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100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docx

00163管理学概论考前重点串讲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1.简述管理的概念【201201单选】

答: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传统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3.管理的现代职能:

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4.管理的目的:

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机器设备、资金、产销、能源、材料、时间、信息情报与科学技术等),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维护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5.【记忆】简述心理学的概念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

【201110单选】

答: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2)情绪与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6.【记忆】简述认识过程的活动?

【201110单选】

答:

(1)感觉

(2)知觉(3)记忆(4)思维(5)想象

7.简述情绪的形式和形态及人所持有的高级社会情感?

答:

一、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原始情绪)

(1)快乐

(2)悲哀(3)愤怒(4)恐惧

二、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的三种形态:

(1)心境

(2)激情(3)应激

三、人所持有的高级社会情感:

(1)道德

(2)美感(3)理智感

8.人的意志行动有哪四个特征?

答:

(1)意志行动时人持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语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时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有相区别的行动。

9.【记忆】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110单选,201110多选】

答:

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性倾向性,二是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性倾向性:

(1)需要

(2)动机(3)兴趣与爱好(4)理想(5)信念(6)价值观(7)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心理的差异还表现在能力、气质及个性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

(1)能力

(2)气质(3)性格

2、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也是制约人的个性形成于发展的关键。

它是由自我认识、自我情绪体验、自我意向(自我对待)构成的统一整体,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形态。

10.简述管理活动中的几个心理问题?

答:

1、管理的人第一要素即是管人。

2、知心才能知人,知人才能善任。

3、个体心理管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1)关心与重视人的心理。

(2)了解与认知人的心理。

(3)理解与信任人的心理。

(4)交流与沟通人的心理。

(5)关怀与帮助人的心理。

(6)协助与驾驶人的心理。

(7)鼓舞与激励人的心理。

4、激发心理动力。

5、发展健康人格,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11.【重点】简述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

【201110多选】

答:

一、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理:

(1)社会认知原则

(2)心向一致(目标管理)原则

(3)心理动力性(激励)原则

(4)信息沟通原则

(5)人际关系协调原则

(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原则

12.【记忆】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有:

认知改组理顺关系、情绪调节、认知调节、人际调节。

13.【重点】简述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内容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答: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型、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1)总论。

(2)个体心理。

(3)团体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

(5)领导心理与行为。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

(2)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

(3)突出主体意识与主人翁精神的观点,强调人是企业与行政机构的主体,职工是企业与行政机构的主人,必须依靠职工个人、团体、组织、领导等因素,齐心协力来实现企业与行政管理的目标。

(4)强调人际互动的管理理念及系统论的管理思想,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构建良好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强化组织文化建设等来调动人的积极型、主动性、创造性。

14.【重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

(1)重视研究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3)重视研究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4)重视研究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15.【重点】管理心理学的服务目的以及研究原则?

【201201简答】

答:

一、管理心理学的服务目的:

(1)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对职工进行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强化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企业形象建设、社会心理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社会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6.【记忆】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201201单选】

答:

(1)实验法

(2)观察法(3)问卷法和测验法(4)个案研究法

(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6)经济总结法

17.简述实验法的实施条件和编制心理测量量表的条件?

【201201单选】

答:

一、实验法的实施条件:

1、要有一种理论作为指导背景。

2、要有一个“规则系统”。

3、在理论和操作具备的情况下,应该能引起一系列:

“行为”。

二、编制一套标准化与科学性的心理测验工具(心理测验量表)必须满足一下条件:

1、要有较高信度。

2、常模的获得。

3、要有较高的效度。

4、要有统一的指导语、施测程序和评分标准,做到施测与评分的标准化。

18.【记忆】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个案研究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

(1)案例要选择准确、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

(2)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3)采用多种方法配合进行。

第二章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

1.谁被后人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201110单选】

答: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2.泰勒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法之父”

3.法约尔被后人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4.韦伯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5.韦伯的官僚模型主要管理理念有哪些?

【201110简答】

答:

(1)明确的职能分工。

(2)明确的等级制度、职位阶层。

(3)明确的法律与规章条列。

(4)不讲人情,排除感情干扰。

(5)组织职务按标准(专业训练与技术能力)选拔聘任,支薪用人。

(6)规范书面文件,处理业务。

(7)资源控制,提高效率。

6.【记忆】简述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

答:

雨果·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此书在1913年被翻译成《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一、该书包括三部分内容:

(1)最合适的人(识别最合适从事某种工作的人)。

(2)最合适的工作(指导人们选择与安排工作)。

(3)最理想的效果。

二、强调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三大作用:

(1)帮助发现最合适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人。

(2)强调效率,每个人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最高产量。

(3)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依赖于管理效率的观念,强调用科学方法得到社会效益。

7.【重点】简述管理心理学与组织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新发展?

答:

1、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

2、同企业有关的“人性”问题的研究。

3、企业中的“非正式团体”与“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

4、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的研究。

5、领导方式的研究。

8.【记忆】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1)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基础——运筹学

(2)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特点——系统分析

(3)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灵魂——决策论

9.如何评价自动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答:

一、对自动人假设的评价:

1、自动人假设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缺乏科学依据。

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措施,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

二、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1、复杂人假设及其相应的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与灵魂多变的管理,包含有辩证法的思想,这对我们改善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超Y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它离开共性强调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团队精神与组织气氛在管理中的作用;过分强调应变性、灵活性,不利于企业组织与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稳定。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1.简述知觉和感觉的概念?

【201201单选】

答:

(1)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记忆】简述知觉的过程、种类和基本特性?

【201110单选、201201多选】

答:

一、知觉过程:

(1)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的对象。

(2)应用知识经验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的线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充。

(3)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

(4)对知觉对象做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2)运动知觉。

(3)时间知觉。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记忆】简述运动知觉依赖的条件和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

答:

一、运动知觉依赖的条件: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

(3)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也往往是运动知觉的参考系数。

二、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3)人造计时工具。

(4)生物钟现象。

4.【简单应用】联系实际,应用于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客观因素?

答:

一、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对知觉的影响。

(2)态度不同,知觉理解不同。

(3)需要和动机对知觉的影响。

(4)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5)心理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二、客观因素。

(1)刺激物强度的影响。

(2)重复性刺激物的影响。

(3)活动性刺激物的影响。

(4)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影响。

(5)知觉情境的影响。

5.【记忆】简述社会知觉的概念以及种类?

【201201单选】

答: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可以定义为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指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

等内心世界的认识。

(2)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各方面的认识。

(3)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

(4)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6.影响对他人知觉及人际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一、对他人的知觉依赖于许多因素,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风度、言行等。

(2)知觉者的认知结构、认知标准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即知觉者的态度、认识水平和判断标准必然会影响他对别人的知觉。

二、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

(1)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简单还是复杂,是真实还是虚伪,长久、稳定,还是短暂、变化没事正式还是非正式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判断。

(2)主体本身的特点。

知识经验、情绪状态,态度倾向、个性特征等会影响人际知觉的效果。

(3)认知主体对组织及组织观念的认识,是否有全局观念、纪律观念、发展观念、革新观念。

(4)认知主体对职位的认识,如正确的职务、职权、职责、职规、职德等观念也影响人际关系。

7.简述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重要途径和自我管理方法?

答:

一、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

1、物质与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精神(心理)自我。

二、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人们往往通过以下途径来形成与认识自我:

(1)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的“镜像自我”以人为镜来促进自我知觉的形成。

(2)根据角度理论,采取角色换位的方式认识自我。

(3)通过社会比较方式,将自己与他人或社会规范、标准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我心理反思与反省的方式来认识自我。

三、自我知觉的自我管理方法:

(1)改变与改造环境,促进自我的发展。

(2)通过再社会化途径,改变与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3)脱离不良环境,以利自我发展。

(4)回归社会,适应环境,以利自我免疫与发展。

(5)从他人、社会、团队、大局、全局、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超越自我。

(6)通过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理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等。

8.简述角色知觉过程、角色知觉标准以及影响因素?

答:

一、角色知觉过程:

(1)角色认知与角色期望结合,发现寻找自己的角色。

(2)角色行为与角色评价结合,据此调整并坚信角色行为成功。

(3)角色意识与角色确立,并能成功扮演各种角色。

二、角色知觉标准:

(1)情绪和情感标准。

(2)动机标准。

(3)社会地位标准。

(4)社会服务于社会贡献标准。

(5)个性心理特征标准。

三、角色知觉的影响因素:

(1)角色期望效应。

(2)角色定势与刻板效应。

(3)角色冲突处理。

(4)角色负担与压力。

9.【重点】简述归因的概念以及内容?

答:

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

二、归因的内容:

(1)社会行为成败归因研究。

即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找出人社会行为成功与失败的内部与外部原因、稳定与不稳定原因、可控与不可控的原因等。

(2)社会推论问题研究。

即根据人的行为及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性、心理素质、个性差异做出正确的推论。

(3)期望和预测行为的研究。

即根据过去已发生的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行为。

10.【记忆】归因的理论模式包括哪三种?

答:

一、海德的归因模式:

(1)把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两种。

(2)提出共变、排除这两条解释归因的原则。

二、维纳的归因模式:

(1)归因努力或不努力的程度。

(2)归因能力的大小。

(3)归因工作(学习)任务难易程度。

(4)归因个人运气与机会的好坏程度。

三、凯利的归因模式:

(1)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即指当前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有特殊性,与他自己当前的其他行为是否不相同(差异)

(2)一致性资料,即指某人的某种行为与周围其他人的这种行为是否一致

(3)一贯性资料,即指某人的某种行为发生时一贯的,还是偶然的,前后行为是否有一贯性。

11.【重点】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克服方法?

【201110论述】

答:

一、常见的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

(2)认知性归因偏差(3)动机性归因偏差(4)性别的归因偏差(5)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6)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二、归因偏差的克服:

(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以及有针对性地消除归因偏差。

(2)要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尾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

(3)要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努力)来归因,少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能力)来归因,克服自信不足的偏差,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来改进工作与提高工作绩效。

12.【记忆】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主要有哪些?

【201110单选、201110多选、201201单选】

答: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1)首因效应是指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

二、晕轮效应;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三、心理定势现象;山东人“身体魁梧,豪爽正直,吃苦耐劳”,而江浙人“身材瘦小,精明能干”,这是按地区特征形成的刻板印象。

四、制约现象;是指人们平常所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条件反射效应。

五、其他影响因素:

(1)线索偏差

(2)迷信心理(3)情绪效应(4)投射作用(5)积极性偏差

(6)自我中心偏差(7)后视偏差(8)名人效应(9)自己人效应

13.【记忆】简述对人的知觉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答:

(1)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

(2)影响绩效评估

(3)影响对职工努力程度的评估

(4)影响职工的忠诚

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

1.【记忆】简述能力、知识、技能和智力的概念?

【201110单选】

答:

(1)能力是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3)技能是一种有目的的,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合乎法则(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4)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

能力与知识、技能也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

一、从区别来看:

1、能力不同于知识经验:

(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能力则是人对掌握知识的心理活动的概括,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也不同于技能:

(1)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的范畴。

(2)技能是一种有目的的,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合乎法则(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3)技能是人对动作方式的具体概括,基本上也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

三、从联系来看:

1、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又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

2、能力又制约和影响着人对知识的掌握及某种技能的形成。

3.【简单记忆】简述能力结构多种不同的学说?

【201201单选】

1、能力的二因素学说。

2、能力的群因素学说。

3、智力的三维结构学说。

4、智力层次结构学说。

5、智力多元论。

6、三元智力论。

4.简述能力的各类?

【201110单选】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3)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4)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5)桑代克对能力的划分。

5.【重点】简述能力差异的分析与管理?

【201201单选】

1、一般能力(智力)的个别差异。

2、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

3、能力的性别差异。

4、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

5、能力的职业差异。

二、能力的差异与管理:

1、创造力的管理2、掌握招聘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选择人才。

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实施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训练。

4、人尽其才,量才任用。

5、贯彻正确的用人原则与方法。

6.简述人的性格的概念及其与气质的区别?

【201110简答】

答:

一、人的性格的概念:

人的性格概念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具有态度倾向性、社会制约性、稳定性及可塑性等特点。

二、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都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1)性格是个性的态度与行为特征,气质是动力性特征。

(2)性格是“先天与后天合金”主要受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气质主要受先天神经类型影响。

(3)性格有褒贬评价意义,气质没有。

(4)性格可塑性大,气质可塑性小一点。

(5)性格是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人成熟后性格起主要作用,而气质在人年幼时才起较大作用。

7.简述性格的结构与类型?

答:

一、性格的结构有: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

二、性格的类型有:

1、性格机能类型。

2、性格内外倾向型。

3、优越型与自卑型。

4、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5、五因素性格类型。

6、社会文化类型。

8.【重点】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

(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

(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

(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

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1.简述行为的概念以及人类行为的特点?

【201110多选】

答:

一、行为的概念:

(1)行为从广义来说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反应(含心理反应与外部动作反应)。

(2)行为从狭义来看仅指外显性的行为活动、动作或操作方式。

二、人类行为的特点:

(1)自觉性与主动性

(2)因果性(3)目的性(4)稳定性与可塑性(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

2.【重点】简述动机的概念、特点以及依赖条件?

【201110单选】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的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特点:

(1)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在动机的支配下,个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3)动机引发某种活动出现后,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4)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是一个中间变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有时个体甚至不一定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只有通过一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其行为表现”才能觉察或测量到这个人的动机,并给予解释。

三、动机的动力作用的主要依赖条件:

(1)内部需要。

(2)外部刺激诱因。

3.【记忆】简述目标设置理论和目标管理?

答:

一、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是指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目标能够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管理绩效。

二、在目标管理中,影响目标与绩效的关系的三个重要因素:

(1)目标承诺。

(2)适当的自我效能感。

(3)受民族文化的限制。

4.简述需要的概念、特性以及种类?

【201201简答】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指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

需要是引发动机和行为的源泉与动力基础。

二、需要的特性: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三、【记忆】需要的种类:

1、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1)生理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2)心理需要事后天习得的。

2、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类:

(1)社会需要是占优势的。

(2)社会需要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