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855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docx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中发[1986〕15号文件的要求,由四百多位专家和数千名勘测、调查、试验、设计和研究人员参加的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工作已结束,并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

1959年所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防洪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

由于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

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方30余亿m3,兴建了荆江分洪等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御1954年类似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

上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

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

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约1000万亩。

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技城洪峰流量75000-80000m3/s。

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大于80000m3/s的有8次,其中1860和1870年洪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和105000m3/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m3/s左右。

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

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它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

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可拦洪120-200亿m3,减少中下游淹没农田250-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市的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

发电效益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主要供应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每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5000万t。

是供华中、华东地区的一个最优电源点。

它将为华东、华中地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并对缓和两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煤炭运输巨大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华东、华中地区工农业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两地区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目前即需从北方调入煤炭,进一步发展火电受到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制约。

华东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殆尽,华中地区剩余的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

据两地区电力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15年内两地区需新增电力8000万kw,30年内需新增1.7亿kw,按兴建三峡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预测2000年两地区从区外调入的煤炭仍分别达8500万t和4475万t,2015年分别达到1.7亿t和1.15亿t。

若不建三峡,煤炭运输将更为困难。

航运方面

据有关方面预测,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t。

目前川江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t。

主要原因是川江航道坡陡流急,在重庆至宜昌660km航道上,落差120m,共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制段46处。

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不修建三峡工程,虽可采取航道整治辅以出川铁路分流,满足5000万t出川运量的要求,但工程量很大,且无法改善川江坡陡流急的现状,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运输成本也难大幅度降低。

   二、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

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工作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l60、170、180m,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建设”等三种类型共六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即坝顶高程185m,一次建成;初期蓄水位156m,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移民按统一规划,20年连续移完。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

水电站位于河床溢流坝两侧坝后。

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多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位于左岸。

工程总工期18年,其中准备工程3年,从正式开工至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期为9年。

  三、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

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

这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认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一)枢纽工程设计和施工

三峡工程有优良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均可依靠国内力量解决,主要机电设备中除少量需引进外,绝大部分可以立足国内生产制造。

(二)地震和库岸稳定

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

建筑物按Ⅶ度设防。

建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Ⅵ度,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水库库岸基本稳定,经多部门平行调查,干流库岸100万m3以上的大、中型崩塌、滑坡体约140处,其中有22处建库后可能失稳,但距坝址均在26km以远。

经计算、实验,即使距大坝最近的新滩滑坡和链子岩危岩体整体滑入库内,坝址处的涌浪最高为2.7m,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由于建库后水面拓宽,水深加大,滑坡对航道的影响较建库前为小。

(三)工程泥沙问题

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2kg/m3。

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本研究清楚。

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采用这种运行方式(俗称“蓄清排浑”),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

据数学模型计算,防洪库容可保留85%,调节库容可保留90%。

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航道、港口和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可有保证。

如不考虑上游建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的有利影响,枢纽运用100年后,重庆市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99m,不会影响主要市区。

(四)人防问题

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底孔,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也很大,临战前可迅速降低水位运行。

加之水库为狭长的河道型,坝下游有40km的狭谷河段限制,据试验,万一大坝遭受核袭击,溃坝损失可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造成两湖平原的毁灭性灾害。

  四、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可行性研究

三峡水库淹没区有耕地35.7万亩(其中水田约11万亩),柑桔地7.44万亩,人口7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46%。

推算到2008年,包括人口自然和机械增长、新城镇占地移民等,规划可能需迁安的移民总人数为113.2万人。

三峡水库淹没耕地和农业移民的总量虽大,但分散在沿库岸长达2000km的范围内,分属于19个县(市),淹没耕地占各县耕地的0.15-5.88%。

根据调查和初步规划,移民安置区361个乡内,有需要改造的低产地200多万亩,荒山草坡300余万亩,可以改造、开发,用以安置移民;还可以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地实行防护,结合当地资源兴办二、三产业等。

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是足够的。

只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结合库区经济发展统一规划,移民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

此外,建议三峡电站发电后,每kw.h电费中提取3厘钱作为库区(含坝区)建设基金,促进库区改变贫困面貌。

目前,库区19个县(市)均已完成了初步的移民规划,并已进行了74项移民工程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五、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与环境专家组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分别组织60多个单位完成的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

建坝引起的水库淹没和河流水文、水力情势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基本原因。

三峡水库是一座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全长600余km,平均宽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增加约一倍。

库容系数(总库容与坝址年水量的比值)为0.09,而埃及阿斯旺水库为2,丹江口水库为0.55,因此,三峡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水库各月下泄平均流量仅在枯水季节有变化,均在天然流量的变化幅度范围之内。

生态与环境专家组的综合结论认为,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其中库区移民环境容量是工程决策中比较敏感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

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六、工程投资估算

按照我国水电工程投资估算的有关政策、规程、规范、定额和1986年末物价水平,估算三峡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为361.l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为187.7亿元,水库移民投资为110.6亿元,电网的输变电投资为62.8亿元。

第一批机组发电前的静态投资为169.2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111.l亿元,移民投资43亿元,输变电投资15.l亿元。

经反复研究,这个投资估算数作为综合经济评价的基础是可靠的。

  七、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

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暂行规定》,进行了工程的综合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

按影子价格和10%的社会折现率,对三峡工程本身的投入、产出和早建、晚建、不建三峡工程进行了动态经济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净现值(即产出总现值减投入总现值)为131.2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5%。

按规定,净现值大于零,或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10%,建设项目是可以接受的。

说明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衡量,兴建三峡工程是有利的。

对早建(假定1989年开工)、晚建(假定200l年开工)、不建(以其它工程替代)进行了综合分析,成果表明,三峡工程早建方案费用总现值最小,晚建方案费用现值大于早建方案,但小于不建方案。

说明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二)财务评价

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现行财务价格,分析了三峡工程的获利能力和贷款清偿能力。

根据以电养电的方针和有关规定,设想的资金来源是:

自有资金(包括葛洲坝电站和三峡电站投产后的收入)占64.7%;防洪、航运分摊的投资74.5亿元,豁免本息,由国家基建投资占11.9%;国内贷款109.8亿元,占17.5%,年利率9.35%;国外借款37.l亿元(l0亿美元),年利率8.5%。

三峡工程从第12年起机组陆续投产后,本身收益可以基本满足后期工程施工的资金需求,故筹措三峡建设资金的关键是前12年。

前12年需要资金180.3亿元,除去自有资金,实际需要筹措的资金总额为153.l亿元,其中国家基建投资22.8亿元,国内贷款76.8亿元,短期债券5.0亿元。

按500kV末端上网电价9.3分kw·h(这一电价是按10%的投资利润率测算的,低于新建水、火电站的电价)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利税率为12.1%,贷款偿还期和投资回收期均为20.6年,即在工程全部竣工后的次年,就可以还清全部贷款和回收全部投资,说明三峡工程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三)国家承受能力分析

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仅占工程建设期(1989-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均以1986年不变价计算)0.73%和1.23%,低于宝钢一期工程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总投资所占份额。

所需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消耗量占施工期国内生产总量的0.12%-0.33%,所需外汇约10亿美元。

国家完全有能力承担。

(四)物价上涨对经济评价影响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投入物和产出物均采用影子价格,并以规定的折现率计算出评价的主要指标,物价上涨对评价结论没有影响。

财务评价采用1986年末财务价格,若投入物价格上涨,则电价也同步上涨,因而对财务评价的结论也没有重大影响。

据估算,如投资上涨30%,电价需由9.3分/kw·h提高到12分/kw·h,这一电价仍是较低的,贷款偿还期和投资回收期仍基本不变。

  八、主要结论

1、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兴建工程经济上合理,财务上也是可行的。

2、三峡工程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从治理开发长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兴建三峡工程是必要的。

3、从中下游防洪和华中、华东能源紧缺的需要出发,并考虑尽量避免增加移民安置的困难,三峡工程以早建为宜。

4、建议国家提前对库区投资(每年约1亿元),帮助三峡库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利于今后三峡工程兴建时的移民安置。

5、建议尽快审查批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继续抓紧前期工作,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本文系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1989年重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本《可行性研究》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资助。

加拿大国际项目管理集团长江联营公司编制,于1988年6月举行的指导委员会(中国原水利电力部、加拿大、世界银行三方组成)第六次会议审查通过。

  一、摘要

  

(一)中国和长江资源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进行了独立的评价,据此提出了推荐方案,同时,也复核了过去对三峡水利工程所进行的工作。

在过去的十年内,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中国推行了全面的发展计划。

这就涉及到解决洪灾和干旱,交通运输阻塞,以及电力严重短缺等问题的重大挑战。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能帮助克服上述问题和促进华中经济发展的关键工程。

  从40年代至今,水利电力部所属的机构对长江三峡地段内的水利工程进行了研究;他们集中注意力于防洪、发电和改善重庆至宜昌650km河段的航运。

通过对15个可能坝址的鉴定和评价,最后选择了宜昌上游45km西陵峡内的三斗坪作为一个最佳的坝址。

  

(二)对本工程的需求

  防洪:

长江中游的富饶平原是工农业发达地区,一向受严重洪水的威胁。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185年起,共发生过200多次严重洪水。

目前,中游地区受洪水威胁的居民人数约为1000万人,预期在工程可能生效时将增至1450万人。

三峡水库提供的31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将有效地控制大至1000年一遇的入库洪水,从而使中游平原地区免遭淹没。

  航运:

目前,重庆至三峡坝址间的航运受到流速高、航道窄、水流浅和河湾急的阻碍,这些条件限制了驳船和拖船的吨位,同时也约束了运输量。

采用正常蓄水位160m,水库将几乎延伸至重庆,只留下一段河道在一年的部份时间内需单向航行。

  电力:

为了保持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首先解决其电力短缺,然后再进一步去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及早兴建三峡工程将保证在2000年后即可加以利用。

工程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将为宜昌下游易于受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提供效益,改善坝址

到重庆间的航运,并为川东、华中和华东联合电力区提供急需的可靠电源。

  (三)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和加拿大政府于1984年11月和1985年10月先后签订了两份谅解备忘录,1986年3月,水利电力部表示愿意聘请一家咨询机构,编写一份独立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从而为中国政府提供一份技术复核文件,以利于中国政府作出决策,并以此作为从国际机构获得资金的基础。

水利电力部决定聘请国际复兴和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为顾问。

  根据中加合作协议,水利电力部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简称CIDA)于1986年6月聘请加拿大国际项目管理集团--长江联营公司(简称CYJV)进行该项工作。

在水利电力部及其所属机构的高级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可行性研究在加拿大和中国两地开展。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

在国际金融机构可以接受的基础上,很可靠地确定三峡工程在技

术上、经济上和财务上是否可行。

对于每一个比较方案,均考虑了以下这些专题:

  1.移民安置;

  2.环境问题;

  3.泥沙淤积对航运、库容和电厂运行的影响;

  4.临时和永久性的航运设施;

  5.发电和防洪;

  6.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方法、施工设备以及全部物资和服务的供应;

  7.国内和国外费用的估算;

  8.经济论证分析;

  (四)可行性研究

  1.技术论证

  对工程的基本设计数据,包括地质、水文和泥沙,经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的复核,已经确认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建议的关于坝址选在三斗坪以及临时和永久性建筑物的基本布置。

  三斗坪坝址提供了优质花岗岩地基,其地形便于导流并适合于布置永久建筑物。

修筑围堰所需要的材料和混凝土骨料,大部分可得之于永久性建筑物的开挖料。

 

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是低的。

根据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的计算,在最大可信地震的情况下,所建议的建筑物将是稳定的。

对水库蓄水可能诱发的地震后果也进行了评价,其后果是不显著的。

所有现在的和潜在的大型滑坡均经鉴定,那些有活动迹象的正在被监测,没有一个对大坝或水库形成威胁。

  通过对各种水位方案的研究,优选的工程总体布置保持不变。

拦河大坝的中部为溢流坝,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每一个厂房坝段的下游紧接发电厂房。

为了便于航运,在大坝北侧的左岸设一临时船闸和双线五级连续阶梯式船闸。

  在施工方面,建议分三个阶段进行导流,第一阶段,围往中堡岛和右河槽,以便修筑纵向混凝土围堰和导流明渠。

第二阶段,为了建造左岸发电厂房和溢流坝,在主河槽修筑围堰,使江水流经导流明渠。

第三阶段,在右岸导流明渠修建碾压混凝土围堰,让江水流经溢流坝内的临时泄水道。

这样,在进行右岸发电厂房修建的同时,水库可以部分蓄水,使左岸发电厂房得以运行。

  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确认了所有永久性和临时性建筑物的选择和总体布置,然而,在复核了发电厂房和溢流坝之后,提出了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可以降低费用,对工程有利。

本报告建议,把发电机组从乃台减少到22台。

由于机组较少,厂房将被缩短,可留出地位在中央河槽部位增加另外的4个溢流坝坝段。

溢流坝泄洪容量的增加将改进工程的安全,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和增加可利用的防洪库容。

  2.施工进度

  最关键的项目是:

  一期:

开挖导流明渠29个月;

  二期:

修建围堰和基坑抽水11个月,溢流坝和厂房坝段的坝基开挖和混凝土浇筑45个月;

  三期:

完成碾压混凝土围堰4个月。

  从本工程的规模、复杂性和建设工期出发,有效的工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平行活动和相互有关的合同,因此,需要有一个权力集中的工程管理机构进行仔细的规划和监督。

这个机构应能果断决策并能贯彻实施。

  3.经济费用评价

  工程的总费用和包括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减轻环境影响、输电、运行和维修等费用。

各比较方案的费用见表1。

  表:

 各比较方案经济费用① 单位:

百万元

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 工程建设

费用②  输电费

用③  移民安

置费用  减轻环境

影响费用  所有运行和

维修费用  总计 

 150/130  8062  36  2967  175  442 12182 

 160/140④  8176  610  4045  194  492 13517 

 170/145  8291  646  5803  224  536 17238 

 180/150  8405  717  7281  536  585 17238 

  注:

①经济价值是以10%的折现率折算到1987年年中的价值;

    ②坝顶高程为185m;

    ③在有三峡情况下增加的系统费用;④推荐方案。

  三斗坪全部工程费用是按承包商的方式估算而定。

为便于以下的评价,这些估算是以财务价格和经济价格两种标准计算的。

相比之下,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对长办基本方案的财务费用的估算,比长办自己估算的高6.5%。

  4.经济效益评估

  防洪:

三峡工程将减少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洪水灾害。

防洪效益用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减少的损失来确定。

下游受洪灾威胁的地区有20000km2,其中10400 km2为耕地。

目前,受威胁的人口为1000万人。

  即使没有计入人民的生命损失,防洪效益也是巨大的。

  航运:

三峡工程形成的水库将改善宜昌至重庆段的航运。

水运运费将降低,水运系统的能力将增加。

航运效益是相当于通过长江上游走廊的货运和客运费用的降低部分。

电力:

三峡工程效益的主要部分来自发电。

水利电力部已确定川东、华中和华东三地区为用电潜在市场。

预测到2010年,上述用电区的总需电容量为12280万kW。

届时,三峡工程的容量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低于14%,将与系统完全联成一体。

  5.其他方面

泥沙淤积:

多年来,对泥沙问题已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借鉴了中国其它水库采用的控制泥沙淤积的成功策略。

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复核了这些成果,认为它们是符合国际标准的。

此外,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研制了一个独立的数学模型,用不同的方法核对中国的研究成果,结果极为吻合,因而确认了中国成果的基本的适用性。

中国的成果表明:

  

(1)水库的泥沙淤积状况在大约100年时将达到平衡。

那时90%的水库有效库容仍可 

使用;

  

(2)坝址处的泥沙淤积不会严重干扰航运和发电运行。

但是,船闸的上游和下游引航道可能需要疏浚;

  (3)水库常年回水区的航运条件将得到改善,为了在枯水季节,保持3m深的航道,将需要在重庆附近进行某些河道整治和疏浚工作;

  (4)水库运行30年之后,葛州坝下游可能出现深达1.7m的河床冲刷。

可能需要修建丁坝或采取其他结构措施以保持葛州坝船闸槛上有合适的水深。

  环境:

三峡工程库容不太大,对自然水流状况的影响有限。

其季调节库容仅为平均年径流量的2.6%。

因此,对下游流量的改变很小而且历时很短。

此外,工程将影响的地区在若干世纪以来已被人类高度开发利用。

这些地区现存的未被破环的自然环境极少,因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说来将是不太重要的。

为开发三峡工程实施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将提供制定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机会,这一规划包括在总的工程管理组织中建立环境部门。

  在复核了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后,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得出结论,认为在拟定并执行减轻环境影响和监测计划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在环境方面是可行的。

  移民安置:

根据选择的不同正常蓄水位,三峡水库库区的移民安置人数为55~120万人,相应的移民费用为工程总费用的30~46%。

中国政府的意向是,移民安置计划不仅仅是赔偿的计划,而应是积极促进库区经济的发展,使移入人民和安置区的老居民两方都受益。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规模及其复杂的程度需要建立更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负责移民安置规划和财务管理。

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推荐方案的移民费用估计为83亿元,相当于工程总费用的1/3。

  假如财源和组织机构能及时解决,加拿大长江联营公司的结论认为,正常蓄水位为150m和160m的移民安置是可行的,但还不能完全肯定更高蓄水位时移民安置的可行性。

6.比较方案评价和推荐方案的选择在规定的水库水位范围内,对大量的比较方案进行了评价。

最优的组合方案是根据净效益现值,移民安置对社会的影响,环境问题等非货币因素,以及将来在费用和效益方面的不确定性来选定的。

  

(1)工程任务:

下游地区防洪,100年一遇洪水,荆江分洪区不分洪,沙市水位不超44.5m高程。

1000年一

遇洪水,荆江分洪区分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