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932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docx

历史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

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

从对比中体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振兴。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19—1923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加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给中国人民指明解放道路。

2.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斗争情况: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至6月4日,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采用游行示威和罢课的形式,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结果遭到镇压和逮捕。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至6月28日,以上海为中心,工人阶级为主力采用罢工、罢课、罢市的方式,运动波及全国。

迫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章、陆三人职务,拒绝在巴黎和会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在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向俄国学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

主要表现在:

(1发表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出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2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论战。

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3有计划的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创办适合工人的通俗理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

办补习学校和识字班,组织“五一”纪念活动。

(4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包括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壮大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2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干部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8个

(4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2.中共一大:

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

主要内容;(1通过党的纲领(2规定党的中心工作(3成立中央局

意义: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

1922.7,上海

内容;(1分析当时中国国情(2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3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意义:

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1924-1927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①20世纪初“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共两党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斗争目标。

②国共两党在过去斗争的教训中都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③共产国际努力促成国共合作,指示中共召开三大,作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和方针。

2.实现: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广州

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国内各民族平等的主张和实行“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

由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一种党内合作的形式。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二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发展

1.五卅运动掀起全国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潮;

2.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和农民运动的开展(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组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根据地。

(三北伐战争的进行

1.时间:

1926.7——1927.7;

2.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成果: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湘鄂赣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局部失败;

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3.失败原因:

①客观方面: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方面:

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4.大革命教训:

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领导权。

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927-1937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1.发动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后转战湘南和海陆丰。

意义:

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召开“八七会议”:

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实践斗争:

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领导经济建设。

②理论研究:

撰写《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要素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意义:

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①到1930年夏,在全国十多个省建立了大小十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万人。

②在毛泽东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连续粉碎了敌人三次大规模“围剿”。

③1931年冬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

(三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5.10-1936..10

1.长征的原因:

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掌握了党中央领导权,反对和排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领导权;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和博古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

2.遵义会议的召开:

1935.1

内容: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

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

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完成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会师,长征最后胜利结束。

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长征精神,推动了革命的不断发展;

③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了北方,开创了抗日救国斗争新局面。

四、进行抗日战争:

1937-1945,这一时期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也称八年抗战。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成为最富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日本政局法西斯化。

为转嫁危机,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占有了东北三省,并控制了华北地区;

③中国内战不断,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侵略情况:

①1937年7月7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进占北平、天津;同年8月13日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12月攻陷南京。

此后先后攻占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②在占领区制造南京大屠杀,成立“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研究细菌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合作的条件: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放弃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2.情况: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3、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1.抗战前期: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官兵(姚子青、谢晋元为代表英勇奋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但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丧师失地。

2.抗战后期: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1942年还派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救出了被围英军并确保了滇缅公路,1945年在英美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中共的抗日斗争

1.与国民党达成两党协议,促成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聂荣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3.取得平型关战役(林彪、百团大战(彭德怀等重大胜利,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4.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

5.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七大规定

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进行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这一时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8~1946.6

1.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但未解决军队和人民政权地位问题。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进行解放战争:

1946.6~1949.4

战略反攻阶段:

1947.6~1948.8,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主力决战和胜利阶段:

1948.9~1949.4,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军主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三实行土地改革: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四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1.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内容: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意义: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对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2.1949.3河北西柏坡追歼残敌,解放全国领土

3.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规定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为建国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4.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9北平

内容:

①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性质和各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

②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意义:

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组织准备工作;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既是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又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因而标志着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建立。

【教学反思】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