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592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精华.doc

.

1、土壤侵蚀模数:

指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侵蚀强度的大小。

2、水土保持学:

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学科。

3、田间持水量:

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

4、径流:

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5、土壤侵蚀分类:

按土壤侵蚀的速度,可分为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

正常侵蚀:

无人类活动干扰;纯粹的自然因素引起地表侵蚀;侵蚀速度缓慢,流失量小,对土壤及其母质破坏极小;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改善土壤肥力。

加速侵蚀:

人类活动破坏陆地自然状态,如毁林开荒、毁草种植等;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土壤肥力下降

以人类出现时代将土壤侵蚀分为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

古代侵蚀:

时间:

人类出现以前的地史时期;形式:

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结果:

形成现在的地貌轮廓。

现代侵蚀:

时间:

人类出现后;形式:

人类生产活动;结果:

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活动侵蚀规模和速度逐渐增加,从而限制人们的生产经济

6、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7、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8、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9、土壤侵蚀: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10、水土保持:

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1、加速侵蚀: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如滥伐森林、开垦陡坡、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强度超过自然侵蚀强度的现象。

12、土壤抗冲性:

土壤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其机械破坏和推动下移的性能。

其值大小受到土壤质地与结构的影响。

13、土壤抗蚀性:

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分散的能力。

土壤分散性高,团聚力弱,胶体数量少,腐殖质含量低和坚实性大等,是土壤抗蚀能力小的基本标志。

14、沙漠化:

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由于人为强度利用土地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风沙活动的土地退化过程。

15、侵蚀基准面:

具有某一特定高程,控制某一河段或全河的纵向侵蚀过程的水平面。

河流下切到该水平面以后将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下切到该平面以下。

16、农田防护林:

以保护农田免受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为目的而建立的人工林,通常为带状,在农田上纵横交错,构成农田防护林网。

17、允许土壤流失量:

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

18、土地资源承载力:

在保持生态与环境质量不致退化的前提下,单位面积土地所容许的最大限度的生物生存量。

19、常态侵蚀:

在自然条件下,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所发生的侵蚀过程。

常态侵蚀即流水侵蚀。

戴维斯在论述地貌发育理想模式侵蚀轮回时,专门把流水侵蚀称为常态侵蚀,而把冰川、风、海水等等侵蚀称为非常态侵蚀。

20、土壤侵蚀速率: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21、流域治理:

为了充分发挥土地资料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流域为单位,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因地制宜的布置综合治理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一、雨滴击溅侵蚀的作用过程及其表现

答:

击溅侵蚀是指裸露的坡地收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

雨滴的特性包括雨滴形态,大小,降落速度,接地时冲击力,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

过程:

雨滴在高空形成之后,具有质量和高度,因而获得势能,其势能随雨滴质量高度而异。

当雨滴降落接地瞬间,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而对地表做功,使土壤颗粒分离,飞溅,至此一个雨滴对地表产生的溅蚀过程完成。

裸露的坡地收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

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

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空隙,阻止雨水下渗,为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二、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答:

(1)把防止和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

(2)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3)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4)在已经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注意采用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护土地和改良土地结合起来。

(5)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6)因地制宜。

(7)生态---经济效益兼优原则。

(8)以“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区域(或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经营。

三、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有哪些

答:

促使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力量是营力和外营力。

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形成地表轮廓和直接决定土壤的侵蚀形成的发生和其发展过程。

(1)营力作用的表现按不同的成因可分为:

1水平运动2垂直运动3褶皱运动4断裂运动5岩浆运动6地震

(2)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外营力作用的形式有很多,如流水、地下水、波浪、冰川、风沙等。

四、水土保持工程分哪几种类型及作用如何

答:

(1)山坡防护工程:

作用:

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和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和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水分。

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

在有发生重力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

其措施有:

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水窖,蓄水池等。

(2)山洪排导工程:

作用:

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意义及社会意义的防护对象。

属于山洪排导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3)山沟治理工程:

作用:

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

其措施有:

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沙坝、淤地坝及沟道防岸工程。

(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作用:

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

工程有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漫地、引水上山等。

五、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及作用

1.按作用的性质分类:

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

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坑田耕作、半旱式耕作

等高耕作:

可以拦蓄大量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增加土壤的蓄水量。

沟垄种植:

在沟和垄上种植作物或牧草,可以蓄水拦泥、保水、保土和增产。

坑田耕作:

拦蓄地表径流,提高产量。

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

留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覆盖、地膜覆盖

覆盖耕作法可以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抑制杂草,调节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3.以改变土壤物理形状为主:

少耕(减少作业次数和减轻风蚀、水蚀)、免耕(减少土壤结构的破坏,降低风蚀和水蚀,降低蒸发和地面径流)

六、水土保持林对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有哪些

答:

水土保持林是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

实践证明:

水土保持林具有防止多种水土流失的功效。

(1)它具有对溅蚀的消减作用,这样就可以根除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原因,防止地表土壤侵蚀,如面蚀、片蚀、细沟蚀等形式的土壤侵蚀。

(2)由于林地枯枝落叶层对地表径流的分散、滞缓和过滤作用,防止了径流的进一步集中,过滤了细小颗粒的泥沙防止了地表土壤孔隙的堵塞,减缓了径流流速和流量,这样就削弱了径流的侵蚀力,起到了防止地表径流冲刷性侵蚀的作用,如各种面蚀及沟蚀的进一步发展。

(3)因林木具有强大的根系分布在一定的土壤、岩石,极大地增强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同时由于林木生理蒸腾的巨大排水作用对滑塌界面层水分的减少作用,可以起到防止各种重力侵蚀的作用,如滑坡、崩塌、泄溜等重力侵蚀。

(4)具有防止河流冲淘、水库、湖泊的淤积的作用。

在防护林、库塘林体系的保护下,进入河流的泥沙减少,延长了水库的使用寿命。

(5)水土保持林防止了各种形式的水土流失形式,在疏松物堆积较多的石质山地沟道中因林木根系的巨大固土作用防止了潜在重力侵蚀的危险,又削减了暴雨的洪峰流量,这样就防止了如泥石流等灾害性水土流失的发生。

水土保持林对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需辅佐以其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水土流失。

七、简述水力侵蚀的防治原则

答:

(1)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强化治理,重视预防,制止新的水土流失;

(2)以建设基本农田,提高单产,解决粮食问题为突破口,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3)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综合治理,连续治理和连片治理,试验、示、推广相结合;

(4)坡沟兼治,加强治坡,坚持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三结合的综合治理;

(5)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治理保证开发,以开发促治理;

(6)统一规划,合理布置突出重点区域,加强灾害性水土流失预警。

八、简述我国流域治理的发展趋势

答:

1现状: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已成为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

流域治理规划随着我国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而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流域综合调查,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流域规划方法,效益评价和决策。

2发展趋势:

今后在流域治理规划的目标上着眼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规划指导思想,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工作方法进行优化设计,航空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和工具建立流域治理与规划信息系统进行流域综合调查,系统分析、效益评价、设计、监测调控和管理,在具体设计和治理措施的配置布设上,从水土保持科学理论出发,以实现流域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的控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九、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答:

(一)现状:

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尤其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强烈。

根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轻度以上水蚀面积165km2,风蚀面积191km2,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万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二)特征:

(1)分布围广、面积大。

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流失相对较轻。

(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

(3)土壤流失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三)发展趋势:

(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

(2)、省、县层层办重点,形成点面结合的治理新格局。

(3)由统一治理、集体经营管理转向户、专群多种治理责任制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4)由单纯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性治理,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

(5)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6)在资金使用管理上进行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投资效益。

(7)把水土保持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

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