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112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docx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劳动密集、知识密集、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影响深远等显著特点。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担负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

因此,把握建筑行业的状况,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圳经济特区二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充分见证了建筑行业的历史作用。

深圳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城市,她是广大建设者用智慧、汗水和生命创造的。

广大建设者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奋斗中,作为行业协会,关注行业发展状况自然是责无旁贷。

同时,深圳市建设局要求协会,对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展开调查。

根据本会章程的规定和行业代表职能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这是关系到行业整体利益的一件大事,因此,组织了这次抽样调查活动。

自二00五年三月份正式启动,至完成调查报告,共历时九个月,可以分为方案准备、资料搜集、数据整理、报告撰写四个基本阶段。

一、调查范围和目的

建筑施工企业按照进入深圳建筑市场的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建立特区之初就进入深圳的原国家有关部委所属和外省市所属的外驻企业,二是在特区建设中成长起来的深圳市属企业,三是近年才进入深圳的外来企业。

其数量(不包括家装企业)约一千余家。

本次调查,原计划抽样50家企业,由于方方面面的具体原因,实际收到31家企业的调查资料。

其中,市属企业20家,外驻企业11家,企业的资质等级均为二级以上。

主要调查2002—2004三个年度的情况。

调查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企业经营状况,二是工程项目的跟踪解剖状况。

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如下10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基本信息,2、建筑企业生产情况,3、投标、直接发包(议标)工程的中标情况,4、企业财务状况,5、企业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状况,6、工程款及工资拖欠情况,7、工程项目盈亏情况,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情况,9、企业人员基本情况,10、改善经济环境的可操作性意见和建议。

工程项目的跟踪解剖,是想通过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与计价规范的比较,反映项目管理水平及其盈亏情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8个方面:

1、工程特征,2、承包范围、3、执行计价依据,4、投标价格费率,5、项目的计划和实际费用支出,6、分包项目费用支出,7、其他费用支出,8、项目结算价等。

调研的目的,通过对有代表性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调查,用数据说明施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找出困绕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向政府主管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准行业协会工作的着力点,加大行业自律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从而改善施工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我市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组织方式

经过充分协商准备,邀请市建设局主要业务部门领导参加,组成了调研的领导机构------经营状况调研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

协会秘书处企业管理部是责任部门,负责调研活动的具体组织、联系和安排,负责方案的制定和落实。

四个专家组负责指导企业填报统计资料,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相关报告。

调研方案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施工企业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以建设部制发、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了本次调查的方案。

在10家企业试点后,对调研方案和统计调查表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然后扩大到另外40家企业。

典型工程项目的调查工作由协会组织,主要由市工程造价管理站具体完成。

该部分撰写了独立的调查报告,在并入本调查报告的第五部分时作了压缩。

综合调查报告起草完成后,提请经营状况调研委员会多次专题讨论,并经深圳建筑业协会四届十六次常务理事会审查通过。

三、调研工作的代表性说明

这次调查工作,在协会的会员企业中进行。

从企业资质类别角度看,反映的是总承包企业的情况,没有调查专业承包类企业的情况;从工程类别角度看,主要反映房建和市政公用工程的情况,其他类别工程情况反映并不充分;从工程的承发包关系看,主要反映了总承包关系,没有反映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情况;从企业的资质等级角度看,主要反映总承包二级以上企业的情况,三级企业的情况,反映的不充分。

近年来,深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稳定在每年一千亿元的规模,建筑施工从业人员40万至50万人。

抽样企业的施工生产情况如下:

年度合同额三个年度分别为227.7亿元、300亿元、315亿元,其中房建项目占84.7%、85.5%、86.4%,市政项目分别占8.2%、9.9%、8.2%,按投资来源划分,政府投资约占17%、19.5%、19.2%,建筑业产值三个年度分别为122亿元、147亿元、164亿元,约占全市每年建筑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中在本市完成的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91.5%、91%、87.3%。

说明市属企业开始走出深圳求生存、谋发展。

在资料收集阶段,强调企业客观、真实、准确地填报有关数据,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忠实于企业填报的原始数据,然而数据不全、不准的现象还是存在,一方面找企业填报人员核实、修正,然而情况复杂、数据量过大,确实难以保证每个具体数据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仅对明显错误的数据进行剔除。

对有平衡关系而又不平衡的个别数据,依照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技术性修正,例如,对投标工程的中标价高于标的价的数据予以删除。

第二部分工程招投标情况

一、中标工程项目下浮率及盈亏情况

(一)中标工程项目下浮率情况,

共计取得633个工程项目的有效数据,其中投标工程341项,按

年度依次为129项、115项、97项,议标工程292项,按年度分为88项、114项、90项,

标的价—中标价

按照-----------------×100%的公式计算。

标的价

投标项目、议标项目和平均下浮率见下表:

年度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备注

指标

下浮率%(综合)

11.92

13.20

17.12

 

投标项目

15.24

16.56

20.57

 

议标项目

7.66

10.27

12.86

 

需要说明的是,2004年采用的2003建筑安装工程量消耗标准比以前采用的2000版定额水平下降了7%左右,所以2004年的实际下浮水平比上表更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1、工程中标价的下浮率逐年增加,若考虑定额因素,2004年与2002年相比,下浮比率增加幅度,投标工程为81%,议标工程则高达160%;

2、中标工程下浮率远低于造价站公布的合理下浮率,最大下浮率不断挑战行业极限,明显属于严重亏损的报价;

3、多数企业的中标下浮率逐年增加。

根据31家企业调查中分析,2004年与2002年相比,有71.43%的企业在公开招标的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有88.24%的企业在直接发包的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2004年与2003年相比,有66.67%的企业在公开招标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有58.06%的企业在直接发包的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

(二)工程项目盈亏情况

共计取得495个工程项目的有效数据,其中投标工程261项,议标工程234项,按结算价和中标价比较,各年份的利润率如下表:

(接下页)

年度

指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备注

利润率%

2.21

2.17

1.97

 

投标项目

1.32

1.25

1.23

 

议标项目

3.37

3.23

2.93

 

1、项目平均利润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从上表中反映的数据应该是上一年承接工程的情况,但趋势是利润率逐年下降,2004年与2002年、2003年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9.22%和10.86%,尤其是2004年承接的工程盈利情况还没有反映出来,预计只会低于表中反映状况;

3、按工程项目个数计算,项目亏损率分别为投标项目18.39%和议标项目10.69%。

二、产生的原因

(一)中标下浮率越来越大的原因分析

1、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深圳市土地资源减少的影响下,可开发土地建设项目相对减少,尤显承包商众多,因此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由于竞争对手过多,导致承包商为了获得中标机会,恶意压价,甚至以远低于成本价的方式提出投标报价,严重扰乱了建筑投标市场;

2、市场竞争无序的结果。

深圳市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及深府[2004]67号文,推行的是最低价中标政策和取消资格预审,造成某些项目参加投标报名人数多则90多家,最少也有20多家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符合报名条件的投标人其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类似经验、信誉等情况差异较大,且投标人带着赌博的心态确定投标价格,加剧了竞争的无序和不合理;

3、低价中标政策导向。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确定中标人,对于投标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价的评审缺乏科学的方法,为了防腐败,交易中心提前1小时通知专家到评标现场,评标时间短,评标专家的水平和经验差异较大,评标时的参考资料缺乏,对评标的施工项目不可能做到深入研究和了解,按照规定招标人不能参加评标,招标意图及要求无法更多的了解,导致不能准确判断投标人的报价是否低于成本;

4、业主讨价还价能力过强,施工企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近年来,开发商处于建筑市场的主导地位,单纯的低价中标政策正好迎和了一些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期望,于是开发商推波助澜,借机不合理的压低工程造价,压缩工期。

(二)项目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原因分析

1、项目中标价低是主要原因。

工程中标时就是微利甚至亏损,项目管理再好也不可能盈利;

2、施工企业成本增加是重要原因。

近两年来,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其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出台强制性的调整办法,而仅仅是指导性意见。

因此这一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基本转嫁给承包商,而工程造价并未同步增加,致使承包商的建造成本大幅增加,无疑导致承包商的亏损。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分析,复杂和不合理的招投标办法使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管理成本越来越大;

3、企业管理水平无法提高加剧了项目亏损的局面。

由于中标项目价格极低,施工企业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承担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无法科学合理足够配置资源,无暇顾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的危险局面;

4、不平等的合同条件增加了企业负担,特别是垫资条件已经成为越来越重的企业负担,同时,增加了无限的经营风险,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决定了建筑企业“适者生存”的被动垫资。

近十年来垫资承包逐渐成为建筑市场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行规”。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不垫资就没有工程可接,承包人与发包人的地位、责任、义务、风险市场利益非常不对称,表面上看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事实上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承包商大额度、长时间的垫资现象比比皆是,承包商承担着巨额垫资成本,再考虑形成呆坏帐因素,承包商的微利基本上被抵消。

如遇到开发商恶意拖欠和逃债,更是雪上加霜;

5、合同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按照目前的招投标程序,投标申请人成为正式投标人,参加招标会,阅读招标文件后,如在招标会召开三天内没有提出放弃投标,则不得退出工程投标,否则按不良记录处理。

尤其2003、2004年采用了工程量清单报价形式后,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只作为参考,但投标时间又不能满足重新核算的情况下,即使有时间核算存在差异,多数招标人也不予调整。

招标文件收到后发现有苛刻要求或霸王条款,已经超越了政府主管部门及工程交易中心的有关规定,但投标人也不能随意退出。

并且在招投标过程中,有的已办理或提交了投标保证金或保函,投标人只能应付投标,如继续下去定会造成更大的人力、财力浪费。

即使中标,企业注定亏损。

同时,增加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纠纷的隐患,一旦进入诉讼,双方必定造成很大损失。

三、带来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从数据分析中得到,由于实行低价中标,导致施工企业的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大面积亏损,其亏损面的情况为:

2002年与2003年相比呈上升趋势,2004年与2003年相比略有下降,调查数据显示,由于部分施工企业用其他经营利润弥补了施工亏损或者亏损后移的办法来处理,才反映出亏损面的比率相对稳定,预计2004年承接的工程将会加大施工企业的亏损面。

从盈亏情况看,其盈利水平非常低下,难以满足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安全文明施工、职工培训、技术创新的投入远远低于行业要求的最低投入,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不能按照国家的规定正常缴纳,即使目前的微利也是建立在牺牲正常投入和违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更不要讲企业的发展、扩大再生产,而是在拼老本,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缩水。

(二)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降低项目投入的办法。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和安全生产等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报告第三部分对此有较详细的数据分析。

采用质量低劣的工程材料,偷工减料,给工程质量、使用寿命造成极大隐患。

根据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发布的《建筑结构质量检查情况通报》反映,目前在建项目,由于大多数属于低价中标工程,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下滑之势,精品工程较少,主要表现为降低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薪酬,导致高素质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流失,更谈不上培训和技术创新,再就是减少模板投入,增加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大量使用残旧模板,加上低技能的施工,自然出不了精品工程,管理稍有差错就会出现质量缺陷。

2004年申报优质结构工程奖和市优、省优工程数量大幅减少。

降低人工、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的投入,降低安全措施,对工程本身及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繁出现,并且工期拖延,造成企业诚信体系的破坏。

(三)施工行业不能持续健康发展。

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无暇考虑长远发展,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劳动力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是施工企业停留在低水平的竞争层次,越来越难以形成大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无法提高。

本报告第三部分投入分析对此有一些数据分析,第四部分的财务分析也支持了这一点。

(四)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出现。

由于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造成施工企业不堪重负,有的企业不得不大量减员,形成大批员工下岗,劳资纠纷频繁出现,因欠薪而起的投诉和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随之增加。

另巨额拖欠工程款已成为制约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使得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的施工企业因开发商无力支付工程款甚至恶意逃债或隐匿资产,使得所拖欠的工程款无法回收,成为呆坏帐,已进入恶性循环状态中,即面临破产倒闭状况。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的投入情况

一、企业机械设备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投入百分比)

 

自有设备净值

租赁费用

新购置费用

租赁费/净值

新购置费/净值

2002年

4.55%

0.75%

0.97%

16.54%

21.27%

2003年

3.73%

0.71%

0.77%

19.07%

20.64%

2004年

3.46%

0.66%

0.80%

19.04%

23.07%

三年增长率

-23.90%

-12.41%

-17.45%

15.10%

8.47%

(一)被调研企业每万元产值拥有机械设备水平从4.55%下降到3.46%,下降23.9%;企业机械设备租赁费用从0.75%下降到0.66%,下降17.45%;新购置机械设备费用从0.97%下降到0.80%,下降17.45%。

说明企业机械设备投入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二)据统计,31家被调研企业中,收到有效数据20家。

从自有机械设备净值看,5家增加,15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75%;从机械设备租赁费用看,4家增加,16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80%;从新购置机械设备费用看,6家增加,14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70%;说明企业对机械设备的投入逐年减少的多,增加的少,普遍呈下降趋势。

(三)租赁费占自有机械设备净值的比重逐年增加,增幅为15.10%;新购置费占自有机械设备净值的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幅较小,为8.47%。

说明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租赁设备,而减少购置量。

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A)

二、周转材料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投入百分比)

 

自有周转材料

租赁费用

新购置费用

租赁费/净值

新购置费/净值

2002年

2.12%

0.63%

1.09%

29.64%

51.63%

2003年

1.88%

0.55%

0.92%

29.36%

48.90%

2004年

1.84%

0.54%

0.85%

29.45%

45.90%

三年增长率

-13.07%

-13.62%

-22.71%

-0.64%

-11.09%

(一)被调研企业每万元产值拥有周转材料水平从2.12%下降到1.84%,下降13.079%;企业周转材料租赁费用从0.63%下降到0.54%,下降13.62%;新购置周转材料费用从1.09%下降到0.85%,下降22.71%。

说明企业周转材料投入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二)据统计,31家被调研企业中,收到有效数据20家。

从自有周转材料净值看,5家增加,15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75%;从周转材料租赁费用看,4家增加,16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80%;从新购置周转材料费用看,7家增加,13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65%;说明企业对周转材料的投入逐年减少的多,增加的少,普遍呈下降趋势。

(三)租赁费占自有周转材料净值的比重逐年略降低,降幅为0.64%;新购置费占自有周转材料净值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降幅较大,为11.09%。

说明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租赁周转材料,而大幅度减少购置量。

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B)

三、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投入百分比)

 

安全文明施工总投入

要求值

与行业要求差值

2002年

1.15%

2.50%

-1.35%

2003年

1.06%

2.50%

-1.44%

2004年

1.03%

2.50%

-1.47%

三年增长率

-10.43%

 

 

(一)从表中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被调研企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占产值的比例从1.15%下降到1.03%,下降10.43%,说明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31家被调研企业中,收到有效数据27家。

其中有12家有所增长,其余15家全部呈减少趋势,减少的企业占56%。

说明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27家企业中,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高于行业要求值的仅有2家,其余25家均低于行业要求值,占92.6%;绝大部分企业远低于行业要求值,最大相差2.1个百分点。

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C)

四、职工养老保险投入分析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施工总产值

691180.29

906263.20

1035516.57

应缴保险费

8294.16

10875.16

12426.20

实缴保险费

2280.64

3255.77

2887.21

欠缴保险费

-6013.52

-7619.39

-9538.99

欠缴比例

-72.50%

-70.06%

-76.77%

欠缴/产值

-0.87%

-0.84%

-0.92%

(一)31家被调研企业中有20家提供了缴纳保险费的数据,其中1家存在大量补缴保险费的情况,故综合考虑了另外19家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各家完成的产值,估算其中的人工费用(根据经验为产值的15%左右),计算应缴保险费(人工费的8%),与各家已缴保险费进行比较分析。

(二)19家企业中,均存在欠缴保险费的情况,平均欠缴超过70%,说明企业普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

实际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很少有企业购买。

(三)企业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呈逐年增多趋势,从72.50%增加到76.77%。

(四)欠缴保险费占施工产值的比重说明了目前企业实现的微薄利润中还存在水分,如果补缴保险费,企业的利润就要相应扣减。

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D)

五、职工福利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计提福利费百分比)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增长值

与正常值的差

1.46%

1.07%

0.94%

-0.52%

-1.16%

(一)31家被调研企业中,有24家提供了计提福利费的数据。

根据各家完成的产值,估算其中的人工费用(根据经验为产值的15%左右),计算应计提福利费(人工费的14%),与各家实际计提福利费进行比较分析。

(二)从总体上看,企业计提福利费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46%下降到0.94%。

说明企业对职工福利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24家企业中,2004年计提福利费有4家高于正常值,其余20家均低于正常值,占83%,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对职工福利投入低于行业正常值。

(四)24家企业中,有6家计提福利费呈增长趋势,其余18家均呈下降趋势,占75%。

说明绝大部分企业对职工福利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E)

另外,施工企业对员工培训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从建筑业协会的有关统计来看,申报优质工程的项目逐年减少,科技进步成果逐年减少,而安全事故频率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中标的工程价格很低,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已采取了各种降低投入的措施。

拼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也不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不足,导致安全事故频率增加,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欠缴员工养老保险费,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员工培训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不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四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情况

一、生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接下页)

年度

指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备注

承接任务(亿元)

140.85

179.94

184.55

因2001年未统计数据,2002年增长率无法计算

增长率(%)

27.75

2.56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151.09

170.07

193.20

增长率(%)

12.56

13.60

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年度

指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备注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494403

1695253

1925136

已扣除未报人数单位的收入

从业人数(人)

69177

72262

73991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21.60

23.46

26.02

增长率(%)

8.61

10.91

被调研企业劳动生产率应属全国较高水平,且呈提高趋势。

三、资产营运水平相对稳定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度

指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参考值

备注

总资产周转率(次)

1.10

1.14

1.13

0.7

按属性已将存货中在建工程(已完工未结算款)调入应收账款计算

流动资金周转率(次)

1.35

1.38

1.34

0.9

存货周转率(次)

6.26

6.83

6.23

3.4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2.80

3.20

3.13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