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的奥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058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近的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远近的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远近的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远近的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远近的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近的奥秘.docx

《远近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近的奥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近的奥秘.docx

远近的奥秘

1、远近的奥秘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

(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

(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2、

风景写生

总第3-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

“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2、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

“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

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3、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

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

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

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

4、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5、水墨画——动物

总第9-10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

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运用墨色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 :

巧妙运用各种水墨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教学准备:

1、每个同学都收集一到两个与动物相关的故事2、动物欣赏图片和视频资料。

3.师生搜集水墨画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

一、表演、回忆、发表

1、表演猜谜:

你知道动物虾、麻雀的动做?

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教学导入:

师出示水墨画图片,介绍有关文人画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出示课题)欣赏:

欣赏课本上的《虾》、《麻雀》范图,体会独特的风格。

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风格独特的绘画作品,探讨作品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引导赏析学生创作作品的美感(从形、色、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什么技法进行勾画?

介绍并演示表现技法。

画法探索。

①笔上沾清水后再沾墨画出来的笔画线条先重后淡,笔上先沾墨后沾清水画出来的的笔画线条先淡后重。

②笔尖画出的线条又细又圆,侧锋用笔画出的线条又扁有宽。

③侧锋干笔可以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称为皴法。

书上还介绍了一些方法,大家来看书,想想这种方法我们熟悉吗?

我们了解了这些方法,你想不想试试?

 教师指导学生画动物的身体,注意笔上的含水量要饱满,各部分都要一笔而成,运笔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速度,大胆肯定,才能画得生动传神。

画时注意用笔的轻重快慢、用墨的干湿浓淡。

.

2、教师示范:

(1)以白石的《虾》为例,边画边讲解过程。

(2)浏览”虾”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外形、颜色、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课堂练习:

 运用所学的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水墨<<虾>>作品,要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表达方法要巧妙,结构要明确。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思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了解了什么?

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

探索了什么问题?

3、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环保教育。

(示珍稀动物图片请学生判断)

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

(评价引导:

形似、色美、花纹是否生动,是否有创意?

本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怎样?

6、形体切挖

总第11-1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

萝卜、橘子、苹果、肥皂、橡皮泥等软性材料,小刀教学过程:

1、导入

   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熟悉的几何体,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这些独特的造型都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变来的?

  2、学习六面体的切挖方法

          A用硬纸盒或泡沫面做一个立方体

          B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要切割的部分

          C用小刀轻轻割下

3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橘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在课堂上进行切挖。

观察圆柱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画出切挖后的结构图。

 4、欣赏现代建筑图片   观赏这些建筑的造型都是由哪些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又进行了哪些添加和切挖?

讨论、交流各种形体进行组合的时候怎样才能兼顾既有丰富变化又有整体感。

小结:

组合的形体数量不要太多。

大小有变化,但要突出主体,适当添加和切挖,不要太零散。

5、想象与实践

   回忆以往学习制作现代雕塑等作业,遇到过的制作难题及讨论解决方法 创意制作:

(1)折制几个主要的几何形体 

(2)粘贴前制作需要切挖的部分

(3)粘贴固定几何形体 

(4)添加装饰部分,进行调整。

第二课时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

2、互评,师评创意如何,模型是否有现代感,

几个形体的组合是否有变化又能突出主体

添加和切挖的部分是否有现代感

作为纸工作业,作品折制的是否光挺整洁

各个形体粘贴固定是否牢固

7、我们做乐器

总第13-14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乐器

难点:

设计乐器 

教具准备:

教师:

课件(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

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 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 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 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 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 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

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

如:

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五、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六、 交流与评价:

1、 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2、 师生交流评价。

3、 布置下节课工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和声方面继续加工乐器,让自己的乐器更好。

2、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 学生展示乐器

 ①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②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③教师评价,小结。

4、 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

   编钟: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它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

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

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

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

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

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

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

出土后经过试验性演奏,表明它们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它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跨五个八度之多,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也很好。

  

8、宇宙之旅

总第15-16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

教学用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相关载人飞船与宇航员的知识。

2.同时并准备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欣赏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3.导入课题。

4.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5.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

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6.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二.发展阶段

1.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然后回答。

2.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3.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4.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5.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6.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7.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8.师到各小组给予指导。

9.各组学生开始制作活动。

三、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

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