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646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ocx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

王德顺学号:

090F24131017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指导教师意见:

(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填写要求:

1.请指导教师按以上要求填写意见,

2.学生在上传论文时不得将以上括号内的内容删除。

3.当学生论文评阅成绩不及格重写时,指导教师要重新填写意见及新的指导日期。

(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意见时请将填写要求删除,学生论文不及格后,每次重新撰写的论文指导老师都要重新填写指导意见,否则评阅老师不予以评阅!

该论文选题符合专业要求,通过掌握及参考的资料,对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分别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叙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体现了技术的实施性、实用性。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可靠的实验结果及计算数据,写作格式符合论文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仍有部分不足之处,文章的论述深度不够,且有部分错别字。

 

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姓名

何玉婷

所在单位

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时间

2015.1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王德顺学号:

090F24131017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评阅意见:

(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填写要求:

1.请评阅教师按以上要求填写意见,

2.上传论文时不得将以上括号内的内容删除。

3.当学生论文评阅成绩不及格重写时,评阅教师要重新填写意见及新的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填写评阅意见时请将填写要求删除,学生论文不及格后,由论文指导老师重新提交的论文,评阅老师都要重新填写评阅意见!

 

修改意见: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

所在单位

评阅时间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王德顺

日期:

2015年09月22日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网络信息系统己成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甚至成为一个关乎国家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团此,网络安全就成为国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动态防护技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之后的又一道安全闸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发现正常的通讯和异常的入侵行为,不仅可以减少人工分析和解码带来的繁重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适应性。

基于此,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和网络技术持续高速发展,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的角落。

黑客们受政治、经济或者军事利益的驱动,对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构的网站,展开了越演越烈,无孔不入的入侵攻击。

与此同时,后果重大且影响恶劣的网络事件。

比如前两年的熊猫烧香一每年都有发生,这一切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是重大且无可挽回的损失。

近年来电子商务与其它网络经济行为的繁荣,更加激化了入侵事件的增长.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是人们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1]。

通过高效的入侵检测,可以及时得识别出网络流量中的入侵行为,在此基础上,或触发自动响应步骤,或提醒系统管理员采取措施及时应对,从而有效得阻断恶意行为,避免遭受进一步损失。

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当今社会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一)入侵检测简介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用户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或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

因此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能够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或系统进行监测。

入侵检测的实现一般通过执行以下任务:

监视并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

识别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及时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重要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及跟踪管理。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操作系统应对网络攻击,增强操作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架构

一般而言,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有两种标准。

一种是按系统所处理的数据的来源来分,另外一种按照检测非法事件的方法来分。

根据所处理的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主机的((HIDS)与基于网络的((NiDS)。

如图2-1所示,NIDS通过监控网络流量来检测入侵行为。

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抓取并分析流经网络上某些关键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处于混杂模式的网卡上的包来监控网络行为。

图2-1NIDS示意图

而如图2-2所示,HIDS驻存于主机上,只负责保证该台主机的安全,它监控的数据包括着经过该台主机处于非混杂模式的网卡的所有数据包和本机的系统日志,系统调用等本机信息,这里要强调的是HIDS监控的网络数据包都是针对它所驻存主机的。

这两种IDS各有长处。

相对来说,由于获得的数据非常丰富详细,HIDS有相对很高的检测率和很低的误报率,但毕竟HIDS只监控一台计算机的行为,而完全无视网络中其他计算机的存在,因而存在对威胁反应迟钝的问题,当它在本机上发现入侵迹象时,攻击者针对目标网络的意图往往已经部分实现。

此外,高水平的攻击者可以通过诸如修改本机的日志文件等手段来逃避检测。

所以HIDS一般来说是作为网络纵深防御体系的最后一段防线[3]。

而NIDS则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防线。

由于NIDS只监控网络数据包,可供其分析的数据远不如HIDS获得的数据丰富,所以NIDS对整个网络系统的监控在某种意义上是粗粒度的,其检测率相对较低,而误报率相对较高。

但NIDS对入侵的整体状态敏感,能够在入侵发生的早期做出及时反应,一般作为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防线。

图2-2HIDS位置示意图

(三)入侵检测分类及技术分析

根据检测的方法可将入侵检测分为两大类型:

误用入侵检测和异常入侵检测。

误用入侵检测又称为特征检测或滥用检测,其是根据已知攻击的知识建立攻击特征库,通过用户或系统行为与特征库中各种攻击模式的比较确定是否有入侵发生。

该检测系统的优点是误报少,准确率高;局限是它对未知的攻击无能为力,对具体的系统依赖性太强。

异常检测是假定所有入侵检测行为都是与正常行为不同的。

对“正常”行为特征轮廓的确定、更新和特征量的选取是异常检测技术的关键。

异常检测技术的局限在于:

并非所有的入侵都表现为异常,而且系统的轨迹难于计算和更新。

1.误用入侵检测

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大致有专家系统、模式匹配与协议分析,基于模型、键盘监控、模型推理、状态转换分析、Petri网状态转换等方法。

下面就专家系统、状态转换分析进行分析论述。

(1)基于专家系统的误用检浏方法。

现有多数采用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来检测系统中的入侵行为,即将入侵行为编码成专家系统的规则,每个规则具有“IF条件THEN动作”的形式,其中条件为在某一入侵发生的条件、动作表示规则被触发时入侵检测系统所采取的处理动作。

专家系统的建立依赖于知识库的完备性,知识库的完备性又取决于审计记录的完备性与实时性,这种方法的缺陷是规则库的全面性问题以及专家知识的获取和规则的动态更新间题;专家系统运行时需要分析所有的审计数据,这存在效率问题;另外如何在大型系统上获得实时连续的审计数据也是个问题。

(2)基于状态转换分析的误用检刻方法。

状态转换分析是将攻击表示成一系列被监控的系统状态转

移,攻击模式状态对于与系统状态同时有状态转移的条件判断,事件类型无需与审计记录一一对应。

但攻击模式只是说明事件序列,因此不适合描述更复杂的事件,没有通用方法来剪除部分攻击匹配,所以不善于分析过分复杂的事件,而且不能检测与系统状态无关的入侵。

2.异常入侵检测

基于数据挖掘、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的异常入侵检测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1)基于数据挖掘的异常入俊检测。

通过从审计记录中提取隐含的、潜在的有用知识,主要是利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提取与入侵活动相关的系统特征属性,并根据系统特征属性生成入侵事件的分类模型,用于入侵事件的自动识别。

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但其实现需要大量的审计数据作为基础,系统学习过程较慢,难以做到实时入侵检测。

另外数据挖掘是建立在大样本的基础上的,而对于入侵检测来说,得到足够的样本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

(2)基于神经网络的异常入侵检测。

神经网络由大量的处理单元组成,单元间通过带有权值的连接来进行交互。

来自审计日志或正常网络访问行为的信息,经数据信息预处理模块的处理后作为输人向量,使用神经网络对输人向量进行处理,从中提取用户正常行为的模式特征,并以此创建用户的行为特征轮廓。

这要求系统事先对大量实例进行训练,具有每一个用户行为模式特征的知识,从而可以找出偏离这些轮廓的用户行为,否则就会使系统性能变差阁。

神经网络的缺点是:

训练时间长,依赖于训练数据集,建模代价高,而且对判断为异常的事件不能提供解释或说明。

通过训练各个功能专一、结构简单的小神经网络,联合构建功能强大的神经网络也是目前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当有新的数据加人时,只需对小型网进行调整,无需对整个神经网络进行重新学习。

(3)基于支持向童机的异常入侵检测。

目前为止应用于入侵检测的SVM有二分类SVM,N分类SVM,针对无标签数据分类以及大量训练样本的SVM。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异常入侵检测分为两步:

(1)训练:

在某种SVM训练算法下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分类器训练,结束时可得到SVM决策函数。

(2)检测:

先将待检测数据转换成SVM接受的输入向量格式,然后利用训练阶段得到的决策函数对输入的向量进行分类,得到的结果即为检测结论。

SVM应用于入侵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SVM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函数的选择,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指导核函数选择;SVM的训练速度受数据集规模的影响极大;现有SVM理论仅讨论具有固定惩罚系数的情况,而实际上正负样本的两种误判往往造成损失是不同的。

 

三、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

(一)入侵技术在不断发展

入侵检测技术以网络攻击技术研究为依托,通过跟踪入侵技术的发展增强入侵检测能力。

在因特网上有大量的黑客站点。

发布大量系统漏洞资料和探讨攻击方法。

更为令人担优的是有组织的活动,国外己将信息战手段同核生化武器等列在一起,作为战略威慑加以讨论。

破坏者所具备的能力,对我们是很大的未知数,入侵技术的发展给入侵检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预先了解所有可能的入侵方法是困难的,因此一个有效的入侵检测系统不仅需要识别已知的入侵摸式,还要有能力对付未知的入侵模式。

(二)入侵活动可以具有很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

有预谋的入侵活动往往有较周密的策划、试探性和技术性准备。

一个入侵活动的各个步骤有可能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跨度和相当大的空间跨度之七分别地完成。

给预警带来困难。

一个检测模型总会有一个有限的时间窗口,从而忽略滑出时间窗口的某些事实。

同时,检测模型对子在较大空间范围中发生的的异常现象的综合、联想能力也是有限的。

(三)非线性的特征还没有有效的识别模型

入侵检测技术的难度不仅仅在于入侵模式的提取,更在于入侵模式的检测策略和算法。

因为入侵模式是一个静态的事物.而现实的入侵活动则是灵活多变的。

从技术上说,入侵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入侵检测技术在理论上、模型上和实践上还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在市场上能看得到的入侵检测系统也都处在同一水平。

面对复杂的网络入侵活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不仅仅包括入侵技术的研究,更要重视建立入侵检测策略和摸型的理论研究。

 

四、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的同时,入侵技术也在日新月异。

高速网络,尤其是交换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过加密信道的数据通信,使得通过共享网段侦听的网络数据采集方法显得不足,而大量的通信量对数据分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对入侵检测技术有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一)分布式入侵检测

分布式入侵检测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针对分布式网络攻击的检测方法;二是使用分布式的方法来检测入侵攻击,其关键技术为检测信息的协同处理与入侵攻击全局信息的提取,传统的IDS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同时不同的IDS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工作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技术架构。

(二)智能化入侵检测

智能化入侵检测,即使用智能化的方法与手段来进行入侵检测。

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来构建入侵检测系统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具有自学能力及自适应能力的专家系统,它实现了知识库的不断更新与扩展,使设计的入侵检测系统的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尽管已经有智能体、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技术领域应用研究,但是这只是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对智能化的IDS加以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三)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使用安全工程风险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来处理网络安全问题,将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处理,从管理、网络结构、加密通道、防火墙、病毒防护和入侵检测等多方位对所关注的网络作全面的评估,然后提出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

(四)应用层入侵检测技术

许多入侵的语义只有在应用层才能理解,而目前的IDS仅能检测如Web之类的通用协议,而不能处理如Lotus-Notes、数据库系统等其他的应用系统.许多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与中间件技术及对象技术的大型应用,需要应用层的入侵检测技术保护。

(五)互操作性亟待提高

目前,IDS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山大王纷争时代.不同的IDS之间及与其他安全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很差。

为了推动IDS产品及部件之间的互操作性,DARPA和IETF入侵检测工作组分别制订了CIDF和IDMEF标准,从体系结构、API、通信机制、语言格式等方面规范IDS.

 

五、入侵检测系统在银行中的应用

(一)银行网络安全分析

1.银行网络安全风险

银行网络上的系统一般包括综合业务系统、清算系统、企业内部网系统等,DDN,X.25,帧中继、PSTN相互连接在一起,除了部分业务系统是通过加密传输之外,儿乎没有其他安全措施,就目前的网络结构而言,银行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有以下儿种:

(1)缺乏安全认证手段

银行各系统的登录及远程操作目前的安全手段是用户的帐号与密码,缺乏有效的安全认证手段,一旦密码被盗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银行的业务系统。

(2)银行外联网络缺乏安全防护

目前各银行中间业务及各种代理业务发展迅速,与外单位联网大都是和内部网络共用同一设备,内外网络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和隔离手段,这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缺乏安全审计及监控机制

对于银行内部员工的违规操作和恶意侵入没有有效的监控机制。

实际上在系统入侵事件中,最大的一部分往往来自于系统内部。

(4)银行业务系统间缺乏有效的访问控制措施

银行的各业务系统虽然在逻辑上相互隔离,但一般是共用一个物理网络,没有有效隔离,存在安全隐患。

(5)银行业务系统面临Internet黑客攻击

很多银行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为客户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和网上银行业务服务,电了商务的发展要求银行提供网上支付服务,这样大量的黑客会蜂拥而入!

企图通过Internet对系统进行攻击。

2.银行的网络安全现状

目前银行计算机系统的系统级和应用级所采用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在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上,银行的业务系统核心数据记录都采用了对关键字段加密形成保护字段,来保证数据记录修改的合法性和防止数据的非法篡改;

(2)访问权限控制:

对数据库的访问,前后台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对计算机后台主机各种口令的保管、移交和修改等制度;

(3)在通讯安全方面,通过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向中心节点签到的方式来确认通讯对等方的身份,由中心节点分发密钥,并在交易报文的传输过程中设置消息认证字段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数据不至于在数据交换和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篡改;对所有本地的交易采用密码校验;通过程序设计来屏蔽非法请求,此外在系统与外部连接都用防火墙和拒绝服务技术,禁止外部系统通过网络系统提供的服务访问到核心系统;

(4)在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签到的方式对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并根据操作员的权限表对操作员进行权限控制。

但应用系统建设中普遍存在设计不规范,没有安全设计、缺少平台支持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思想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

在银行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应用中提供了主动保护网络的作用,它能够白动探测网络流量中可能涉及潜在入侵、攻击和滥用的模式.入侵检测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和确保网络安全所需要的培训级别和时问,通过这些功能,入侵检测解决了网络总体安全性与策略兼容的大部分难题。

从理论上说,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安装于网络信息集中通过的地方,如中心交换机、集线器等上面,对所有通过的网络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对攻击行为做出响应。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安装于受保护的主机上,收集信息,对主机攻击行为做出响应。

但是目前主要的商业系统大多是混合使用多种技术,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分类为基于网络或基于主机,或基于误用还是基于异常,而且很多系统也不只是具有入侵检侧和响应功能,还具有很强的网络管理和网络通信统计的功能。

(三)银行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如图5.1所示的入侵检测系统。

在每个网段和重要服务器上都安装了入侵检测系统,以保护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

为了弥补常规入侵检测系统在对抗特定类型的攻击时所存在的不足,同时在银行网络安全防御系统中配置了基于网络安全日志的入侵检测系统,在保障本单位网络不受外来攻击的情况下,更避免我们的机器成为攻击者的傀儡主机。

图5.1银行入侵检测系统拓扑结构

如上所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响应三部分:

1.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系统的第一步工作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而且,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

信息的来源一般来白四个方面:

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

2.信息分析

对上述四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

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模式匹配就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网络入侵和系统滥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

模式数据库可以不断的升级,将最新的入侵模式加入到系统,使系统能对最新的入侵做出响应。

统计分析方法首先给系统对象(如用户、文件、目录和设备等)创建一个统计描述,统计正常使用时的一些测量属性(如访问次数、操作失败次数和延时等)。

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基于专家系统的、基于模型推理的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等等。

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改,这经常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属性,它在发现被更改的、被特洛伊木马感染的应用程序方面特别有效。

3.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一旦发现有符合已知的攻击行为模式或可疑的攻击行为,就做出响应。

主要的响应方式有:

记录日志;发出报警声;发送电了邮件通知管理员;切断连接等安全控制入侵检测系统就是执行误用检测或异常检测的系统。

银行入侵检测系统要能通过实时的检测,检查特定的攻击模式、系统配置、系统漏洞、存在缺陷的程序版本以及系统或用户的行为模式,监控与安全有关的活动。

它主要有探测器、分析器、管理器等儿个部分,各部分间的关系如图5.2所示:

图5.2银行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数据源为入侵检测系统提供最初的数据来源,入侵检测系统利用这些数据来检测入侵。

数据来源包括网络包、审计日志、系统日志和应用程序日志等,其中网络数据包是首要需检测数据。

探侧器从数据源提取出与安全相关的数据和活动,如不希望的网络连接或系统日志中用户的越权访问等,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分析器做进一步分析。

分析器的职责是对探测器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未授权或不期望的活动,就产生警报并报告管理器。

管理器是入侵检测系统的管理部件,其主要功能有配置探测器、分析器;通知操作员发生了入侵;采取应对措施等。

管理器接收到分析器的替报后,便通知操作员并向其报告情况,通知的方式有声音、E-mail,SNMPTrap等。

同时管理器还可以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如结束进程、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和网络的访问权等。

操作员利用管理器来管理入侵检测系统,并根据管理器的报告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管理员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管理者,负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策略和部署入侵检测系统。

安全策略是预先定义好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银行网络中哪些活动可以允许发生或者外部的哪些主机可以访问内部的网络等。

安全策略通过应用到探测器、分析器和管理器上来发挥作用。

(四)银行入侵检测系统功能

该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并向网络管理人员报警;对异常活动的统计分析;操作系统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该入侵检测系统采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系统分为两层:

传感器和管理器。

传感器包括网络传感器、服务传感器和系统传感器三类,其中网络传感器主要是对网络数据的分析检测,服务传感器主要是对服务器中进出的网络数据、系统日志和重要系统文件的检测,系统传感器主要是对系统日志和系统文件信息的检测。

管理器则包括控制台、事件收集器、事件数据库和告警数据库四个部分。

此系统比较适合银行这种大型网络使用,所以将它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六、结论

入侵检测技术一直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热点与难点。

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的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的影响已经并将继续深入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

而受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动机的趋势,针对网络的黑客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动则导致数目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心的动荡不安。

如何及时准确的检测出海量网络流量中隐藏的少数异常流量,将网络威胁控制在初始阶段从而化解于无形,是入侵检测技术要达成的目标。

由于网络本身的复杂性,攻击的手段多样性与不断进化,使用单一的入侵检测技术很难达到准确高效的识别出异常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