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8644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1.【2015年秋学期高港实验学校第一阶段测试】阅读《悠长的铃声》,完成12-15题。

(14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

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

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

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

迟到就迟到吧!

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

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

可是,说什么好呢?

说谢谢您把铃绳拽的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

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

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

“侯师傅好!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

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

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

“师傅好!

”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

“你就要走了。

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

侯师傅!

”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选文有改动)

1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分)

1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5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3分)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那位老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15.(4分)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

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答案:

12.(4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

(1分)“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

(1分)

13.(5分)

(1)(2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3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或: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14.(3分)关键词:

善良,宽厚。

(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5.(4

分)

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2015年秋学期姜堰四中第一阶段测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20分) 

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父亲不肯,说他没病。

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

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

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

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

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

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

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

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

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

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

我容易吗?

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

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

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

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

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

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

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

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

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

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

“爸爸!

”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

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

“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

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

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

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

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

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

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

父亲问:

“孩子,想啥呢?

”我

说:

“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

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

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8.阅读全文,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6分)

 

(1)对于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我”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从中流露出儿子对父亲什么样的态度?

(2分) 

(2)有一天,当“我”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而让他多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

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3)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时,我是怎样回答的?

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9.结合语境,写出你对下面句中加引号的词语的理解。

(4分)

(1)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

(2分)

(2)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

(2分)

20.朴素的语言往往饱含着深爱、大爱。

试谈谈你对下面一个句子的理解。

(4分)

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

“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21.文章最末画线句如何理解?

有何作用?

(6分)

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答案:

18.(6分)

(1)我先是提出带父亲去看病,当父亲“不肯”时,我“恼火”,流露出“我”对父亲的不满和抗议。

(2分)

(2)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寥寥数语勾画出父亲不愿让儿子为自己担心的关怀与体贴之情。

(2分)

(3)“我”响亮地回答“是”,我被父亲感动了,此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与敬爱之情。

(2分)

19.⑴指睡觉的整个过程没有间断(2分)。

⑵这里指头发掉的多、掉的快(2分)。

20.这个句子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别人擦背的艰辛(1分),意外被儿子碰见又怕让儿子没面子的难为情(1分),表现力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1分)。

21.理解:

“朝圣般拂过”写出了我为父亲擦背时的慎重态度,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无比崇敬之情;“条条隆起”写出了父亲的年老、瘦弱,为别人擦背的艰难、辛苦,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疼惜之情;“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中所包含的爱的理解,心头充满了温馨的甜蜜感觉。

(4分,答到两点即可)

作用:

升华主题,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2分)

3.【2015年秋学期省泰中附中第一阶段测试】阅读《安恩和奶牛》(节选),回答问题。

(12分)

⑴“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

” 那人问道。

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

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

“它不是卖的。

”她回答说,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

那个男人惶

惑起来,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这头奶牛。

   

⑵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⑶“喂,这头母牛多少钱?

”   

⑷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⑸“它不卖的!

”   

⑹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

“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⑺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

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

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

“不!

”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⑻“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

”那人问道。

⑼“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⑽“是吗?

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

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

”这个男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⑾“是呀,当然是的喽!

”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

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11.先后有四拨人来买安恩的奶牛,根据节选内容,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4分)

12.赏析第⑴段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

(4分)

13.说说选文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4分)

答案:

11.锱铢必较精明利落死乞白赖刨根究底(4分)

12.用神态、动作描写(答细节描写也对)(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买牛人对奶牛的喜爱(1分),侧面烘托出奶牛之好及安恩老人对奶牛的珍视和尊重(2分)。

13.节选内容情节安排巧妙,作者设置悬念,让小说情节有波澜。

(4分)

4.【2015年秋学期省泰中附中第一阶段测试】阅读《生命生命》一文,回答问题。

(8分)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

那样鲜明!

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

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4.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分)

15.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3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呼唤“生命”,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B.写小飞蛾,是为了告诉人们:

小飞蛾是一条生命,一切生命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C.心脏的跳动,让“我”感受自己的生命,强烈的生命意识震撼了“我”,让“我”严肃地思考人生。

    

D.文章呼唤人们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自己有限的人生活得光彩而有价值。

答案:

14.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生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跳动感受自己生命这三件寻常小事。

(3分)

15.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分)

16.B(2分)

5.【2015年秋学期省泰中附中第一阶段测试】阅读《爸爸去哪儿了》一文,回答问题。

(20分)

⑴男孩原本是个健康正常的孩子。

但是,一场大病夺去了他宝贵的视力,男孩从此失明了,那年,男孩才六岁,正值一个少年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而他却从此只能永远与黑漆漆的世界为伴。

   ⑵男孩的父母为此不知道哭过了多少个昼夜,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一切力量都无法挽回孩子的光明了。

夫妻俩经过了多少个昼夜的思索后,终于释然了。

他们想,既然孩子已经失去了光明,就不能再让孩子失去了快乐。

于是,他们挖空心思给孩子找乐儿,最后,还是母亲想到了孩子的心坎里——弹弓!

   ⑶“对啊!

我怎么没有想到……”父亲话说到半截,便呜咽起来,“可是,眼前这情况,让我们孩子怎么玩?

他已经完全看不见了……”

   ⑷“没事啊,亲爱的,别伤心,我们可以慢慢帮他啊。

”母亲赶紧笑着把话题绕开。

   ⑸于是,每到双休日的下午,户外的草坪上总会出现一家三口的身影。

⑹那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男孩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找回了自己的快乐。

在母亲的指导下,男孩裹好石籽,拉满了弹弓。

前面十米开外的地方就是一个啤酒瓶子,男孩紧握的弹囊一松手,“子弹”就嗖地射了出去。

开始,孩子怎么也打不中,所以,不免有一阵大哭大叫,男孩未失明以前,是伙伴们心中公认的“神枪手”,他玩弹弓,几乎是百发百中!

但是,男孩没有了视力,连瞄准都要靠母亲帮助。

   ⑺开始那几天,男孩痛苦极了,幸亏有母亲在旁边开导:

“孩子,相信妈妈,你一定能行的!

只要你朝着正前方自己心中的目标射击就行了,别考虑太多!

”男孩听从了母亲的话,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哗啦——男孩欢呼雀跃,他高兴极了,他竟然射中了!

“妈妈,我成功了!

”孩子激动地说。

(A)此刻妈妈的眼中,泪水已经夺眶而出。

   ⑻从此以后,每逢双休日,男孩总会准时去到草坪上玩弹弓,他的成绩逐渐上升,最重要的是,男孩从此以后,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变得开朗多了!

   ⑼又逢双休日,男孩的弹弓射击技术越来越高超了,他几乎也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能够达到百发百中了!

那天下午,男孩拉弓,射击——一口气射碎了20个瓶子。

这时候的他突然发觉,每次来玩,都是妈妈陪着他。

“妈妈,爸爸去哪儿了?

为什么每次都不来陪咱们?

”孩子奇怪地问。

   ⑽(B)男孩的母亲强压住了心中的酸楚,含着泪却不敢哭出声来,她对儿子说:

“孩子,爸爸工作忙,所以只能妈妈陪你来了,但是,你的进步爸爸都知道,放心吧!

   ⑾“双休日爸爸还要工作吗?

”男孩继续追问。

⑿(C)母亲的泪簌簌地从脸上滚落下来,直滴到碧绿的青草上。

男孩哪里知道,他每次玩弹弓,父亲都在啊!

父亲的任务就是拿着一只锤子,在儿子子弹的正前方配音。

  

⒀这就是男孩的父亲,他时不时还要忍受男孩射过来的“子弹”的袭击,那可是结结实实的石籽啊!

男孩每次拉的都是满弓!

他的父亲只能周身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哪怕是炎热的夏天,头上还要戴上帽子,连头盔都不敢,因为,他生怕异常的击中声音会让自己露馅儿!

   ⒁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上播种着至诚至深的爱,有时候,尽管我们看不见,但正是那些看不见的,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风景!

⒂其实,年轻的生命岁月里,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失明”过,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站着我们的父母亲,他们在那里为我们引路!

17.本文题为“爸爸去哪儿了”,请根据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男孩的爸爸到底去哪儿?

(4分)

18.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那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男孩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找回了自己的快乐。

19.文章画线的(A)(B)(C)三处都描写了母亲的眼泪:

请分别说说母亲的泪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6分)

20.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

17.爸爸戴着帽子,

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儿子的正前方,无声地(“配音玻璃破碎的声音”)忍受着儿子射来子弹的袭击。

(4分)

18.这里写出父母陪儿子玩弹弓的环境美好,充满生机(1分),衬托出一家人在此玩弹弓的快乐心情(2分),突出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1分)。

19.(A)处:

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后,母亲开心的、无比激动的泪水;(B)处:

母亲隐瞒儿子又担心儿子知道真相的酸楚的眼泪;(C)处:

母亲对孩子爸爸为儿子所做一切感动、理解的泪水。

(6分,每处2分)

20.含义: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诸多不如意的事,甚至是挫折和失败的打击(2分),但是我们的父母总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们,激励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获得成功(1分)。

作用:

点明主旨,深化主题(2分),表达了对父母之爱的赞美(1分)

6.【2015年秋学期口岸实验学校第一阶段测试】阅读《玉兰花的记忆》一文,回答问题。

(20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

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A】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

经常是老师提醒我:

“我又闻到花香了。

”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

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

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

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

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

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⑦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

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B】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

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

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选自《时文选粹》)

1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记录了与玉兰花有关的哪些记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分条概括“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分)

我选____句。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人给我们教诲,令我们难忘。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请结合本文,比较两文作者各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6分)

【链接】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