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828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7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

宿豫教育教学管理资料

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学校新庄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组主要任务及活动要求

一、根据上学校及教研组工作计划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

二、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应有长计划、短安排。

每次活动应有中心发言人和足够的时间,做到教学任务、目标、重难点、进度基本统一。

以中心发言人说课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修正。

说课内容大致有如下几个部分:

1.说教材-----阐述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包括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的编排思路和结构特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2.说教法-----阐述教者进行教学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体现以学定教。

教学方法巨涌多样性、灵活性、发展性和补偿性。

3.说学法-----阐述教者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如何指导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实践等,能体现学生的自主、积极、创新的主体地位。

4.说程序-----阐述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流程,包括对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先后次序。

重点说清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及这样设计的理由,符合各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5.说板书设计、教学辅导手段的使用及时间的大致安排。

板书设计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要醒目、突出、合理、有序。

使用教学辅助手要适时、有效。

时间安排有利于夯实双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研究教学案的编写方法注重科学性体现创新精神

四、备课组活动以每周开展一次为宜。

备课组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2、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推进工作,尤其是本学年我们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为引领,将集体备课的定位放在家常课的研究之上,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这样那样低效的现象。

在现阶段,抓好集体备课组建设意义更为重大,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

3、备课目标

1、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

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

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

组里若有亮点的教学设计将及时发到教学网上供其他教师查阅。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

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4、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的合格率、优秀率争取有所提高。

4、完成工作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1、数学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课程标准必然能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

本学期要求每个数学教师继续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重点了解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的地位和教学建议,使自己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更加得心应手。

  

2、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广泛吸收同行朋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新基础教育”揣摩其中的精神和要求的策略,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展示活动”。

  

4、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二)重视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1、精心备课: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积极作用,精心组织每单周三的集体备课活动,明确分工,做到有重点、有中心。

加强组内听课和评课,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

  

2、认真上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改善教学组织、提升教学水平,把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带入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3、个别辅导:

及时了解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执教老师要及时补缺补差,对这些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做好家校沟通,让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重树自信心。

  

4、质量监控:

组内每位老师根据单元的重、难点,做好作业本和单元试卷,练习后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做好补缺补差。

  

(三)加强良好学科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名学生的成绩情况。

本年级做作业习惯不佳的学生还是有一部分的,每个班级都有作业书写不端正、卷面不整洁、作业推拉的学生。

平时养成作业书写不端正的坏习惯,到学期结束的考试中书写、卷面以及考试的成绩也不会理想。

因此,这学期就从学生每天、每次的作业为抓手,老师要严格、认真地批改每次作业。

 

五、备课专题

1.实验专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2.试验周期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月)

查阅文献,组织落实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同时选择具有可比性的班级作为对照组。

课题论证和制定实验方案。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

阶段、时间、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9月,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再实验,再研究。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般步骤和规律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四、具体措施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写,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把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索图形的性质贯穿始终,以使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遵循小步子,多层次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在“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式。

六、主要活动安排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活动内容

负责人

3.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王栋

 

第1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3月4日备课地点:

四楼会议室

活动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出席人:

王栋、袁雪源

主持人:

袁雪源记录人:

袁雪源中心发言人:

王栋

中心发言要点

(1)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渗透德育教育。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3)教学构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制定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

(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

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

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怎么列式?

(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 

(二)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1、把“怎样计算18×16”这一前置学习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

A组:

18×6=108   18×10=180   108+180=288 B组:

18≈20      20×16=320   大约320棵 C组:

竖式 ……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

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

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

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现笔算过程?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老师追问:

第一步算得是什么?

是怎么算的?

个位满十怎么办?

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

是怎样算的?

(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习。

请你填一填。

 

5)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

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师:

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  收南瓜  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题  帮小蜜蜂采花蜜  连线题 第三题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  拓展提升    小红家养鸭121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5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

(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是怎么学会的?

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

”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

”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六)、板书设计:

略 

板书设计简明直观,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掌握。

 

(4)作业设计:

192234

×11×23×12

(5)补充发言记录:

王栋老师:

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

教学艺术无止境,但实实在在始终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求“实”,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轰轰烈烈的研究场景,但学生是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发展。

袁雪源老师:

情境创设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这是教学情境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教师善于把握最新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信息,北京奥运吉祥物刚刚公布,学生们对此题材十分感兴趣,研究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对于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效的情境也使计算教学过程成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了计算教学的数学思考,这正新课程背景下重视计算教学的价值所在。

(6)二次备课教案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王栋

执教人

王栋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教学

要点

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格式。

难点: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明确和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7×10=34×20=28×10=20×40=

5×4+3=6×8+2=2×3+2= 5×9+4=

2.用竖式计算。

192834

×7×3×2

二.讲授新课

1.投影出示例图。

引导: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

学生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迷你南瓜?

2.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3.明确问题。

提出要求:

怎样才能求出24×12的准确结果呢?

(1)6个2箱是12箱,2箱有24×2=48个,有这样的6个两箱就是48×6=288个。

(2)10箱有24×10=240个,2箱有24×2=48个,合起来12箱就是240+48=288个。

(3)有的学生可能用竖式计算

(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4.竖式计算。

交流展示:

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

启发:

你是怎样想的?

理由是什么?

5.归纳算法。

·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板书:

24

×12

48(2箱的个数)

24(10箱的个数)

288(12箱的个数)

6..指导完成“试一试”。

提出要求:

交换12和24的位置让学生计算。

明确:

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乘法算式进行验算。

引导小结:

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验算。

(培养验算的习惯,养成验算意识。

)(板书)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纠正。

 

学生尝试解决,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算法。

 

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步得数表示的意义,总结出正确的竖式。

(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3、24×12=288(个

24

×12

48(2箱的个数)

24(10箱的个数)

288(12箱的个数)

验算方法:

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评价与反思

通过练习反馈,学生们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学生现在学习不专心,课堂时讲过的题目,学生上黑板板演过,结果上本作业时错误情况还是很多,应该想办法解决学生不专心不仔细的问题。

填写说明:

中心发言要点以说课形式进行,要写好教学重点、难点及在教学设计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补充发言后进行整理,形成二次备课。

第2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3月11日备课地点:

四楼会议室

活动内容:

认识时和分

出席人:

王栋、袁雪源

主持人:

王栋记录人:

王栋中心发言人:

袁雪源

中心发言要点

(1)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明确算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的书写格式。

(3)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乘数末尾有0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乘法》部分的第六课时。

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是0的乘法”的情境,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

关注学生已有的预习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预习、参与教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结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所以,我根据我校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题的校本教研课题,主要采用“参与教学——综合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另外,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教学,内容本身枯燥,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

因此,我采用挑战闯关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力求体现:

 

1、在预习展示、参与教学、综合训练的过程中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补充,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同学们,谁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二、参与教学,探究新知

1、教师出题检测预习效果,并观察。

然后请不同算法的学生扮演,分别讲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2、小组内交流:

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是应注意什么?

3、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三、综合训练,强化知识

1、小组内展示36页上的题。

2、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练习(学生展示,学生解答,学生评价),教师加以补充。

3、学生闯关。

四、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在今天学习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感觉自己表现得如何?

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4)作业设计:

(5)补充发言记录:

王栋:

在课的开头先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常规积累,复习了“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注重平时的积累,比较扎实。

学生很快列出4×120和120×4这两种算式,老师放下去让学生计算,要求学生同桌交流结果。

最后收上来全班交流。

整堂课条例清晰,体现了新基础的理念。

第一次的竖式是直接给出的,学生只要根据竖式直接算得数,突破了积末尾添0的难点。

第二次直接给出的是横式,学生既要写竖式,又要算得数,突破乘数末尾有0写竖式的难点,同时巩固了积末尾添几个0。

对于新课程的理解,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学生交流不够充分。

在交流算理时,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没能说清楚0放在旁边的理由,所以学生的练习错误比较多。

其实,可以把简便的竖式和12×4=48  120×4=480这种口算进行比较,算理是一样的,学生理解了错误就减少了。

袁雪源:

整个新授过程陆老师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前后比较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组织。

当学生遇到苦难时能及时给学生鼓励,并且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学生解题时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并毫不吝啬的给出鼓励和表扬,这样的理答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6)二次备课教案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王栋

执教人

王栋

课时

第6课时

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2.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

要点

重点:

理解、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先算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其实是两位数乘几个十,得数是若干个十,应该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大家喜欢足球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超市买足球,好吗?

(出示主题图)

2.问: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

“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多少元?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

32×30=

二、讲授新课

1.探讨算法。

⑴问: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呢?

⑵谈话: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谈话:

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口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口算的呢?

生:

先算出32乘3的积,再在后面添一个“0”。

那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板书)

对于这个竖式,第一步都为0,只相当于算了一下第二步,然后在后面添一个“0”。

所以可以对这个竖式简化一下。

⑵介绍简便方法:

(板书)

⑶问:

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

为什么?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第一步列竖式。

因为0乘32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

这样就先算32×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

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

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

32×30=960(元)

答:

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960元。

评价与反思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大部分学生掌握很好,此部分内容相对前面的竖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