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634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曙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A.产前诊断B.早婚早育C.近亲结婚D.高龄生育

【答案】A

【解析】产前诊断属于优生的措施,A正确;优生的措施是提倡适龄生育,女性生殖的年龄应该在24到29周岁之间,而不是早婚早育或者高龄生育,BD错误;优生的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预防隐性遗传病的发生,C错误。

2.口腔内的腺体的分泌物中含有溶菌酶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

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第一道防线D.第二道防线

【答案】C

【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故选C。

3.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A.适应性B.统一性C.竞争性D.稀有性

【答案】B

【解析】生物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

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是生物体层次上的统一模式,故选B。

4.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A.雌激素B.生长激素C.雄激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雌激素与雄激素均厲于性激素,幼年缺生长激素会得侏儒症,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故B正确。

5.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腺嘌呤(A)B.胞嘧啶(C)C.尿嘧啶(U)D.鸟嘌呤(G)

【答案】C

【解析】腺嘌呤(A)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A错误;胞嘧啶(C)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B错误;尿嘧啶(U)是RNA特有的碱基,C正确;鸟嘌呤(G)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D错误。

6.某医药公司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因此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故C正确。

【点睛】理清四种育种方法的区别:

7.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mRNA的三个碱基是UAC,则DNA模板链上对应的三碱基是()

A.ATGB.AUGC.TUCD.TAC

【答案】A

【解析】信使RNA的三个碱基是UAC,而mRNA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该信使RNA的一条DNA模板链上对应的三个碱基是ATG,故选A。

8.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血红蛋白

C.钠离子D.氧气

【答案】B

【解析】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细胞外液的物质,A错误;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细胞外液中的物质,B正确;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错误;氧气被吸收后进入血浆,是细胞外液中的物质,D错误。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D.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答案】C

【解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A正确;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B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C错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D正确。

10.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B.中老年人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C.青少年患遗传病的风险很大

D.羊膜腔穿刺的检查结果可用于诊断染色体遗传病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都较高,A正确;成人染色体病不增加而是下降,说明没有新发染色体病,而成人以后的中老年个体多基因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B正确;由图可知,各类遗传病在青春期发病率都很低,C错误;羊膜腔穿刺的检查结果可用于诊断染色体遗传病,D正确。

11.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B.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C.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

【答案】D...

【解析】安静时主要由肝脏产热,A错误;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B错误;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C错误;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以利于产热,D正确。

12.假设豌豆种群由RR、Rr和rr基因型的个体组成,其中RR占40%、Rr占30%。

该种群中r基因频率为()

A.45%B.50%C.55%D.60%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RR=40%,Rr=30%,则rr=1-40%-30%=30%,所以r的基因频率=rr的基因型频率+1/2Rr的基因型频率=30%+1/2×30%=45%,故选A。

13.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如下,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片段。

该变异类型为(  )

A.倒位B.缺失C.重复D.易位

【答案】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确定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14.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答案】C

【解析】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A正确;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B正确;①②⑤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②③④⑥的结果证明幼苗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导致的,C错误;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D正确。

【点睛】理清生长素的5个易错点: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

(2)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的,但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但能透过琼脂。

(5)若无尖端,外源生长素不对称放置,也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5.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突变是青菜虫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D.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答案】D

【解析】青菜虫本来就已经发生了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对其变异进行选择,A错误;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C错误;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变异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由农药引起的,农药作为环境对变异进行了选择。

1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B.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之一

C.杂交育种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

D.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人工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A项正确;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

将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再从中选择出所需要的类型,所以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之一,B项正确;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因此杂交育种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C项正确;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的机理是: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与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尿嘧啶U不与脱氧核糖连接,A项错误;碱基和磷酸基团连接在脱氧核糖的两侧,B项、C项错误,D项正确。

18.下列关于DNA、R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亲代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C.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是核酸的一种,A正确;亲代DNA通过复制在亲子代间传递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的表达指的是转录和翻译,B错误;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C正确;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19.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纤维D.反射中枢

【答案】A

【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故选A。

2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答案】D

【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S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DNA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S型细菌中的DNA能将部分R性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

21.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不含32P

C.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

D.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相同

【答案】B

【解析】子代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的原料、能量和核糖体,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A正确;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含有32P的是2个,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C正确;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相同,都等于1,D正确。

22.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答案】A

23.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等

C.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D.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答案】D

【解析】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A错误;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活化需要巨噬细胞呈递出的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C错误;由于受体具有特异性,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D正确。

2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复制时,2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

B.形成②时,需沿整条DNA长链进行

C.密码子CUU编码③所携带的氨基酸...

D.②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④

【答案】B

【解析】①为DNA分子,复制时,2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进行半保留复制,A正确;转录形成②时,需要以DNA长链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进行,B错误;密码子CUU位于mRNA,编码③所携带的氨基酸,C正确;②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④肽链,以提高效率,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判断图中四种物质的名称。

25.人体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收缩

C.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

D.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则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图显示:

神经元乙的细胞体位于脊髓,而大脑皮层可调控脊髓的活动,因此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A项正确;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舒张,B项错误;刺激神经元甲的I处所引起的伸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C项正确;I、Ⅱ和Ⅲ,分别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不同点,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神经元甲的I处,则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6.某兴趣小组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a4浓度的2,4-D促进生根效果差

B.组別1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与a3之间

D.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答案】A

【解析】A4浓度的2,4-D抑制生根,A错误;组別1中2,4-D溶液浓度为0,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与a3之间,C正确;从生根数可知,a1、a2、a3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4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组别1为对照,比较不同的实验组的生根效果,特别是组别5的生根数比组别1低,表现为抑制作用。

27.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①甲电极的左侧

B.图②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C.图④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D.处于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答案】C

【解析】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为①→⑤,由图②分析,指针向右偏,说明甲处膜外为正,乙处膜外为负,由此可知刺激点在图①的右侧,A错误;图②中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B错误;图④甲膜外为负,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膜外为正,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正确;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外流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①→⑤的电位变化,判断膜内外的电位情况,从而判断甲乙两侧的极化情况。

28.若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和S3分别进行自交获得T1代,T1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

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中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都遵循分离定律,但两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完全显性,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C.根瘤农杆菌Ti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到了S2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

D.S3后代中出现了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新性状,由此表明S3后代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单株S1自交获得T1代,抗虫:

不抗虫≈3:

1,抗除草剂:

不抗除草剂≈3:

1,说明每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由于后代中没有不抗虫、不抗除草剂的个体,因此两对等位基因是连锁的,所以两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完全显性,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也表现为完全显性,B错误;由柱形图可知,S2进行自交获得T1代不出现9:

3:

3:

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农杆菌Ti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不会分别插入到了S2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C错误;S3进行自交获得T1代,T1 代性状表现抗虫抗除草剂:

抗虫不抗除草剂:

不抗虫抗除草剂:

不抗虫不抗除草剂≈9:

3:

3:

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抗虫、抗除草剂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了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新性状,是基因的自由组合的结果,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柱状图中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从而判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是否为完全显性,不同对的基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什么。

二.填空题

29.下图表示细胞4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C是指_________,组成C的元素有____________(举4种),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形成的键称为________________。

(2)H是核酸,组成H的元素有____________(5种),核酸组成的基本单位D是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一定是_________,病毒中的遗传物质可以是_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_。

(3)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_________种,组成核酸的戊糖有2种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核酸的核苷酸共有_________种。

【答案】

(1).氨基酸

(2).C、H、O、N、S(3).脱水缩合(4).肽键(5).C、H、O、N、P(6).核苷酸(7).DNA(8).DNA(9).RNA(10).5(11).核糖(12).脱氧核糖(13).8

【解析】试题分析:

四大能源为:

①重要能源:

葡萄糖;②主要能源:

糖类;③直接能源:

ATP;④根本能源:

阳光。

分析图形:

E为多糖,A为葡萄糖;F为脂肪,B为甘油和脂肪酸;G为蛋白质,C为氨基酸;H为DNA,D为脱氧核苷酸。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是氨基酸,组成元素包括C、H、O、N等,G是蛋白质,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3)组成核酸的碱基包括A、T、C、G、U共五种,组成核酸的五碳糖包括脱氧核糖和核糖,组成核酸的核苷酸包括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功能入手,推测生物大分子的种类,进而推测其基本单位的种类。

30.以一个有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接近3:

1,这些叶舌突变型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辐射处理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其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该育种方式是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和稀有性.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

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无叶舌突变基因在表达时,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如图是正常叶舌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丝氨酸﹣谷氨酸一丙氨酸一天冬氨酸一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UAU,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研究发现,某突变株的形成是由于该片段方框2处的C∥G替换成了A∥T,结果导致基因表达时__________.

(3)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____.

(4)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无叶舌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请用遗传图解说明第②种情况.(基因符号用A/a,B/b表示,要求写出配子)

__________

【答案】

(1).诱变育种

(2).多方向性(3).一(4).RNA聚合酶(5).提早出现终止密码子(6).1/6(7).F1全为无叶舌突株(8).F1全为正常叶舌植株(9).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例均为3:

1,说明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

用两种类型的无叶舌突变株杂交,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则杂交后代应为纯合体,后代全为无叶舌突变株;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