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421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0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2019年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注: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

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

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这主要说明

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第2题:

《唐会要》记载: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真怪之产”。

唐诗亦云:

“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材料中反映了

A.商业经营的市坊限制打破                 

B.江南地区经济实力上升

C.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D.小农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第3题:

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

什么是租让制?

列宁说:

“租让——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合同”。

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

C.由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4题:

1900年,义和团在北京庄王府设立总坛,反映了义和团(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驱逐王公,占领王府

C.已经控制了北京城           D.得到部分满洲贵族王公支持

第5题: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2007年3月8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后,3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至此。

经过七次审议的《物权法》最终尘埃落定。

这充分说明了(   )

A.私有制在我过已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立法的加强反映了新时期全国人民的愿望

C.我过的立法 权归属国家主席

D.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完成

第6题:

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

这一主张与马丁·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B.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第7题:

明朝初年,地方行政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

但在省级行政上,明朝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即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和刑名司法、都司掌理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提高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

C.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D.解决废除丞相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第8题:

现实不能穿越,思绪却可飞扬。

倘就“人该怎么活着”,请普罗泰格拉、朱熹、康德展开一场辩论,康德的观点可能是:

A.我想怎样活就怎样活

B.我首先是为你们而活

C.我活着只是为了上帝  

D.我活着不会妨碍你们

第9题:

有人称自古中国有着学术从属于政治的传统,其论证过程中选取的素材包括(  )

①庄周“齐物”的思想                 

②汉武帝时期的新儒学

③科举制确立与完善                   

④李贽“万物皆生于两”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第10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

“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

”不久,他的北京之行

A.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C.促进中日建交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第11题: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第12题:

《四民月令》描绘了东汉晚期靠农业供养一个大型家族、靠出售剩余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增加收入的庄园,并记载了各种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方法和时间表。

下图反映的史实不会出现在该书中的是(  )

A.

B.

C.

D.

第13题: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印总理联合声明》)这里的“它”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政策

第14题: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第15题:

据《唐会要》记载:

“开成五年十二月敕:

‘京夜市,宜令禁断’。

”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

第16题:

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第17题: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

“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

我想, 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

……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四月提纲》

C.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土地法令》

第18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惩治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该纲领的颁布

A.推动了执政党党风建设

B.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与工作重心转移相适应

D.加速了国家经济计划的开展

第19题:

恩格斯指出:

“罗马法是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但是它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可见恩格斯认为罗马法

A.确立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B.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是私有制社会法律的总结,推动了法学研究

D.为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第20题:

《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

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

这一建议体现了他(  )

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第21题: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保持工资和物价的稳定。

此外,他还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增加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

材料表明胡佛

A.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创者

B.对危机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

C.固守自由放任,拒绝任何形式的干预措施

D.干预经济的措施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第22题:

在一封毛泽东、彭德怀署名的信中提到,“事急矣,时亦迫矣,万方多难,国势阽危,华北沦亡,……息萁豆相煎之嫌,愿结同仇之谊,知足下家仇国耻,常思建白于国人,我们是断铁斩钉,坚决收复我东北……”据此书信内容推断,信中所述事件与下列哪件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

A.九·一八运动   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  D.瓦窑堡会议

第23题:

随着文字的演变,人类书写工具不断革新。

在纸发明之前,下列选项属于书写材料的是

①纸草②泥板③龟甲兽骨④石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24题:

《吴玉章回忆录》记载:

“我还记得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文中所述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B.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25题: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

A.限制富商大贾                  B.禁止民营商业

C.限制官员与民争利              D.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第26题:

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B.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启蒙思想运动的推动 

第27题: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人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

”、“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

”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28题:

孔子说: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第29题:

胡适说:

“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但是就全体来说,我在我一切著述上,孔子、孟子,朱熹都是相当尊崇或崇敬的。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

A.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两大主题

B.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评价

C.力图打造适于现代社会的新国学

D.意在否定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第30题: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

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

这一观点

A.有利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的转型  B.说明法治社会已经取代了人治社会

C.肯定人的地位,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    D.直接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31题:

下图反映了I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

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

诞生

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

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

第32题:

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

“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   )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第33题: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

”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

第34题:

“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

”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

A.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   

B.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D.说明英国工业水平先进

第35题:

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頫题诗云:

“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

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丝绸衣裳)荣。

”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传统文人画的代表,蕴含了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

B.这种绘画风格注重意境的表达,是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

C.绘画反映出我国棉纺织业发达,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该作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第36题: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早可能出自

A.商鞅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第37题:

某学者在撰写“文艺复兴和现代文明的兴起”一章时,介绍了一系列推进文艺复兴运动的事件,下列事件不可能列入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印刷术的革新

C.近代科学的兴起 

D.君主专制的衰落

第38题: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第39题:

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尚理风气的影响

D.空谈义理的浸染

第40题: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第41题: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

”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第42题:

在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指出,国民党主张的民权,应该是“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这次会议

A.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B.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C.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D.唤醒了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第43题: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第44题:

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统治者的偏好

C.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45题: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

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C.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D.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第46题:

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需,或作仓储。

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第47题:

王阳明曾说: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在此,王阳明

A.向往孔子“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学说

C.主张“致良知”是“天下之公道”   

D.强调理性对待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

第48题:

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第49题: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第一”。

“炒鱿鱼”、打破“铁饭碗”就是其中的代表。

“铁饭碗”形成于(  )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

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 

D.改革开放的初期

第50题: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第51题: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

……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第52题: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将罗马法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对私法又分为五个部分:

人、物、对物权、对人权(即债、契约等)以及民事诉讼,这种科学的分类方式被后世所沿用。

这突出地反映了罗马法的

A.理性精神

B.自然法精神

C.法治精神

D.契约精神

第53题: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以下论断正确的是

  

A.A理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

D.经济滞胀促使A理论在80年代复苏

第54题: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在1748年第一次发行后的18个月内,再版21次,共印刷了约35000本。

阿贝·雷纳尔的《哲学与政治史》(1770年)重印多达70次。

某种程度,启蒙运动也是一场阅读运动。

这说明启蒙运动的前提是

A.欧洲封建思想专制,民众渴望启蒙

B.思想家著述丰富,作品广泛流传

C.现代印刷术推广印刷品价格低廉

D.欧洲理性传统悠久,民众有阅读习惯

第55题: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

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D.人们更愿意去报刊中寻找真相

第56题: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57题:

7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58题:

右图是漫画《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参议院》,其说明

A.美国国家权力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

B.垄断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C.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

D.垄断组织的形成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59题: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

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第60题: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共性是(  )             

   ①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深刻原因是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③社会条件是新兴民族的形成 ④斗争对象是封建统治阶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第61题: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

“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畎(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

第62题:

“他们认为,1776年的口号已过去了,美国需要的是一体化,而不是州权。

”材料中的“他们”

A.要求实现中央集权政治

B.主张实行联邦体制

C.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

D.极力推行共和主义

第63题:

在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有皇帝家仆的性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时期取消丞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变化过程体现的古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公天下意识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家天下”意识不断强化

D.皇帝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断下降

第64题:

有学者认为: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

A.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B.北洋海军的参战

C.战争由朝鲜引发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第65题:

《太平广记》记载:

高宗时,经营丝绸的大商人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邸店园宅,遍满四海,四方物尽为所收”,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唐朝的丝织技术日趋成熟

B.唐高宗时期尚未出现纸币

C.唐朝远距离商品交易发达

D.唐朝商业城市已出现邸店

第66题: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清代军机处“名臣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