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289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docx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含DM和VC整套操作过程V12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日期

修订版本

描述

作者

2007-12-29

1.0

完成初稿

张继锐

2008-1-2

1.1

删除VC资源上传的描述

张继锐

2008-6-17

1.2

修改备份资源数量规格说明

张继锐

数据备份功能操作指导书

关键词:

监控、数据备份、操作指导

摘要:

指导开局、用服人员正确使用录像数据的备份功能。

主要包含:

备份功能的实现流程、具体配置和操作。

重点在于概括整个备份操作过程,如果对其中一些细节不熟悉,可能还需要结合相关用户手册或维护手册来参考。

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全名

中文解释

1备份功能概述

1.1功能概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资源中的视频数据会不断地被循环覆盖,早期的数据将会丢失。

DM提供了视频数据的备份功能,经VC触发,DM可以将重要的视频数据备份到IPNAS设备中长久保存。

目前DM所支持的IPNAS设备只有EX1000设备(Build995及以上版本)。

数据备份功能支持多域或单域的组网环境。

在多域组网环境中,备份资源和权限管理只由中心域的DM服务器负责,各级各域(包括中心域)的重要数据都集中备份到中心域的存储设备上,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单域组网环境中,备份资源和权限管理由本域的DM服务器负责。

针对不同类型存储设备中视频数据的备份要求,DM支持多种备份路径:

从IPSAN备份到IPNAS、从ECR备份到IPNAS、从ISC3100备份到IPNAS。

1.2处理流程

数据备份涉及的主要处理流程:

数据备份、备份数据的检索和回放。

对不同组网环境、不同类型存储设备,备份流程处理大同小异,下面以最典型的多域组网环境下的IPSAN数据备份为例介绍这些流程。

1.2.1数据备份流程

在多域组网环境下,由下级域VC发起的数据备份处理流程如下:

a)下级域VC发送备份请求给本域的VM;

b)本域VM发送备份资源请求到中心域的VM;

c)中心域VM将备份资源请求转发给中心域的DM;

d)中心域DM为下级域的DM分配备份资源的访问权限;

e)中心域DM将备份资源访问信息,通过中心域和下级域的VM转发给下级域的DM;

f)下级域DM挂载相关的资源(由于数据备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VC界面不可能一直等待,所以,备份功能实现为异步,只要下级域DM挂载资源成功后,就经下级域VM向VC返回OK,VC界面会提示“录像已开始备份”),开始备份数据,将指定时间段的数据从IPSAN中的块数据格式转化为文件格式备份到IPNAS中;

g)备份结束后,下级域DM将备份资源释放请求,通过下级域和中心域的VM转发到中心域的DM;

h)中心域DM取消下级域DM的资源访问权限;

图1多域组网环境下的数据备份流程

1.2.2备份数据的检索、回放流程

在多域组网环境下,备份资源及访问权限由中心域的DM集中管理,备份数据存储在中心域的IPNAS中,因此,备份数据的检索、回放,必须经由中心域的DM来处理,如图2所示。

图1多域组网环境下的备份检索、回放流程

注意:

对备份数据的回放规格限制:

1.一个域的备份数据,最多支持40个并发回放事务(说明:

同一个VC客户端在两个播放窗格中同时回放同一路摄像机的备份数据,占用2个回放事务)。

2.一路摄像机的备份数据最多只允许20个并发回放事务。

2单域中的录像备份操作过程

域是按照VM和DM来划分的,一个VM+DM组成一个管理域。

所谓的单域组网环境,就是指整个项目中只有一台VM和一台DM(或者一台VM5000)。

2.1系统配置

2.1.1修改asvmcfg.ini文件中的DMID

/root/asvmcfg.ini是VM的配置文件。

单域组网环境中只有一台DM,所以asvmcfg.ini文件中的本地DMID和中心DMID设置成一致。

localdmdeviceid=dmserver

centraldmdeviceid=dmserver

注意:

如果修改了asvmcfg.ini文件中的配置,则需要执行serviceassrestart重启AS模块。

2.1.2通过VC管理版修改域名

数据备份以域为单位。

VC界面左侧“树”结构的根节点显示的就是域名,默认都是“root”,为方便识别和管理,可将其改为一个更有意义的名称(单域环境中也可以不改)。

登录VC管理版,选择root节点,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修改域”:

图1修改域名

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新的域名,完成修改:

图2修改域名后

2.1.3添加中心数据管理服务器

登录VC管理版,添加DM时,选择设备类型为“中心数据管理服务器”:

图1DM设备类型为“中心数据管理服务器”

2.1.4配置中心域DM

将唯一的一台DM设置为中心域DM。

修改DM配置文件/usr/local/etc/sys.ini中的BACKUPWORKMODEL配置项为1:

BACKUPWORKMODEL1

注意:

如果修改了sys.ini文件中的配置,则需要执行dmserver.shrestart重启DM服务。

2.1.5添加IPNAS或SAN+NAS设备

登录DMWebUI,进入“存储设备管理”页面添加IPNAS或SAN+NAS设备,主要是选择正确的设备类型:

图1添加IPSAN+NAS设备

注意:

1.只有配置为中心域的DM,在WebUI添加IP存储设备时,才会有IPNAS和IPSAN+NAS类型;而对于非中心域的DM,只有IPSAN类型。

2.只有EX1000设备在DM系统中可以作为IPNAS或IPSAN+NAS,IX1000设备只可作为IPSAN。

3.若IX1000/EX1000设备作为IPSAN(用于数据存储),版本不应低于Build990;若EX1000设备作为IPNAS(用于数据备份)或IPSAN+NAS(既可用于数据存储,又可用于数据备份),版本不可低于Build995。

2.1.6添加域和分配备份资源

DM按域集中管理备份资源、备份权限和备份文件,因此,需要通过DM添加域,并为该域分配备份资源。

登录DMWebUI,进入“域管理”页面,添加正确的域信息:

a)域名很关键,必须与VC管理版上设置的域名一致;

b)选择一台IPNAS或SAN+NAS设备,并输入备份资源容量,也就是在添加域时系统就会自动为该域分配一块NAS资源,用于该域的数据备份;

c)一个域最多可分配64块备份资源,因此,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合理的NAS资源容量值,不要太小;

d)域共享文件夹的只读访问密码和读写访问密码不能相同。

图1添加域

当该域的备份资源容量不足时,可以对该域进行扩容。

选择域,点击<扩容>按钮,再输入资源容量后,就为该域增加了一块NAS资源,完成了一次扩容。

图2域扩容

每扩容1次,系统就为该域增加1块备份资源,一个域最多只能扩容63次,再加上初始添加域时所创建的1块备份资源,每个域最多可有64块备份资源。

2.2录像备份

以上配置完成后,录像数据的备份操作就比较简单了:

a)登录VC用户版,检索录像:

图1检索录像

b)点击<备份>按钮,在弹出的“备案信息录入”对话框中,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备案描述信息(用来标识一次备份事务,主要是方便备份数据的检索和管理):

图2录入备案信息

c)有如下提示信息,说明录像已经开始备份:

图3录像已开始备份

2.3备份数据的检索和回放

备份数据的检索有一级检索、二级检索两种方式。

一级检索是根据备案描述信息进行检索,支持模糊查询;二级检索是根据摄像机、时间段直接查找备份数据。

2.3.1根据备案描述信息检索

如果隐约记得备案描述信息,可以先通过一级检索,输入关键字,模糊查询到相关的备案信息;系统在备案信息中已记录了摄像机、时间段,因此可以直接选择相应的备案,再进行二级检索,最终检索到备份数据。

a)登录VC用户版,进入备份查询页面;

b)输入关键字,点击<一级检索>按钮,模糊查询备案信息:

图1一级检索

c)点击相应的备案信息,在右侧会自动出现摄像机、时间段,再点击<二级检索>按钮,检索到备份数据。

图2二级检索

2.3.2根据摄像机和时间段检索

如果不记得备案描述信息,只记得备份数据的大概时间段,可直接通过二级检索查到备份数据。

a)登录VC用户版,进入备份查询页面;

b)拖动摄像机至二级检索区域,并输入查询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点击<二级检索>按钮,检索到备份数据。

2.4备份数据的管理

DM提供备份数据的管理功能:

浏览所有的备案信息、备份文件,以及选择删除备案信息、备份文件。

在中心域DM的WebUI上可查看到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所有备案信息和备份文件。

显示分为两种方式:

按资源显示备份文件、按案例显示备份文件。

备份文件的组织结构都以树状形式显示,方便查看。

a)按资源显示备份文件,主要是按照备份文件的物理路径来进行显示,树结构的层级为:

域名-备份资源的共享文件夹名称-EC通道号-日期-备份文件。

b)按案例显示备份文件,主要是按照备份文件的逻辑从属关系进行显示,树结构的层级为:

域名-已完成/未完成备份案例-案例名称-备份文件。

在备份文件显示页面,可选择备份文件、备份案例或者备份文件夹进行删除。

3多域中的录像备份操作过程

多域组网环境,就是指整个项目中有多台VM和多台DM(或者多台VM5000)。

一台VM和一台DM组成一个域。

在多域组网环境中,有且仅有一个中心域,集中管理备份资源、备份数据。

3.1系统配置

3.1.1修改asvmcfg.ini文件中的DMID

1.下级域中修改DMID

各下级域VM的asvmcfg.ini文件中的本地DMID和中心DMID是不同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localdmdeviceid=subdmserver

centraldmdeviceid=dmserver

2.中心域中修改DMID

中心域VM的asvmcfg.ini文件中的本地DMID和中心DMID相同,与单域类似。

localdmdeviceid=dmserver

centraldmdeviceid=dmserver

注意:

如果修改了asvmcfg.ini文件中的配置,则需要执行serviceassrestart重启AS模块。

3.1.2通过VC管理版修改域名

在多域组网环境中,需要逐一修改各域的域名,不能重复。

请参见“2.1.2通过VC管理版修改域名”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3.1.3添加服务器

1.在下级域中添加服务器配置信息

登录VC管理版,本域AS信息在安装VM时已自动添加,还需要手动添加中心域AS信息:

图1下级域中的AS配置

本域CC信息在安装VM时也已自动添加,还需要手动添加中心域CC信息:

图2下级域中的CC配置

添加中心域DM和本域DM信息(注意:

如果是VM5000环境,在下级域添加本域DM信息时,IP地址一定要输入服务器网口的第一个地址,执行ifconfig可以查看):

图3下级域中的DM配置

2.在中心域中添加服务器配置信息

在中心域中,除了要添加本域DM信息外,还需要添加各个下级域的AS、CC和DM信息。

组网中仅有两个域(一个中心域和一个下级域)时的配置示例如下:

图1中心域的AS配置

图2中心域CC配置

图3中心域DM配置

3.1.4配置中心域DM

将中心域的DM设置为中心域DM。

修改DM配置文件/usr/local/etc/sys.ini中的BACKUPWORKMODEL配置项为1:

BACKUPWORKMODEL1

注意:

如果修改了sys.ini文件中的配置,则需要执行dmserver.shrestart重启DM服务。

3.1.5添加IPNAS或SAN+NAS设备

登录中心域DMWebUI,添加IPNAS或SAN+NAS设备。

请参见“2.1.5添加IPNAS或SAN+NAS设备”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3.1.6添加域和分配备份资源

登录中心域DMWebUI,依次添加各个域的信息,分别为它们分配备份资源。

请参见“2.1.6添加域和分配备份资源”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图1DM中的域信息

3.2录像备份

以上配置完成后,录像数据的备份操作就比较简单了。

通过VC用户版登录相应域的VM,检索该域的录像并进行备份。

请参见“2.2录像备份”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3.3备份数据的检索和回放

通过VC登录不同域,可检索该域的备份数据并进行回放。

请参见“2.3备份数据的检索和回放”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3.4备份数据的管理

登录中心域DMWebUI可查看并管理所有域的备份数据。

请参见“2.4备份数据的管理”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