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085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2.docx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2

信息化岗位练兵复习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业务知识

一、填空题

1、人口规划的范围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三个方面。

2、人口统计主要是从数量的角度去描述、分析人口现象的(规模、水平、分布及其变动),并从中发现人口发展的规律及趋势

3、我省填报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出生人口是填报期内统计对象中妇女所生育的(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

4、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是指胎儿离开母体后,至少有过在一瞬间的(呼吸、心跳、随意肌跳动和脐带博动)四种生命现象之一的胎儿。

5、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叫做(人口年龄金字塔)

6.出生统计误差率从表面上看反映的是统计工作质量,其实质反映了一个地区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状况。

7.出生统计误差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多报、少报和错报)

8.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9.统计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统计调查对象合法利益原则和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10、人口统计指标主要有包括(动态指标、静态指标)两种类型 。

11、动态指标,就是反映在(某一时期里)所发生的某种变化情况,也可称时时期指标。

12、静态指标,就是反映在(某一时点的)某种状况,它所表示的是人口发展连续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瞬间静止情况,通常称为时点指标。

13、人口平衡方程式为年末总人口=年初总人口+(全年自然增长人数)+全年净迁移人数=年初总人口数+(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全年迁入人数-全年迁出人数)

14、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5.计划生育情况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避孕节育)等情况。

16.当今中国的婚姻状态统计有(已婚、离婚、丧偶、未婚)共四种类型。

17、育龄妇女的统计口径是指(15岁至49岁)的妇女。

18、婚姻法中达到晚婚标准的年龄为男性(25周岁),女性(23周岁)。

19、性别比是以(女性)人口为100,计算的男女数之比;

20.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正常值是(103—107)。

21、一个2005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到2006年6月30日,其虚岁为

(2)岁,确切年龄为(6个半)月,周岁年龄为(0)岁。

22、晚婚率是指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者)与同期(通常为一年)(初婚总人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人口数变化均匀的情况下,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3)

1、年初人口数等于年末人口数2、年初人口数等于年平均人口数3、年中人口数等于年平均人口数4、年末人口数等于年平均人口数

2、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4)。

1、抽样调查2、重点调查3、住户调查4、快速普查

3、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

(2)。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直接调查4、全面调查

4、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3)两种属性。

1、历史属性2、物理属性3、社会属性4、生物属性

5、下列人口指标中,属于静态指标的是(3)。

1、年内出生人口2、年内迁出人口

3、年末总人口4、全年离婚人数

6、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等于  ( 3)

    1、采取节育措施人数      2、不采取节育措施人数  

    3、采取节育措施人数+  不采取节育措施人数  

    

 7、报表中手术例数1---4季度(  1)

    1、累积上报    2、不累积上报  3、按月上报

 8、新生儿死亡    ( 3)

    1、报出生    2、报死亡  3、报出生、报死亡

9、统计报表总人口统计是以( 3 )

    1、男方为主,2、还是以女为主,3、男女双方均统计

10、2004年1月1日—2004年3月31日为( 1)

  1、一季度报表  2、二季度报表

11、已婚育龄妇女数等于  (1 )

    1、采取节育措施人数加不采取节育措施人数

    2、采取节育措施人数

12、在我省计划生育统计口径中人工流产是指怀孕(3)以内人工终止妊娠  引产是指怀孕(3)以上内人工终止妊娠。

1、11周 2、12周 3、13周 4、14周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计划生育率的因素有哪些?

(123)

     ①计划生育率既决定于计划外的出生孩子数,也受计划出生孩子数的影响;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③生育间隔或生育年龄。

2、请指出下列指标中的时点指标:

(34)

(1)上环人数

(2)出生人数 (3)已婚育龄妇女数

(4)人口数

3、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1234)。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2、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

3、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4、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4、人口统计的主要任务包括(1234)。

1、通过经常性人口调查和普查提供人口情况统计数据

2、对国家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监督

3、分析人口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我国人口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4、对人口发展进行统计预测,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5、为国际组织提供我国各项人口数据

5、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145)

①选取调查单位必须遵循随机的原则②对部分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③调查目的限于了解部分单位的资料④根本目的是依据样本资料从数量上推断总体特征⑤可以对推断的误差进行计算和控制

6下列哪些属于属于非全面调查(12)

①重点调查②典型调查③人口普查④工业普查⑤统计调查

7、常住人口包括下列哪几种?

(1234)

1、居住在本地,户口在本地的人;2、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3、居住在本地,户口在外省,单已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4居住在本地,离开本省不足半年的人。

8.下列哪几种情况属于出生漏报?

(1 2 3 )

1、本考核年度出生未统计上报的人口;2、藏匿考核年度计划外出生人口,出生地计生报表未统计的视为婴儿藏匿地出生漏报;3、已转办非农业户口(含地方城镇户口)人员的出生,在现居住地调查登记。

如果调查时现居住地未报出生且不能提供户口所在地上报出生证明(乡级以上计生报表),视为现居住地出生漏报;

9、在我省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初婚人数包括下列那几种?

(1 ) 

1、第一次结婚的人数(含事实婚姻)2、再婚的人数3复婚的人数

10、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

(1234)

1、出生婴儿性别比;2、男女死亡率差异;年龄结构;3、迁移和战争;4、环境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11、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下列说法那些正确(123)

1、老年人口比重越高粗死亡率越高2、中青年比重越高粗死亡率越底3、总人口中女性人数比重越大人口死亡率越低4、少儿比重越高死亡率越低

12、请指出下列指标中的相对数指标:

(234)

1、死亡人数2、总死亡率3、分年龄死亡率4、婴儿死亡率

13、年龄统计指标分几种?

(123)

1、确切年龄2、周岁年龄3、虚岁年龄4、档案年龄

14、老年型人口和人口老化的区别。

(12)

1、老年型人口是指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结构而言,是一个时点概念。

2、人口老化是指一个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向老年型转化的过程,是一个时期概念。

3、老年型人口是指一个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向老年型转化的过程,是一个时期概念。

4、人口老化是指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结构而言,是一个时点概念。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234)

1、在一个年轻型人口中,少儿抚养系数一般较高;2、在一个老年型人口中,少儿抚养系数一般较低;3、在一个年轻型人口中,老年赡养系数一般较低;4、在一个老年型人口中,老年赡养系数一般较低;

16、请指出下列正确地人口统计的婚姻状况。

(1234)

1、未婚2、有配偶3、丧偶4、离婚

17、指出下列正确地对总和生育率的叙述:

(1234)

1、当总和生育率长期稳定在2.1时,处于更替水平,人口总数趋于不增不减;2、当总和生育率大于2.1时,人口为增长趋势,属于扩大人口再生产;3、当总和生育率小于2.1时,人口为缩减趋势,属于缩小人口再生产。

4、安阳市当总和生育率为2.0时,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

四、判断题:

(请将答案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普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

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搜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

3、抽样调查比全部调查准确性差(√)

4、统计报表只能用于全面调查,不能用于非全面调查(×)

5、我国通常把20-29岁的育龄妇女称为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

6、计划生育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点(通常为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该地区同一时期总出生人数之比。

(×)

7、活产婴儿是指婴儿离开母体后,至少有过一瞬时的呼吸、心跳、随意肌抽动和脐带博动四种生命现象之一的婴儿,即为活产婴儿。

(√)

8、累计生育率是指对一定时点的年龄别生育率将从育龄期开始累加至一定年龄为止的累计值。

 (×)

9、人口自然变动是指由于出生、死亡和迁移而引起的人口数的增减变动; (×)

10、人口数统计指标的涵义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所有有生命的个人总和,表现为时点指标。

                          (√)

11、往年漏报在统计中补报时,应该补报的出生填在村级月报最上一行,乡级月报不汇总,汇总在乡级年报往年出生未报栏。

                (×)

12、已婚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是指某一时期已婚妇女生育的子女总数与这些妇女的总人数之比。

(×)             

13、同期人统计指标的涵义通常是指同时生存在某一范围内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口总体。

(√)

14、人口统计规定,计算人口的年龄以确切年龄为准,如调查得到其它年龄,应换算成确切年龄。

(×)

15、某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得非常好,则该地区的育龄妇女避孕率和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就能达到100%。

(×)

16、填报期内统计对象中正在怀孕的人数。

应填报乡、村月报现孕按其家庭所有现有子女的排列顺序填报,不包括发生过的补救、自流、死产或死亡。

(√)

五、简答题

1、什么叫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TFR)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

总和生育率将特定时点上全体妇女的生育率综合起来,以一个数字来表示。

实际上,它就是假设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期都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生育,她所生育孩子的总数。

(下表说明了如何计算总和生育率。

8、达到生育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通常是(2.1)。

9、低于生育更替水平的生育水平为(低生育水平)。

2、什么叫做婴儿死亡率,如何计算婴儿死亡率?

婴儿出生后第一周岁以内的死亡率,也即未满周岁前死亡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

一般以年度为时间计算单位,以千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

本年度未满周岁死亡的婴儿数/(r*本年度出生人数+(1-r)*上一年出生人数)

上式分子中,一部分是本年出生的,一部分是上年出生的,与分母口径不一致。

所以,必须调整分母。

一般调整方法是按当年出生人数与上一年出生人数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分母。

设r为本年出生人数的权数(常用2/3),则婴儿死亡率()=*1000%

3、什么叫人口惯性

人口惯性是指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后人口继续增长的趋势。

因为过去的高生育率,低龄组人口较多,达到或低于生育更替水平后人口还会继续增长数十年。

随着低龄组人口逐渐生儿育女,出生人数剧增,将超过死亡人数。

但随着他们年龄继续增大,死亡人数将逐渐增加,赶上甚至超过出生人数。

因此,要使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接近大约需要经过两代或三代人(50-70年)的时间。

尽管60年代末芬兰就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但每年的出生人数仍比死亡人数多10,000人。

4、在人口统计中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已婚育能妇女的统计口径是什么?

(1)育龄妇女,指统计对象中15—49周岁的妇女;

(2)已婚育龄妇女,指统计对象中已结过婚的15—49周岁的妇女,包括离婚、丧偶及事实婚姻的妇女;

(3)已婚育能妇女,是指已婚育龄妇女中有生育条件的妇女。

即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扣除离婚、丧偶者。

5、什么是出生率?

什么是标准化出生率?

在具体运用中两者有何不同?

(1)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表示。

其公式: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口数)×100%

(2)标准化出生率,是选择同一标准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乘以实际的育龄妇女生育率。

其公式:

标准化出生率=一般生育率×标准育龄妇女占人口比重。

6、什么是一般生育率?

什么是分年龄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

(1)一般生育率,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活产婴儿与同期育龄妇女平均数之比,也称总生育率。

通常用千分比表示,说明每千名育龄妇女生育的活婴数。

公式:

一般生育率=(年内活产婴儿数/同期平均育龄妇女数)×1000‰

   

(2)分年龄生育率,是指某个年龄组妇女平均每千人生育的活婴数。

其公式:

某年龄生育率=(某年龄组妇女一年内活产婴儿数/该年龄组妇女平均人数)×1000‰

(3)总和生育率,指一年内各年龄别生育率的合计数,即妇女全部年龄别生育率和。

其含义是如果育龄妇女持续以某年年龄别生育率进行生育,则每个妇女将平均生育该年总和生育率所标志的孩子数。

总和生育率=一岁一组的分年龄组各年龄组生育率的合计数

总和生育率=5×(五岁一组的分年龄组各生育率的合计数)

7、什么是避孕措施及时率?

避孕措施有效率?

什么是综合节育率?

避孕措施及时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按规定时间要求及时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与应及时采取各种避孕措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这一指标可以说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补救手术后,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是否及时。

避孕节育措施有效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有效的已婚育龄妇女的比重。

综合节育率是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已婚育龄妇女中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占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

8、什么是出生统计误差率?

在工作中你是如何降低出生统计误差的?

答:

出生统计误差率是指实际出生数与上报出生数之差与实际数之比,其公式:

出生统计误差率=[(实际出生数—上报出生数)/实际出生数]×100%

统计误差率表现为多报、少报二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统计出生人数,避免虚报和瞒报现象的发生。

9.影响出生率的主要因素?

答:

按特征不同可将这些影响因素分成以下几类

生物学因素:

主要表现在对妇女生育能力的影响上。

如妇女的健康状况、年龄、遗传、发育年龄等等。

社会因素:

如婚姻观念、生育观念、家庭观念、妇女受教育程度等。

经济因素:

经济收入、职业、妇女就业率、孩子的抚养成本、生育的机会成本等。

人口学因素:

如由妇女人数、育龄妇女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人数所形成的年龄性别构成、已婚率和不育率等。

人口政策:

如结婚年龄、生育年龄、生育胎次和生育间隔的规定等。

按对出生率作用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主要有已婚率、避孕率、人流率和产后哺乳期等。

间接因素都需借助直接因素对出生率发生作用。

10、什么是人口增长率?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的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该地区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11、我省计划生育统计口径中的统计对象是怎样规定的?

对常住人口是如何规定的?

答:

计划生育统计对象为:

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常住人口(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除外。

 常住人口包括:

(一)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含临时户口)在本地的人;

(二)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

 (三)居住在本地,户口在外省,但已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居住在本地,离开本省不足半年的人;

   (五)省内流动人口,由户籍所在地统计;

(六)农村妇女婚嫁后,在婆家所在地统计(男到女家落户的除外);城市妇女嫁如农村或农村妇女嫁入城市的,在户口所在地统计;除婚嫁外,农村其它有常住趋势的特殊情况,由人所在的行政区统计;

(七)  母子分离的新生婴儿,随其生母统计;收养的婴儿视为养母(父)所生,当年收养的孩子,除有户口迁移证者外,无论是否当年出生,均按当年出生统计;

(八)在城市市区(含区所辖乡镇)内人户分离的,由户籍所在地统计。

13、在我省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对已婚育龄妇女进出队是如何规定的?

答:

已婚育龄妇女统计的是依据乡级账卡填报的,对于已婚的妇女要随时上卡。

对于年满49周岁的妇女在上报年报后一次性出队。

14、在我省计划生育统计月报表中计划外怀孕率和补救率是如何计算的?

答:

计划外怀孕率=(当年累计计划外总出生+生在当年计划外总现孕+生在明年计划外总现孕+当年累计人工流产+当年累计引产数)/(当年累计总出生++生在当年总现孕+生在明年总现孕+当年累计人工流产+当年累计引产数)×100%

补救率=(当年累计人工流产+当年累计引产数)/(当年累计计划外总出生+生在当年计划外总现孕+生在明年计划外总现孕+当年累计人工流产+当年累计引产数)

15、出生人流比的含义是什么?

 答:

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工流产例数与同期活产婴儿数之比,即出生一个活产婴儿所对应的人流数。

16、孩次指什么?

对符合条件批准生育的二孩如果是双胞胎如何填报?

答:

孩次是指该婴儿出生时在其家庭现有子女中的排列顺序(包括收养及前妻或前夫留下的子女)。

符合条件批准生育的二孩的双胞胎应填计划内二孩1个、计划内多孩1个

17、什么是生存人年数?

答:

简称人年数。

人口统计分析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表示人数同生存年数成积乘之和。

例如:

1个人生存了一年,其生存人年数为1人年;2个人各生存了半年,他们的生存人年数也为1人年。

18、生存人年数的指标意义?

答:

许多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都与人口的生存人年数关系密切,例如:

出生率、死亡率等。

但对于有一定的人口规模的人口来说,不可能准确计算每个人以至整个人口的生存人年数。

需要从总体上近似计算生存人年数。

由于一般地说人口数量都足够大,在正常年份出生和死亡人数在年内的分布又相对稳定和均匀,所以在实际的人口统计分析中就以年平均人口或年中人口数作为该人口年生存人年数的近似值。

这样我们看到的许多人口指标都是年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

虽然生存人年数概念主要具有理论意义,实用性不强。

但对它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人口统计指标的解释与计算。

这一概念也涉及到人口统计学几乎所有的重要内容。

19年平均人口?

年中人口数?

答:

指某一时期内各时点人口数的平均数。

理论上说,平均人口准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每一瞬间的人口数相加,再除以相应的时间长度,计算比较难。

通常只能计算平均人口的近似值。

在人口均匀变化的前提下,也可以用年中人口数代表年均人口数。

计算年平均人口最常用的公式是算数平均法,即用期初人口数与期末人口数相加后除以二。

其它方法如:

等距序平均数方法(简单算数平均法连续计算)、不等距平均数法(用时间间隔加权计算)、对数计算法(人口按比例递增或递减)请参考人口统计学书籍。

  20、人口发展速度?

  答:

是反映人口在一定时期数量递增的程度或速度的相对指标。

计算公式为X=PN/P0×100% 其中:

X为人口发展速度,PN为期末人口数,P0为期初人口数

期初及期末人口数可为某年年抹数、年中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

 

21、人口增长速度?

答:

是反映人口在一定时期数量净增长程度或速度的相对指标。

说明人口增长变化趋势。

计算公式为K=(PN/P0-1)×100% 其中:

K为人口增长速度,PN为期末人口数,P0为期初人口数

期初及期末人口数可为某年年末数、年中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

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发展速度关系为:

 K=X-1

22、平均人口发展速度?

答:

也称年均人口发展速度。

反映人口数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一般2年以上)逐年平均发展变化程度或速度的指标。

用于说明人口变动趋势。

常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

PN/P0×100%  

 其中:

为年人口发展速度,PN为期末人口数,P0为期初人口数   N为年数

若已知各年的人口发展速度,则平均人口发展速度可按下式计算方法

=

X1X2X3…Xn×100%其中X1X2X3…Xn为各年人口发展速度.

23、平均年均增长速度?

答:

也称年均人口增长率。

反映人口数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一般2年以上)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程度或速度的指标。

用于说明人口增长变化趋势。

常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

PN/P0—1)×100% 

 其中:

为年人口发展速度,PN为期末人口数,P0为期初人口数  n为年数

若已知各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则年均人口增长速度可按下式计算方法

=(

(1+K1)(1+K2)…(1+KN) -1)×100% 其中K1K2K3…Kn为各年人口增长速度。

24、已婚妇女平均现存子女数?

答:

指某一时点.已婚妇女所生育并存活到现在的子女数与该妇女总数之比。

根据不同研究需要,可以有不同计算口径,公式分别如下:

1.已婚妇女平均现存子女数=已婚妇女现存子女总数/已婚妇女总数

其中:

已婚妇女包括育龄期妇女和非育龄期的全部妇女。

2.已婚育龄妇女平均现存子女数=已婚育龄妇女现存子女总数/已婚育龄妇女总数

其中:

已婚育龄妇女包括15—49已婚妇女。

3.分年龄组已婚妇女平均现存子女数=某年龄组已婚妇女生育的现存子女总数/该年龄组已婚妇女总数。

25、什么是老年人口系数、少年人口系数、抚养比,什么是老龄化?

答:

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又称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的年龄起点一般在60(或65)岁。

  少年系数是指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是指年龄不满15周岁的人口。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当老年人口比重60岁(65岁)大于10%(7%)时,我们说人口处于老年型人口,即步入老龄化社会。

26、据年报统计,某县1999年初总人口为321252人,全年出生5706人,死亡1763人。

又据调查该县1999年报表出生漏报率为10%。

该县1999年实际出生率、自增率各是多少?

答:

实际出生人口=报表出生人数/(1-误差率)=5706÷(1-10%)=6340

期末人口=期初人口+自增人口=期初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321252+(6340-1763)=325829

平均人口=(期初人口+期末人口)/2=(321252+325829)/2=323540.5

出生率=出生人口/平均人口׉=6340/323540.5׉=19.60‰

自增率=自增人口/平均人口׉=(6340-1763)/323540.5׉=14.15‰

  27、某地“九五”人口规划要求,1995年总人口为6159万人,到2000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5‰,2000年总人口将达到多少?

总增长率是多少

  答:

2000年总人口=6159×(1+13.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