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9119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docx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以及它与一般文体写作的区别,掌握应用文体写作的特点。

能力目标:

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1.了解主题的含义,掌握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2.学会积累材料、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

3.了解应用文的结构要素与要求;

4.理解语言运用的要求,掌握应用文专用语言。

教学难点:

对主题的理解和应用文专用语言的掌握

教学方法:

实例讲解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精神产品,都是由一定的因素构成的,由它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一个统一体,应用文书也不例外。

各种文体的写作都要确定主题和选用材料,都要合理安排结构和表述语言。

因此,文章的基本要素是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主题与材料针对“写什么”,是文章的内容要素,而结构与语言解决“怎么写”,是文章写作的具体过程,是文章的形式要素。

人们经常用下面的比喻来说明应用文书四要素的关系——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

[新授]

第一节应用文的主题

一、主题的含义

写作任何文章都要有主题。

主题,又称主旨、立意、中心等,具体地说,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不同文体对主题有不同的提法。

在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一般用“主题”;在理论文章中通常称为“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在应用性文章中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等。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是作者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材料的加工及提炼中产生出的一种思想。

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应用文的主题是十分明确直接的,主题的确立大多不是写作者有感而发,而是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由此可以说应用文主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因此应用文的主题具有以下特点:

1.主题先行性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从生活中、从已获取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往往反对主题先行。

而应用文主题的确立与文学作品主题的确立不同,其主题确立在全文写作之前,所谓“意在笔先”。

因为应用文总是先产生了具体问题而后产生写作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结论往往也产生在文章写作之前;同时执笔者的写作行为往往也是被动的,是应解决问题而动笔,写作的过程更是确切地体现主题。

如《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政法大学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批复》一文就是为答复《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请示》而写的文章,表示同意请示提出的请求事项而作,主题一定是确立在写作之前。

2.主题单一性

一般说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其复杂性,对主题的理解更呈多元化。

然而应用文的主题则必须单一、明确,读者对主题的理解不允许多元,而要求理解上的同一性,这样才利于统一认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如:

《教育部关于加强对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一文就如何管好用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募集款物的监管、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合理使用、专项审计检查等措施,尽管涉及面广,但文章紧紧围绕“确保廉洁救灾,确保救灾款物安全有效地全部用于灾区的教育”这一中心,内容集中,一题一议,主题单一、明确。

3.主题显露性

文学作品的主题要求含蓄、曲折,令人回味。

而应用文写作就不同,要求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表明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文章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观点立场,应该怎么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明确地表达出来。

二、主题的要求

应用文的主题一般来自单位领导、工作实践或党政机关文件。

因此,应用文的主题应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深刻、创新。

1.正确

正确是应用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是指应用文的思想观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规章,符合客观实际,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上级机关领导的意图。

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作者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纷繁的材料中,挖掘出本质本质和精髓,明确上级机关领导对公务活动的基本目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主张,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

阐明的观点、提出的见解、发表的主张,应能立足客观实际,正确反映真实的面貌。

2.鲜明

鲜明是指作者在应用文中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把主题揭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马上能了解到文章的观点、目的和意图。

如果主题含蓄不清,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就无法实现。

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提倡什么,制止什么,态度必须明朗,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3.集中

集中就是一篇应用文不论长短只能有一个中心,解决一个问题。

应用文讲究一文一事,围绕一个中心把问题说深说透,这是由应用文的实用性所决定的。

应用文主题单一、集中,人们才知道应该贯彻什么、执行什么、提倡什么、制止什么。

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要贯彻“事多而寡用之,意乱而约出之”的写作原则,忌面面俱到,贪大求全,使文章失去中心。

4.深刻

深刻是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指应用文确立的主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开掘出深刻的思想意义。

深刻的主题不仅仅表现在反映事物的真实与正确方面,还要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作者要跳出具体材料的氛围,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把握事物的深层内涵,使写出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5.创新

创新是指主题新颖,不步后尘,不落窠白。

古人曰:

“文贵创新。

”其“新”主要体现在立意上。

因此。

应用文的立意要新,作者要能根据时代精神立意,从文章的实用价值考虑,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观念,善于发现新的角度、新的事物,适时提出新的措施、新的方法,给人以新鲜感。

三、主题的表现

应用文主题的表达要做到明确、显露。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主题从文章中显露出来呢?

主题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表现得明显与否来划分,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形式。

直接表现,即作者在文章中用鲜明、概括的语言直接把主题揭示出来,观点明确,中心突出,便于读者理解与掌握其中心意思。

间接表现,则是作者不直接用语言把主题揭示出来,而是把主题寄寓在人、事、物、景以及情节的自然表述中,读者在阅读中去体会、理解文章的主题。

应用文多采用直接表现的方法,其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显意

即用标题概括点明主题,有时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有时标题暗示文章的主题。

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各地中考工作秩序的通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决定》,公文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让人一看就大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十分显露。

这不失为是一种使主题显现的好方法。

2.开宗明义

即开门见山,文章一开始就把主题提出来或引出来。

这种方式是在文章的开头或每一段落的开头用简短的语句陈述主题,使主题凸现出来。

应用文常以介词结构“为了……”作为特征,在正文开头提出写作主题。

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调查报告、规章文书等常用此方法。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本法。

”开宗明义,点明主题。

3.文中点意

即在文章的行文中自然地引出主要论点和中心思想,并用简洁的语言将它点出,以显现和深化主题。

4.篇末结意

即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归纳出来,既收束全文,又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最后的展开,给人意味深长之感,在通讯、演讲稿、信函等常常运用。

如宋庆龄1981年5月14日写的《我们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给“六一”国际儿童报告会的贺信》,其结尾处写到:

“我不能参加这次大会,但我关怀热爱儿童和少年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

”又如李政道的论文《基础、应用科学与生产三者关系》一文就是采用这一方法结尾。

文章的结尾指出:

“我再重复一下,没有基础学科就没有应用学科,没有应用学科就没有生产学科,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非常清晰地显示了主题。

第二课时

第二节应用文的材料

一、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作者为了某种写作目的所搜集、积累以及写在文章中表现主题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根据,其内容包括人、事、景、物、情、理、数据诸方面。

材料是一个总称,它的具体含义在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是有区别的。

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为了写作应用文而采取的用于提炼、确立、表现写作主题的事实和观念。

它包括作者在写作前搜集、积累的各种事实、数据、意见、观点、经验、问题,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等,也包括经过选择,写进文稿中的表现主题的所以材料。

如果从文献书籍中收集来的未经加工整理的事实和道理,通称为资料。

而文学作品一般将收集来的原始材料,称为素材;把写入作品中的材料,称为题材。

材料的种类,按其存在的时间分,有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按其性质分,有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按其表现内容分,有生活材料和心理材料;按其表现手法分;有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按其表现角度分,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按获取途径分,有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等。

写作不能没有材料。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物质基础,是写作活动的前提。

同时,材料是引发感受、形成观点和提炼主题的基础,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根据。

没有材料,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无从下笔,材料贫乏,文章就失之空泛。

因此,材料在文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材料的积累

积累材料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环节。

总的来说,获取材料要求以多为好,以全为贵。

材料多了,便于比较、鉴别,更有选择的余地;材料全面,观点才能不至于偏颇,因此,动笔之前,应当围绕主题,占有详尽而充实的材料。

搜集、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观察、感受、调查、阅读等。

1.观察

观察就是通过视觉器官,对客观事实进行仔细的查看。

它是人们发现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它可以使作者获得丰富的感情材料,与写作的关系极为密切。

观察是搜集和积累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观察时要做到实事求是,防止主观武断、先入为主,同时要全面、系统、动态地进行观察,以获取真实、广泛、完整的材料,并能把观察所得及时整理成文字,给写作提供基础。

观察的方法主要有点面结合法,即对客观事物既要有“面”(全局)的了解,又要有“点”(局部)的深入,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由表及里法,即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既要观察它们的各种表象,体验它们的各种情景,又要透过现象分析、认识其本质;方位程序法,即根据客观事物的方位确定观察点进行观察。

2.感受

感受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认识和接受。

即通过感觉获知对象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务的整体形象。

要在自身及周围同事的工作实践中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有价值的事件及数据,如在工作中及时对做了什么工作、采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效果、有哪些人参与等信息及时记录收集。

根据感受的方式不同,感受可分为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

直接感受是作者亲自到社会生活中去,运用感觉器官去感觉、体察、验证生活,通过直接感受搜集到手材料,对增强文章的现场感、真实感起着重要作用。

间接感受是指作者非自己亲身体验而借阅读和耳闻搜集材料的一种感受。

由于作者的精力有限,间接感受往往是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径。

3.调查

调查是指人们为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或发现、解决问题而按一定步骤和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的了解行为。

调查的过程,是搜集、积累、整理写作材料的过程。

应用文写作尤其如此,它将调查搜集而来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之得出写作的观点和结论。

个人的实践和视野总是有限的,观察也不可能做到深入细致,这样就需要走向实际、走向社会,向有关人士了解情况,做一些调查,以扩大自己的视野,获取材料上的补充。

经济类的应用文,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需在调查之后,才能动笔。

为收集资料而使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采访、谈心、个别访问、考察、问卷、开座谈会、统计、检索文件等。

4.阅读

阅读是指人们通过对书籍、报刊、网络、文献档案的阅读和查阅来搜集和积累材料。

这类材料不是来自对生活的直接体验,也不是生活的原貌,而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人类科学文明的成果。

应用文的写作,除了用调查来获取直接材料外,也常常从有关文件、正式出版物,以及会议资料中获取材料,为写入具体文章之用,因此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来获取材料,是应用文写作经常采用的方法。

其主要获取材料的途径是阅读和查阅。

因此,作者要注重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材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介,获得更快、更新的信息材料。

三、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就是对材料分析、鉴定、比较、取舍,在众多材料中选其精华和具有价值的材料,成为构成文章的内容要素。

应用文写作对材料是十分依赖的,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表现主题我们需要收集一系列材料,并综合或选择取舍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之中,使主题真实立体地表现出来。

应用文材料的选择除了与文学作品有共通之处外,更多地体现自身特点:

一般来说,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真实、切题、典型、新颖的原则。

1.真实

真实是应用文的生命。

应用文在材料的选用过程中不准改变材料本身性质,必须保持材料的真实性,对材料的时间、地点、数据、事实过程及结果都不能任意改动。

记人,不仅确有其人,实有其事,而且人物的姓名、籍贯、相貌特征、脾气禀性都要刻画准确;叙事,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结果也都要交待准确,否则就会使材料本身的价值发生变异,导致歪曲事实的真相,弄虚作假的后果,失去应用文的主题应有的价值,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于事无补。

应用文要求的真实是“绝对的真实”,也就是说所有材料要确凿无误、持之有据。

不仅对搜集到的材料要反复核实,在材料的解释上,也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这是应用文选择材料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2.切题

切题就是围绕主题选择材料,使材料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材料是否切题,实质是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能紧扣写作主题,是否能具体显示或说明观点。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表现观点。

凡是能有力地表现、说明、反映主题的材料就选留,否则坚决舍弃。

3.典型

典型是指应用文的材料必须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又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的材料。

典型材料在应用文中能起到以一当十、以斑窥豹的作用。

也就是那些最能支持主题和说明问题的材料。

典型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定是重大的、惊天动地的材料,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例,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那些平常生活的小事,只要善于发掘,也能以小见大,反映事物的本质。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文体对典型材料有不同的选择,应用文注重典型的事例和数据,注重材料的具体性和概括性。

如题为《“小解放”为何俏销湖北》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在说明“优质服务获得良好口碑”这一经验时,采用了这样一则事实材料:

“去年10月的一天傍晚,河南省郑州市某单位的一辆小解放牌车在去广州途径武汉时,在武汉黄鹤楼处出现问题,求助电话打到了该销售中心,中心经理立即亲自带队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该车是用户对后驱动桥端面螺丝没拧紧而发生齿轮油漏尽,导致差速器锥齿烧损。

当维修人员在后半夜将修好的车交给用户时,用户激动地说虽然我们不属于该省管辖,又没带保用手册,并且问题又是因我们使用不当所致,你们还这样及时周到地服务,太让我们感动了!

‘小解放'走到哪服务到哪,此言不虚,以后再买车,还买‘小解放'。

”这一材料就是一则很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是典型的材料。

4.新颖

新颖是指应用文的材料能反映时代气息、时代风貌、时代精神,能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

应用文写作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作的即时之作,其主要的材料需选取能反映现实的新颖材料。

所谓现实是指,围绕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所存在的事实(数据)材料而非通过联想和推论得到的材料。

如在《新的消费热点:

出门旅游过年》一文中,为了陈述出门旅游过年的现状,就采用了大量的事实(数据)材料:

“根据国家旅游局对江苏、广东、云南、海南、北京、福建、广西、四川、黑龙江、湖南、山东、山西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今年春节期间,这些地区直接由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次比往年至少有15%的增长……以上13个省、区、市的旅行社,春节期间共接待旅游者124万人次,旅行社营业收入14亿元。

”文中采用的材料都是新近现实发生的,这是大多数应用文材料的特点。

新颖的材料大致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或新近提出的观点,包括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产生的新信息、新成就、就观念、新思想等,这类材料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较大的反响;二是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或新近提出的观点,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给人以新鲜感;三是老材料翻新意,从过去的材料中变换不同的角度发掘新意,并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仍能给人以新的思考和启迪。

四、材料的安排

材料的安排,是指在应用文写作中,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会的思路合乎逻辑地组织材料,使材料和观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用文写作安排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先亮观点,后兴材料

先用层、段、条首先概括出观点,然后列举理论材料或事实材料来陈述观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观点鲜明,引人入胜。

2.先举材料,后亮观点

先举事实、列举数字或说明根据,然后推出结论,归纳出观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事到理,说服力强。

3.边举材料,边亮观点

夹叙夹议,一边举材料,一边亮观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行文层层深入,容易使人理解。

第三课时

第三节应用文的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也叫布局、格局或谋篇,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进行的组合安排。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作者对客观事物、事理认识的反映。

文章的内部结构实际上是组分为合,组局部为整体的构造艺术,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安排段落、层次,怎样过渡、照应,安排线索、理清脉络等都是结构考虑的问题。

结构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大凡优秀的文章,无不在结构上独具匠心。

因为任何一个系统,往往有多重的具体存在形式,作为文章系统,能选出最佳的表现形式来构建文章,标志着作者写作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文章的优劣。

文章的结构与作者思路的关系十分密切,要使文章“言之有序”,首先要使自己的思路清晰。

思路是结构的基础,而结构则是思路的具体反映和外在表现形式上。

因此,要解决文章结构的问题,必须使自己的思路清晰、连贯、正确、周密。

二、结构的要素

结构的要素,也称结构的内容或结构的诸环节。

这里说的是指文章的表层结构,一般认为,文章结构包括标题、开头、层次、段落、结尾、过渡、照应等。

1.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是文章的有机构成部分。

标题要求充分体现主题,有的标题还有规范要求。

这与文学作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标题有着明显的不同。

拟定标题的要求,一是要贴切,就是标题能概括文章,文章切主题;二是要简洁,即用最少的文字,概括全文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三是要吸引人,就是标题要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主题。

应用文的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的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因此,公文标题的构成通常是: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一般文章式标题。

常用于简报、调查报告、总结、述职报告等事务文书。

它可分为单标题与双标题两种。

如《××职业技术学校二○○七学年度工作总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佳绩——××职业技术学校二○○七学年度工作总结》。

2.开头

开头是文章的起始部分。

应用文写作开头担负着统领全文,揭示主题或全文的作用。

文章能否一下子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关键在开头。

开头又是定基调的地方,能否定得准,也关系到全篇基调是否和谐统一的问题。

所以,开头既重要又难写。

应用文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应用文的开头必须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愈简洁愈好。

开头应当点题或揭示应用文的内容走向,并领起下文。

应用文常用的开头方式有:

概述式。

指概括叙述有关情况或背景材料的开头方式。

报告、会议纪要、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等文种常常采用这种方式。

目的式。

指阐述发文的意义、宗旨等作为开头的方式。

这种方式常用“为了”、“为”等介词构成的短语表明行文目的,也常用“根据”等句式表明行文依据。

如通告、通知、计划、招标书、投标书等文种常采用这种方式。

开门见山式。

指开篇直入内容或主题的开头方式。

如决定、意向书等文种常采用这种方式。

引述来文式。

指引述对方来文、来电的标题与发文字号作为开头的方式。

这种写法大多用于函、批复等回复性公文。

3.层次

层次,指文章划分内容表达的顺序。

层次在内容上有相对独立性,但层次之间又有意义和结构上的连贯性。

安排层次主要依文章的内容和性质而定,一篇文章划分的层次是否完整、清楚、合乎逻辑,直接关系到主题的表达,并影响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应用文常用的层次方式有:

总分式。

指各个层次之间表现为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结构形式。

在报告、总结、调查报告、会议纪要等篇幅较长的文章里,常采用“总、分、总”的综合交叉形式。

并列式。

指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互为并列的结构形式。

如合同、意向书、招标书、投标书等文种常用这种方式。

递进式。

指各个层次之间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结构形式。

因果式。

指各个层次之间按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顺序安排的结构形式。

如请示等文种。

时序式。

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安排层的方式。

常用于报告、总结、会议纪要、市场调查报告等。

三段式。

指公文常常采用的“发文缘由、事项、尾语”三层次结构形式。

如通知、通报、报告、请示、计划、总结、述职报告等。

4.段落

段落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习惯上称作“自然段”。

分段的目的,在于使文章表达条理化,把作者的思路和文章内容清晰、有序地表现出来,同时使文章有间隙、有停顿。

段落在形式上有明显标志:

开头空两格,另起一段要换行。

一般来说,层次决定段落的划分,划分段落是为了更有条理、有步骤地表现层次。

一个段落可以是一个层次,也可以是几个段落构成一个层次。

应用文常用的段落方式有:

提行式。

指以另起行表示内容转换的方式。

如会议纪要党以惯用语“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作为不同段落的区分。

条款式,又称条文式。

指以序数为标志,按不同意思分条列项划段的方式。

报告、通告、公告、调查报告、总结、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种常采用这种方式。

篇段合一式。

指一篇文章为一段的划分方式。

公文中的批复、转发、印发通知等常采用这种方式。

5.结尾

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终结部分,是文章的归宿点和落脚点,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应用文的结尾结尾要求自然、有力,讲究言尽意尽,不留“余味”,不添“蛇足”,更不能草率。

应用文结尾的目的是强化主题、明确任务,以达到预期的应用目的。

应用文常用的结尾方式有:

强调式。

指对正文中的主要问题作强调说明,以强化读者印象的结尾方式。

期求式。

指在正文结束后表达期求愿望的结尾方式。

常用于公文的上行文或函,如请示的结尾通常是:

“当否,请批示”、“以上内容如无不妥,请批准各地执行”等。

希望式。

指在正文结束后向读者提出要求、号召或希望的结尾方式。

该结尾方式可用于各种文体。

说明式。

指在文书结尾处补充说明某些内容的结尾方式。

该结尾方式常出现在经济应用文中。

秃尾。

这是一种没有结尾的结尾方式,正文结束即告全文结束,也称自然结尾。

除公文外,其他事务应用文也常采用。

6.过渡

过渡是文章上下内容、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

在行文中常常要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从一个段落进入到另一个段落,如果没有衔接的文字,文章就会显得突然,意脉也不会贯通。

因此,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层次、段落的穿结处,是文章的筋节所在。

应用文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