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文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315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 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业 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业 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业 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业 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 文稿.docx

《专业 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 文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 文稿.docx

专业文稿

奈曼旗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课程

2014-04-24

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的各种类型

1、第一种

庸师——缺少基本教育素养的老师。

经师——凭经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

人师——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老师。

导师——能引领一地教育发展的老师。

2、第二种

教书匠——只凭经验死用体力的老师。

教师——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老师。

特级教师——引领学科教育发展的老师。

高端教师——对教育的一般规律有深入

研究的老师。

认识教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价值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任务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择师的标准

4、“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生的关系

今天的教师应该是:

文明的传承者;

知识的传播者;

道德的引领者;

思想的启迪者;

心灵的呵护者;

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支持者……

二、对我国传统教师角色的反思

(一)主要功能

传道、授业、解惑

(二)培养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基本要求

智仁结合、博学知新、知行结合

(四)隐喻中的“教师”

1、蜡烛论

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

它反映了生重于师的师生关系,因为光是有方向性的。

它把教师抽象为一个“圣人”,而蜡烛只是文明社会的补救品。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崇高却凄凉。

教师更应是充满了光和热的太阳,在照亮别人时也照亮自己。

它反映了社会给予的不足,二分之一的节日是为社会弱势群体设置的。

2、园丁论

浇水、施肥、培土、剪枝

—农业模式,毫不留情地剪掉奇枝。

教师应为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学生的可生长性和教育的过程性;

它反映了教育的不可修复性;

它反映了静态的认知观。

 

4、工程师论

塑造人类的灵魂

——工业模式,生产整齐划一的物品。

教育应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灵魂不是被塑造,而是唤醒、激发和升华。

它是一种“混合型隐喻”,把活的灵魂和死的工程拼凑在一起;

它反映了被动的学生观;

它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质量标准。

知道分子、知识分子、智慧分子

(五)传统教师角色的倾向性

A强调社会责任,

忽视从业者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

B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

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生关系;

C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

忽视了培养人的专业意识;

D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

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案例:

深深的忏悔(选自《教师报》)

“我”在20年前当过一段小学老师。

在我不长的教师生涯中,我曾深深地伤害了一位学生。

那是一堂语文课,我让学生进行“我多希望……”的造句练习。

一位女生在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多希望有一天苍蝇能够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啊!

”我一看到这句话,便不假思索地打了一个红叉,然后写道:

“狗屁不通!

时隔20年后,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朋友来自澳大利亚的信。

信封上赫然贴着一张图案为苍蝇在花丛中飞舞的邮票。

我感到纳闷,便写信问朋友,为什么苍蝇会在花丛中飞舞?

朋友来信说:

在澳大利亚,苍蝇原来赖以为生的肮脏环境早已灭迹。

现在的苍蝇就像蜜蜂一样,靠汁液和花粉为生。

已是非常可爱的昆虫。

这时,我才意识到:

我错了。

20年前学生的作文是多么精彩啊,而我却扼杀了她的想象。

我曾教过的那个学生,你能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吗?

请接受我深深的忏悔。

四、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

关键时期

关键事件

关键人物

五、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

入职期(融入)

适应期(机遇)

成熟期(整合)

定型期(风格)

高原期(渴望)

突破期(改变)

教师专业生涯发展阶段

1.职前教育期:

入职以前(学习课)

2.入门见习期:

1-2年(汇报课)

3.能力建构期:

~2-7年(展能课)

4.热情成长期:

~3-10年(特长课)

5.专业挫折期:

~5-12年(反思课)

6.稳定更新期:

~8-20年(精品课)

7.专业消退期:

~15-25年(特色课)

8.退休离岗期:

~退休前5年(交流课)

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

 

成熟型教师具备的特征

六、教师专业发展

地位的改善

两个维度

实践的改进

 

教师专业发展:

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与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

 

塑造阳光心态

上班就如鱼儿回到了水里。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

那是在干什么呢?

是在享受!

 

构成“专业”的八大要素:

完整的知识系统

长期的培养训练

严格的资格证书

较大的自主权力

不断的在职进修

健全的专业组织

良好的职业道德

较高的社会地位。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演变

发展对象:

个体的——群体的

外在的要求——内在的提高

发展动力:

个体被动发展——积极的专业发展

发展水平:

技术熟练者——反思-实践者

在课程中:

课程实施者——课程开发者和参与者

专业化教师的个人品质

1、教师的专业品德

2、教师的专业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

4、教师的专业精神

1、教师的专业品德

判断教师的优劣——除了看他怎样教书(How)外,就是看他为什么要当教师(Why)。

被迫去做和自愿去做的结果不同。

“学生眼中的四类教师”

以谋生为目的的教师

以自傲为动力的教师

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

以爱为根本的教师

——摘自《放飞美国》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志存高远,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与时俱进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尊重家长,廉洁从教

公正诚恳,团结协作

2、教师的专业知识

 

(1)本体性知识

内容性知识——学科里的事实、概念、原理等

实质性知识——学科领域中的理论框架和结构

逻辑性知识——学科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科的学术根源和历史发展、研究者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维方式等学科发展最新成就和趋势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则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涉及到“如何教”的问题。

专业化教师须掌握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有:

课程论知识——关于学科知识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一般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探索教学方式的新途径

a、在互动中生成知识

b、在体验中感受知识

c、在质疑中升华知识

d、在生活中寻找知识

e、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f、在激励中拓展知识

班级管理的知识——如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班级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方法等;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科研的知识——关于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科研应有的精神、科研的常用方法和一般程序、科研结果的解释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变幻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由经验提供的应对教育教学现场的直接知识。

这种知识属于一种临床性知识,其中既有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的积累,又有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的他人经验的借鉴。

案例分析、行为访谈以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4)教师的通用性文化知识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力。

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四种知识的关系:

广博的文化知识是称职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

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理论性的支撑作用

实践性知识恰好能弥补条件性知识的缺陷。

3、教师的专业技能

(1)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

因材施教能力

启发引导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

(2)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

对教学内容加工处理的能力(常用教学技巧)

言语表达能力(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势语言)

检查教学效果的能力

(3)教师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自学能力

自我修养能力

人际沟通的能力

常用教学技巧

导入的技巧: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的技巧:

适时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给予奖赏

变化刺激的技巧:

变换感觉的途径,变换交流的模式,变换语言的声调

发问的技巧:

训练、改善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分组活动的技巧:

组织小型的学生小组,指导咨询,鼓励协作

教学媒体运用的技巧:

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

沟通与表达的技巧:

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结束的技巧:

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补救教学的技巧:

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作业的指导

4、教师的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精神是一种深刻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其核心是表现个人主体能动性的独立人格。

毛泽东说得好: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从事“太阳光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尤其需要一点精神。

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与其专业相关的“精神”。

就教师而言,就是“教育专业精神”。

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样三种精神:

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翼。

好的教师的12种专业精神

⑴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⑵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

⑶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⑷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⑸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⑹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⑺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⑻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⑼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⑽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⑾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⑿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备以下能力

 

七、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制定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提升专业发展意识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行成于思,毁于随”

(三)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行成于思,毁于随”

(四)与同事风雨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五)主动进行教学研究——“教而不研则浅”

 

1、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2、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

3、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八、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做:

勇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反思

反思是一种意识。

反思是一种活动。

反思是一种思维品质。

反思是一种能力。

反思还是一种行动。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批判的过程。

教学“九问”

一问:

您有一本教学心得吗?

您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错题跟踪簿吗?

您经常写教后记吗?

二问:

您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课堂练习本吗?

学生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一样认真吗?

您上课关心了后三排学生吗?

学生会记课堂笔记吗?

 

四问:

您能做到下面的事情吗?

自己没有研究透的绝不讲给学生听;不备课绝不进课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

五问:

您上课考虑过用小黑板、讲义、投影仪、多媒体吗?

考虑过用彩色粉笔吗?

用得正确吗?

自制过教具吗?

让学生充分动手了吗?

凡是要求做的实验都克服困难做了吗?

考虑过课堂效率吗?

您愿意课改、敢于课改、喜欢课改吗?

六问:

您每道题目讲完后,师生能共同探讨解题的启迪和感悟吗?

为什么要讲这道题?

为什么要这么讲?

换一种方式如何?

教学中您有创新意识吗?

能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吗?

您想改变“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的状况吗?

 

七问:

您上课能少讲一些,让学生多练一些吗?

允许学生发表见解甚至不正确的意见吗?

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您能真心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学生学吗?

八问:

您能从起始年级就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吗?

您告诉过学生自己的解题失败经历吗?

教学中您做到重结果更重过程了吗?

您经常让学生评价你吗?

九问:

您喜欢读书、经常翻看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杂志吗?

能经常写文章吗?

八、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人生需要事业,没有事业的人生是悲哀的;

事业需要成功,不求成功的事业是麻木的;

成功需要动力,缺少动力的成功是短暂的;

动力需要奉献,充满奉献的动力是永恒的。

在你有限的空间里,做你最大的动作。

九、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一)社会环境

(二)学校环境

(三)政策保障

1、物质保障——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2、学术保障——提供机会、提供支撑、学术氛围

3、制度保证——建立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考核评价制度

 

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撑。

学校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统一的整体。

只有将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共赢机制。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就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

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就要使教师把隐性专业知识都显现出来;

要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显性化、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学校就应该成为教师发展的学校;

要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就要建立一个新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