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9052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docx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及答案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走送之:

尝趋百里外:

      俟其欣悦:

 腰白玉之环:

 日再食: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⑤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原文填空:

①文章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②通过动作细节表现我虚心求教的句子:

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语:

①既加冠:

②持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翻译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11年滨州市中考真题)。

(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

馔(zhuàn)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

①帝:

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

皇帝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嗜:

②弗之怠弗:

③宋濂尝与客饮尝:

④间问群臣臧否臧: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诚然,卿不朕欺。

3.【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18年东营市中考真题)。

(10分)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

“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

“汝益乎?

”曰:

“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

“子尚未尽吾能也。

”……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乃曰:

“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

尼笑谢曰:

“孟浪迕客,幸勿罪!

”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

“汝大卤莽!

惹他何为?

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

注:

①罔,无。

②蹶仆,跌倒。

③舁,共同用手抬。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②有薄技,请以相授以:

③馆之客舍馆:

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3分)

12.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18广东(10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走送之      走(  )

(2)礼愈至      至( )

(3)腰白玉之环  腰(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是成为德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写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如人也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四)贵州2018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2‐16题。

(18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媵人持汤沃灌汤()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敝()

(4)略无慕艳意略无()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3分)

15.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6.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4分)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18—25题。

(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

21、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

22、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俄顷立就

③日沃汤数次④以故名高一时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4分)

①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25.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分)

 

(六)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2‐16题。

(18分)

{甲}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

汉朝人。

②不逮:

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

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

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

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

借。

⑦大学:

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②礼愈至至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偿④主人怪问衡怪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B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而不逮D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

(七)文言文对比阅读(共12分)

[甲]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无从致书以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以书赴告同学者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

为什么?

(4分)

 

(八)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

甲:

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

(1),辄以水沃面

(2);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

昏沉困倦。

2、辄:

就。

沃:

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

3、食不重肉:

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

(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益慕圣贤之道()(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28.读了以上两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出两点即可)(3分)

28、参考示例:

(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九)(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

“……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B.撰长书以为贽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

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

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5、【甲】与【乙】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3分)答:

5、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答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走送之:

尝趋百里外:

      俟其欣悦:

 腰白玉之环:

 日再食: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⑤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原文填空:

①文章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②通过动作细节表现我虚心求教的句子:

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语:

①既加冠:

②持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翻译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11年滨州市中考真题)。

(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

馔(zhuàn)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

①帝:

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

皇帝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嗜:

②弗之怠弗:

③宋濂尝与客饮尝:

④间问群臣臧否臧: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诚然,卿不朕欺。

3.【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二)类文阅读。

(10分)

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俄顷立就

③日沃汤数次④以故名高一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4分)

①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3.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分)

24、《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一、1.得到借抄书这件事跑超过约定的时间大声呵斥到、往等到腰上带着两次

2.①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②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③(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④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二、1.成年热水同“披”穿原来

2.寄居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3.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

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4.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3、

(一)1.①爱好②不③曾经④善,好评分:

共2分。

每空0.5分

2.①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②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

共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3.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

共2分。

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①取名,给……命名②完成③热水④名声、名气、名望

2.①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②所读的书,(他)一定抄写下来,抄完读一遍就烧掉。

3.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言之有理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乙文)宋濂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

座中的来客是谁?

饭菜是什么?

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

皇帝笑着说:

“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

“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类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很有名气。

《送东阳马生序》集锦

(二)(8分)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

“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

“汝益乎?

”曰:

“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

“子尚未尽吾能也。

”……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乃曰:

“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

尼笑谢曰:

“孟浪迕客,幸勿罪!

”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

“汝大卤莽!

惹他何为?

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

注:

①罔,无。

②蹶仆,跌倒。

③舁,共同用手抬。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②有薄技,请以相授以:

③馆之客舍馆:

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3分)

12.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

(3分)

10.答案:

①说出②把③安排居住④轻视

评分:

每小题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作用:

宾客反应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的精湛、武功的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②脉络清晰,张弛有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