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46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10年)

(征求意见稿)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实现向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五”以来,国际、国内以及广东的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经过“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各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也存在面对新形势的种种不适应。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按照现代办学理念,科学制订“十一五”计划,抢抓机遇,积极推动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与“十五”形成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与挑战

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日趋开放,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知识的创新、管理等方面既面临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也面临巨大的竞争与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提高。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高校经过连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空前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局面已经形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广东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提出。

广东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28%,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建立健全以学校法人和学校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办学体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师范教育转型的推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体系,一些师范大学也积极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传统封闭定向的师范教育体系日益向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转变,师范大学面临更加广泛的挑战。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社会对创新的强烈需求,必须作出改革和应对。

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对学校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深刻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办学的现代化。

(二)“十五”形成的学校可持续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办学空间拓展、规模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我校办学空间大幅拓展,形成了石牌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南海校区的一校三区格局。

学生规模增长迅速,现有在校研究生3507人,本科生20034人,专科生3945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8400人,留学生500余人。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获得大奖近40项,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教师教育特色逐渐凸显。

加大了教学投入力度,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学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教育教学信息化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建成了高效运作的校园网和国内先进的基于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教学大楼,承建了广东网络图书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的应用。

教师教育特色明显,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编写教育部全国统编中学教材8套,总量全国高校第二;承担全国中学骨干教师和广东中学教师新课程的培训任务。

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学科建设进步显著,初步奠定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基础。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对学科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整,优化传统学科、培植新兴学科、拓展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整个学科体系初步呈现出综合性发展势头。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国家重点学科从无到有,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实现一级学科重大突破,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由5个增至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由34个增至122个,博士后流动站由1个增至5个。

科研经费2004年首次超过5000万,“十五”期间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4项,专利成果37件,SCI、EI、ISTP和SSCI收录论文927篇。

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管理规范逐步完善,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造了条件。

推进机关机构改革,理顺了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院系调整,整合了办学资源;改革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经行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型服务体系。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党员教育经常化。

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化解各种矛盾,改善了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2001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教育科学学院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生命科学学院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模范基层党组织”。

经过“十五”的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较大的成绩,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面对新形势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并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

规模与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如何保证在数量增长的前提下,质量仍能提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规模扩大促使办学成本不断提高,如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办学的水平和效益,也需要做出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作为主要特色的师范教育,还没有完成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向现代教师教育模式转型,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还不明显,尚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学新技术、新手段的发展,以及对研究型教师、教师专业化的需求。

同时,在向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转型过程中,如何克服传统的师范办学模式,构建非师范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我校的实践效果不明显。

学科结构、科研水平与学校发展定位的要求不相适应。

学校明确提出从传统的师范大学向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转型。

目前,学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并不明显,学科间交叉渗透不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工程技术学科偏少,学科综合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在科学研究上,学校重大标志性成果缺乏,一些国家重大科技指标仍未突破,领军型人才不多,有效创新团队仍未形成,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不强,学术氛围不浓,科研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管理滞后与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学校的快速发展和管理的滞后产生矛盾,快速发展对旧的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对管理的制度、效率以及对资源合理配置的观念和机制都提出新的要求。

国际化程度与学校发展地位不相适应。

国际化是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学校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对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问题,目前学校无论是在留学生规模还是在国际化观念和意识方面都不够,校园的国际化特色较弱。

“十五”计划主要指标执行完成情况

项目

指标

计划目标数

实际数

全日制在校生(人)

21350

27746

研究生(人)

2750

3507

本科生(人)

15000

20034

专科生(人)

3600

3945

成人学历教育学生(人)

12800

18400

留学生

1000

260

远程教育在籍学生(人)

60000

24840

财政性拨款(万元)

18800

40431

学校创收(万元)

15966

50194

社会资助(万元)

300

100

博士比例(%)

20以上

23.77

硕士比例(%)

60以上

68

学缘结构(%)

70以上

71.5

副高以上比重(%)

55

48

45岁以下教授占教授比例(%)

10

40.3

35岁以下副教授占副教授比例(%)

15

16.5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m2)

35

41.64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万元)

1.0以上

1.682

年生均主要教学经费(元)

>1500

380

生均图书资料(册)

>5

83

生均电脑(台)

0.20以上

0.20

师生比

1:

18左右

1:

17.8

专任教师、科技人员占教职工比例(%)

82

51.6

承担科研项目(项)

600

582

获取科研经费(万元)

6000

5357

校办产业收益(万元)

4100

5876

 

国家级重点学科(个)

1—3

3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个)

1—3

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个)

1

省级重点学科(个)

8—12

8

省级重点实验室(个)

5-6

2

博士点(个)

30个左右

54

硕士点(个)

70个左右

122

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项)

1

0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项)

10

28

教学成果获国家级奖(项)

3

5

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奖(项)

12

22

注:

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房改已出售的教工住宅建筑面积。

二、“十一五”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前后,将华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特色鲜明、开放式、综合性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1、阶段性目标:

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学校将分三个阶段完成既定目标,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三阶段的建设发展目标如下:

“十一五”目标:

实现办学转型,将华南师范大学建成有特色、开放式、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十二五”目标:

将华南师范大学建设成国内知名、有特色、开放式、综合性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十三五”目标:

将华南师范大学建设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特色鲜明、开放式、综合性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2、战略目标内涵

“特色鲜明”:

面向粤港澳的教师教育特色;数字化、信息化教育特色。

“开放式”:

教育开放;社会开放;国际开放。

“综合性”:

专业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学科建设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多样化。

“高水平教学研究型”: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和文化精神,培育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和学术研究创新型人才;改革校内科研体制,激励求真务实研究作风和创新精神,在学术研究成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成果方面,有关各项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

(三)发展思路

坚持以建成有特色、开放式、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为根本,围绕办学特色、开放发展、综合性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等四大建设任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创新人才培养、“十一五”“211”建设、科技创新和社科繁荣、组织与政策保障等五大工程,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十一五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办学特色建设任务

牢固树立特色是立校之本的战略观念,坚持特色发展的道路,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