4.8的规定。

5.9 手持控制器检验

耐振试验

按GB/T2423.49—199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要求。

耐冲击和跌落坚固性试验

按附录A所规定的方法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型式试验(T)

a)工作条件验证;

e)电气控制方案验证;

f)电气防护验证:

1)外壳检验;

2)防腐蚀试验;

3)耐热性试验、耐非正常发热和着火试验;

4)防护等级试验;

5)保护电路连续性试验。

g)电气装配:

1)电气元器件、装配和配线检查;

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验证。

h)电气安装后的通电操作试验;

i)温升试验;

j)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试验;

k)短路强度试验;

l)手持控制器检验:

1)耐振试验;

2)耐冲击和跌落坚固性试验。

6.2 例行试验(S)

m)工作条件验证;

n)电气控制方案验证;

o)保护电路连续性试验;

p)电气安装后的通电操作试验;

q)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试验;

r)电气性能的型式试验项目按6.1规定进行,例行试验项目按6.2规定进行。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手持控制器的耐冲击和跌落坚固性实验

A.1 耐冲击坚固性试验

试验目的

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手持控制器外壳的强度。

设备简介

如图B.l 所示,该设备为一金属框架,重锤能沿光杆自由移动,光杆下端头处安装冲击件,冲击件内孔与光杆配合松动。

被试件固定在一个与水平面45度角的夹紧台钳上,底座大小随被试件决定,当重锤距冲击件上平面距离为0.75m时能用扳动手柄固定。

试验方法

将手持控制器的外壳夹紧在台钳上,使外壳棱角边对准冲击件,提起重锤距冲击件0.75m ,松开扳动手柄使重锤自由落下,打击外壳。

连续试验两次后,检查外壳不得产生裂纹或破坏。

A.2 跌落坚固性试验

试验目的

手持控制器通过试验后,外壳不得损坏,内部零件不许松动,且不影响正常使用。

设备简介

如图B.2 所示,该设备为一个金属支架,支架的下端焊上冲击件,支架上端在距冲击件1m 高度处安装个能固定钢丝绳的固定架,用一根直径为1.2mm~2mm 的钢丝绳,其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另一端与被试件固定?

水平固定角钢应垂直于支架,角钢端头处应设置勾住被试件的挂钩。

试验方法

将被试件的钢丝绳拉直并置于水平位置,然后脱钩放下被试件,使被试件撞击在冲击件的表面上,连续试验两次后,检查按钮装置应元损坏,内部零件无松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