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简答题.docx
《社会医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简答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医学简答题
第一章
1,社会医学研究的容是什么
答: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
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4.学习研究人群健康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估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
5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6.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
4.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3.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像协调的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殊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章
1.为什么医学模式会发生转变?
答:
医学模式转变是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和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哲学思想等相关联,最初人们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理解人与坏境关系并能够对健康与疾病有初步的观察和了解,产生了粗浅的理性概括,这促进了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发生,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直接联系起来。
生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遗传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这就使人们抛弃了机械论的医学模式,转而采纳生物医学模式但是随着医学社会化的发展,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部的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
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的成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控制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疾病谱和死因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逐步改变为非传染疾病。
2.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
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属性的认识,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3.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医学发展历史证明,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才能有效。
4.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以及不满足于不生病,身体好,还要求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劳动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平衡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基于这些改变,美国学者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概括了影响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全部因素,从医学整体论出发,综合分析了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3.三种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古代人认为,人类和自然的玩物一样,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支配,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给予的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不再认为健康和生命受到神秘力量的支配。
人们开始用自然原因解析疾病的发生,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直接联系起来。
3.机械论医学模式:
十五世纪工业革命和实验科学大发展,在培根“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影响下,机械学与物理学有了很多的进步。
拉美特利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把人当成发动自己的机器。
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
4.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在生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遗传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理论上,一个是二元论,认为躯体和精神存在着精密的分工,疾病具有微观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疾病产生的必然可以在躯体上面找到病理变化。
如果没有找到,那一定是现有科学技术没有深入到足够微观的层次,而不是不存在这种改变;另一个是还原论,认为疾病具有微观的物理和化学基础,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归纳于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治疗。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体现在:
生物医学模式虽然强调生命活动在结构、功能和信息交换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忽视了人的另外一个面,即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
生物医学模式的这一缺点限制了她的视野,也限制了医学家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
5现代医学模式的容是什么。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的基本容主要体现在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A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理解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基础。
B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C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人们的相互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D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医疗卫生是一种控制疾病的社会措施。
6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体面在: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有哪些?
1作用的发散性或泛影响性②作用的持久性或恒常性③积累性④交互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3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作用表现有哪些?
1环境污染②生活方式改变,心理健康问题突出③流动人口增加④社会负性事件增多
4研究社会阶层与健康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研究社会阶层与健康的主要意义在于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策略与措施维护和促进健康。
一般来说,社会阶层越低,健康状况越差。
如慢性病患率、人均患病天数等指标无论男女皆以低社会阶层者较高
5简述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这个中心环节发生作用的。
社会因素作用于健康的机制是社会因素被人的感觉系统纳入,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心理反应及行为,即社会心理因素致病模式
6简述家庭功能对健康的影响
家庭功能对健康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家庭关系与健康密切相关②幸福美满的家庭对健康有促进作用③家庭功能失调将会损害家庭成员的健康
7科学进步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1、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②在医学领域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得到迅猛发展,表现在诊疗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③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
8城市化对人群健康的有什么影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主要表现有:
①环境污染的加重②精神障碍性疾病增加③现代病的出现
9文化的涵是什么?
社会文化影响健康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是一种思考和行动的型,它贯穿于某一民族的活动中,并使得这一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
广泛的文化是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习俗、教育、科学教育和知识等。
社会文化影响健康体现在:
①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②风俗习惯与健康③与健康
第四章
1什么叫应激?
影响健康的应激源有哪些?
应激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影响健康的应激源有:
①生活实践应激源②工作应激源③环境应激源
2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处于压力的情况下,会造成哪些后果?
经常处于压力的情况下,对工作和学习一般来说可以造成以下的影响:
1健康问题:
适当的压力对于健康是必要的,人只有在适当的压力下保持一定力才会使生命具有活力,才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乐趣。
而且,通过锻炼可以使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但是,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则会导致不良的健康后果,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心理情绪疾患和行为问题
2工作问题:
一定的压力对于提高工作绩效是必要的,过大的压力导致旷工、消极怠工、缺乏责任心,以及工作差错和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3管理和决策问题:
在过大的压力的决策,往往会出现失误。
压力过大,危险性决策的可能性越大、较多采取不理智的行为、群体冲突大、有效沟通渠道减少、做出错误和不成熟的决策的可能性越大等等。
所以,决策前要评估自己和所处环境的压力状况,不宜在过大的压力下进行决策活动。
3简述行为和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有哪些?
行为和心理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其属性的认识和发生机制的透视,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达到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主要有:
(1)个体干预:
是针对个体的知识、态度、信念、冬季、技巧和经历等方面进行的行为和心理干预。
成功的干预是群体和个体方法的结合。
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消除强化、刺激控制)的技术和健康信念理论来实现,健康信念理论模式的核心概念是感知,是对疾病威胁感知和行为评估
(2)社会工程干预,通过某些社会性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1社会设施干预,通过某些社会社会设施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干预效果
2政策干预,政府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行为主体,通过倡导的途径来促使政府采取和实施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政策干预被认为是效率较高的。
3组织干预,通过对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进行改变,达到干预的目标。
组织分阶段改变理论是组织变化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在不同的变化阶段匹配与不同的改变策略的理论,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问题界定、行动启动、实施和定型化。
(3)各种场所的干预,包括:
1家庭干预,人的社会话是从家庭开始的,很多思维和行为模式是从父母那里学习的,父母应从小向子女灌输怎样面对和处理压力
2学校干预,学生处于各方面成长和成型的阶段,是效果最佳的干预时期,学校是理想的干预场所,干预效果也越来越多得到认可。
3工作场所干预,是对大多数成年人心理和行为的合适场所。
4社区干预,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教育、咨询和社区人群的工作比被动的治疗更为有效。
社区通过参与健康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达到改善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提高认识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4简述个体行为干预方法的类型和要点。
1行为治疗:
其理论认为,首先,行为是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
其次,行为出现的频率是由它的后果所决定的,立即得到的奖励会增加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反之亦然。
因此,行为疗法通过学习和奖励,使倍治疗者培养健康的行为,或者去除不良的行为。
2认知治疗:
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
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在不良的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出现,反之亦然。
因此,认知疗法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出自动思维,并发掘与产生自动思维的认知方式,代替已能适应现实环境的认知方式,并加以强化、时间、防止复发。
3健康信念模型:
一个人的行为是他或她的期望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影响行为的发生。
此模型可用来研究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劝说,启发人们采取某种行为。
4跨理论阶段模型:
它基于这样一个理论,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做出行为改变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
因此,它通过变化的阶段分析,从干预理论中整合出行为改变的过程和一些主要的规则,以此来干预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5简述行为因素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这“三大法宝”,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使一些传统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世纪中叶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上升,同时又有一些信传染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艾滋病、SARS等。
这些疾病的形成中,行为因素具有很重要的致病作用。
WHO曾宣布,健康和疾病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
其中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是重要因素。
众多研究表明,改变研究表明,改变和调整行为能有效地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6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三门科学在研究心理因素于健康之间有什么不同?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两个方面。
社会心理学现象则是指一定的社会情境或影响因素下产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
目前,社会医学的一些相关学科都把心理、行为和健康的关系作为重要的容,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医学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
社会医学
研究心理特征和活动过程与健康的关系
探讨促进及危害健康的行为
将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与其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即不仅认识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而且要明确与健康相关的心理活动及行为产生、存在及改变的原因
第五章
1.简述社会医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社会医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设计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2.简述问卷设计的步骤
问卷设计的步骤:
明确研究目的、建立问题库、设计问卷初稿、初稿试用和修改;
3.简述专题组讨论和选题组讨论的异同点。
专题组讨论和选题组讨论均是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两者的组织工作要点相似;专题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调查对象(讨论参加者)的思想、意识、信仰、行为处事态度等方面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选题组讨论常常用于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工作的优先顺序等。
4.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1)定量研究的重点是获得研究现象的数量指标,而定性研究则重点在于阐述事物的在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2)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概率抽样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并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对总体的推断结果。
而定性研究通常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抽取研究对象,它通常是对研究人群的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一盘不能外推。
(3)定量研究通常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固定程序,在较短的时间即可获得所需的数据,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只有短暂的接触。
定性研究则需要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和深入接触,收集数据的手段也往往较灵活而没有固定的模式。
(4)定量研究的结果一盘用概率统计分析,而定性研究一般用分类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5.简述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
(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
(3)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4)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6.非概率抽样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它的用途有哪些?
非概率抽样方法的优点是:
简单、易行、花费小。
其用途是:
(1)不打算将研究的结果推论到其样本围以外。
(2)大规模调查前的预调查。
(3)调查收尾时人数不足的补充。
7.简述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
(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无效;即信度低效度必低。
(2)可信的测量可能有效也可能不可信;即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3)无效的测量可能可信也可能不可信;即效度低信度可能高
(4)有效的测量一定可信;即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8.深入访谈法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深入访谈法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设计、确立访谈对象、准备现场、收集和分析资料。
9.简述什么是问卷访谈及其优缺点。
问卷访谈也称结构访谈、是指调查者根据调查者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询问来收集资料的过程。
其基本特征是有详细的调查表和进行面对面的访问。
主要有面对面访谈和访谈。
优点:
1.比较灵活,访谈员可以进行说明、解释等;2.适用的调查对象围较广,尤其适用文盲者和不愿用文字回答问题者;3.问卷回收率较高,4.可通过姿势语言来判断回答的真实发现5.可防止第三者对访谈者的影响;6.问卷中可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缺点:
1.需要大量甚至是复杂的组织工作;2.如果样本很大、问题较多时,访谈就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3.在访谈中比较容易受访谈员先入为主的影响,就可能不买不买访谈偏误;4.一般没有匿名保证5.适用围在地理上不可能分布很广。
10在进行社会医学课题研究时,通常需要进行哪些步骤?
1.选择课题;2.制定研究方案:
包括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计划;3.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
11.问卷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
1.双重装填;2.含糊不清;3.抽象的问题;4.诱导性的问题;5.敏感性的问题(各举例说明)
12.问卷中问题的排列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反感的问题2.先排列封闭式的问题,后开放式问题;3.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检验信度的问题需要分隔开来。
第六章
1试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和评价容
答: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指在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个人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主观满意度。
评价容:
1生理状况(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体力适应度)2心理状态(情绪,认知能力)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资源,社会接触)4一般感觉(健康自评,自我生活评价)5其他容
2选择应用已有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
1设计者的测量主题和观测目的。
2评价的层次3通用型量表与特异性量表4信度,效度和敏感度5容的文化适应性6研究结果的相互比较。
3生命质量评价主要适用于哪些方面?
答:
1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价2疾病负担的评价3卫生服务效果的评价,成本-效益分析4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5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计算质量调整生存年等)6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
第七章
1.简述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步骤。
(1)手机死亡率资料;
(2)手机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资料;(3)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6)计算评价年龄;(7)计算增长年龄;(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2.根据Robbins和Hall的观点,慢性病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述各阶段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答:
慢性病的自然史分为六个阶段:
(1)无危险阶段:
此阶段,人们生活的外环境无危险因素存在。
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行为生活习惯。
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认识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有害影响,防止危险因素出现。
(2)危险因素的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环境的改变,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中出现危险因素,但是对人体尚未产生明显的作用,或者对人体的损害不易验出。
如果进行环境监测或行为生活方式调查,能够发现和消除危险因素。
(3)致病因素出现:
随着危险因素的数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危险因素转化为致病因素对机体产生作用。
这一时期,由于机体的某种防御机制的作用或致病因素尚弱,疾病尚未形成,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
主要采取干扰阻断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尚可阻止和推迟疾病的发生。
(4)疾病征兆出现:
这一阶段已有一些疾病的征兆,并且有了可逆的形态功能损害,但是不一定引起病人的重视。
通过检查可能发现这些异常改变。
预防措施可以用健康检查的方法,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及时阻止危险因素的作用,使病程逆转。
(5)体征出现:
这一时期出现了病理体征,病人可感觉到明显的异常,并且去求医。
但是,这时慢性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多数已不容易恢复,即使减少危险因素的作用,一般不容易改变病程。
要及时治疗,尽量改善症状和体征,推迟伤残的发生。
(6)劳动力丧失:
是慢性病自然发展进程的最后阶段,由于病程的发展,症状加剧,丧失劳动能力,这个阶段的主要的措施是康复治疗。
3.试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可达到年龄三者的关系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个体分析。
答:
根据三者的关系,可以将个体分为4钟类型
(1)健康型:
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属于健康型。
表明个体危险因素平均危险水平低,健康状况较好。
(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被评价者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大。
说明这些危险因素属自创性,通过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有可能延长寿命。
(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但是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
说明个体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生物遗传因素与既往及目前疾病史。
降低这类危险因素的可能性较小,延长寿命的余地不大。
(4)一般危险型:
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预期死亡过程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因此,危险因素接近于轻微危害程度,降低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有限,增长年龄和评价年龄接近。
4.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
(1)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
(2)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3)实施健康干预。
(4)干预效果评价
5.健康管理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
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行业。
企业、医疗结构和健康管理公司、社区卫生服务、政府等。
第八章
1.简述卫生服务研究的根本目的。
答:
为了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2.简述我国当前卫生服务研究的主要容。
答;主要包括6个方面: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评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3简述卫生费用研究的评价指标。
答:
有7个:
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百分比;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4.简述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答:
卫生服务需由需要转化而来,理论上讲,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为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5.简述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中的8钟评价组合。
答:
A型资源分配适宜。
B型资源利用率高。
C型资源利用率低。
D型资源投入低。
E型过度利用。
F型资源利用率高。
G型资源投入过度。
H型资源分配适宜。
第九章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程序
a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b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具体化c根据所确定畴确定指标d根据选定指标收集资料e分析指标归纳结果
2.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A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们要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
B人口老龄化成为“十一五”及至更长时间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对现行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行调整
C农村卫生工作面临新形势,任务艰巨
D防病治病形式严峻
E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卫生机构应对现代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带来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公共卫生监督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F西部大开发将为西部地区卫生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G科技体制改革带来机遇与挑战
H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3.评价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有哪些
A社会健康指标
B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C人群健康综合评价指标
D人群健康状况新指标
4.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途径;
5.利益相关集团分析的步骤
A确定利益相关集团
B估计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以及政策目标对其利益的可能影响
C评价利益相关集团动用资源的能力
D判断各个利益相关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