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668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docx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全解

 

大通河纳子峡水电站大坝基础处理工程

右岸帷幕灌浆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院

纳子峡水电站工程监理部

二0一三年八月二八日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1、工程概况

1.1纳子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门源县燕麦图呼乡和祁连县皇城乡的交界处,地处大通河上游末段,地理位置东经98º30′~103°25′,北纬36°30′~38°25′。

该电站是大通河流域年调节的“龙头”电站。

上游为海浪沟水电站,下游为石头峡水电站,公路里程经青石嘴(50km)-达坂山-大通县-西宁市约186km,交通便利。

纳子峡水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电站开发方式为混合式,水库正常蓄水位3201.5m,最大坝高117.6m,总库容7.33亿m3,最大发电水头113.5m,总装机容量87MW,保证出力16.61MW,多年平均发电量3.106亿KW·h。

1.2右岸帷幕灌浆包括右岸斜趾板帷幕灌浆、溢洪道帷幕灌浆、右岸灌浆平洞内帷幕灌浆,施工桩号为改趾0+352.01~坝横0+518.34,高程为3087.8m~3204.6m,共划分11个单元,其中含1个试验单元。

右岸斜趾板和灌浆平洞中设置1道帷幕,灌浆孔间距为2m,孔深19.1m~76.5m,共185个孔,设计基岩钻孔7414.5m,实际基岩钻孔7219.32m。

右坝肩设置灌浆洞将帷幕向右岸里延伸。

根据《纳子峡水电站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要求(GSY-2011ZT-200)》要求,帷幕防渗标准以基岩透水性≤3Lu控制,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更改通知单(NZX-DB-2012-03)要求,右岸改趾0+332.8~改趾0+416.64(即河床5单元、右岸试验单元、右岸1单元、右岸2单元)和右坝肩0+478.64~坝0+518.34(部分右岸9单元、右岸10单元)段的帷幕防渗标准,以基岩透水性≤5Lu控制,即调整该部位帷幕防渗底线。

在收到该设计通知的时候,右岸试验单元施工基本完成。

1.3右岸及右坝肩工程地质条件

右岸大部分区域均有崩坡积物覆盖,局部岸坡及山顶基岩裸露,地形坡度26~34°,岸坡倾向NW325。

崩坡积块石碎石土厚10~35m,含水量较高,土质潮湿,表层有厚约0.5m左右的含碎石砂壤土,具大孔隙,富含有机质,植物根系发育,其下部为架空现象严重的崩塌大块石、碎石,结构松散,稳定性差,透水性强,孔隙直径局部达0.5~1.0m,随着雨季大量降水入渗,近坡脚处表层有轻微塌落现象。

构成右岸坝肩的基础岩体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在右岸坝肩附近基岩出露,岩体弱风化带厚度12~16m,岩块致密坚硬,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

经赤平投影分析,结构面组合对岸坡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岸坡整体稳定。

改趾0+362.08m~趾0+590.84m:

为右岸斜趾板段,趾板斜切右岸。

趾板沿线大部分为崩坡积物所覆盖,零星出露基岩。

崩坡积块石碎石土厚10~35m,表层有厚约0.5m左右的含碎石砂壤土,具大孔隙,富含有机质,植物根系发育,其下部为架空现象严重的崩塌大块石、碎石,结构极为松散,孔隙局部达0.5~1.0m。

趾板地基岩性在3137.7m高程以下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夹花岗片麻岩,岩层产状为NNW320°NE∠50°,性差;3137.7m高程以上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致密坚硬,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

右岸弱风化岩体厚度14~20m。

1.4主要工程量

大坝帷幕灌浆于2012年5月11日开始,2013年7月15结束,右岸帷幕灌浆完成砼钻孔230.6m(因预埋管满足不了帷幕孔位、孔向要求,重新钻),基岩钻孔7219.32m,耗灰量2664.541t;检查孔钻孔740.7m,耗灰量5.608t;抬动孔钻孔355.1m。

2、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青海黄河中型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

中地地矿建设有限公司纳子峡项目经理部

监理单位: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纳子峡水电工程监理部

3、工程监理依据

⑴《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⑵《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5331—2005;

⑶《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⑷《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T5125—2001;

⑸《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⑹《大通河纳子峡水电站大坝基础处理工程施工合同》,(ZX-JS-NZX-第2号(2011)总125号-Ⅱ);

⑺《纳子峡水电站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要求》(GSY-2011ZT-200);

⑻《设计变更通知单》(NZX-DB-2012-03);

4、工程建设说明

本分部工程于2012年07月11日开工,2013年07月15日完

依据本标段灌浆工程的特点,分为河床和右岸灌浆两部分施工,因此临建设施也许考虑两次建设。

4.1制浆站及灌浆站布置

河床和部分右岸灌浆施工集中制浆站设置在上游围堰,右岸灌浆施工集中制浆站设置在溢洪道,集中制浆站配置一个袋装水泥储存房,用于水泥的存放。

灌浆站按灌浆项目和部位的不同就近布置,各灌浆站配备3SNS型高压灌浆泵2~3台,灌浆自动记录仪1~2台,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时由集中制浆站配置水灰比为0.5:

1的浓水泥浆,通过灌浆泵及输浆管道送至各灌浆站搅拌槽内,各灌浆站再按要求兑水拌制不同水灰比的浆液。

4.2施工风、水、电布置及排水

4.2.1施工用风:

河床和部分右岸灌浆施工不考用风,只有右岸灌浆施工的固结孔采用风钻进行钻孔。

在溢洪道布置1台阿特拉斯GA132电动空压机,主供风管采用直径50mm的钢编管沿斜趾板布置,各工作面用风从主供风管上逐级引取。

4.2.2施工用水:

从上游基坑取水,上水管采用直径80mm的钢管沿着斜趾板至溢洪道高位水箱,下主管路采用直径80mm钢管沿斜趾板到平趾板,各工作面用水从主管路逐级引取。

4.2.3施工用电:

河床和部分右岸灌浆施工用电从上游围堰变压器引取,右岸灌浆施工从右岸变压器引取,主线采用直径185mm电缆沿着工作面布置。

各灌浆站、集中制浆站、排污站、钻机逐级引取。

4.2.4排污:

施工排污采取集中抽排的方式进行,河床和部分右岸灌浆施工污水集中到右岸基坑的污水坑,经初步沉淀后,经排污泵抽至上游沉淀池,沉淀达标后排放,各工作面污水主要采用自流或污水泵抽至右岸基坑的污水坑;右岸灌浆施工用水集中到右岸斜趾板污水坑(污水处理同上),各工作面污水沿着斜趾板自流至污水坑,右岸灌浆廊道和溢洪道污水用污水泵抽至斜趾板,自流至污水坑。

4.3帷幕灌浆试验及试验成果

通过现场灌浆实验,论证大坝坝基、坝肩岩石及断层采用灌浆处理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效果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对可灌性和灌浆效果作出评价;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帷幕灌浆原材料、最优的浆液配合比、提高灌浆效果的措施;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灌浆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钻孔和灌浆机具设备,以及相应的管路、接头等附属设备;试验、论证、优化帷幕灌浆设计方案及技术参数(包括孔深、孔距、排距、分段灌浆压力、灌浆方法、浆液配合比、质量控制标准等)的合理性,并确定灌浆质量检查的标准及方法;对特殊地层及地质条件提出灌浆处理方案;提供防渗性能及结石情况;外加剂的使用效果。

本次灌浆试验区选择在桩号改趾0+352.01~0+367.63区域(趾5附近)的帷幕孔作为帷幕灌浆试验,共9个孔,Ⅰ序孔3个,Ⅱ序孔2个,Ⅲ序孔为4个。

帷幕试验设计为单排幕,试验孔分三序施工,平趾板孔距为1.5m,斜趾板水平孔距为2.0m,孔径自上而下为φ91mm、φ75mm,开孔孔径φ91mm,段长自上而下依次为2m、3m、5m、5m……。

试验方法:

⑴钻孔

帷幕灌浆试验孔及检查孔均采用300型地质钻机钻孔,开孔采用φ91mm金刚石钻头进行钻孔,入岩2.0m。

接触段(2.0m)造孔结束后采用卡塞法进行灌浆,灌浆完毕后采用麻丝及其它速凝材料进行Ф89mm孔口管的镶嵌,并待凝72小时。

第二段以下各段采用φ75mm金刚石钻头进行。

灌浆时采用孔口封闭器进行灌浆,灌浆结束后不需待凝即可进行以下各段施工。

检查孔造孔时采用φ75mm金刚石钻头钻取岩芯。

为保证灌浆钻孔的位置及深度的精度,此次帷幕试验施工前,采用测量仪器逐孔放点,保证灌浆孔孔位正确。

钻机就位后严格按照试验大纲要求采用罗盘进行校平、对中、固定,保证孔位偏差控制在10cm内。

⑵洗孔

钻孔完成后进行钻孔冲洗,以改善浆液与岩石的结合状况。

在灌浆孔段钻进结束后,可采用射浆管(钻杆或导管)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进行钻孔冲洗,直至回水澄清10min时止,总冲洗时间不少于30min,孔内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裂隙冲洗采用脉动冲洗法,冲洗水压采用80%的灌浆压力,压力超过1MPa时,采用1MPa,对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裂隙冲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灌浆孔(段)裂隙冲洗后,该孔(段)立即连续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h者,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⑶抬动观测

试试验区布置2个抬动孔,洗孔、压水、灌浆时同步进行抬动观测,变形值控制在0.2mm以内,抬动观测孔孔深为入岩20m。

洗孔、压水试验及帷幕灌浆时均同步进行抬动观测,灌浆时若发生抬动,当观测变化值≥0.2mm时应立即降压,限流至不抬动为止。

原则规定:

在不抬动的情况下,以拟定的灌浆压力灌浆至结束,若有抬动,则以稳定不抬动时的压力灌浆至结束。

⑷压水试验

试验区Ⅰ序孔采用五点法压水,其它孔采用单点法压水,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孔口封闭进行帷幕灌浆压水。

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时,采用1Mpa,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五点法”压水试验按DL/T5148-2001附录A执行,压水试验压力为0.1、0.2、0.3、0.2、0.1(Mpa)或0.3、0.6、1.0、0.6、0.3(Mpa)。

⑸灌浆方法

帷幕孔灌浆方法采用分序加密、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的方法。

段长依次为2m、3m、5m,段长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缩短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m,最后一段段长小于8m时作为一段灌浆,大于8m时分两段灌浆。

灌浆时其射浆管距离孔底不大于0.5m。

⑹浆液水灰比和变浆标准

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浆液水灰比严格按照试验大纲中规定的浆液配备执行,水灰比采用5:

1、3:

1、2:

1、1:

1、0.8:

1、0.5:

1六个比级,开灌水灰比为5:

1,由试验室对各种比级浆液做出同固结灌浆试验相同的项目试验。

灌浆过程中浆液变换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执行:

当灌浆压力不变,注入率逐渐减小或当注入率不变,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水灰比不得改变;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达到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明显改变时,应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实际情况越级变浆。

⑺灌浆压力

帷幕试验孔采用分序加密,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的方法。

灌浆时压力按以下值进行灌浆。

压力参数表

段次

1

2

3

4

5

6段及以下

段长(m)

2

3

5

5

5

5

灌浆压力(MPa)

0.3~0.5

0.8

1.2

2

3

3

压水压力(MPa)

0.24~0.4

0.64

1

1

1

1

⑻结束标准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在规定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继续灌注60min,灌浆即可结束灌浆。

⑼封孔

当帷幕灌浆孔已达终孔深度,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灌浆孔才能进行灌浆、封孔。

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法灌浆时,应采用“全孔灌浆封孔法”。

全孔灌浆封孔法:

全孔灌浆完毕后,先采用导管注浆法将孔内余浆置换成为0.5:

1的浓浆,而后在孔口封闭,采用纯压式以最大灌浆压力继续灌注1h。

对预埋灌浆钢管二次人工封孔,灌浆结束后采用水泥砂浆填封。

⑽帷幕灌浆孔终孔段,其透水率或单位注灰量大于设计规定值时,钻孔继续加深。

4.4特殊情况处理

4.4.1灌浆过程中发现盖重砼或边墙岩体冒浆、漏浆

当冒浆、漏浆处人不能到达地方漏浆,通过采用低压、浓浆、限流(20~30L/min)、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当能达到的地方,结合上面的方法,采用棉纱、麻丝进行表面封堵,也可以采用其它合理的嵌缝措施;当出漏点为水或稀浆时可继续灌注,当漏浓浆时则应降低压力灌注,直至漏浆停止,再逐渐升压至设定的压力继续灌注至结束;如如降压和变浓均无效,且漏浆量接近注入量,应停止灌注并进行待凝,待凝6~12h后扫孔复灌。

如果以上措施仍不明显,可在浆液中加入3%的水玻璃,根据出漏情况待凝8~24h后扫孔复灌,效果明显。

4.4.2灌浆过程中,正在灌浆孔与其他未灌孔串浆时

⑴与其他待灌孔串浆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被串孔不因被堵塞导致报废,同时应特别注意保证正在灌浆孔的质量。

发生串浆情况时,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如串浆量不大时,可在灌浆的同时,在被串孔内通入水流;

串浆量大时,如设备条件许可,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同时进行灌浆,但要防止因大面积岩层升压而使上部建筑物或岩层遭到破坏;

串浆量大而又无条件连孔灌浆时,可采用封孔器或机械赛封住,对正灌孔单独进行灌浆,灌浆结束后,待凝6~8h后扫孔复灌。

⑵与其他正钻孔串浆时

如串浆量不大时,可继续钻进;

串浆量大时,停止钻进,起钻,用封孔器或机械赛封住串浆孔,对正灌孔单独进行灌浆,灌浆结束后,待凝6~8h后扫孔复灌,复灌以开灌比级灌注。

4.4.3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时,可遵照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应及早恢复灌浆。

如果由于施工原因被动中断超过30min,则应进行钻孔冲洗,如冲洗无效,则应扫孔。

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液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为中断前的90%以上,即可采用中断前水泥浆的比级继续灌注;如注入率为中断前的70%~90%,则逐级加浓浆液继续灌注。

如注入率小于中断前70%,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则该段灌浆应视为不合格,需要重新扫孔、冲洗。

4.4.4在灌浆初期,对接近地表岩层比较薄弱的地区灌浆时,除慎重选用灌浆压力外,还应注意观测岩石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降压或停止灌浆,并与监理工程师研究处理。

同时应将岩石变形情况、相应的压力值及发生变形的时间等作专门记录。

4.4.5钻孔漏水的处理

钻孔过程中遇破碎带不能成孔或遇岩溶区及影响带,导致钻进介质水漏失而不能继续钻孔的特殊孔段,可先采用缩短段长的方法单独灌浆处理。

4.4.6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必要时可采用下列措施综合处理:

⑴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⑵缩短段长;

⑶提高灌浆压力;

⑷进行纯压式灌浆;

⑸灌注浓浆;

⑹在浆液中掺用速凝剂;

⑺采用屏浆或闭浆措施;

⑻待凝。

4.4.7灌浆过程中如回浆变浓,可换用相同比级的新浆继续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再灌注30min,即可结束,并不再复灌。

4.4.8在断层、裂隙发育、强透水地带若相邻两个Ⅰ序孔最终两个灌浆段(10m)范围内,单位耗灰大于200kg/m,根据现场情况应考虑加深孔段,即局部降低帷幕线。

4.4.9检查孔施工

灌浆结束后根据灌浆成果资料布置检查孔,检查孔施工为该部位灌浆施工后14d进行。

检查孔需取芯,压水采用五点法压水。

4.5帷幕灌浆试验成果及成果分析

4.5.1帷幕灌浆试验成果见下表

主帷幕基岩中各次序孔灌浆成果表

排序

灌浆次序

钻孔长度(m)

灌浆长度(m)

水泥用量

(kg)

单位注入量kg/m

平均

透水率(Lu)

备注

1

1

3

214.80

211.50

103597.20

489.82

7.62

 

2

143.50

141.20

67657.15

479.16

9.81

 

4

287.70

283.40

15880.41

56.04

3.77

 

合计

9

646.00

636.10

187134.76

294.19

7.07

 

4.5.2帷幕灌浆试验成果分析

根据原始资料的整理,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帷幕灌浆试验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⑴单位注入量分析

各孔序单位注灰呈递减趋势,符合灌浆基本规律。

Ⅰ序孔和Ⅱ序号两序孔之间灌浆影响较小,基本反映的是原始地层,岩层在Ⅰ、Ⅱ序孔灌浆后,地层改善明显,单位注灰大幅度降低,说明地层中小型裂隙发育,存在少量较大裂隙,和压水反映地层情况吻合。

⑵压水试验分析

不存在大的裂隙前提下,Ⅰ、Ⅱ序孔的透水率基本反应了原始地层的透水率情况,而Ⅲ序孔透水率是在Ⅰ、Ⅱ序孔已灌注完毕的情况进行透水率测试,反映出的透水率是地层被改善后的透水率。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Ⅰ、Ⅱ序孔总体上反应原始地层,但局部Ⅱ序孔受Ⅰ序孔影响,透水率有所降低,因此可以说明地层主要以中小型裂隙为主,局部存在较大裂隙。

帷幕灌浆采取Ⅰ序孔圈定范围,Ⅱ序孔挤压,Ⅲ序孔压实的方式。

Ⅰ序孔灌注后,大的裂隙通道被充填密实,地层逐渐改善,Ⅱ序孔大于10Lu有所降低,主要集中在1~10Lu,说明Ⅰ序孔的浆液,通过大的裂隙覆盖伸入Ⅱ序孔浆液扩散区域,圈定了灌浆范围,改善岩石透水率,但由于孔距太大,未使其范围大的裂隙填充,并存在中小裂隙,Ⅱ序孔挤压后,小于3Lu的大幅度增加,3~10Lu有所减小,说明浆液基本充填中小或微小裂隙,但由于Ⅰ、Ⅱ序孔相离较远,局部裂隙未充填或裂隙难以充填密实,须Ⅲ序孔灌注后岩层才得压密,减小Ⅲ序孔的透水率,使地层透水率小于3Lu以下。

⑶检查孔取芯分析

在试验区域布置了一个检查孔,从检查孔的岩芯来看,部分岩石裂隙被水泥浆液充填,在高压力作用下充填密实,但局部微小裂隙未被充填,而检查孔压水合格,因部分孔段异常,采取了间歇、待凝措施,浆液扩散受影响,岩石较小裂隙未充填,灌Ⅲ序孔时,又未穿过此裂隙,影响裂隙充填。

⑷通过本次大坝右岸帷幕灌浆试验,从各次序灌浆耗灰量统计的成果、取芯资料及压水结果来看,各次序的灌浆耗灰及透水率递减明显,部分孔段充填有明显水泥结石。

试验段帷幕孔经过Ⅰ、Ⅱ序的灌浆,透水率减小效果明显,再经Ⅲ序孔的加密灌浆处理,更加确保了其防渗效果。

通过压水试验检查结果合格,满足大坝防渗要求。

4.6灌浆试验结论

该帷幕灌浆试验验证了设计在该类岩层上的帷幕排数、孔距、灌浆压力及孔深设计是基本合理的,后续帷幕灌浆参数按以下参数执行。

4.6.1灌浆水灰比

通过灌浆试验,采用5:

1、3:

1、2:

1、1:

1、0.8:

1、0.5:

1六个比级水灰比,开灌水灰比5:

1是合适的;特殊地层若无回水、无法起压的情况下,可以1:

1和0.5:

1两个比级进行灌注;对于大于100Lu吕荣值的帷幕灌浆孔段,不宜直接采用浓浆开灌,可采用5:

1或3:

1的浆液开灌(意在提高细小裂隙的灌注效果),当注入率较大时,可以采取越级变浆方式灌注,若改浓一级浆液注入量相对前一比级减少许多,改用前一比级浆液继续灌注。

即各孔开灌水灰比根据压水情况而定。

4.6.2灌浆分段及灌浆压力

采用本试验所确定的灌浆分段和灌浆压力,最大灌浆压力为3MPa,既能满足扩散半径要求,又对岩层不产生抬动。

帷幕灌浆段长及压力值

段次

1

2

3

4

5

6段及以下

段长(m)

2

3

5

5

5

5

灌浆压力(MPa)

0.5

0.8

1.2

2

3

3

4.6.3屏浆时间和结束标准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的孔口封闭灌浆法,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60min,灌浆即可结束。

4.6.4封孔

采用全孔灌浆封孔法:

全孔灌浆完毕后,先采用导管注浆法将孔内余浆置换成为0.5:

1的浓浆,而后在孔口封闭,采用纯压式以最大灌浆压力继续灌注1h。

机械封孔并泌水后,若未封满部分小于孔深在3m以内,采用水泥砂浆人工填封;大于3m以上,仍采用机械压力封孔。

4.6.5灌浆工艺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孔口封闭灌浆法。

遇到特殊地层需灌浆待凝,其它情况,可不进行待凝。

4.6.6灌浆程序

单排帷幕孔选用3个次序进行灌浆,先Ⅰ序,再Ⅱ序、后Ⅲ序的加密原则,各灌浆部位应优先施工先导孔。

4.7帷幕灌浆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4.7.1施工程序

⑴总体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点→帷幕先导孔→帷幕Ⅰ序孔→帷幕II序孔→帷幕Ⅲ序孔→检查孔→清面撤钻。

⑵单孔及检查孔施工程序:

测量放点→钻机就位固定、角度校核→接触段钻孔(取芯)→洗孔→灌前压水→灌浆→下设孔口管、待凝→第二段钻孔(取芯)→洗孔→灌前压水→灌浆→第三段施工…最后一段施工→封孔。

4.7.2灌浆工艺

⑴钻孔

①钻孔采用300型地质钻机,钻头选用金刚石钻头,开孔孔径φ91,以下孔径为φ75、φ56两种。

②钻孔就位后,进行校平、对中、固定及角度校核,孔位偏差控制在10cm内。

③钻孔分次序施工,同一次序孔可以同时施工,下一次序孔一般待上一次序孔钻孔灌浆间隔高差大于15m方可开钻。

④帷幕灌浆孔孔斜偏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进水口防渗帷幕(包括后期增加帷幕)、右岸防渗趾板帷幕孔均每段进行钻孔测斜,测斜过程在质检、监理监督下进行。

⑤帷幕孔孔深误差不大于孔深的2%。

⑥帷幕先导孔、检查孔按要求取芯。

岩芯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绘制钻孔柱状图和岩芯描述。

⑵洗孔

①钻孔结束后进行钻孔冲洗,以改善浆液结石与岩石的结合状况。

在灌浆孔段钻进结束后,可采用射浆管(钻杆或导管)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进行钻孔冲洗,直至回水澄清10min时止,总冲洗时间不少于30min,孔内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

②帷幕灌浆在灌浆前宜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澄清时为止。

冲洗水压采用80%的灌浆压力,压力超过1MPa时,采用1MPa,对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裂隙冲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③灌浆孔(段)裂隙冲洗后,该孔(段)立即连续进行灌浆作业,裂隙冲洗后超过24h未进行灌浆作业,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⑶压水试验:

①帷幕灌浆先导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用“单点法”,其它孔采用简易压水。

②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当压力大于1Mpa时采用1Mpa。

⑷抬动观测

抬动观测孔由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协商后现场指定,抬动观测孔孔深入岩20m。

洗孔、压水试验及灌浆时,均同步进行抬动观测,当观测值≥0.2mm时立刻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⑸灌浆

①帷幕孔采用分序加密、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的方法。

段长依次为:

2m、3m、5.0m、5.0m……。

②接触段灌浆、镶嵌孔口管,待凝72小时后,方可进行以下各段施工。

③帷幕灌浆采用孔内循环灌浆,其射浆管距离孔底不大于0.5m。

④灌浆压力:

帷幕灌浆压力依次为0.5Mpa、1.2Mpa、2Mpa、3Mpa、3Mpa……。

⑤浆液水灰比和变浆标准

a帷幕灌浆水灰比根据灌浆试验成果采用5:

1、3:

1、2:

1、1:

1、0.8:

1、0.5:

1六个比级,开灌水灰比为5:

1;

b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c当某级浆液注浆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变化时,应加浓一级水灰比;

d当注浆速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越级变浓。

e灌浆结束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