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226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docx

建筑观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摘 要】经济要发展,人类要生存,环境要保护,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要使城市和建筑适应时代的挑战,就要树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以指导城区的规划和建筑的创作.

【关键词】 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1 当前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创新已刻不容缓

人居环境就城市建筑领域而言,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工作、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复杂的要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结合起来,要求建筑师设计一种聚居地,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需要与将来的发展之间取得平衡,设计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使它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1972年,在联合国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与会代表们着重讨论了由于工业的急剧增长、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密集而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1981年在波兰华沙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4次会议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且不可分割的.当时发表的《华沙宣言》提出建筑已进入“环境建筑学”的时代.1987年,联合国与世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并逐步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同.延续到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上,“环境与发展”主题成为人类环境意识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思潮的发展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文、城市与建筑等各个领域,提高了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是人类环境意识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比较自觉地全面地对待人居环境问题.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9次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针对“可持续发展”主题在21世纪对城市建筑与规划的挑战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了《芝加哥宣言》,在争取人类与自然环境“持久未来的相互依赖”方面达成了共识.此举使城市与建筑的规划设计在创作指导思想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健康的环境应具有不可缺少的内在的价值.人类与整个自然环境在生态上是相互依赖的,这种相互依赖的持久性要求所有方面建立伙伴的、平等的和平衡的关系.宣言指出:

要遵循既保证全球发展、又保护人类环境的建筑设计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筑物与建筑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设计要求提高到持续性设计的标准,持续性设计应综合考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健康的建筑与材料及对生态和社会敏感反应的土地的利用,以及一种能起到鼓舞、肯定及培养作用的美学灵敏性.持续性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因而建筑设计更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建筑已进入了“生态建筑学”时代(或称“绿色建筑”时代).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的,但是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与经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5个方面协调发展.

2 建筑创新应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结合

从人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生物、居住地等生命保护系统,也蓄积了对人们产生刺激甚至袭击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力量.环境条件的组合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从人类健康的角度来看,有些变化是有益的,有些则是有害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早在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上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就指出:

“人类是环境的创造者,也是环境的改造者,环境不但提供给人类物质的需要,而且提供人类智慧、道德以及精神上成长的机会.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协调一致,运用知识来建立一个更好的环境.”显然,这些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的生态环境都同城市和建筑的人居环境密切相关.

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等.在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首先要注意地域的生态环境.居住地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注意防止污染,保护环境,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并要注意防止空气和水域的污染.在建筑系统内同样存在着生态平衡问题,它要求建筑处理好相关系统输入和输出的物质的良性循环以及与能量的良性转换问题.其次,在建筑设计中要遵循地区气候的特点,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防止和改善不利因素.要尽量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多利用自然能源.要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和合理的建筑布局,并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怡人的小气候.第三,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度密集,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化、水面严重不足,以至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升高、气候干燥,物理环境日趋恶化.在城市里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把争取自然通风,净化空气,利用天然采光,防止噪音,改善环境的温度、湿度状况等要求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早在19世纪20年代建筑理性主义思潮兴起时,建筑工作者就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关注物理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勒·柯布西埃曾强调“阳光、空气和绿地”对现代城市的作用.以格罗皮乌斯为首的包豪斯建筑学院对住宅的日照、层高、间距等都作了研究,建立了声、光、热物理环境等应用科学.

人文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艺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在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首先要创造适应社会生活形态发展变化的环境.中国当代建筑的首要社会责任是努力加快建筑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随着住宅由福利分配型向商品型转化,社会对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把建筑看成是一种社会需要,民众根据生活来理解建筑,因而更多地注重建筑的实用功利性,希望现代建筑可提供舒适、安全、宁静、卫生和便利的环境,要求设计能符合居住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其次,要求建筑美观,环境优美.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是根据功能、环境、材料、构造、技术、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的,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处理等.第三,要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并注重创新,同时还要注意吸收外国文化.世界建筑要地区化,乡土建筑要现代化.

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做到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艺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者和谐结合、协调发展,从而创造出健康而美丽的人居环境来.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人和环境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说明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思想影响下,人们用“相生”、“相克”的观点来表达环境和人体健康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环境的生态本质,古代中国曾达到相当深刻的认识.如道教的阴阳太极图,认为“阴阳互补,虚实并存”,这种不断运动的思想是极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中有“得水藏风”的说法,这对选择居住环境的地址很有参考价值,而“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就是选址的基本原则,过去很多自然村的基地的选择,往往是符合这个原则的.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其本质应当看作是一种古代生态观的体现.

3 树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建筑界而言,为了迎接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挑战,就要加快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的设计创作,这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

根据《芝加哥宣言》提出的“为争取持久未来的相互依赖”的宗旨和当今世界哲学发展主潮流中以生态为中心的世界观,并根据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中国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也就是所谓“生态建筑(EcologicalArchitecture)”或称“绿色建筑(GreenArchitecture)”的建筑观应确立为: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遵循自然,回归自然,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生态综合平衡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儒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家的“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都强调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返朴归真的生活,使生命活得有意识,让生活同生命相和谐.要尊重生活,维护生命.以生态为中心的世界观表达的就是返朴归真的生活.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生活,也是同自然界和宇宙生命力量相联系的生活.“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道德观.

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就为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创新指明了目的、方向与手段.树立正确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建筑与规划指导思想非常重要.要敢于改革和创新,为居民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造福于民,使人民安居乐业.

近代有相当数量的建筑从业人员和科研人员一起,在重视环境、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及着重考虑社会环境的变革、突出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地方建筑风格的思想指导下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颇有成就的、值得借鉴的建筑作品,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现介绍数例,并对其加以分析,以为读者提供参考.

1)考夫曼别墅(KaufmanHouse,流水别墅)[1]

流水别墅(见图1)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于1936年创作建成的.这一艺术杰作是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在建筑创作上的体现.别墅建在峡谷中的瀑布上,密林环抱,清静幽雅,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挑台从山壁向前翼然而出.杏黄色的横向阳台拦板错叠参差,它又由垂直的粗石烟囱砌体而平衡.就地取材的毛石墙模拟天然岩层纹理砌筑,宛若天成.四周的树木在屋旁穿插生长,瀑布、山泉顺流而下,自然生态与人工制品浑为一体,交相辉映.外面的空气、阳光、水声和绿茵被引入室内,并充分发挥了自然通风的作用,将建筑体形和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一设计在指导思想上是“遵循自然”的,在利用地形地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以及建筑美感的创作方面均独具特色,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实例.

2)花园公寓(新加坡阿卡迪花园公寓)[2]

该公寓(见图2)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区,周围设置了绿化地带、人工湖、喷泉等设施,以防止城市噪音,防尘,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温、湿度状况和变热风为凉风,可谓“闹中取静,绿荫环抱”.其平面呈“十”字形,由4个翼组成,每翼布置两套公寓,中间有一个天井,4个翼在低层处相脱离,而近屋顶的4层却连成一体,形式特殊.整幢建筑在外阳台上种植攀缘植物,使建筑物成为“绿色公寓”.公寓外立面由一组组直线几何形阳台组成,白色阳台层层退进,栽满绿色花草的花台与阳台相连,气势雄伟,清新宜人.内院立面采用圆形与直线几何形相结合的阳台,内院绿化并设有喷水池.该公寓开创了在繁华的闹市区创造一个安静、优美、气候宜人的居住区的先例,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在建筑创作上确是一个好的范例.

3)绿色窑洞———延安枣园村[3]延安枣园村(见图3)的绿色住区是针对传统窑居通风不良、采光差等缺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窑居方案.新窑居充分利用地形,后部通过上半层、下半层形成二层空间,窑居后部采光由开高窗解决(见图3(a)),同时利用地能,再加上适当的构造措施,形成自然的空调系统,以改善窑内通风状况(见图3(b)).建立了一套重力给水与太阳能动力相结合的供水系统,推行以生物氧化塘为主的污水净化及再利用技术(见图3(c)).同时利用太阳能作动力或热源.立面上配以现代材料制造的太阳间、太阳能集热板.屋顶种植绿化带.该窑居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坡地,以节约用地.

 

院子分上、下两个标高,上院为生活院,上院底部设几孔简易窑,供停车、贮藏等用;下院为生产院,供养殖、种植之用.枣园村绿色窑洞是1997年由贺勇等人设计的.该绿色住区的设想是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这种创作思想是可贵的.设计者在建立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和谐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环境与资源的实际状况,优化组合住区的功能结构,形成了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的新型住区,并保证了当地传统地方文化的延续,创造出了一个生活舒适、文脉延续的居住模式.

4)生态土楼———福建永定客家新居[4]

土楼(见图4)原系客家人的族居地,外环楼4层,住80户600余人.外墙为渗红糖和糯米浆夯筑的夯土楼,厚约1米多,内为木结构.造型奇特,立面简朴,结构对称,布局合理.二楼以上住人,底层供各家作厨房、餐厅用.原土楼中心有一口井.

 

改建的新居方案,系蔡济世等人于1995年提出的.新方案将土楼设计成单元式公寓,它的特点有:

1)仍用夯土墙,但以灰沙包在生土外面一齐夯筑,以防风雨冲刷.灰用石灰或壳灰,灰沙比为1∶1.5~2.5.

2)组织对流风,引风入室,使窗户的出风口大于入风口,以加快室内的通风. 

3)设置水塔、过滤池及蓄水沟.在水井上方设3个开敞式过滤池.最上一个滤池放置粗卵石、细卵石、细纱及棕榈;中间一个放置细卵石、细纱、木炭及棕榈;最后一层为净水池.井水用泵抽到最上一层过滤池,过滤到净水池后,再用泵抽到水塔里.

4)屋顶设养鱼池.冬季夜晚和夏季白天在池上盖上易反射的塑料布,起保暖或降温的作用.

 5)各家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可供一家六口人洗澡用.

6)每户设有一个6m3的双层干、湿交替发酵的沼气池,供炊事、照明用.而有机肥也可作鱼饲料或田肥之用.

改建后的土楼冬暖夏凉,适应了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称得上是资源型的生态楼.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人和环境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说明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思想影响下,人们用“相生”、“相克”的观点来表达环境和人体健康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环境的生态本质,古代中国曾达到相当深刻的认识.如道教的阴阳太极图,认为“阴阳互补,虚实并存”,这种不断运动的思想是极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中有“得水藏风”的说法,这对选择居住环境的地址很有参考价值,而“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就是选址的基本原则,过去很多自然村的基地的选择,往往是符合这个原则的.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其本质应当看作是一种古代生态观的体现.

浅谈可持续发展-经典教程-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词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作为术语提出的。

在此期间还提出了“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等概念,“可持续性”是指社会系统、生态系统或任何其它不断发展中的系统继续正常运转到无限将来而不会由于耗尽关键资源而被迫衰弱的一种能力。

其含义具有长时间内保护和养育的意思,常用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而“持续发展”意为连续若干年的发展,强调首先消除贫困,实现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该是“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的结合,既要考虑发展也要考虑环境、资源、社会等各方面保持一定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归纳为:

“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在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以使环境资源不致减少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或者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

 10多年来,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其原因就是人类的发展由于陷入到片面性,依靠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而自然界对人类采取了报复,各种灾害不断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破坏。

人们不得不注意到,要创造舒适的生存条件,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就必须通晓环境的演变规律,认识环境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环境的生产能力,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以满足人类

的生态需要,这就需要合理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

系。

 1.令人不安的环境恶化

 ①大气污染。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能通过自身运动进行热量、动量和水资源分布的调节过程,并且能阻挡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给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迅速增长和积累,导致了大气资源的损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中有CO2量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人造的氯氟碳(CFCs)等有关的物质所产生的活性氯和溴形成地球臭氧层空间。

城市空气的污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率的增加等等。

 ②森林资源减少和覆盖率降低。

森林是一种极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木材、经济植物和食物,而且具有十分宝贵的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诸如,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吸收有毒有害气体,阻滞粉尘和减低噪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等。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90年代的调查,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森林平均以每年113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森林砍伐最为严重的是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以每年0.98%的速度递减,在1990~1995年间,非洲年均的毁林率估计为0.7%。

据有关研究,地球上覆盖的森林面积曾经占陆地的2/3,估计为76亿公顷,到1862年减少到55亿公顷。

而近百年来,森林破坏速度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已减少到26亿公顷。

 据历史记载:

我国黄河中游流域在春秋战国时期,森林覆盖率为49.2%,目前已大幅度下降到10.9%。

由于森林面积减少,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洪涝和干旱经常发生,在我国北方的吉林省,由于森林过度采伐,每年年平均降水量不断减少,从50年代的643毫米,降到70年代的575毫米,20年间共减少68毫米。

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将是一场生态灾

难。

 ③荒漠化在扩展。

荒漠化是世界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退化问题,荒漠化并不是指原来的沙漠地区的滚滚流沙,而是指由于人为的过度经济活动的影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方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象的变化。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世界上大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其中320万公顷原为牧草地和250万公顷原为旱作农地。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70年代开始,我国土地荒漠化就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扩展,现已实际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我国因荒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④水资源危机。

除去盐化水,目前不能利用的冰盖、冰川、地下水与土壤水、湖沼、大气水等外,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0.007%。

但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世纪初以来,取水量增加了约5倍,而每年平均淡水可能占有量在不断减少。

工业用水的增加以及工业污水排放又污染了水源,进一步减少了本可利用的水资源的供应量,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和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

各领域(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之间已经出现了竞争的形势,这种竞争形势正在加剧不平衡和紧张局面。

在用水方面,国家之间的紧张形势也在加剧,由于许多河流是跨国的,这就提出了国家之间如何分配水资源的问题,必须通过协商,否则将引起冲突。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34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⑤环境恶化趋势。

由于过度和不适当的经济发展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

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有总面积的1/6,造成荒漠化扩展和自然灾害频发,污染日益加剧。

尤其是我国乡镇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八五”期间,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9.1亿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1%。

SO2排放量441.1万吨,烟尘排放量849.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25.3万吨,分别占全国同类废物排放总量的23.9%、50.3%和67.5%,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为1.8亿吨,占全国的89%,与1989年相比排放量增加了约5倍,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670公顷,加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绿色公寓介绍

   健康环保屋风行世界,人性化绿色建筑的浪潮将在中国掀起,节能环保新型建材、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

为什么不用我的聪明材智自己来筹划建造,既省钱又可开拓市场,共建美好的家园,愿为这事业贡献力量的人士,有这共同爱好的智者同仁,让我一起来探讨、交流,促进。

本网站通过收集绿色环保、节能智能的相关文章、资料,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介绍,具体公寓的设计事例:

思路方案、施工的实践経验交流,达到交友促商,为绿色公寓打造美好的未来。

绿色家园房屋设计思路;(实际施工图已基本绘制完成,"实施过程记录"栏目)

全屋综述:

绿色智能屋的筹划已有四年,不断收集与充实相关技术要求,为此而成立的广州珂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办已快两年,总的目标:

结合实际,量力而为,集成创新,为自建小型房屋的节能建筑试探,铺路.以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安全实用的建筑结构为前提,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技术.争取达到建设部日前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中,可以有条件实现的要求.

一.建筑:

外围护与结构。

1.外墙中空:

(生活层外墙的东西南面,墙厚300,中间留空50,各层外墙的梁中间,每隔400预留有50钢管通风用)。

室内已降温的污浊气经中空外墙从天台钢管护拦收集排出,利用中空外墙流通的气流;一起了隔热降温作用,二起了冷(热)量交换的作用,三起了二氧化碳可集中回收的作用。

外墙仍可贴浅色反光瓷片坚固耐用。

2.屋中央电梯及烟囱效应:

     电梯设置予房屋中央:

电梯柱芯与地下室整块”满堂红”地台板块及墙柱组成坚固框架结构,防地震,各层的梁及楼面跨度小节省建材.

     电梯井成烟囱状,梯间天台设有太阳能制造的热水池,相对高端气温较高,形成自然的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不用耗能推动,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建筑底部地下室被吸入,各层/处设有的电控进/排风口,视需要而受控制开合。

3.地下室泳池及电池室:

     地下室泳池面积13米*5米,储水约80立方米,设有三级过滤池,池中水低落差的提升,低能耗并自动循环利用,泳池除娱乐健身的作用,尚可作为水源热泵的交换体。

     电池室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的蓄能用,容量设计保证两日意外停市电便可,为降低造价,选用普通铅酸电池,电池室密封,酸气抽排至沼气/化粪池吸收,据说有利于沼气的产生.       

4.架空层:

为什么设置架空层,纵观南方不少自建屋,只为堂煌装饰把首层设置五-六米高,结果是:

大吊灯耗电,高窗帘和大玻璃窗空调耗能,又不能解决南方潮湿天气地下与墙壁湿度滴水问题.

科学测算最适宜居住房间高度为2.7-3.5米,节材节能.规定的三层房屋总高度不要超过12.5米,尚可留出2.25米设置架空层,与庭园相通成绿化带降温,又可在架空层设天花,隔开首层地板的受热,加上天台有光伏棚架遮阳,中空的外墙,保证三层居住区的隔热恒温达最优效果.

5.外窗及阳台门:

双层窗或选用双层中空玻璃,中间设电动吊帘,可调节光线及遮阳,有防蚊防尘纱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