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475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5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概要

设计时间

2011、9、1

设计者

高玉荣

教学内容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观察、实验、比较、根据等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认识空气的性质。

训练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具

学具

注射器、塑料袋、水槽、蜡烛、集气瓶、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激趣导入

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实验探究

探究空气的性质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学生猜测:

纸团会不会湿。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有的说不会。

实验见证

 

学生吹气球比赛,怎样把气球吹大,小组合作进行。

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三、课堂小结

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了空气的什么?

小组交流

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自我设计实验

制做空气枪

比一比,谁知做的空气枪打的远?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性质: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容易被压缩

空气有质量

空气会流动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5

设计者

高玉荣

教学内容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2、会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例子,知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训练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

教具

学具

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导入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三、探究空气是

 

1、出示猜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1、提问: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

(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小结:

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

”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

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

 

1、学生猜谜。

 

2、学生交流。

 

1、学生假设。

2、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3、讨论: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1、学生讨论。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否有质量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五、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

 

总结

 

哪个重?

2、提问:

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教师介绍器材,谈话:

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1、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

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

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

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3、教师小结:

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地方发挥它的作用。

 

1、演示教师自制的空气枪,激趣:

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气枪吗?

2、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空气具有哪些性质?

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分组实验。

2、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讨论汇报。

 

1、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气枪。

(强调:

不要对着人)

 

2、游戏:

比一比,谁射得远。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被压缩,

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8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训练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教具

学具

木棍、纸杯、细线、铁架台、火柴、大塑料袋、双面胶带、酒精灯、火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或塑料袋,松开口,提问:

你发现什么?

说明了什么?

2、谈话:

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过,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

1、谈话:

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2、实验:

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讲述: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蜡烛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蜡烛,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

为什么用蜡烛火焰烤过的纸杯会上翘?

4、谈话:

热空气用什么用途呢?

请阅读P.7《热空气的用途》部分文字,思考:

图中是

回答。

(发现:

气球瘪了,气球内的空气跑出来了。

说明:

空气会流动。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用蜡烛火焰烤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

 

回答。

(热杯子里面是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三、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全课总结

什么?

他们是谁发明的?

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5、制作并放飞热气球

(1)出示自制热气球,简介制作及使用方法。

(2)演示放飞热气球。

1、提问:

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2、提问:

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启发回忆:

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

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小结: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提问:

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制作并放飞热气球

 

演示放飞热气球

板书设计

2、热空气和冷空气

——→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

(空气流动——风)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13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能用简单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3、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有益的一方面和对人类有害的一方面。

4、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人类服务。

训练重点

用实验探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难点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具

学具

小苏打、醋、集气瓶、橡胶管、烧杯、长条金属片、短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

玻璃杯、玻璃片、冰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二氧化碳

 

1、提问: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空气中有什么?

它们各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看看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

(1)制取二氧化碳:

(2)学生分组做实验,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分组实验:

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三、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总结

 

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观察发生的想象。

实验2:

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从资料中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2)教师出示饮料瓶、澄清石灰水,启发学生讨论方法。

实验3:

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把冰块放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同时请学生摸一摸,杯子外壁是干的)。

过一会儿我们来观察发生的现象。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关于空气的组成我们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观察

学生实验

 

观察总结

板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

           氧气    (能支持燃烧)

           氮气    (不能支持燃烧)空气的成分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等(不能支持燃烧)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14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2、会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例子,知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训练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

教具

学具

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导入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三、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出示猜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1、提问: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

(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小结:

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

”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

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

哪个重?

 

1、学生猜谜。

 

2、学生交流。

 

1、学生假设。

2、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3、讨论: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1、学生讨论。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五、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

 

2、提问:

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教师介绍器材,谈话:

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1、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

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

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

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3、教师小结:

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地方发挥它的作用。

 

1、演示教师自制的空气枪,激趣:

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气枪吗?

2、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空气具有哪些性质?

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分组实验。

2、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讨论汇报。

1、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气枪。

(强调:

不要对着人)

2、游戏:

比一比,谁射得远。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19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能用简单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3、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有益的一方面和对人类有害的一方面。

4、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人类服务。

训练重点

用实验探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难点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具

学具

小苏打、醋、集气瓶、橡胶管、烧杯、长条金属片、短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

玻璃杯、玻璃片、冰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二氧化碳

 

1、提问: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空气中有什么?

它们各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看看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

(1)制取二氧化碳:

(2)学生分组做实验,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分组实验:

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观察发

 

 

学生分组做实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三、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总结

生的想象。

实验2:

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从资料中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2)教师出示饮料瓶、澄清石灰水,启发学生讨论方法。

实验3:

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把冰块放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同时请学生摸一摸,杯子外壁是干的)。

过一会儿我们来观察发生的现象。

 

 

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    (能支持燃烧)

                        氮气    (不能支持燃烧)

空气的成分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等(不能支持燃烧)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21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调查搜集当地空气污染状况,了解污染原因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重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难点

认识防止空气污染的办法

教具

学具

大屏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探究空气的重要性

 

1、憋气活动:

教师数秒数,学生憋气,能憋多久

2、提问:

憋气下来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说明了什么?

3、讲述:

是呀,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我们周围的空气,陪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还有数不清的动物、植物。

你们看,它们在地球妈妈的怀抱里,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呀!

4、除此之外,自然界里还有哪些生命体也需要空气呢?

它们为什么需要空气?

   

1、提问:

我们周围的空气洁净吗?

通过前几天的考察,你有没有发现不好的现象呢?

2、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二、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三、探究保护空气的可行性

3、提问:

这些行为会使空气怎么样呢?

4、学生交流。

5、提问:

为什么它们会污染空气呢?

6、汇报分析车辆尾气对植物影响的对比实验的结果。

7、设想:

如果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在充满车辆尾气的环境中,会怎么样?

8、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

1、提问:

在前几天的考察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交流自己的亲眼所见。

3、提问:

看到这么多使人不满意的现象,你们有何想法?

(要使空气清洁一些)

4、提问:

那你们认为怎么样做可以使空气变得洁净一些呢?

5、小组讨论、记录。

6、讲述: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一些改变空气质量的好措施了,请大家来交流交流。

7、学生交流保护空气的办法。

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

为什么它们会污染空气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亲眼所见。

板书设计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空气中除正常万分外,增加了许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减少气与尾气。

2、减少大量燃烧垃圾。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26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检测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旧知,形成知识交流。

2、增强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

4、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训练重点

复习旧知,形成知识交流

难点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

学具

试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

 

三、问答题

 

而是充满着空气。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1、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

为什么?

答:

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学生答题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9、30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学会测量水温,自己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训练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

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具

学具

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温度与温度计

 

1、师:

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课吗?

为什么?

2、生:

(可以动手做试验、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问是怎么回事等。

3、师:

同学们说得对,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一些我们生活中的科学问

4、启发学生说说大自然中的冷与热。

 

1、师:

老师给每个小组桌子上准备了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文水,一杯是冷水,有那些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冷热?

2、学生试验并交流。

3、师:

人们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冷热与

学生思考

全班交流

 

学生试验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总结

温度。

板书课题

4、要知道这三杯谁的确切温度该怎么办?

5、出示温度计,师:

这就是测量水温的温度计,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发现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科学,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个有心的孩子,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相信你们将来也会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学生实践活动

 

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曲线图:

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称为曲线图。

温度逐渐下降,先快后慢。

反思

 

设计时间

2011、10、8

设计者

于秀萍

教学内容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导、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2、科学知识: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有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并且意识到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训练重点

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难点

研究一杯水是怎样变热的

教具

学具

铝片、竹夹、火柴、酒精灯、烧杯、三脚架、石棉网、茶叶、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一、导入新课

 

二、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冬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冰冷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这说明热可以传递。

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