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37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学案.docx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教学案

北方地区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地理图表和资料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

2.分析归纳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文地理的影响

3.运用资料了解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总结东北三省的工业特征及发展

5.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6.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7.了解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8.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二、预习要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

三、预习内容

考点1:

自然特征

1.自然环境

(1)位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__________、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____________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________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________高原。

(3)气候:

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________季。

(4)土壤:

东北平原属于“__________”,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属于“__________”。

2.农业生产

(1)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耕地多为________,主要种植________、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________、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农业发展: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发展____农业是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考点2:

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和河流:

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________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____________,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这里的山河大势。

(3)气候特征: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2.农业生产

(1)农作物:

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种植________、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2)生态保护:

东北平原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3.工业分布

(1)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工业特征:

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工业基地。

(3)工业发展存在问题: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考点3:

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在地表呈现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景观。

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____________严重。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及建设

由于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因此,必须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此外,还要执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考点4:

北京

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北京的地理坐标是(116°E、40°N),位于________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向东经山海关,可进入________地区,向西北经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原和广袤的大西北。

(2)地势: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2.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______化大都市。

(2)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成为都城,城市布局沿袭了旧城“凸”字轴线形对称的特点。

城市一般靠近有丰富水源的地区。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

(3)北京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有由环形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规划得体的功能区、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率的城市服务和管理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时代气息。

同时,“传统”与“现代”共存,既是北京的特色,也是今后发展要注意的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探究案

探究点一、借助地图学习东北三省的工农业发展

东北三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这里还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借助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可以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分布规律。

探究点二、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

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意识、技术落后等因素,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一方面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另一方面使肥力下降、耕地减少,导致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

正确的农业生产方式应该是加大植树种草力度;采取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等。

例题:

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

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24-3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________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_____,该水样取自黄河________(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24-4得出结论:

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________;乙地表植被________,水土流失多。

观察比较:

图24-3中水样A与图24-4________(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______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________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等。

变式题2 下图是某人在我国黄土高原内部拍摄的一幅景观照片,据此回答

(1)~

(2)题。

(1)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景观区内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A.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打坝挡土淤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植树种草,发展林、牧、果业

D.退耕还林,发展林木生产

(2)在该景观区内极易发生的灾害是()

①旱灾②涝灾③滑坡④坍塌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探究点三、北京的自然环境及城市发展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北临燕山,西临太行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市发展面临环境、交通等多方面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城区降水比郊区多60毫米,相当于每年多了一场暴雨,形成了城市“雨岛”。

据此完成

(1)~

(2)题。

(1)形成城市“雨岛效应”的原因不可能是()

A.城区空气下沉

B.城区固体尘埃增多

C.城区空气上升

D.城区气温比郊区高

(2)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位于太行山以西

B.北京著名的文化遗产有故宫、长城、秦陵兵马俑

C.北京多风沙,受台风影响大

D.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中心

(3)在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过程中,对待原有的老胡同、四合院方法可取的是()

A.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B.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C.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D.应全部拆除

参考答案

预习案

大兴安岭,秦岭-淮河,东北,黄土,温带季风,夏,黑土地,黄土地,旱地,小麦

棉花,节水,长白,大兴安岭,小麦,重,水土流失,华北,东北,国际,

探究案

B,大,中,少,稀疏,甲,黄土,千沟万壑,植树种草

【解析】这是一道由一幅地理景观图片引出多题的综合选择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显然是不合适的,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旱灾、崩塌、滑坡等)频繁发生。

【答案】

(1)C

(2)D

【解析】城区空气下沉不容易形成降水;北京位于太行山以东,秦陵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北京位于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小。

【答案】

(1)A

(2)D(3)C

从世界看中国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4.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5.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6.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7.知道我国的民族数量和民族文化。

8.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预习要点

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中国的民族

三、预习内容

考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__;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__。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

导致了我国的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深入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腹地,是一个________兼备的国家。

考点2:

辽阔的国土

1.领土四至点

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________差异显著;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东西________差异大。

2.陆地国土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_多千米,邻国有________个。

3.海洋国土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__多千米,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__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我国同________个国家隔海相望,最大岛屿是________岛。

考点3:

行政区划

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________(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________(市、自治县)、________(镇、民族乡)三级。

我国共有________个省级行政区域(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考点4: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的分布特点

1.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其原因是:

东部地区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人口密度大,加上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市人口集中。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等,耕地少,人口少,而且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人口也少。

3.人口政策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考点5:

我国的民族状况和分布特点

1.我国共有________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2.我国的民族风情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各民族的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4.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2.我国各地的差异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使同一季节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2)我国东西跨经度广,使不同经度地区出现时间差异。

例一: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我国领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各地都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

C.东部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洪涝灾害频繁

D.我国海岸线漫长,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海外贸易

例二:

“当北国江城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

”这句歌词反映了我国南北方()

A.纬度差异大

B.经度差异大

C.气温年较差大

D.年降水量差异大

探究点二、省级行政区域

1.我国省级行政区域记忆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

主线记忆法

可以按照陆地国界线、大陆海岸线、长江黄河干流等线路来记忆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方法二:

联想记忆法

可以发挥想象力,把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想象成现实中的一些具体形象,如人或者动物、日常工具等。

方法三:

歌谣记忆法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庆团圆。

2.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形式一:

利用卫生许可证来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鄂卫食字[2007]第××06”,“鄂”就是湖北省的简称。

形式二:

利用车牌来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粤”就是广东省的简称。

形式三:

利用成语来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成语“秦晋之好”,“秦”是陕西省的简称,“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形式四:

饮食文化中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鲁菜中的“鲁”就是山东省的简称,川菜中的“川”就是四川省的简称。

形式五:

地方剧种中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川剧中的“川”是四川省的简称,豫剧中的“豫”是河南省的简称。

例三:

下列关于图中四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区,雷州半岛位于该省

B.乙省的简称是鄂,地跨长江的上中游

C.丙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同四个国家接壤

D.丁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例四:

小明的中国政区塑料拼图掉了一块,空缺位置的右边是江西,左边是贵州,上面是湖北,下面有两广。

缺失的这个省区是()

A.湖南   B.四川

C.重庆      D.安徽

探究点三、人口和民族

1.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1)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也会带来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才是最合适的。

(2)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有明显的区别,有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因此不能承受太多的人口,而有的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因此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聚集,所以不能用人口迁移的方法改变现有人口的分布规律。

2.我国典型的民族文化

例五:

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13亿多,分布很不均衡。

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

(1)~

(2)题。

(1)下列地区属于我国人口密集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我国少数民族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是()

A.壮族—孔雀舞

B.回族—分布最广

C.满族—人口最多

D.藏族—泼水节

参考答案

预习案

东半球,北半球,北温,海陆,气候,时间,2.2万,14,18000,渤,6,台湾,省,县,乡,34,13.40,黑河—腾冲,计划生育,56,壮,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平等

探究案

例一:

【解析】我国不位于寒带,西部内陆地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东部地区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答案】D

例二:

A

例三:

【解析】甲省是广东省,我国位置最南端的是海南省;乙省是湖北省,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就位于该省;丙省是云南省,同三个国家接壤;丁省是陕西省,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是山西省。

【答案】B

例四:

【解析】此题有一定难度,是典型的无图考图题,解答此题要熟记各省区的位置,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

【答案】A

例五:

【解析】从图中可知,选项中我国人口密集区是东部的华北平原;孔雀舞和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舞蹈,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答案】

(1)B

(2)B

地球的运动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现象

3.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4.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二分二至的时间、昼夜长短等特征。

5.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等现象。

二、预习要点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三、预习内容

考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公转概况

2.地球公转及四季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2: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探究案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1.自转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如下图在北极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即逆时针方向)。

【规律总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如图所示:

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上空俯视图

2.公转的方向

地球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旋转。

一般的表示公转方向是在地球的公转运行轨迹上用箭头表示。

如图所示:

例1:

图示意地球仪表面南北极点及经纬线的分布。

读图回答

(1)~(3)题。

(1)图示箭头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       B.b

C.c        D.d

(2)读图可知,纬线的特点是()

A.形状为圆形

B.形状为直线

C.各条纬线长度均相等

D.指示南北方向

(3)M点的经纬度是()

A.(60°W,30°N)   B.(30°E,40°N)

C.(60°E,23.5°N)   D.(30°W,45°N)

例2: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你观察到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探究点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自转的时候,会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日出,所以形成了时间的差异。

【易错分析】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而致,和地球的自转无关;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致。

例3:

下列事实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宜昌的小刚同学清晨起床,观看欧洲足球赛的现场直播节目

B.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有季节变化

C.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D.山顶气温比山麓地带低

探究点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最南界线是23.5°S。

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所示)。

【规律总结】

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次数是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如北半球6、7、8月是夏季,则此时南半球是冬季)。

2.五带的划分

在地球公转时,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不同,昼长时间不同,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热也不同,因此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与少,把地球表面划分成了五个带。

例4: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

(1)~

(2)题。

(1)此时是我国的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这一天图中①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极昼

B.昼夜平分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

参考答案

探究案

例1: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箭头a能够反映自转的方向;纬线形状是一个圆圈。

【答案】

(1)A

(2)A(3)C

例2:

C

例3:

【解析】四个选项中,A选项表示的是地方时间的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B、C两选项都是因为地球的公转造成的;D选项是由于地形因素影响了气温的变化。

【答案】A

例4:

【解析】从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知,地球是指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昼,说明我国处于冬季的冬至日。

①处为昼长夜短。

【答案】 

(1)D

(2)C

地球和地球仪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掌握证明地球形状的常见证据。

3.能够运用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4.能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5.掌握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和半球位置。

二、预习要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

三、预习内容

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

人类认识地球的 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代有“____________”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____________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现在利用________确证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大小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_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为________千米(赤道)。

考点2: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1.经线和纬线

2.经度与纬度

3.经纬度

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与纬线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

它的作用是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它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和气象观测等方面作用巨大。

探究案

探究点一、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规律总结】

①无论经纬网图是以哪种形式出现,都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③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是赤道,因为地球的形状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赤道比相对的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还要长。

例1、下列关于经纬线形状和长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纬线都等长

B.所有的经线都等长

C.纬线是一个圆圈

D.经线是一个半圆

变式题1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B.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C.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D.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探究点二、经度和纬度的判断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东经是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或者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减小),西经是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减小(或者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北纬是自南向北度数增大(或者自北向南度数逐渐减小),南纬是自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或者自南向北度数逐渐减小)。

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关键在图上明确自西向东和自南向北的方向。

具体方法如下。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东经是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或者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减小),西经是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减小(或者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北纬是自南向北度数增大(或者自北向南度数逐渐减小),南纬是自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或者自南向北度数逐渐减小)。

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关键在图上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